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自己過於在意別人想法的心理

時間 2021-10-26 04:02:20

1樓: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是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的女主人公松子寫在牆上的一句話。松子的妹妹從小體弱多病,父親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妹妹身上,常年不得父愛的松子,意外發現扮鬼臉可以讓父親笑,便不時這樣逗父親,卻不料弄巧成拙。小時候討好父親,長大後不斷地討好愛人,渴望愛卻總是得不到愛,一生悲慘被人欺凌,最後被小孩殺死。

也許,對於她來說,自己的出生就是個錯誤。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引出一個概念——低自尊——低自尊者通常對自己有消極的整體看法,他們通常消極地評價或評判自己,對自己的存在價值也持有消極的態度。

一個人早年與重要客體的關係會影響他的一生,比如,如果早年父母過度控制孩子,凡事都替孩子拿主意,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孩子在長大後常會遇事猶豫不決,不敢自己做決定,會在意別人的想法;還有一種情況,父母無端的把憤怒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或者從來對孩子都是否定批評,沒有鼓勵,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認為是自己做的不夠好,為了得到父母的欣賞關注,就會像松子那樣採取各種行為去努力討好父母。在成年後他會延續這一行為模式,繼續討好身邊的人,害怕別人對自己有負面的評價。

如何克服這種情況呢?“心之助”

1. 要對自己有個客觀的認識。比如我給自己的長相進行一個客觀的評分,我覺得可以打70分,如果有人對我說你真醜,那麼我是不會介意的,因為我有70分的水平,相反,如果有人誇我真好看,那我也不會太興奮,因為我知道自己達不到那麼高的分數

2. 要對自己誠實,誠實的面對自己的痛苦和缺陷,打破自我防禦。

3. 不再自我攻擊。自我攻擊是所有我們對自己批評性的成見。

這些成見通常是父母批評的內化,源於我們童年時所聽到的話。比如“太笨了”“很差勁”“不夠好”。要覺察到“自我攻擊”的存在,每當要進行自我攻擊時,立刻意識到我又在自我攻擊了,從而阻斷這個想法。

4. 不再討好別人。 低自尊的人希望通過討好別人來“換得”讚許。

他們害怕遭到排斥,不敢為自己爭取利益,因為這要冒著打擾對方,令對方不快的風險。對這些固有信念進行調整和修正,學會不帶挑釁地說“不”,不帶歉意地去要求某些事,既尊重別人的想法,同時也不帶懼怕地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願望。

2樓:擺渡人灬度人

獅子才不會在意綿羊的想法。

首先, be strong! 我一直把《冰與火之歌》當成《三國演義》在看,兩部**中我最欣賞的分別是泰溫和曹操。共同點就是睿智與腹黑。

先來看看泰溫說這句話的前後文context。

泰溫真不是一般的聰明,一下就拆穿了詹姆:許多人只是想表現出或者標榜自己完全不在乎別人的言論。

這種看法在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中也有類似橋段。斯特里克蘭德說道:“有人說他不在乎別人對他的看法,這多半是自欺欺人。

……但是我覺得事事要獲得別人的批准,或許是文明人類最根深蒂固的一種天性。……那些告訴我們他們他們毫不在乎別人對他們的看法的人,我是絕對不相信的。這只不過是一種無知的虛張聲勢。

他們的意思是:他們相信別人根本不會發現他們的微疵小瑕,因此更不怕別人對這些小過失加以譴責了。” 事實證明,只有斯特里克蘭德自己做到了一直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他的畫從不給同儕評判,死前還銷燬了很多畫作。

但毛姆並沒有在這一點上過多闡釋原因何在。

究其原因,就在於人類對自身價值的判斷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不確定性---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人對我們的看法。阿蘭德波頓在《愛情筆記》中有過這樣的精妙比喻:“一個離群索居的人可以得到一切,但獨獨沒有個性,也就是說個性誕生在他人對自己的反應之中。

我們會因為別人的看法而給自己定格,所以不同人會使我們獲得不同的自我感覺。這種自我可以比作是一隻變形蟲,它的外殼可以靈活伸縮,從而適應環境。” 所以,最根本的解決途徑就是“認識你自己”。

