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 中華五千年文化 ,實際上中華文化起源於什麼時候 具

時間 2021-05-02 11:36:09

1樓:匿名使用者

有文字記載的開始是西元前2023年大禹建立了夏朝

中華五千年歷史從什麼時候開始計算

2樓:youth小傑

中國歷史自黃帝王朝的姬軒轅(也說公孫軒轅)北京直立人的頭骨化石和復原像時期算起,至今已有約2023年的歷史了。

近代考古發現了3350多年前(西元前2023年)商朝的甲骨文、約2023年前至2023年前的陶文、約2023年前至2023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中國的原始社會,起自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原始社會經歷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兩個時期。氏族公社又經歷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兩個階段。

元謀人是已知的中國境內最早的人類。北京人是原始人群時期的典型。山頂洞人已經過著母系氏族公社的生活。長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和黃河流域的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繁榮時期。

19世紀中期,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023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

後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終於在2023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又經2023年到2023年的*****。2023年後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經濟快速發展,2023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3樓:sc瘦臉**

黃帝到現在,大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從黃帝時期開始,是因為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倉頡創造了文字,隸首發明了算術、嫘祖發明養蠶抽絲、容成發明了曆法。

而且《史記》、《漢書·律曆志·太初歷》、《晉書·律曆志·中》、《魏書·律曆志》等史書對黃帝時期都有詳細的記載,這也就是說,皇帝時期,就是中國人確定文明的時期,中國的歷史文化就可以從這裡開始。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如下:夏商、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夏朝到元始紀年是2023年左右,從後至今也有了,加上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時期,說五千年歷史基本正確。

4樓:匿名使用者

從黃帝即位時期算起,中華文明有2023年歷史。後來經歷了史前顓頊、少昊、堯、舜等五帝時期,到大禹時代建立夏朝,夏朝距今4000多年,建立於西元前21世紀,有人認為建立於西元前2023年,距今2023年多一點。夏朝之前我國已經有了具有國家雛形的**政權,夏朝是在原來的國家雛形基礎上過渡來的,從黃帝開始約有2023年歷史。

5樓:ut勞資

從有歷史開始 黃帝炎帝吧

6樓:匿名使用者

通俗說是從炎帝黃帝時開始,可是這沒有考古依據。從現在有考古依據應該是從元謀猿人(約60萬年~50萬年前)開始算起

7樓:手摸歷史

從傳說時代的中國人文始祖黃帝開始

8樓:匿名使用者

...從炎帝黃帝時開始吧

9樓:知道也是罪

5000-2012=2988

從2023年前開始計算!

10樓:帶著舊傷口

從有記錄的時候開始算起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具體是從哪個年代開始算起的?

11樓:

中華上下五千年是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算起,大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來歷:

司馬遷的《史記》不列三皇,而將炎、黃排在《五帝本紀》之首,但他並沒有明確黃帝的年代,甚至對顓頊、帝嚳、堯、舜都沒有紀年。現在的文史工具書一般都把黃帝的年代定在西元前26世紀,即距今約2023年(最近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已改為距今約2023年,顯然與前述主流認識相關)。

宋健先生在《超越疑古走出迷茫》一文中說《民報》所用黃帝紀元大概是由當時在東京的史學家推算的。史式教授說其**為:盧景貴根據邵雍《皇極經世書》稱堯元年為甲辰年,推定這一年為西元前2023年。

再據晉代皇甫謐《帝王世紀》載黃帝在位100年、少昊金天氏84年、顓頊78年、帝嚳高辛氏70年、帝摯9年推算黃帝元年為前2023年。史式說,從黃帝紀元即西元前2023年算起,到今年一共是2023年,不足五千年而接近五千年,這就是『五千年』說的真正**。

12樓:新左右

「五千年」最早的說法出於清朝晚期,當時著名詩人黃遵憲的《逐客篇》中有詩句「軒頊五千年,到今國極弱」,「軒頊」就是指軒轅和顓頊。當時人計算歷史從三皇五帝開始,認為是五千年。然而,這一說法現在得以認可和流行其實是源自於現代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學家林漢達和現代作家曹余章先後編著的國內第一少兒歷史通俗讀物《上下五千年》。

