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轉土地被徵用補償款歸誰所有?

時間 2025-07-12 09:45:40

1樓:匿名使用者

土地補償費是指因國家徵收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對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補償。土地被徵收後,不僅需要對土地所有權人進行補償,還需要對用益物權人即土地承包經營權人進行補償。

【法律依據】:

《物權法槐殲罩》第一百三十二條規定:「承包地被徵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有權依照本法第四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獲得相應補償。」因此,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有權享有相應的土地補償費。

土地承包經營權依法轉讓後,原承包人即退出承包關係,受讓方與發包方形成新的承包關係,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權利主體發生變更,受讓方成為新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有權享有該部分土地補償費。

2樓:julie林凡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依法轉讓後,原承包人即退出承包關係,受讓方與發包方形成新的承包關係,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權利主體發生變更,受讓方成為新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土地被徵收後,受讓方有權享有相應的土地補償費。

土地徵收補償包括對土地承褲和包經營權的補償,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有權享有相應的土地補償費。

根據《物權法》的規定,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為用益物權,且該物權變動未採用登記生效主義,土地承包經營權自土地承包經營權合同生效時設立。作為用益物權人,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有權處分該項權利,包括將該權利轉讓。

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承包方有穩定的非農職業或者有穩定的收入**的,經發包方同意,可以將全部或者部分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給其他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農戶,由該農戶同發包方確立新的承包關係,原承包方與發包方在該土地上的承包關係即行終止。

王奇兵律師解析:

徵地補償費包括哪些。

1、土地補償費:用地單位依法對被徵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因其土地被徵用造成經濟損失而支付的一種經濟補償。

2、青苗補償費:用地單位對被徵用土地上的青苗因徵地受到毀損,向種植該青苗的單位和個人支付的一種補李純渣償費用。

3、附著物補償費:用地單位對被徵用土地上的附著物,如房屋、其它設施,因徵地被毀損而向該所在人支付的一種補償費用。

4、安置補助費:用地單位對被徵地單位安置因徵地所造成的富餘勞動力而支付的補償費用。

土地糾紛的解決方法:

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一條做出了原則規定:「因土地承包經營發生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可以通過協商解決,也可以請求村民委員會或者鄉(鎮)人民**等調解解決。當事人不願意協商、調解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根據這一規定,解決農村土地流轉糾紛可以採取四種途徑,即當事人協商、雙方調解、仲裁機構裁決和哪悄法院訴訟。

需要指出,前述解決土地承包經營糾紛的四種方式,訴訟解決方式是最終的解決辦法。當事人雙方協商、調解,不是申請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仲裁的前置程式即不是起訴之前必經的一道程式。理論上說,當事人可以不經協商、調解,直接申請仲裁;同時,協商、調解、仲裁也不是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前置程式。

出現土地承包糾紛以後,當事人可以不經協商、調解、仲裁的程式,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流轉土地被徵用補償款歸誰

3樓:高功錦

法律分析:土地承包經營拆段扮權人有權享有相應的土地補償費。土地承包經營權依法轉讓後,原承包人即燃困退出承包關係,受讓方與發包方形成新的承包關係,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權利主體發生變更,受讓方成為新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有權享有該部分土地補償費。

法律旅灶依據:《民法典》第三百三十九條 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可以自主決定依法採取出租、入股或者其他方式向他**轉土地經營權。

流轉土地被徵用補償款歸誰

4樓:杜天瓊

土地流轉後,土地補償款應當歸土地是承包經營權人所有,但是對於青苗補償費、地上附著物補助費以及安置補償費等,應當歸被徵收土地的實際使用權人所有,如果被徵收土地是屬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對於徵地補償款就應當由全村人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分配。應當歸承包經營權人和實際使用人共同所有,分配標準是:

1.青苗及地上附著物的拆遷補償。

土地轉包或者出租後,土地的實際使用人不再是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應該是接包人或者土地承租人,一般情況下青苗及地上附著物的補償應該歸實際投入人或者附著物的所有權人。具體的【法律依據】規定在《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22條。