在我成長曆程中一個很重要的人對我影響最深的一句話就是“know thyself", 這是古希臘的一句箴言,在我看來,已經包含了人生所需的全部智慧。

如果能夠真正認識自己,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想要什麼樣的生活,那麼別人的讚美攻訐議論又怎麼會去在意呢?誠如叔本華所言,一旦我們充分了解了他人思想的膚淺和空洞的本質,他人觀點的狹隘,他人情感的瑣碎無聊,他人想法的荒謬乖張,以及他人錯誤的防不勝防,我們就會逐漸對他人大腦中進行的活動變得漠不關心,我們就會明白任何一個過度重視他人觀點的人給了他人過高的尊嚴。過多地關注那些在我們的葬禮上不會露面的人的看法,是我們把自己短暫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破壞殆盡。

只有那些擊中目標的譴責才能使我們收到傷害,我們個人的品質不應該取決於他人的評價,難道和氏璧沒有得到楚王的認可,它本身的價值就降低了嗎?難道李白被放逐夜郎,他的詩文就不震鑠古今了嗎?當我們真正認識了自己,也就不會在乎一大群路人甲乙丙丁形成的隨機群體對我們的看法了。

另外值得提的一點,不要無緣無故接受別人的批評攻訐之詞,也不要無緣無故接受他人的讚美,顯然,後者更難。無論什麼樣的評價,先經過理性分析,到底是不是說中了,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如是而已。

3樓:江淮一楠

1.將你所在意的別人對你的看法記錄下來,然後嘗試著去做出不被別人的看法所影響的行動。

“過於在意別人的看法”這本身是一個意識層面的問題。

別人對你有看法,這是一個客觀事實,你改變不了。你很在意別人的想法,這對於你的意識而言,也是一個客觀存在,我們短時間內可能沒辦法一時將其消除。

但是你可以控制的是你自己的行為和做法,你要做的就是,即便你的意識層面很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但你的行動層面依然能夠不受其影響。

比如說,小趙認為你扎丸子頭不好看。你以往的做法是就不扎丸子頭了。而你接下來要練習的就是繼續扎丸子頭。

對你來說很難,但克服這個困難本身就是你成長的過程。你要做的本來就是要去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而不是把這些困難和心理障礙和困難當成你不去做事情的理由。

你要記得,你不做某件事的理由只有兩個:一個是你不想,一個是不可能完成。

困難不在這兩者之內,當你嘗試著克服一次這種不敢扎丸子頭的恐懼時,你就已經是在客服“太過在意別人的看法”這個問題了。

2.嘗試著與別人起最少三次的衝突,並絕對的堅持你自己的決定,而不被別人說服。

絕大多數的人看到這個練習都會本能的抗拒而不會去做。

但不需要過多的解釋,只要是能做去嘗試這個練習的人,就一定能擺脫過於在意別人的看法的問題。

3.嘗試表達出自己的需求與感受。

“我沒有時間幫你”

“如果你不能夠像一個朋友一樣尊重我,那我也沒有必要去尊重你”

“在我小時候你們傷害了我很多,所以不要再繼續試圖控制我,我不要再去任由你們擺佈,今後我要過自己的生活”

“我希望你能夠多關注我,多陪陪我”

“你要求我理解你,但為什麼你卻並沒有理解我?即便是我理解你,但你對我造成了傷害,我就有權利拒絕你”

其實你知道自己的需要是什麼,或者說最起碼的,你肯定知道自己不想要的是什麼。

你只是難以拒絕,不敢拒絕,也不會拒絕罷了。

那麼你接下來要練習的,就是把這些你以往不敢說的話痛快的說出來,你要做的是不再委屈你自己,不再去照顧和體諒別人,不再被別人所控制,而是明確你的界限,捍衛你自己的立場,將你自己先保護好。

很多人說找不到、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但你只有能夠堅定的拒絕那些你不想要的,你才能夠堅定的維護好那些你自己所想要的。

尋找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追求自我實現,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你可以先從拒絕自己不想要的開始做起,拒絕的多了,那些你想要的,也就會慢慢的明晰。

4樓:匿名使用者

我曾經是個非常在意別人對我的評價和看法的人。

這一點一直令我很苦惱,我也一直想極力擺脫。但到後來不管怎麼嘗試卻只都令我變得愈發敏感,愈發的在意別人。

通過不斷地摸索,直到兩年前我才徹底的擺脫了別人對我的看法的影響,我成為了一個無條件地接納自我,不會被任何的評判與對比影響的活的很輕鬆的人。

在這裡,我將我的經驗分享給你。全文一共八千多字,我相信看完這篇文章後,你就能夠放下對於別人看法的在意了。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的父母總會以一些很嚴苛的標準來要求我,他們總是告訴我:你還不夠好,你還不夠優秀。