這本書於2023年出版,主要參考了司馬遷的《史記》和其他史書,講述了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的中國歷史。

「上下」在這裡不是方位名詞,而是指古今的意思,是指中國歷史從西元前2000多年的五帝時代到現在大約四千多年不到五千年的歷史。《史記》當中炎、黃作為《五帝本紀》之首,卻沒有明確年代,說明司馬遷也不確定,或者說司馬遷當時手頭上也沒有明確的資料,只有一些傳說和神話故事。我們知道歷史學家明確一段歷史是依據準確的歷史記載(即史書)和考古發現,但我們有明確歷史記載和考古發現的朝代是在商朝,因為我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和青銅器出現在商朝,這些都是依據碳14鑑定所知。

中國歷史即中華文明的存在是中國學者根據中國的古籍、考古學和天文學方面的考證得知,基本上可以確切的測定在夏朝(約西元前2023年-前2023年),再加上夏朝之前的五帝時代(約西元前2023年-前2023年)差不多到現在有2023年了。然而國際上關於文明的標準是由英國學者格林丹尼爾提出的,他長期擔任劍橋大學考古系的主任。格林丹尼爾提出衡量文明的三條硬性標準:

要有城市、要有文字、要有複雜的禮儀建築(不單純是居住的建築)。

中國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出現在商朝(西元前2023年-前2023年)。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依據這個標準,中華文明也就2023年。實際上這種說法近些年一些學者也提出過,最為著名的就數《百家講壇》走出來的易中天了。

曾有記者問易中天:很多人習慣講中華文明2023年,在您這兒縮短了2023年?易中天回答:

上下五千年是文化,三千七百年是文明。因此,我認為不管是五千年還是三千七百年都是源遠流長,都給我們留下了無數的知識經典、無數的經驗教訓,可以使我們修身、養性、知興替。這麼看的話,上下五千年也就是代指整個中國歷史,而非具體的歷史時間了。

13樓:學院派魚多多

是距今5000至2023年之間,逐步進入古國文明時代開始算起的。

一、「中華文明演進過程」的年表:

距今6000至2023年前後,是社會複雜化和文明起源程序開始時期,呈現「滿天星斗」的態勢。到距今5000至2023年之間,逐步進入古國文明時代,生產和經濟技術進一步發展,區域文化整合明顯,出現了都邑性聚落或都城。到距今2023年之後的夏商周時期,進入早期王朝文明時代。

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

2023年,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啟動。隨著探源工程的不斷深入,浙江餘杭良渚、遼寧牛河梁、山西襄汾陶寺、陝西神木石峁……一項項重要考古發現讓我們日益清晰地看到史前文化中透露出的文明曙光,也越來越真切地觸控到早期中華文明脈動的韻律。

1、良渚社會的複雜化程度及強大的動員能力,說明距今2023年到2023年期間,中國的長江下游地區已經出現初期的國家,進入了早期文明社會。

2、5000多年前的祭壇、女神廟、積石冢群……以牛河梁規模巨集大的壇廟冢遺址群為中心的紅山文化,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乙個實證,這一點越來越成為學界共識。

3、山西陶寺遺址發掘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堯天舜日的禮樂文明。根據陶寺遺址的年代、位置和規模,許多古史和考古學者認為它有可能是文獻記載中堯之都城——平陽。至少可以據此認為,陶寺文化中期已經進入到早期國家的階段。

4、石峁遺址位於陝西神木縣,石峁遺址發現了數量巨大、品類豐富的遺物,包括陶器、骨器、石器、玉器等。這表明距今約2023年陝北地區也已進入文明社會,豐富了中華文明形成過程的細節。

5、此外,安徽含山淩家灘、江蘇張家港東山村等遺址也獲得重要發現。這些都表明距今2023年左右開始,長江、黃河及西遼河流域的文明化程序進入加速發展時期。

在距今5300至2023年期間,一些文化和社會發展較快的地區相繼出現了早期國家,「依照歷史記憶,可稱之為『古國時代』,儘管還有很多任務作要做,但從現在掌握的情況來看,這一時期已經步入文明社會的門檻。