不過關於青苗補償費的歸屬,當事人之間在轉包合同和出租合同中有明確約定的,從其約定。而對於地上附著物,比如房屋的補償,如果地上附著物由原土地承包經營權人修建,在轉包和出租時接包人和承租人僅依約定取得附著物使用權的,則附著物補償費歸原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所有。

2.土地補償費與安置補助費。

土地承包經營權轉包、出租後雖然實際使用土地的人發生了變化,但是土地承包經營權人並沒有發生改變。所以該筆補償費應由轉包人、出租人取得。但是並不能說土地補償與接包人或者承租人毫無關係。

合同當事人事先在轉包合同、出租合同中約定承包地被徵收時對接包人和承租人的補償方式和補償標準的,接包人和承租人依照轉包合同、出租合同的約定獲得相應的補償。

安置補助費是對失去土地的集體成員的專門補償,所以安置補助費的歸屬問題,關鍵在於接包人、承租人是否屬於同一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一般情況下接包人屬於安置的物件範圍,而承租人屬於集體經濟組織之外的其他單位或者個人,所以無權要求安置補助費。

法律依據

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對土地進行徵收的,徵收補償款是歸被徵收人的,而流轉的土地是歸農村集體所有的,所以補償款歸農村集體所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七條,徵收土地的,按照被徵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

流轉土地被徵用補償款歸誰

5樓:苑學寧

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有權享有相應的土地補償費,土地承包經營權依法轉讓後,原毀神承包人即退出承包關係,受讓方與發包方形成新的承包關係,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權利主體悉襲發生變更,受讓方成纖陸虧為新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有權享有該部分土地補償費。

流轉土地被徵用補償款歸誰

6樓:凱諾律所

你好,一般情況下,地上附著物等應歸所有者所有,而土地的補償費等則是歸原承包人所有。

土地流轉後徵地補償歸誰所有

7樓:宇文倩倩

法律分析: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有權享有相應的土地補償費。土地承包經營權依法轉讓後,原承包拿氏人即退出承包關係,受讓方與發包方形成新的承包關係,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權利主體發生變更,受讓方逗渣成為新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有權享有該部分土地補償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三百三十八條 承包地被徵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消指散人有權依據本法第二百四十三條的規定獲得相應補償。

土地流轉後徵地補償歸誰所有

8樓:汪世龍

流轉土地後的徵地補償款一般歸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徵收承包土地的應核肢當按照被徵收土地的原用途,依法及時足額的支付土地補償費、青苗費和地上附著物的補償費與安置費。

法律依據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

徵知鬧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佈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係、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並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佈一次。徵收農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對其中的農村村民住宅,應當按照先補償後搬遷、居住條件有改善的原則,尊重農村村民意願,採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貨幣補償等方式給予公平搭氏罩、合理的補償,並對因徵收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等費用予以補償,保障農村村民居住的權利和合法的住房財產權益。

妻子死亡後土地徵用款丈夫能拿補償款嗎

如果都是夫妻共有財產。丈夫是可以拿補償款。妻子死亡了。妻子的那份補償款。在道義上。可以補償妻子的父母一部分。能拿,妻子雖然死了,土地是你們共同的,你有繼承老婆土地的權力。夫妻屬於共同財產,共有的財產可以拿補貼的。妻子去世後未立遺囑的,按法定繼承。按照 繼承法 第二十六條規定 夫妻存續期間所得的共有財...

土地補償費該歸誰,土地補償費歸誰所有?

這種土地原承包給你的承包方式應該是以其他方式承包的,按你所說上述規定,土地補償費全部歸集體經濟組織。但參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 第四十三條 承包方對其在承包地上投入而提高土地生產能力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依法流轉時有權獲得相應的補償。的規定,因你原來承包這塊土地時,對提高土地生產能力作了一努力...

土地被徵用,二胎能不能獲得補償?

引言 現如今隨著國家的二胎三胎政策頒佈,一些人表示經濟壓力逐漸漸漸變大,甚至還因為某一些工程設施讓自己的土地被徵收,家庭的經濟壓力越來越大,那麼這此時的二胎能不能獲得相應的補償呢?其實大多數的情況來講,二者並沒有必然的聯絡,二試他能否獲得相應的補償,也未曾得知。一 土地被徵用。首先單就土地徵用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