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1-05-05 18:32:06

1樓:眼中的孤島

意思是:不論生死離別,都跟你說定了,我要牽著你的手,和你一起白頭到老。

這句話出自《詩經》「邶風」裡的《擊鼓》篇。

原文:擊鼓其鏜,踴躍用兵。

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

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

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於嗟闊兮,不我活兮。

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譯文:戰鼓擂得鏜鏜作響,戰士踴躍操練刀槍。

國都、漕邑築城牆,獨我從軍奔南方。

跟隨將軍孫子仲,平定他國陳與宋。

久久不能把家回,憂心忡忡心兒碎。

**停軍把營扎,慌了神兒丟了馬。

**尋它**找,荒野林下臥芳草。

一同生死不分離,我們早已立誓言。

別時握住你的手,白頭到老此生。

我聲聲嘆息今離散,不能相見多悲嘆。

我聲聲嘆息天涯遠,不能信守誓言把家還。

2樓:韓琴

意思是:一同生死不分離,我們早已立誓言。與你的雙手交相執握,伴著你一起垂垂老去。契闊:聚散、離合的意思。契,合;闊,離。成說:約定、成議、盟約。

該句出自先秦無名氏《詩經·邶風·擊鼓》,全詩原文如下: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白話文釋義:擊起戰鼓咚咚響,士兵踴躍練武忙。有的修路築城牆,我獨從軍到南方。

跟隨統領孫子仲,聯合盟國陳與宋。不願讓我回衛國,致使我心憂忡忡。何處可歇何處停?

跑了戰馬何處尋?一路追蹤何處找?不料它已入森林。

一同生死不分離,我們早已立誓言。你的雙手交相執握,伴著你一起垂垂老去。只怕你我此分離,沒有緣分相會和。

只怕你我此分離,無法堅定守信約。

擴充套件資料

《國風·邶風·擊鼓》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典型的戰爭詩。這是一位遠征異國、長期不得歸家的士兵唱的一首思鄉之歌。

全詩共五章,每章四句。前三章徵人自敘出征情景,承接綿密,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後兩章描寫戰士間的互相勉勵、同生共死,令人感動。此詩描寫士卒長期征戰之悲,無以復加。

其中,描寫戰士感情的「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在後世也被用來形容夫妻情深。

第一章總言衛人救陳,平陳宋之難,敘衛人之怨。結雲「我獨南行」者,詩本以抒寫個人憤懣為主,這是全詩的線索。詩的第三句「土國城漕」雖然也是勞役,猶在國境以內,南行救陳,其艱苦就更甚了。

第二章「從孫子仲,平陳與宋」,承「我獨南行」為說。假使南行不久即返,猶之可也。詩之末兩句雲「不我以歸,憂心有忡」,敘事更向前推進,如芭蕉剝心,使人酸鼻。

第三章寫安家失馬,似乎是題外插曲,其實文心最細。把「爰」解釋為「或」,作為代詞,則兩句通敘營中他人。其實全詩皆抒詩人一己之情,所以

四、五兩章文情哀苦,更為動人。

第四章「死生契闊」,本來「死生契闊,與子偕老」,是「成說」的內容,是分手時的信誓。詩為了以「闊」與「說」葉韻,「手」與「老」葉韻,韻腳更為緊湊,詩情更為激烈,所以作者把語句改為這一次序。

第五章「於嗟闊兮」的「闊」,就是上章「契闊」的「闊」。「不我活兮」的「活」,應該是上章「契闊」的「契」。所以「活」是「佸」的假借,「佸,會也。

」「於嗟洵兮」的「洵」,應該是「遠」的假借,所以指的是「契闊」的「闊」。「不我信兮」的「信」,應該是「信誓旦旦」的「信誓」,承上章「成說」而言的。兩章互相緊扣,一絲不漏。

3樓:穆子澈想我

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釋義:一同生死不分離,我們早已立誓言。讓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戰場。這句話出自《國風·邶風·擊鼓》。

