書法家的故事,50字書法家的故事

時間 2021-06-16 09:57:56

1樓:霓脦那些

懷素幼年出家,最初修習佛經、曆律書,後來留意於書法。

因貧而無紙可書,就在家鄉故里種植芭蕉萬餘株以供揮灑,以蕉葉代紙練字,所以把他居住的地方叫「綠天庵」。書不足,乃漆一盤書之,又漆一方板,書至再三,盤板皆穿。

書法風格

懷素早年書法作品,先學歐陽詢書,世莫能辯,至是鄉中呼為大錢師小錢。之後的筆勢縱橫馳突,體態健緩跌宕,因以婆娑爛漫形象,別開生面,情韻不減而境界別出。

懷素的性情踈放,不拘於細行,萬緣皆繆,心自得之。於是飲酒以養性,書草書以暢誌,每當酒酣興發,一遇到寺壁裡牆、衣裳器皿,無所不書,唐朝人稱為「醉僧」。

2樓:哥強的逆天

程邈創隸書

傳說,隸書是由秦朝的乙個名叫程邈的人創造出來的。程邈起初在乙個縣里做個小官,專門負責辦理有關檔案的抄寫。後來,因為犯了罪,被秦始皇關在雲陽縣(在今天陝西省淳化縣西北方向)的乙個監獄裡。

在監獄裡,整天沒有事幹,他想起了自己以前抄寫檔案時,秦朝的文字小篆體字比較繁雜難寫,就萌生了一種改變小篆體字寫法的念頭。在監獄裡想了幾年,出獄後,他又蒐集研究了幾年,整整十年過去了,程邈在篆書的基礎上,把篆書簡化演變,把原來篆書比較圓轉的筆劃變成方折形,在字的結構上,把原來的像畫畫一樣象形結構變成筆畫形式,這樣一來,漢字就比原來更好書寫了。

程邈研究成功後,就把自己歷經10年蒐集研究成功的3000個隸書字寫成乙個奏本,並送給秦始皇,秦始皇看了以後,對程邈十分讚賞,就任命他為御史。當時,各種上報給皇帝的公文很多,篆體字又很難寫,所以使用隸書的人就多了起來。

因為這種字型常被地位低微的小**使用,寫起來又很方便,所以稱作隸書。

(事見唐·張懷瓘《書斷》)

蕭何深思題匾

西漢大臣蕭何協助劉邦建立了漢王朝,因為他的功績大,劉邦就封他為贊部候,後來又公升他做相國。蕭何的字寫得非常好,尤其擅長用禿筆在牌匾上寫字。有一次,有人請蕭何為一座新砌成的宮殿題寫乙個殿名,蕭何苦思冥想了三個月後,才動筆寫。

寫的那天,有人聽說蕭何想了三個月才動筆寫,都從很遠的地方趕過來看。只見蕭何如同帶兵打仗一樣,手腕的變動好像是在指揮千軍萬馬,寫出來的字好像他所帶領的文臣武將(「變通並在腕前,文武遺於筆下」),每乙個字都那麼有氣勢,前來**的人擁擠得象潮水一般,在場的人無不為他精彩的揮毫潑墨所深深折服。

(事見南朝宋·羊欣《筆陣圖》 清·康有為《廣藝舟雙楫》)

師宜官賣字換酒

漢代(西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前後共經歷426年,這是漢字書法發展史上繼往開來、由不斷變革而趨於定型的關鍵時期,至漢末,我國漢字書體已基本齊備。隸書是漢代普遍使用的書體。漢代隸書又稱分書或八分,筆法不但日臻純熟,而且書體風格多樣。

到東漢,隸書進入了書體成熟,流派紛呈的階段,名家迭出。

東漢靈帝雖昏庸無能,卻喜愛書法,一次徵召天下擅長書法的人集會在鴻都門,大約有幾百人。漢靈帝仔細看了各人的作品以後,發現這些人中,南陽人師宜官的書法如鵾鵬展翅,大開大闔,一派大家風範。而他的八分書法最為出色。

