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菩薩靠願力投胎有隔陰之迷,出生後還叫佛菩薩嗎

時間 2021-05-04 11:55:14

1樓:複述祖師講經

阿彌陀佛

提問都錯了。從初果到妙覺佛果位有52個修行境界,並不是每個境界乘願再來世間都有隔音之謎的。佛菩薩出生之後,為世人表演的什麼身份就是什麼身份,不一定是佛菩薩身份。

比如說你的父母就是佛菩薩再來,這可是佛教說的。但你認識嗎?你能承認他們佛菩薩身份嗎?

你會稱他們佛菩薩嗎?

老法師有開示,西方極樂世界再來的菩薩肯定沒有隔陰之迷。另外一般來說,圓初住菩薩(法身菩薩)再來世間是沒有隔陰之迷的。如果嚴格來說,圓教八地菩薩(不動地)開始也肯定就沒有隔陰之謎了。

另外,有些佛菩薩修行雖然會退轉,但退轉是有階段的,比如說證得初果的不會再退轉到初果以下成凡夫。到了圓初住菩薩不會再退轉回十法界。等

問:經上常說,菩薩再來投胎,尚有隔陰之迷。可是佛說羅漢已經出了三界,不受後有。

那麼菩薩境界比羅漢高,請問何以會再來投胎?而且還有隔陰之迷?

老法師答:菩薩有比阿羅漢高的,也有比阿羅漢低的,為什麼?因為菩薩有等級。

如我們講解的《華嚴經》,《華嚴經》是圓教最殊勝的法門。以圓教而論,圓教初信位的菩薩,修行的功夫只等於小乘須陀洹,不如阿羅漢,二信位、三信位一直到六信位都比不上阿羅漢,七信位的菩薩斷證的功夫才與阿羅漢平等。所以,端看你是問哪一種菩薩,信位的菩薩比不上阿羅漢,圓教初住以上的就比阿羅漢高太多了。

我們常常念菩薩摩訶薩,摩訶薩必定超過阿羅漢,菩薩就不一定了。

菩薩為何還到世間來?菩薩發願要來世間幫助苦難眾生,就是乘願再來。再來之後,確實有隔陰之迷。

何謂隔陰之迷?就是從乙個維次空間轉到另乙個維次空間,而空間維次不同,自然就有差距,所以會把從前的事情忘記了。但是如果真的是菩薩再到世間來投胎,就是有緣來投胎。

雖然迷一陣子,這個時間長短不一樣,各人緣分也不相同;有人時間很短,幾年就恢復了,有人要十幾、二十年才豁然覺悟。而這其中也有大菩薩會幫助小菩薩。

《金剛經》上世尊囑咐大菩薩要護念小菩薩,「善付囑諸菩薩」就是大菩薩會幫助小菩薩,佛也會幫助這些有隔陰之迷的小菩薩。我們在《高僧傳》、《神僧傳》中,看到許多這種情形,確實是菩薩再來的,人很聰明,有的也很有福報,但不能接受佛法,那都是隔陰之迷。等到他真的遇善知識,在善知識會下開悟了,能夠懺悔改過,捨棄從前的錯誤,重新來學習佛法,把佛法發揚光大,這種人很多。

像蕅益大師的示現就是隔陰之迷。。。

2樓:看百

那只是一種方便示現,說白了就是演一場戲給你看,何必當真。水結冰了再化開還叫水嗎。

菩薩以願力投生到人間是來修行還是來度眾生的 他們隔陰之迷後遇到佛法需要因緣嗎

3樓:佛緣深情

菩薩來世間是為了修行嗎。。他們都是為了渡眾生而來的

4樓:手機使用者

是來度眾生的,不需要因緣了,因為菩薩是乘緣來度眾生的,他們已經是佛是菩薩了

為什麼菩薩也有隔陰之迷?修得菩薩,不往生極樂世界投胎也會退轉。不是說菩薩脫離輪迴了嗎?

5樓:匿名使用者

菩薩分十地,七地以上為阿惟越致菩薩,不退轉菩薩。

在末法時期、濁世投生的菩薩可能沒有神通,可能會有隔陰之迷。

七地以上不退轉菩薩才徹底不會退轉。

之下地的菩薩我相信種下的因緣已深,脫離輪迴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謹慎看論,建議看經。關於菩薩的請看《十住經》和《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三十卷

6樓:匿名使用者

菩薩有很多階位,有凡夫與法身大士不等,圓教菩薩階位,亦可配於鐵輪(十信)、銅輪(十住)、銀輪(十行)、金輪(十回向)、琉璃輪(十地)、摩尼輪(等覺)等六輪,以轉輪聖王之輪寶,能摧毀一切**,來比喻每一階位,皆能斷除煩惱。五十二階位,境界高低深淺有異,不可一概而論。若是若夫位的菩薩,則生死不能自,只能隨願力與業力轉生,所以有隔陰之迷,對於聖位菩薩,隔陰之迷是不太可能,不對現在對有隔陰之迷的菩薩階說法並不統一。

7樓:迦陵仙音遍十方

我不是菩薩,不知道會不會有隔陰之謎,現在的社會上於佛教可以說是滿天的流言飛語。你應該信誰?佛說依法不依人,多看看經書。

談到極樂,自然想到念佛法門。念佛法門信願行,其實是乙個。就是你自己的心。

你相信阿彌陀佛的存在,相信阿彌陀佛無量光壽,你相信極樂世界莊嚴無比,你想去那個地方,你心念阿彌陀佛。至於其他不重要。如果有些大德這樣說過,也許是一片苦心,讓你能夠一心一意的念佛。

千萬不要因為此而退失了那顆向道的心。得不償失。

8樓:匿名使用者

菩薩有很多級別,不同級別的菩薩自然不同,大乘從初信位的菩薩到等覺菩薩有五十乙個階級,各有各的不同,隔陰之迷應該在初地以上菩薩就沒有了吧,至初地也稱登地菩薩,至八地則不會退轉。

淨空法師答問:【乘願再來的菩薩,也有隔陰之迷嗎?】

9樓:食尚侯哥哥

這位同學問:「未證佛果的菩薩們,乘願再來有隔陰之迷否?」 答:

菩薩的位次很多,像大乘從初信位的菩薩到等覺菩薩有五十乙個階級。這五十乙個階級裡面,差不多是一半(這我們通常講別教),沒有明心見性,都有隔陰之迷。在別教裡面講的十信位、十行、十住、十回向都沒見性!