他們也很少會誇讚我,給予我正面的評價,總是會拿我和別人家的孩子作對比。

這就造成了我從小以來一直都是:以別人的評判標準來看待自己,試圖去滿足別人的期待。

別人對我的贊同或否定都會對我的情緒造成很大的影響。

不知道、也不會去表達自己的需求。

在某種程度上,我還會有一些討好別人的傾向。

後來踏入諮詢行業,接觸了很多也是被過於在意別人的看法而困擾的來訪者,我發現幾乎是所有的這類人都有一個共同點:童年時總是被父母或撫養者要求成為他們所期待的人。

這一點是導致我們總是會過度在意別人看法的根本原因。

我們和父母的相處模式幾乎是造就我們未來的一切認知、行為模式的模板。但也要意識到,這是也只是一個模板而已,在我們今後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和別人的相處與互動,令我們的這些認知和行為獲得了反饋和強化,由此,「在意別人的看法」才真正內化為我們的一個「基本習慣」與「核心信念」。

隨著心理學的發展與迅速普及,許多心理學的概念被大眾所熟知,而很多概念在傳播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被誇大和絕對了。「原生家庭」這個詞就是其中之一。

人類的歸因傾向就是習慣於在根源處尋找答案,所以「原生家庭」這個詞就幾乎成了公認的心理病症的根本原因。

但實際上我們必須意識到,童年經歷只是導致我們的問題的一個「觸發因素」而不是全部的原因,事實上在我們成長過程中對於我們童年行為與認知模式的強化和重複才是導致我們問題的主要因素。

如何克服自己過於在意他人看法的心理?

5樓:陪在你身邊

為什麼有的人會過在意別人的看法?

我覺得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這個人首先他自己心裡就不自信。說明他的心智不夠成熟。在意別人看法的人,首先他在社交狀態中就是一種處於弱勢的狀態。

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總是在意別人的想法,別人的觀點,一切都把重心放在了別人的身上,而自己卻沒有絲毫的主見。總想遷就對方,總想讓對方滿足,讓他人滿意,而忽略了自己受到的委屈受到的不公。這種人想到了所有的人,往往卻忽略了自己。

其實他是忘了一個道理,人其實是在為自己活,而不是在為別人活。既然想要克服這種心理,那麼你就要下定決心改變自己。

利用業餘時間多看一些心理方面的書籍。並對自己出現這些問題進行一個理智的剖析。在生活中和工作中多向一些外向開朗的靠攏。

努力開啟自己的心扉,敞開自己的內心,把自己最心裡的想法,真實的表達出來,而不是隻是去看重別人怎麼想。

不要總想著怎麼去迎合別人。克服過分的在乎別人的想法,就要每天給自己一個鼓勵,當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先問自己該怎麼做,自己會怎麼做,而不去考慮別人的意見。久而久之自己慢慢的就會變得有主見,脫離別人對自己的影響。

過於在意別人想法,我們該如何克服

被人評價很正常。但有的人過於在意這種評價,甚至一句差評就搞得自己灰心喪氣,好像人生瞬間失去了意義。過度在意別人的評價,反映了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之間強大的張力。一般來說,小時候很少得到肯定和讚賞的孩子,或者經常被批評和貶低的孩子,容易出現苛刻的理想自我。因為當現實自我無法被肯定時,就只能通過理想自我來...

我是不是太過於在意他人的想法

你幾乎自信的有點自負了,親愛的,聽我一句,這個社會誰都可以看不起,就是不能看不起錢,不管是朋友或家人或自己,只要找到乙份豐厚收入的工作就接受,到了你輝煌的那一刻,沒人會說你是怎麼找到這份工作而是會說 看人家多能掙錢呢 自古百姓看不慣有錢人得做法是因為他們嫉妒他們沒有那個資金去那麼做 你的想法很好啊,...

怎麼可以去不在意別人?我老是在意別人的想法

一件是 自己的事 諸如 上不上班 吃什麼東西 開不開心 結不結婚 要不要幫助人 自己能安排的皆屬之。一件是 別人的事 諸如 小張好吃懶做 小陳婚姻不幸福 老陳對我很不滿意 我幫助別人,別人卻不感激。別人在主導的事情皆屬之。一件是 老天爺的事 諸如 會不會颳風 戰爭 開悟 成道。人能力範圍以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