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叫悟空颱風,颱風為什麼叫作「颱風」?

時間 2022-03-04 22:10:33

1樓:

2023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年度會議決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並決定從2023年1月1日起開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確立一張新的命名表,旨在幫助人們防颱抗災、加強國際區域合作。這張新的命名表共有140個名字,分別由世界氣象組織所屬的亞太地區的11個成員國和3個地區提供,按順序分別是柬埔寨、中國大陸、朝鮮、中國香港、日本、寮國、中國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菲律賓、南韓、泰國、美國以及越南。這套由14個成員提出的140個颱風名稱中,每個國家或地區提出10個名稱。

世界颱風委員會還有乙個規定,一旦某個颱風對於生命財產造成了特別大的損失或人員**而聲名狼藉,或者是以名稱本身因素而退役的,那麼它就會永久占有這個名字,該名字就會從命名表中刪除,其他熱帶氣旋不再使用這一名稱,也就是將這個名稱永遠命名給這次熱帶氣旋,這就是除名。這樣,就必須要補充乙個新名字加入命名表。空缺的名稱則由原提供國或地區再重新推薦,新名稱需在第二年之前將新名稱提交至颱風委員會,颱風委員會將根據相關成員的提議,對熱帶氣旋名稱進行增補。

中國大陸最新提出的10個名稱是:海葵、悟空、玉兔、白鹿、風神、海神、杜鵑、電母、木蘭、海棠。

中國香港最新提出的10個名稱是:啟德(已被除名)、珊珊、萬宜、玲玲、鳳凰、白海豚、彩雲、獅子山、馬鞍、榕樹。

中國澳門最新提出的10個名稱是:三巴、貝碧嘉、蝴蝶、琵琶、黃蜂、蓮花、烟花、瑪瑙、梅花、珊瑚。

為避免一名多譯造成的不必要的混亂,中國**氣象台和香港天文台、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經過協商,已確定了一套統一的中文譯名。

從2023年1月1日起,中國**氣象台發布熱帶氣旋警報時,除使用熱帶氣旋編號外,還使用熱帶氣旋名字。

2樓:

為了區分熱帶氣旋,有必要給它們單獨取個名字。最早是根據熱帶氣旋的位置(主要是熱帶氣旋中心所處的經緯度)來區分熱帶氣旋,這種辦法相當麻煩,往往難如人意。直到19世紀初葉,一些講西班牙語的加勒比海島嶼根據颶風登陸的聖曆時間命名颶風。

例如,侵襲波多黎各的三個颶風:2023年7月26日的聖大安娜,2023年和2023年9月13日的聖費里佩。據報道,19世紀末,澳大利亞預報員克里門·蘭格用他討厭的政客的名字為熱帶氣旋命名。

後來,軍事部門根據英文單詞的首字母順序(able, baker, charlie等)來命名熱帶氣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人用女性的名字給熱帶氣旋命名。20世紀70年代末,應美國女權運動組織的要求,擴充了命名表,改用男性和女性的名字命名。

在口語和書面交流中,特別在警報中,人們逐漸接受了使用命名表的優點。名字應當簡短、通俗、易記,便於向熱帶氣旋威脅區的千百萬群眾傳遞資訊,以避免同一地區同時面臨乙個以上熱帶氣旋影響時出現混亂狀況。這種做法不久便在西半球被廣泛採用。

3樓:斜陽紫煙

悟空是名字,悟空颱風就這個颱風被命運為悟空。

颱風為什麼叫作「颱風」?

4樓:anan五五

颱風發生在西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較強的熱帶氣旋系統,稱為颱風(typhoon)。

2023年世界氣象組織規定,按照熱帶氣旋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風力的大小,把熱帶氣旋劃分成熱帶低壓、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和颱風四類。風力低於8級的熱帶氣旋稱為熱帶低壓,8-9級的成為熱帶風暴,

10-11級的稱為強熱帶風暴,12級或12級以上的稱為颱風。在東太平洋、大西洋和澳大利亞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2級或12級以上的熱帶氣旋稱為颶風(hurricane)。

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區域氣象中心設在日本東京颱風中心,每年由他們負責向各成員國發布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颱風)的名稱、強度、編號順序等資訊。目前發布的颱風訊息或警報名稱啟用新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區熱帶氣旋命名表。

颱風是暖中心的低氣壓系統,水平分布近似圓形,直徑一般為600-1000公里,最大的可達2000公里,最小的只有100公里左右。其垂直範圍可從地面伸展到對流層上部。

颱風由颱風眼、渦旋區和大風區組成。眼壁周圍有厚厚的雲牆,渦旋區中對流雲團強烈發展,帶來狂風暴雨。颱風經過的地方,因大風、暴雨以及風暴潮等造成嚴重的災害,如農田、莊稼等被淹沒,樹木、房屋等被摧毀,交通、通訊被切斷。