證到初地菩薩這才明心見性。所以這些小菩薩乘願再來,常常有迷惑,有隔陰之迷。即使真正這些大菩薩,深位菩薩,法身菩薩,等覺菩薩到這個世間來示現,也示現隔陰之迷,但是他並不是真的隔陰,他示現。

為什麼做這個示現?告訴你要勇猛精進,要求生淨土。你要不求生淨土,這個路難走,很不容易。

所以這些示現都是勉勵我們,就以古時候智者大師來說。智者大師是什麼人?釋迦牟尼佛再來的,這證得究竟果位。

他為我們示現,這一次到中國來應化,應身,他不是化身。但是他不是佛的身分出現在世間,他示現是我們普通人的身分來投胎的。以後出家做了法師,修得不錯,做了天台宗的祖師,做方丈、做住持領眾修行,最後念佛求生極樂世界。

**們向他老人家請教:你老人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什麼品位?凡夫關心這個!

他告訴這些學生們:我因為領眾(領眾要操心、要分神,自己修學精神不能專注,這個對自己有損失),所以只有五品位往生。他這個五品位,天台家所講的,生凡聖同居土。

這個話裡頭的意思就是說,如果他要不領眾,不做住持當家,他的品位高。因為要管這些事,管人、管事,捨己為人。捨己是什麼?

犧牲自己的品位,所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往生,品位不高。你想想他這個話什麼意思?這是行菩薩道,捨己利人。

但是犧牲自己是有限度的,那就是什麼?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低品位肯定拿得到,如果捨己為人,別人修得不錯了,自己連往生都去不了,那就錯了。這個道理不能不懂。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決定有分,我可以這麼做;如果凡聖同居土都沒有把握,就不能這麼做。不能這麼做,能不能利生?能,怎麼不能?

近代往生傳裡面,我們在倓虛法師自傳《影塵回憶錄》裡頭,看到好多個例子。 **初年,在哈爾濱極樂寺往生的修無法師,那是個修行人的好榜樣,一生清眾修苦行,臨走的時候,預知時至,坐著往生。諦閒老和尚有乙個念佛的徒弟,沒有出家之前做鍋漏匠的,這故事過去我講過很多遍,在倓虛老法師「佛七開示錄」裡頭,他講得很詳細,我們把它寫成文字,跟《念佛論》合印在一起。

那是什麼?是乙個做清眾,真的不管人、不管事,一心念佛成就的好榜樣。

菩薩轉世自己知道嗎 菩薩真的有「隔陰之迷」嗎

菩薩真的有「隔陰之迷」嗎?我想知道的是,什麼人會被告知前世身份

10樓:引經據典正法

菩薩有比阿羅漢高的,也有比阿羅漢低的,為什麼?因為菩薩有等級。如我們講解的《華嚴經》,《華嚴經》是圓教最殊勝的法門。

以圓教而論,圓教初信位的菩薩,修行的功夫只等於小乘須陀洹,不如阿羅漢,二信位、三信位一直到六信位都比不上阿羅漢,七信位的菩薩斷證的功夫才與阿羅漢平等。所以,端看你是問哪一種菩薩,信位的菩薩比不上阿羅漢,圓教初住以上的就比阿羅漢高太多了。我們常常念菩薩摩訶薩,摩訶薩必定超過阿羅漢,菩薩就不一定了。

菩薩為何還到世間來?菩薩發願要來世間幫助苦難眾生,就是乘願再來。再來之後,確實有隔陰之迷。

何謂隔陰之迷?就是從乙個維次空間轉到另乙個維次空間,而空間維次不同,自然就有差距,所以會把從前的事情忘記了。但是如果真的是菩薩再到世間來投胎,就是有緣來投胎。

雖然迷一陣子,這個時間長短不一樣,各人緣分也不相同;有人時間很短,幾年就恢復了,有人要十幾、二十年才豁然覺悟。而這其中也有大菩薩會幫助小菩薩。

《金剛經》上世尊囑咐大菩薩要護念小菩薩,「善付囑諸菩薩」就是大菩薩會幫助小菩薩,佛也會幫助這些有隔陰之迷的小菩薩。我們在《高僧傳》、《神僧傳》中,看到許多這種情形,確實是菩薩再來的,人很聰明,有的也很有福報,但不能接受佛法,那都是隔陰之迷。等到他真的遇善知識,在善知識會下開悟了,能夠懺悔改過,捨棄從前的錯誤,重新來學習佛法,把佛法發揚光大,這種人很多。

像蕅益大師的示現就是隔陰之迷,他從小學儒教,發願要對佛教嚴厲的批評,最好能把佛教消滅,將儒興起來。母親死後,他深受打擊,這才有機緣接觸到佛法。學佛之後,很快就覺悟了,把從前的想法、做法全部改正過來,最後成為佛門一代祖師。

其著作《彌陀經要解》,印光大師在《文鈔》中非常讚嘆,說是古佛再來給《彌陀經》做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這個讚嘆還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