一、原文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二、釋義

敲鼓聲音響鏜鏜, 鼓舞士兵上戰場。 人留國內築漕城,唯獨我卻奔南方。

跟從將軍孫子仲, 要去調停陳和宋。 長期不許我回家, 使人愁苦心忡忡。

安營紮寨有了家, 繫馬不牢走失馬。 叫我何處去尋找? 原來馬在樹林下。

無論聚散與死活, 我曾發誓對你說。 拉著你手緊緊握, 白頭到老與你過。

嘆息與你久離別, 再難與你來會面。 嘆息相隔太遙遠, 不能實現那誓約。

一、賞析

《國風·邶風·擊鼓》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典型的戰爭詩。詩人以袒露自身與主流意識的背離,宣洩自己對戰爭的牴觸情緒。作品在對人類戰爭本相的透視中,呼喚的是對個體生命具體存在的尊重和生活細節幸福的獲得。

這種來自心靈深處真實而樸素的歌唱,是對人之存在的最具人文關 懷的闡釋,是先民們為後世的文學作品樹立起的一座人性高標。

這是一位遠征異國、長期不得歸家的士兵唱的一首思鄉之歌。全詩共五章,每章四句。前三章徵人自敘出征情景,承接綿密,如怨如慕,如泣如訴。

後兩章描寫戰士間的互相勉勵、同生共死,令人感動。此詩描寫士卒長期征戰之悲,無以復加。其中,描寫戰士感情的「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在後世也被用來形容夫妻情深。

二、詩經簡介

《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

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

《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4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出自《詩經·邶風·擊鼓》,這句詩句的意思是「生生死死離離合合,(無論如何)我與你說過。

與你的雙手交相執握,伴著你一起垂垂老去。」

《詩經·邶風·擊鼓》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譯文]

擊鼓聲鏜鏜(震於耳旁),

(將士們)奮勇演練著刀槍。

土牆和漕城修築正忙,

惟有我隨軍遠征到南方。

跟隨孫子仲(行旅奔波),

平定(作亂的)陳、宋二國,

回家的心願得不到允可,

心中鬱鬱憂愁不樂,

(我卻)身在何方,身處何地?

我的馬兒丟失在**?

到**(才能)將它尋覓?

到那(山間的)林泉之地。

生生死死離離合合,

(無論如何)我與你說過。

與你的雙手交相執握,

伴著你一起垂垂老去。

可嘆如今散落天涯,

怕有生之年難回家鄉。

可嘆如今天各一方,

令我的信約竟成了空話。

賞析:這首詩是指長年行役於外的將兵思念家鄉和妻子。

希望能夠幫到你o(∩_∩)o~

5樓:憽人癟

乙個是庶民的誓言,乙個是庶民在對心儀的女子求愛,乙個憂傷,乙個愉悅,卻都是非常樸直的表達。先秦的人活得更接近大自然天性,高興了就唱,不高興也唱。中國最早的詩歌不是四平八穩寫在紙上的,而是唱出來的,飛流直下三千尺般的跌宕起伏,珠玉落銀盤似的清脆響亮。

男女相悅是如此的天經地義。研究「詩」的學者,幾乎沒有異議地認定它是一首說「戍卒思歸不得」的詩。乙個被迫參加戰爭戍守邊疆的士兵,含淚唱出愛情的誓約。換言之,它是一首「反戰詩」。

「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我看見這八個字如紅色的流星墜落,當我閉上眼睛的時候,我幾乎感覺不到死亡的疼痛。只有,一生路盡,驀然回首時的甜美眷戀。

連日的搏殺終於猝然結束。我是如此的眷戀這人世,雖然它有百般的創痍,雖然我無法完成「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誓言,可是,此刻如潮水般侵襲我腦海的全是屬於你乙個人的記憶。我如此清晰地記起,是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拉著你的手,對你許諾,要「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現在,請你原諒我,無法做到對你的承諾。生死的距離太遙遠,你我的別離太久長,不是我不想遵守你我之間的誓約,我的妻,我的眼睛再也無法亮起。

這是乙個深沉而無望的愛情故事,乙個徵夫和妻子之間的愛,沉默到連名字也沒有。他們死後若有愛的墓碑,也許上面也是一片空白。

可是,《擊鼓》的憂傷瀰漫了整部詩經,衛國的風,無休無止地吹,吹紅了,我們的眼睛。

我記得,有乙個女人曾在自己的文字王國裡藉著乙個男人的口來**情的真義,她要他引用《詩經》上的句子向另乙個女人求愛:「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她說,這是一首最悲哀的詩……生死與離別,都是大事,不由我們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們人是多麼小,多麼小!可是我們偏要說:

「我永遠和你在一起,我們一生一世都別離開。」——好像我們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什麼意思?