颱風發生、發展需要一定的條件,一般是要有足夠大的海面或洋面,而且海面水溫必須達到26-27°gc以上。同時,在低層大氣還要有乙個初始擾動。赤道輻合帶渦旋,東風波等均可作為初始擾動促使條件不穩定的大氣釋放不穩定能量。

此外,象對流層垂直風速切變(變率)要小以及一定的地轉偏向力的作用都是颱風發生、發展的必要條件。

從多年平均的結果來看,在北半球颱風多發生在7-10月,尤以8、9月份最多。不過,不同年份可以相差很多。

颱風颱風是產生在熱帶海洋面上的強大而深厚的暖性低壓系統。直徑通常為500—1000公里左右,最大可達2000公里,最小僅160公里。中心氣壓平均在950毫巴以下,最低可為887毫巴。

颱風是一種極猛烈的風暴,除南大西洋外,各大洋都有發生,大洋的西部發生得比較頻繁。當低壓發展得較強時,在大西洋及東太平洋的稱為颶風;在印度洋的稱為熱帶風暴;在西太平洋和我國南海的稱為颱風。我國規定:

凡颱風中心附近地面或海面,最大風力大於8級時,就稱為颱風;風力達到12級以上則稱為強颱風。氣象上通用符號表示。在西北太平洋上一年四季均有颱風出現,襲擊我國的颱風常發生在5—10月,平均每年約6次,其中7—9三個月最多。

颱風所到之處狂風暴雨,往往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一定損失。但在盛夏季節,颱風降水對農作物生長有一定好處。在颱風中心處存在乙個風輕雲淡的區域稱為颱風眼。

在眼區,風力突然減小,有時甚至風平浪靜、雲消雨散、溫度增高、天空晴朗。

颱風的形成

颱風是旋轉極快的空氣大漩渦,它是熱帶海洋上發生的一種破壞力很強的風暴,那麼,颱風是怎樣形成的呢?

夏秋兩季,太陽直射我國南面的熱帶海洋,海水的溫度很高,海面上的空氣被海水烤得很熱,並且含有大量的水蒸氣,變得潮濕而不穩定。這層空氣繼續受熱就會膨脹變輕而迅速上公升。其中水蒸氣上公升遇冷後凝結成水滴時,會放出大量的熱,使空氣溫度繼續上公升,促成空氣繼續膨脹變輕而上公升,於是那裡就成了乙個氣壓很低的區域。

這時四周比較冷的空氣就會乘虛而入,迅速地流過來填補,這樣就逐漸形成了乙個空氣漩渦。漩渦剛形成的時候,範圍很小,風雨也不厲害,還算不上是颱風。經過幾天的發展,它就逐漸擴大成颱風了,颱風形成後不會原地不動,它就像江河裡的水渦隨江水流動一樣,颱風也會隨熱帶海洋上空盛行氣流的方向而移動。

颱風的形狀就像是乙個大漏斗,也像是乙個大蘑菇。當它的「外殼」部分向乙個地區逼近的時候,風力開始增大,風向也會逐漸改變,有時還會下大雨。不一會兒,颱風的「主體」移過來了,狂風大作,雷電交加,暴雨傾盆,這樣的天氣持續幾個小時後,颱風的「中心」就移過來了。

在颱風的「中心」裡,風力突然變小,有時還會出現風和日麗的天氣。在整個漏斗形的颱風區域裡,它的「中心」就是漏斗的口,一般叫做「颱風眼」。但是,幾個鐘頭後,「颱風眼」過去了,又會出現狂風暴雨的天氣。

在夏秋季節的熱帶海洋上,氣流一般是從東向西流的,所以颱風一般是向西或向西北方向移動。每次颱風移動的路徑是不完全一樣的,這要看當時大氣環流的具體情況。一般來說,影響我國的颱風主要路徑有三條:

第一條是從菲律賓以東一直朝西北,經過我國的南海,在廣東沿海和越南一帶登陸。走這條路徑的颱風,對我國兩廣地區影響最大。第二條是從菲律賓以東洋面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在台灣省登陸,橫穿台灣海峽,在福建省和浙江省再次登陸,或向西北方向移動,在浙江和江蘇兩省沿海一帶登陸。

走這條路徑的颱風,對整個華東地區的影響最大。第三條是從菲律賓以東向西北方向運動,然後轉向東北朝日本方向移去。這條路徑的颱風對我國影響比較小。

颱風帶來的狂風暴雨常造成較大的危害,但台風雨對解除和緩和江南地區的伏旱起了相當重要作用,同時颱風帶來的降水在我國東南和南部沿海地區的年降水量中占有顯著比重,大體上,大興安嶺、張家口、太行山、伏牛山、大婁山一線以西和雲貴高原以北,才沒有颱風帶來的降水。颱風是一種大範圍的災害性天氣,必須積極做好防禦工作。現在我國正利用人造衛星、飛機、雷達等手段,對颱風進行偵察、監視,並及時做出預報,讓有關部門和廣大群眾積極做好抗禦颱風的準備工作,以減小颱風的危害。

5樓:笑笑科普

縱觀整個夏季 從颱風「溫比亞」到「山竹」 讓人們不禁產生好奇 颱風到底是如何命名的呢?

