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請問我請了帶佛字和阿彌陀佛字三足獸耳的香爐,可以在家用嗎?放觀世音菩薩像前

時間 2021-10-14 21:04:15

1樓:馬可遜

不好殺氣重,關二爺可以

2樓:法律達人

兩個菩薩不能同時供奉吧

佛像掛件不戴放在哪兒?可以擺放在觀音菩薩的供桌上嗎?

3樓:妙演正法

太可以了,一起供著就好,什麼時候想戴了就戴。聰明人啊。

供奉觀音菩薩在家中有何禁忌

4樓:速達知道

1、個人在家庭供養佛菩薩的聖像時,並不需要昭告社會大眾,所以也不一定需要舉行開光儀式,只要以虔誠心、恭敬心將聖像安置供奉,然後以香、花、水果等供品供養,日日不輟,使其保持新鮮、整齊、清潔,就能顯出聖像所在的神聖氣氛,藉此以引發修行者的道心。

2、為了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所燃的香,以精細、清香為原則,家庭佛堂一次以一炷香為宜,不要大把地燃燒香燭,以免造成室內空氣的混濁。香類以自然的檀香、沈香為佳品,不宜用化學香料或動物香料調製的線香、棒香。現代家庭的佛堂,可以電燈代替蠟燭,且應常常清理供桌、香爐、燭臺,換新供品,至少該保持沒有灰塵或枯萎腐爛的花果食物。

每天最好應該有定時的早晚課誦,至少早晚也須燒香、供水。外出之前,到家之時,也當先在佛前禮拜,以表示感謝、恭敬、繫念之心。

3、家庭供奉佛菩薩聖像,不需太多、太雜、太亂。可以一佛代表萬佛,以一菩薩代表一切佛菩薩。一般的家庭多半是供奉觀音菩薩、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任擇其一即可。

如果已經有了佛與菩薩的聖像,則置佛像在正中或後上方,菩薩像在兩側或在前下方,務必要使佛突出,以顯其尊貴。聖像的大小尺寸,應該和佛壇、佛堂的空間位置比例相稱,不可太大或太小。如果聖像很小,且是以七寶所成,則可以雕刻多重的佛龕來襯托出佛像的偉大。

4、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在東海普陀山,所以宜坐西向東,這樣可以與東海的普陀山遙相呼應。能夠增加靈氣和福業。

5、觀音不宜向著飯桌。除非家中長期持素食,否則最好不要將家中供奉的觀音面以餐桌。觀音菩薩是大慈大悲的菩薩,不忍眾生受任何苦難,在吃飯的時候自然是離不開葷菜,所以還是避開為宜。

6、觀音不宜直對房門。觀音神像不可以向著房間門口,以免受門衝。

7、觀音不宜背靠廁所。

5樓:匿名使用者

觀音是人們非常信仰的眾神之一,許多人也在家中擺放了觀音像,目的就是為了保佑家宅平安。那麼,供奉觀音菩薩在家中有何禁忌呢?

1、供奉觀音菩薩,其中供香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切勿供奉化學香、劣質香等危害香;這個供香是天然香才如法的;所以,建議你到無相銅爐官網定製好點的天然香供奉為好。

2、觀音像請回家千萬不可以當貴重古董看待,而鎖在保險櫃內或者擺放在密室等,這是最不恭敬的。

3、觀音像的安放處不要在房間臥室內,以免晚上多夢。

4、想要更得觀音菩薩加持護佑,可以擺放佛吉祥物,但是不能擺放佛頭等;這建議你同時在無相銅爐官網定製的。

5、觀音像不要一見到就買或請回家,佛像越多,家人的心越容易造成多心。

6樓:百度使用者

在家居士如何設佛壇? 聖嚴 法師回答如下: 1.

這要看各人的情況而定。如果住處很小,或者住於公家宿舍,與同事、同學等共住一室以及同住一棟房子,當然有所不便,那只有在定時課誦之際,暫以佛經代表佛像,置於相當的位置,不必設定香爐、燭臺,也不必供水、供花、燒香,僅於課誦前後,問訊、禮拜,以表示虔誠、恭敬即可。倘若同住的室友和舍友,大家都信佛,當然可以設定共同的佛壇或佛堂;如果僅是自己一人虔誠學佛,則不可由於表現特殊,強設佛壇,而招惹大眾的怨憤。

2.如果全家之中,僅自己一人學佛,也當比照住於公家宿舍的辦法,否則會引起家庭的口角。不要由於學佛,而使家人對佛教產生惡感、嗔嫌。

如果全家信佛、學佛,或者你是家長,或夫婦共同學佛,而家中尚有裕餘的空間或裕餘的房間,最好能夠設定佛壇或佛堂。

如果設定佛壇,應該選擇客廳的正位,也就是主人所坐位置的方向,佛像背後不可臨窗,應當面對門窗,陽光充足,使人進門便可一目瞭然。佛壇是家庭的中心,要能產生安定力和安全感的作用。至於地理師所定的方位可以作為參考,但也不必拘泥、迷信。