擴充套件資料:

六大遺址——勾勒堯舜時代的社會圖景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第一階段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初步勾勒出了西元前2023年~前2023年即堯舜時代到夏商之際的社會圖景。中原地區六座規模大、等級高的中心性城邑,被列入研究重點,

它們是:可能與黃帝有關的河南靈寶西坡遺址、與傳說中堯時代時空吻合的山西襄汾陶寺遺址、可能是禹都陽城的河南登封王城崗城址和可能是夏啟之居的河南新密新砦遺址,還有考古學界公認的夏代中晚期都城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以及鄭州大師姑遺址。

六大遺址年代先後銜接,時間上大體從西元前2023年到前l500年,為了解這一千年間的社會組織結構的變遷、王權發展的程度以及當時的自然社會環境等,提供了翔實的資料 。

這一千年的歷史正處於中華文明起源的關鍵期。其「社會圖景」可作如下歸納:

1、 農業生產取得長足進步。

(1)、農作物多樣化,原來認為只有小公尺、粟等是主要食物,發現稻公尺佔相當比重,小麥也在這個時候出現了。

(2)、耕作技術的改進,為適應水稻、小麥等多種作物的種植,有了水田、旱田,耕作技術隨之發生變化。二里頭遺址等都找到了小麥,甚至還找到了除豬、狗之外飼養羊的證據 [5]  。

2、 銅器冶鑄技術的發展。到了以二里頭文化為代表的夏代中晚期,已經能夠製造鼎等青銅容器了,青銅容器的製造比製造刀子等小件物品要複雜得多;而複雜的青銅容器,如鼎在這一時代的晚期成為中國王權的象徵。

3、 社會發展變化方面。

(1)、等級制強化和制度化。比如在陶寺遺址中的1000多座墓葬中,大墓約佔1/10,每座墓葬能出土百餘件隨葬品,而小墓則佔大多數, 其出土的隨葬品寥寥無幾;

(2)、大型城邑的出現。陶寺遺址發現了建於西元前2023年左右的大型城址,它非常巨集大,有280萬平方公尺,南北1800公尺,東西1500公尺。修建這樣規模的城址需要大量人力,可見當時組織人力從事工程的能力有很大提高;

(3)、出現反映王權的宮殿、宗廟。

二里頭遺址發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宮城,發現了中軸線左右對稱的布局,多重院落,這個傳統一直影響到到北京紫禁城的建造,開了幾千年中國宮城布局的先河。

《中華上下五千年》講的是什麼,《中華上下五千年》講的是什麼?

講的是中國從盤古開天地開始的一段歷史故事,首先是歷其次是故事,並且包括了多個領域很值得大家學習的知識 講的是中國從盤古開天地開始的歷史神話故事.主要是介紹中國的歷史起源及發展變遷 中華上下五千年 主要講的什麼?主要內容 中華上下五千年 套裝共4冊 是一本故事化的歷史讀物,描述了中國從遠古的神話時代到...

中華上下五千年到底指哪五千年,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具體是從哪個年代開始算起的?

蝸牛得快跑 這個只是傳統的說法,事實中華文明不止五千年,一般來說這個五千年是從大禹治水那時算起的.大禹治水的時間根據目前的考證應在公元前2200多年 也就是距今4200多時 不過五千年文明之說早已有之,以當時的學術水平自然不能考證得很清楚,因此只能大概地說五千年了為什麼說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 最近...

讀完中華上下五千年後的評價,中華上下五千年的讀後感

瘋狂的王老闆 讀上下五千年讀後感 我翻開書冊,好像面對著洶湧澎湃的大海,歷史的浪潮滾滾而來.民族的文化,在這裡凝聚 民族的精神,在這裡顯現.我閱讀,我與歷史人物共席對話.我閱讀,我和時代風雲同聲呼喚.我思,我問 是誰推動著歷史的車輪?我掩卷沉思,我若有所悟.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有多少英雄豪傑匡扶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