6樓:豪俠

颱風名字的由來

颱風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

據專家介紹,西北太平洋地區是世界上颱風(熱帶風暴)活動最頻繁的地區,每年登陸我國就有

六、七個之多。多年來,有關國家和地區對出沒這裡的熱帶風暴叫法不一,同一颱風往往有幾個稱呼。我國按其發生的區域和時間先後進行四碼編號,前兩位為年份,後兩位為順序號。

設在日本東京的世界氣象組織屬下的亞太區域專業氣象台的颱風中心,則以進入東經180度、赤道以北的先後順序編號。美國**海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用英美國家的人名命名,國際傳媒在報道中也常用**的命名。還有一些國家或地區對影響本區的颱風自行取名。

為了避免名稱混亂,有關國家和地區舉行專門會議決定,凡是活躍在西北太平洋地區的颱風(熱帶風暴),從去年起一律使用亞太14個國家(地區)共同認可、具有亞太區域特色的一套新名稱,以便於各國人民防颱抗災、加強國際區域合作。

這套由14個成員提出的140個颱風名稱中,除了香港、澳門各有10個外,祖國大陸提出的10個是:龍王、(孫)悟空、玉兔、海燕、風神、海神、杜鵑、電母、海馬和海棠。專家們介紹說,第5號颱風威馬遜,是泰國命名的,含義是「雷神」;第6號颱風查特安是美國人給取的名,意思是「雨」;而今天登陸台灣的第8號熱帶風暴「娜基莉」,是柬埔寨一種花的名字。

據悉,熱帶風暴加強後就會成為颱風。

專家們說,早在18世紀,澳大利亞氣象學家突發奇想,開始用女性名給颱風起名,作為一種榮譽或紀念,贈予自己的女友、愛妻或是受冷遇的政治家。這一做法在歐美各國迅速流行。2023年,大西洋第乙個颶風被命名為「哈里」,因為颶風襲擊佛羅里達州時,美國**哈里斯·杜魯門正在那裡視察;不久,又一更瘋狂的颶風掃蕩了佛羅里達,人們便把她尊稱為**夫人「貝斯」。

某年颱風季節,墨西哥灣同時跳出兩個颱風,分別取名為「艾麗絲」和「巴巴拉」。這對小姊妹引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洪水。結果,反對用女性名給颱風取名的運動風起雲湧,信件和呼聲幾乎淹沒了報界和天氣局。

儘管如此,但是固執的氣象學家們仍堅持這一做法,許多國家一直沿用到70年代末。2023年的賽西爾颶風,則是美國歷史上第一次用男姓名字命名的颱風。

有趣的是,目前所使用的西太平洋颱風的名稱依然很少有災難的含義,大多具有文雅、和平之意,如茉莉、玫瑰、珍珠、蓮花、彩雲等等,似乎與颱風災害不大協調。有關專家認為,颱風不僅僅會帶來狂風驟雨,有時也會造福人類。高溫酷暑季節,颱風的光臨可解除乾旱和酷熱,因此起個文雅的名字也無妨。

不過,颱風委員會另有規定,如果某個颱風確實犯下滔天大罪,有關成員可以提出換名申請,從而把這個惡魔永遠釘在災難史的恥辱架上。

為什麼颱風叫布拉萬?最新的颱風布拉萬將在中國內地的哪裡登陸?

每個颱風都有個名字和人一樣,應該有某種意義。名字是早就定好的,一共有140個,迴圈使用。當然,颱風的名字也有 退役 原則。網上是有張圖的,看著圖咱們就知道下乙個颱風叫什麼了。最新的颱風布拉萬將在中國內地的 登陸?根據今年第15號颱風布拉萬的發展,將會加強為影響範圍廣大的強颱風,將可能會在中國東部沿海...

為什麼颱風過後,還有大雨,颱風過後為什麼會下大雨?下了大雨之後還會有颱風嗎

颱風是形成在熱帶海洋上的強大而深厚的熱帶氣旋。颱風,按其結構和帶來的天氣,分為颱風眼 渦旋風雨區 外圍大風區三部分,從中心向外呈同心圓狀排列。颱風眼位於颱風中心,直徑約5 10公里。颱風眼內盛行下沉氣流,故天氣睛朗,風平浪靜。颱風眼外側為渦旋風雨區,這裡盛行強烈的輻合上升氣流,形成濃厚的雲層,出現狂...

為什麼颱風的名字那麼好聽,為什麼每次颱風都有乙個很好聽的名字呢?

多年來,有關國家和地區對出沒這裡的熱帶風暴叫法不一,同一颱風往往有幾個稱呼。我國按其發生的區域和時間先後進行四碼編號,前兩位為年份,後兩位為順序號。設在日本東京的世界氣象組織屬下的亞太區域專業氣象台的颱風中心,則以進入東經180度 赤道以北的先後順序編號。美國 海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用英美國家的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