大的,乙個字的直徑可以有一丈長;小的,在寸方的一片竹簡上,可書寫一千個字。漢靈帝大喜,便差人召師宜官入宮。

此時的師宜官,並不知情,正口袋空空地在酒店裡喝酒。喝足了,店家來要酒錢。恃才傲物的他,取出筆,在酒店的牆壁上揮書求售,招來許多人圍觀。

師宜官的條件很簡單:若賣給他酒,就多**給店家幾個字;否則,就鏟掉牆上的字。酒錢是付足了,但漢靈帝聽說以後,召他為官的想法就此打消。

師宜官曾為袁術立的鉅鹿耿球碑書寫文字,這也是他唯一見於史書記載的作品,但是歷史久遠,碑也不見蹤跡了。

(事見晉·衛恆《四體書勢》)

師宜官東漢靈、獻帝時人。籍居南陽。後為袁術將。

工書,尤善八分書。書跡為時人所寶。晉衛桓《體書勢》雲:

「靈帝好書,時多能者,而師宜官為最,則一字徑丈,小則方寸千言,甚矜其能。或時不持錢酒家飲,因書其壁,顧觀者以酬酒值,計錢足而滅之又雲:「師宜官每書輒削而焚其拊。

梁鵠乃益為拊,而之酒,候其醉而竊其拊。鵠卒以書至選部尚書。」南朝羊欣採古來能書人名〉雲:

「《耿球碑》是宜官書。自矜重。」南朝梁武帝《古今書人優劣評》曰:

「師宜官如鵬翔未息,翩翩而自逝。」庾肩吾《書品》列師宜官,為上之中品,雲:「師宜官鴻都為最,能大能小。

」唐張瓘《書斷》卷中云:「靈帝時徵天下工書於鴻都門,至百人,八分稱宜官為最。」列師宜官八分書為妙品。

唐續《墨藪·九品書人論》列師宜官正隸草為上之上品傳世書跡有。《耿球碑》。

墨成池東漢大書法家張芝,年輕時學習書法十分刻苦。他天天勤奮練字,廢寢忘食,幾天就寫禿了一支筆,乙個月就要用掉幾錠墨。

每天寫完字後,張芝就到自家後院的池塘裡洗筆洗硯,久而久之,池水竟變黑了。

蔡邕偶創飛白

漢朝的蔡邕,字伯喈,官到中郎將,人稱「蔡中郎」,他不但是個文學家,還是一名著名的書法家。「飛白書」就是他獨創的。什麼叫「飛白書」呢?你們聽完這個故事就知道了。

蔡邕不是乙個閉門讀書、寫字的人,他經常出門旅行,為的是捕捉靈感,豐富閱歷。東漢靈帝熹平年間,皇上旨令蔡邕寫《聖皇篇》,完稿以後,他把寫好的文章,送到皇家藏書的鴻都門去。那兒的人架子挺大,誰來了都得在門外等上一陣。

蔡邕等待接見的時候,有幾個工匠正用掃帚蘸這石灰水在刷牆。他就站在一邊看了起來。

一開始,他不過是為了消磨一下時光。可看著看著,他就看出點「門道兒」來了。只見工匠一掃帚下去,牆上出現了一道白印。

由於掃帚苗比較稀,蘸不了多少石灰水,牆面又不太光滑,所以一掃帚下去,白道裡仍有些地方露出牆皮來。蔡邕一看,眼前不由一亮。他想,以往寫字用筆蘸足了墨汁,一筆下去,筆道全是黑的。

要是像工匠刷牆一樣,讓黑筆道裡露出些帛或紙來,那不是更加生動自然嗎?想到這兒,他一下來了情緒。交上文章,馬上奔回家去。

蔡邕回到家裡,顧不上休息,準備好筆墨紙硯。想著工匠刷牆時的情景,提筆就寫。誰知想起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

一開始不是露不出紙來,就是露出來的部分太生硬了。他一點兒也不氣餒,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他終於在蘸墨多少、用力大小和行筆速度各方面,掌握好了分寸,寫出了黑色中隱隱露白的筆道,使字變得飄逸飛動,別有風味。

蔡邕獨創的這種寫法,很快就推廣開來,並成為「飛白書」。直到今天,還被書法家們所應用。

(事見唐·張懷瓘《書斷》)

蔡邕喜得素書

蔡邕進嵩山學習書法,在一石洞發現一本寫在素絹上的墨跡,用筆犀利,八面得勢,很象籀書、大篆,內容是寫李斯、史籀等的用筆法。蔡邕得到它後,高興得三天不吃飯,好像當面得到古人的教導一般。

