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ide介面,什麼是IDE介面

時間 2021-12-20 07:30:10

1樓:隋龍嶽尋桃

平常所說的ide介面,也稱之為ata介面。ata的英文拼寫為「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含義是「高階技術附加裝置」。ata介面最早是在2023年由康柏、威騰電子等幾家公司共同開發的,在九十年代初開始應用於台式電腦系統。

ata介面從誕生至今,共推出了7個不同的版本,分別是:ata-1(ide)、ata-2(eideenhanced

ide/fast

ata)、ata-3(fastata-2)、ata-4(ata33)、ata-5(ata66)、ata-6(ata100)、ata-7(ata

133)。

ata-1在主機板上有乙個插口,支援乙個主裝置和乙個從裝置,每個裝置的最大容量為504mb,支援的pio-0模式傳輸速率只有3.3mb/s。ata-1支援pio模式包括有pio-0和pio-1、pio-2模式,另外還支援四種dma模式(沒有得到實際應用)。

ata-1介面的硬碟大小為5英吋,而不是現在主流的3.5英吋。

ata-2是對ata-1的擴充套件,習慣上也稱為eide(enhanced

ide)或fast

ata。它在ata的基礎上增加了2種pio和2種dma模式(pio-3),不僅將硬碟的最高傳輸率提高到16.6mb/s,還同時引進lba位址轉換方式,突破了固有的504mb的限制,可以支援最高達8.

1gb的硬碟。在支援ata-2的電腦的bios設定中,一般可以見到lba(logical

block

address),和chs(cylinder,head,sector)的設定,同時在eide介面的主機板一般有兩個eide插口,它們也可以分別連線乙個主裝置和乙個從裝置,這樣一塊主機板就可以支援四個eide裝置,這兩個edie介面一般稱為ide1和ide2。

ata-3沒有引入更高速度的傳輸模式,在傳輸速度上並沒有任何的提公升,最高速度仍舊為16.6mb/s。只在電源管理方案方面進行了修改,引入了了簡單的密碼保護的安全方案。

但引入了乙個劃時代的技術,那就是s.m.a.

r.t(self-monitoring

analysis

andreporting

technology,自監測、分析和報告技術)。這項及時會對包括磁頭、碟片、電機、電路等硬碟部件進行監測,通過檢測電路和主機上的監測軟體對被監測物件進行檢測,把其執行狀況和歷史記錄同預設的安全值進行分析、比較,當超出了安全值的範圍,會自動向使用者發出警告,進而對硬碟潛在故障做出有效**,提高了資料儲存的安全性。

從ata-4介面標準開始正式支援ultra

dma資料傳輸模式,因此也習慣稱ata-4為ultra

dma33或ata33。首次在ata介面中採用了double

data

rate(雙倍資料傳輸)技術,讓介面在乙個時鐘週期內傳輸資料兩次,時鐘上公升和下降期各有一次資料傳輸,這樣資料傳輸率一下從16mb/s提公升至33mb/s。ultra

dma33還引入了乙個新技術-冗餘校驗計術(crc),該技術的設計方針是系統與硬碟在進行傳輸的過程中,隨資料傳送迴圈的冗餘校驗碼,對方在收取的時候也對該校難碼進行檢驗,只有在完全核對正確的情況下才接收並處理得到的資料,這對於高速傳輸資料的安全性有著極有力的保障。

ata-5也就是「ultra

dma66」,也叫ata66,是建立在ultra

dma33硬碟介面的基礎上,同樣採用了udma技術。ultra

dma66讓主機接收/傳送資料速率達到66.6

mb/s,是u-dma/33的兩倍。保留了上代ultra

dma33的核心技術冗餘校驗計術(crc)。在工作頻率提成的同時,電磁干擾問題開始在ata介面中,為保障資料傳輸的準確性,防止電磁干擾,ultra

dma66介面開始使用40針腳80芯的電纜,40針腳是為了相容以往的ata插槽,減小成本的增加。80芯中新增的都是地線,與原有的資料線一一對應,這種設計可以降低相鄰訊號線之間的電磁干擾。

ata100介面和資料線與ata66一樣,也是使用40針80芯的資料傳輸電纜,並且ata100介面完全向下相容,支援ata33、ata66介面的裝置完全可以繼續在ata100介面中使用。ata100規範可以輕鬆應付目前ata33和ata66介面所棘手的難題。ata100可以讓硬碟的外部傳輸率達到100mb/s,它提高了硬碟資料的完整性與資料傳輸率,對桌面系統的磁碟子系統效能有較大的提公升作用,而crc技術更有效提高高速傳輸中資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ata-7是ata介面的最後乙個版本,也叫ata133。只有邁拓公司推出一系列採用ata133標準的硬碟,這是第一種在介面速度上超過100mb/s的ide硬碟。邁拓是目前惟一一家推出這種介面標準硬碟的製造商,而其他ide硬碟廠商則停止了對ide介面的開發,轉而生產serial

ata介面標準的硬碟。ata133介面支援133

mb/s資料傳輸速度,在ata介面發展到ata100的時候,這種並行介面的電纜屬性、聯結器和訊號協議都表現出了很大的技術瓶頸,而在技術上突破這些瓶頸存在相當大的難度。新型的硬碟介面標準的產生也就在所難免。

2樓:

ide的原文是integrated device electronics,即整合裝置電子部件。它是由compaq開發並由western digital公司生產的控制器介面。ide是在st506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的,它的最大特點是把控制器整合到驅動器內。

因此在硬碟適配卡中,不再有控制器這一部分了。這樣做的最大好處是可以消除驅動器和控制器之間的資料丟失問題,使資料傳輸十分可靠。這就可以提高每磁軌的扇區數到30以上,從而增大容量。