6樓:韓琴

意思是:一同生死不分離,我們早已立誓言。與你的雙手交相執握,伴著你一起垂垂老去。契闊:聚散、離合的意思。契,合;闊,離。成說:約定、成議、盟約。

該句出自先秦無名氏《詩經·邶風·擊鼓》,全詩原文如下: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白話文釋義:擊起戰鼓咚咚響,士兵踴躍練武忙。有的修路築城牆,我獨從軍到南方。

跟隨統領孫子仲,聯合盟國陳與宋。不願讓我回衛國,致使我心憂忡忡。何處可歇何處停?

跑了戰馬何處尋?一路追蹤何處找?不料它已入森林。

一同生死不分離,我們早已立誓言。你的雙手交相執握,伴著你一起垂垂老去。只怕你我此分離,沒有緣分相會和。

只怕你我此分離,無法堅定守信約。

擴充套件資料

《國風·邶風·擊鼓》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典型的戰爭詩。這是一位遠征異國、長期不得歸家的士兵唱的一首思鄉之歌。

全詩共五章,每章四句。前三章徵人自敘出征情景,承接綿密,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後兩章描寫戰士間的互相勉勵、同生共死,令人感動。此詩描寫士卒長期征戰之悲,無以復加。

其中,描寫戰士感情的「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在後世也被用來形容夫妻情深。

第一章總言衛人救陳,平陳宋之難,敘衛人之怨。結雲「我獨南行」者,詩本以抒寫個人憤懣為主,這是全詩的線索。詩的第三句「土國城漕」雖然也是勞役,猶在國境以內,南行救陳,其艱苦就更甚了。

第二章「從孫子仲,平陳與宋」,承「我獨南行」為說。假使南行不久即返,猶之可也。詩之末兩句雲「不我以歸,憂心有忡」,敘事更向前推進,如芭蕉剝心,使人酸鼻。

第三章寫安家失馬,似乎是題外插曲,其實文心最細。把「爰」解釋為「或」,作為代詞,則兩句通敘營中他人。其實全詩皆抒詩人一己之情,所以

四、五兩章文情哀苦,更為動人。

第四章「死生契闊」,本來「死生契闊,與子偕老」,是「成說」的內容,是分手時的信誓。詩為了以「闊」與「說」葉韻,「手」與「老」葉韻,韻腳更為緊湊,詩情更為激烈,所以作者把語句改為這一次序。

第五章「於嗟闊兮」的「闊」,就是上章「契闊」的「闊」。「不我活兮」的「活」,應該是上章「契闊」的「契」。所以「活」是「佸」的假借,「佸,會也。

」「於嗟洵兮」的「洵」,應該是「遠」的假借,所以指的是「契闊」的「闊」。「不我信兮」的「信」,應該是「信誓旦旦」的「信誓」,承上章「成說」而言的。兩章互相緊扣,一絲不漏。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死生契闊,與子相悅

與洋蔥無關 死生契闊,與子相悅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出自 詩經 邶風 擊鼓 原文如下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執子之手,與子...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諧老是什麼意思

執子之手 源於 詩經 邶風 擊鼓 原句是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原文為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這首詩描寫...

請問「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善師者不陳」「大象無形」的意思是什么

死生契闊,於子成說 在 詩經 的註解裡,契為合,闊為離,死生契闊就是生死離合的意思。整句的意思就是 生死相依,我與你已經發過誓了 善師者不陳 的註解是 善於用兵的人卻不會排陣 大象無形 最大的形象看來反而無形。死生契闊,與子成說。什麼意思?出處是?下一句是?一 釋義 一同生死不分離,我們早已立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