他專心讀誦這本素書,整整學習了三年,深得其用筆奧妙,所以他的用筆奇特,書法精深,得到當代書家們的崇敬。

蔡邕親自在太學(最高學府)書寫了《五經》,令工匠鐫刻在太學門外,**的人象趕集一樣多,大家對此讚嘆不已。

二、魏晉

骨灰級書法愛好者鍾繇

鍾繇是今天流行的楷書的創始者,書法界有一種說法,說「書聖」王羲之的書法學自衛夫人,而衛夫人學自鍾繇。這樣算起來羲之還是鍾繇的徒孫,可見鍾繇在書法史上的地位。

看到一本名為《混跡三國》的閒書,上面也談到鍾繇,說他是個文武全才,文的方面,他精通史學、易學、書法;武的方面主要是學習兵法和劍法,他的指力可以洞穿棉被。

我不由嚇了一跳,在我印象裡的一直是文弱書生的鍾繇,幾時修成了這一指禪功?莫不是現代的海燈法師也要認鍾繇為祖師爺吧!

想馬超的堂弟馬岱與鍾繇那一戰,被後人評為三國戰史上實力最為懸殊的一戰:「岱引軍一萬五千,浩浩蕩蕩,漫山遍野而來。鍾繇出馬答話。

岱使寶刀一口,與繇交戰。不一合,繇大敗奔走。」

後人評:「對付鍾繇這號只會白紙上寫黑字的還用寶刀,太誇張了吧!」

如果鍾繇的指力可以洞穿棉被,雖然不能洞穿馬岱的寶刀,那至少在武藝上並非等閒之輩,不至於與馬岱只鬥得乙個回

3樓:無地自容射手

不是字書法家的故事,你就可以寫下那些書法家他們的經歷以及他們的作品。

4樓:手機使用者

www.cwegjuz

關於書法家的小故事,50字左右?

5樓:酸菜魚的娛樂

1、掘墓偷藝

鍾繇是東漢末年人,他對於書法學習十分的執著熱衷,幾乎已經到達痴狂的地步。據說他以前在抱犢山讀書,為了練習好書法,將山中的石頭、樹木都寫成了黑色。有一次,他和曹操、韋誕等人談論書法用筆,因為興致濃厚,以致於睡前還不斷的心摹手畫,竟然將被子給劃破了幾個洞。

韋誕也是當時一位書法家,據說他手頭東漢大書法家蔡邕的「筆論」,因此他的書法水平十分高,當時人都推崇他的書法,認為是當朝第一書法家。鍾繇想向韋誕借閱這本「筆論」,但韋誕就是不肯,三番五次的拒絕,鍾繇氣得捶胸嘔血,幸虧曹操用五靈丹救了他一命。等到韋誕過世後,鍾繇便派人從墳墓中挖出那本書,反覆研究,最後了解用筆的奧妙。

2、潛心苦學墨當飯

王羲之大約五六歲的時候,就拜衛夫人為老師學習書法。他的書法進步很快,7歲的時候,便以寫字而在當地小有名氣了,很得前輩的喜愛和誇獎。

王羲之在11歲的時候,就讀了大人才能讀懂的《筆說》。他按照《筆說》中所講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寫呀,練呀,簡直都入了迷。過了一段時間,看看自己寫的字,與以前寫的比較,果然有些變化。

一天他的老師衛夫人看了後吃了一驚,對人說:「這孩子必須是看到書法秘訣了,我發現他近來的字,已到達成年人的水平了,照這樣發展下去,這孩子將來在書法方面的成就必須會淹沒我的名聲的。」

王羲之並沒有因老師稱讚而沾沾自喜,驕傲自滿,他臨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到達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吃午飯,書童送來了他最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幾次催他快吃,他仍然連頭也不抬,像沒聽見一樣,專心致志地看帖、寫字。飯都涼了,書童沒有辦法,只好去請王羲之的母親來勸他吃飯。母親來到書房,只見羲之手裡正拿著一塊沾了墨汁的饃饃往嘴裡送呢,弄得滿嘴烏黑。

原先羲之在吃饃饃的時候,眼睛仍然看著字,腦子裡也在想這個字怎樣寫才好,結果錯把墨汁當蒜泥吃了。

母親看到這情景,憋不住放聲笑了起來。王羲之還不明白是怎樣回事呢!聽到母親的笑聲他還說:

「這天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堅持數十年如一日,勤學苦練,臨帖不輟,練就了很紮實的功夫,這為他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鋪平了道路。

3、鄭板橋學書法

清朝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自幼酷愛書法,古代著名書法家各種書體他都臨摹,經過一番苦練,最後和前人寫得幾乎一模一樣,能夠亂真了。但是大家對他的字並不怎樣欣賞,他自己也很著急,比以前學得更加勤奮,練得更加刻苦了。

乙個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涼,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寫起字來,寫著寫著,就寫到他妻子身上去了。他妻子生氣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說:「你有你的體(身體),我有我的體,為什麼不寫自己的體,寫別人的體?

」晚上睡覺時,鄭板橋想到,各人有各人的身體,寫字也各有各的字型,本來就不一樣嘛。

我為什麼老是學著別人的字型,而不走自己的路,寫自己的體呢即使學得和別人一樣,也但是是別人的字型,沒有創新,沒有自己的風格,又有什麼意思從此,他取各家之長,融會貫通,以隸書與篆、草、行、楷相雜,用作畫的方法寫字,最後構成了雅俗共賞、受人喜愛的「六分半書」,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亂石鋪街體」,成了清代享有盛譽的著名書畫家。

4、侍郎行者

唐開元時,有一位名為徐安貞的人,作官時因怕事被牽累,逃隱到山里。因病聲啞不能言語。數年之後,某佛寺要選擅長書法的人,為寺廟的梁柱書寫楹聯。

徐安貞不留意跨過放置在地上的梁柱,犯了大忌。廟中住持很生氣,用手杖打他的背,他趕緊用手在地上寫道:「我雖不能說話,但學過大字書法,期望能讓我試試看」。

結果,姑且讓他一試之生,廟裡的僧眾都心悅誠服,心甘情願地請他全部書寫,而不計較他的過錯。

5、皇帝練字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封建社會的一位帝王,他常常在處理政事的空閒時間裡,潛心練習書法。當時,被譽為初唐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虞世南就在宮中任職,由於他精通古今,文章書法下筆如神,因而唐太宗一向很尊敬他,也經常臨摹學習虞世南的書法。

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唐太宗深深感到虞世南字型中「戈」字最難寫,不容易寫出其中的神采。有一次,他練習「戩」,因怕寫不好有失體面,免得各位大臣看它的笑話,於是便故意將「戈」字空著不寫,而私下請虞世南代為填補。

這時魏徵才奏道:「據臣看,其中只有'戩』字右半邊的'戈』旁和虞學士寫的一般無二,其餘的均相去甚運」。唐太宗聽了這番話後後,感嘆不已,深深佩服魏徵的眼力,從而也領悟學習書法來不得半點虛假,要想學有所成,務必痛下苦功。

書法家的故事,古代書法家練字的故事

散騎常侍 徐州刺史 秘書監等職務。他小時候生活在張氏房裡,喜愛書法,張氏卻沒有紙給他練字,他就在井的欄杆上練字。字寫滿了,他就用水沖洗乾淨後再寫。他每天早上很早就起來了,不許人清除窗上的灰塵,而是在上面練習寫字。像這樣一天天地練習,從來不間斷。在他五歲的那一年,高帝派人教他練習 鳳凰尾諾 的字型,他...

書法家的故事

月似當時 傳說,隸書是由秦朝的一個名叫程邈的人創造出來的。程邈起初在一個縣裡做個小官,專門負責辦理有關檔案的抄寫。後來,因為犯了罪,被秦始皇關在雲陽縣 在今天陝西省淳化縣西北方向 的一個監獄裡。在監獄裡,整天沒有事幹,他想起了自己以前抄寫檔案時,秦朝的文字小篆體字比較繁雜難寫,就萌生了一種改變小篆體...

王羲之書法家的故事,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有哪些

王羲之苦練書法 史記 記載 王羲之 臨池學書,池水盡染。筆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獻之 筆禿千管,墨磨萬挺,不做張芝做索靖。中國歷史上幾位成功書法家的苦練典故。蘭亭集序 是天下第一行書,是以情作書的光輝典範,通篇洋溢著 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的意境,讓人觀賞有 清風出袖,明月入懷 的感覺。群賢畢至少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