由於控制器電路併入驅動器內,因此從驅動器中引出的訊號線已不是控制器和驅動器之間的介面訊號線,而是通過簡單處理後可與主系統連線的介面訊號線,這種介面方式是與st506介面不同的。ide採用了40線的單組電纜連線。在ide的介面中,除了對at匯流排上的訊號作必要的控制之外,基本上是原封不動地送往硬碟驅動器。

由此可見,ide實際上是系統級的介面,而st506、esdi屬於裝置級介面。因此,在有的資料上也稱ide為ata介面(at-attachment:at嵌入式介面)。

由於把控制器整合到驅動器之中,適配卡已變得十分簡單,現在的微機系統中已不再使用適配卡,而把適配電路整合到系統主機板上,並留有專門的ide聯結器插口。ide由於具有多種優點,且成本低廉,在個人微機系統中得到了最廣泛的應用。

什麼是ide介面硬碟

3樓:愚人談娛樂

ide介面(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是電子整合驅動器,是把「硬碟控制器」與「盤體」整合在一起的硬碟驅動器。

ide介面實質上是儲存裝置與計算機連線的標準方式。而ide並不是該介面標準的真正技術名稱。它原來的名稱是at附加裝置(at attachment, ata),表示該介面最初是為ibm at計算機開發的。

4樓:白羊蘿莉煮牛奶

ide是傳統的ata介面硬碟,目前還是sata介面的硬碟速度快,你可以去希捷官網上看看的

5樓:

簡單點,就是資料線是寬的那種硬碟

主機板上的ide介面是什麼?起什麼作用啊?

6樓:匿名使用者

bios是英文"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的縮略語,直譯過來後中文名稱就是"基本輸入輸出系統"。它的全稱應該是rom-bios,意思是唯讀儲存器基本輸入輸出系統。其實,它是一組固化到計算機內主機板上乙個rom晶元上的程式,它儲存著計算機最重要的基本輸入輸出的程式、系統設定資訊、開機上電自檢程式和系統啟動自舉程式。

有人認為既然bios是"程式",那它就應該是屬於軟體,感覺就像自己常用的word或excel。但也很多人不這麼認為,因為它與一般的軟體還是有一些區別,而且它與硬體的聯絡也是相當地緊密。形象地說,bios應該是連線軟體程式與硬體裝置的一座"橋梁",負責解決硬體的即時要求。

一塊主機板效能優越與否,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bios程式的管理功能是否合理、先進。主機板上的bios晶元或許是主機板上唯一貼有標籤的晶元,一般它是一塊32針的雙列直插式的積體電路,上面印有"bios"字樣。586以前的bios多為可重寫eprom晶元,上面的標籤起著保護bios內容的作用(紫外線照射會使eprom內容丟失),不能隨便撕下。

586以後的rom bios多採用eeprom(電可擦寫唯讀rom),通過跳線開關和系統配帶的驅動程式盤,可以對eeprom進行重寫,方便地實現bios公升級。常見的bios晶元有award、ami、phoenix、mr等,在晶元上都能見到廠商的標記。

bios的主要作用有三點

1.自檢及初始化:開機後bios最先被啟動,然後它會對電腦的硬體裝置進行完全徹底的檢驗和測試。

如果發現問題,分兩種情況處理:嚴重故障停機,不給出任何提示或訊號;非嚴重故障則給出螢幕提示或聲音報警訊號,等待使用者處理。如果未發現問題,則將硬體設定為備用狀態,然後啟動作業系統,把對電腦的控制權交給使用者。

2.程式服務:bios直接與計算機的i/o(input/output,即輸入/輸出)裝置打交道,通過特定的資料埠發出命令,傳送或接收各種外部裝置的資料,實現軟體程式對硬體的直接操作。

3.設定中斷:開機時,bios會告訴cpu各硬體裝置的中斷號,當使用者發出使用某個裝置的指令後,cpu就根據中斷號使用相應的硬體完成工作,再根據中斷號跳回原來的工作。

7樓:匿名使用者

你在主機板找乙個40孔的插槽,就是ide介面,主要是用來連線ide介面裝置,包括ide硬碟,光碟機,如果用雙硬碟或者雙光碟機,還必須用跳線設定主從關係,具體設定硬碟上有說明。不過現在大部分硬碟已經使用sata介面,主機板上的ide介面已經很少了,還有就是主機板內有一根80針的排線,就是ide資料線,用來連線主機板上的ide插槽和硬碟或者光碟機的

什麼是IDE通道,IDE通道是什麼?

ide是英文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的縮寫,翻譯成中文叫做 整合驅動器電子 它的本意是指把控制器與盤體整合在一起的硬碟驅動器。通常我們所說的ide指的是硬碟等裝置的一種接 術。ide介面也叫ata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 介面,現...

主機板上的ide是什麼作用,主機板上的IDE是什麼 作用

bios是英文 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 的縮略語,直譯過來後中文名稱就是 基本輸入輸出系統 它的全稱應該是rom bios,意思是隻讀儲存器基本輸入輸出系統。其實,它是一組固化到計算機內主機板上一個rom晶片上的程式,它儲存著計算機最重要的基本輸入輸出的程式 系統設定資訊...

一台電腦怎麼接兩個硬碟硬碟介面是ide

電源線既要接主盤 也要接從盤 主盤插上ide介面後 接從盤的ide hdd to sata轉接卡也要插上 lz看看都做了嗎 在bios裡設定一下sata 選責auto 讓它自動檢測 跳線問題吧,主從盤要設定一下 去買個ide轉sata只轉接卡。之後把系統裝在sata介面的硬碟上 並接在 主機板的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