只要不把佛像面對廁所、爐灶或直接面對自己的臥床就好。在設立佛堂時,應選擇一間靜室,不是小孩、貓狗嬉戲出入之處;也不是會客、談笑、宴飲之處,而只是用於禮誦、禪修,不作其他用途。

3.如果家中原供有關公、媽祖、土地、祖先等神像、神主牌時,不可由於信佛、學佛而把他們立即廢除,應該逐步進行。先將佛菩薩聖像安於正位,其他神像祖牌置於兩旁,不必另設香案、燭臺。

因為一切善神、祖先都會護持三寶且親近三寶,供設佛菩薩聖像之後,他們也能成為三寶**,得到佛法的利益。等到下次遷移佛壇和佛堂之時,便可把原先的神像視為古物而予以保藏。

至於祖牌可以移置於寺院的往生堂,家中並不需供奉。如果仍要供奉,則可置於佛像之下首或另移他處,改以較佛壇為小的祖壇,單獨供奉。例如寺院規模較大者,都會另設有往生堂,專供往生牌;寺院規模較小者,即以大殿佛壇的兩側供置長生牌和往生牌。

如此,既能對祖先表示慎終追遠的孝思,也能顯出對佛菩薩的崇高信仰,而此崇高信仰有別於慎終追遠的孝思。

4.家庭供奉佛菩薩聖像,不需太多、太雜、太亂。可以一佛代表萬佛,以一菩薩代表一切佛菩薩。

一般的家庭多半是供奉觀音菩薩、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任擇其一即可。如果已經有了佛與菩薩的聖像,則置佛像在正中或後上方,菩薩像在兩側或在前下方,務必要使佛突出,以顯其尊貴。聖像的大小尺寸,應該和佛壇、佛堂的空間位置比例相稱,不可太大或太小。

如果聖像很小,且是以七寶所成,則可以雕刻多重的佛龕來襯托出佛像的偉大。 5.請購了佛菩薩的聖像之後,一般人大多崇尚舉行開光儀式。

以佛教的觀點而言,開光儀式並不一定是必須之舉。因為佛菩薩像只是用來當作修行的工具,佛菩薩的感應遍在,而以聖像作為致敬的物件,若無聖像,便無可作為禮拜、供養和恭敬的物件。通過類此的修行後,便能得到修行的利益和佛菩薩的感應;但最重要的是在於信心、虔敬心、恭敬心的感發,不在於聖像本身。

所以,聖像是否開光並不重要。

在釋迦世尊住世的時候,因為佛去忉利天為母說法三個月,人間的**們思念佛院,所以,為其塑了像來供養,其中也沒有見到有關開光的記載。至後世,乃以經、像、法物、塔、寺等,代表著佛的住世、化世。不過隆重的儀式能使更多人起敬生信,所以後來漸漸地有了各種各樣的供養儀式,而開光就是其中的儀式之一。

因此,迄今,各寺院若新塑佛像,也都集合信眾舉行開光儀式。這猶如學校開學、公司行號開幕、建築物落成時所舉行的開幕剪綵等儀式一般,是為了慎重地向大眾宣告,所以舉行儀式。 至於個人在家庭供養佛菩薩的聖像時,並不需要昭告社會大眾,所以也不一定需要舉行開光儀式,只要以虔誠心、恭敬心將聖像安置供奉,然後以香、花、水果等供品供養,日日不輟,使其保持新鮮、整齊、清潔,就能顯出聖像所在的神聖氣氛,藉此以引發修行者的道心。

5.為了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所燃的香,以精細、清香為原則,家庭佛堂一次以一炷香為宜,不要大把地燃燒香燭,以免造成室內空氣的混濁。香類以自然的檀香、沉香為佳品,不宜用化學香料或動物香料調製的線香、棒香。

現代家庭的佛堂,可以電燈代替蠟燭,且應常常清理供桌、香爐、燭臺,換新供品,至少該保持沒有灰塵或枯萎腐爛的花果食物。每天最好應該有定時的早晚課誦,至少早晚也須燒香、供水。外出之前,到家之時,也當先在佛前禮拜,以表示感謝、恭敬、繫念之心。

7樓:我用哈啊

觀音就是一個菩薩了,菩薩胸懷光大,他回計較你的過失嗎

8樓:梵蒂岡和奮鬥

家中供奉菩薩有什麼禁忌?教你如何供奉菩薩,增旺財運!家中供奉菩薩有什麼禁忌?教你如何供奉菩薩,增旺財運!家中供奉菩薩有什麼禁忌?教你如何供奉菩薩,增旺財運!

9樓:xin8_隨遇而安

你去請的時候,就可以問清楚啊。

如何供奉觀音菩薩 有什麼禁忌

10樓:匿名使用者

給觀音菩薩上香步驟及講究

1.禮佛不必立於中間,唯須虔敬禮拜即可。當知佛具三明、六通、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只要眾生起心動念,佛無一不知,是故只要出於至誠心、恭敬心,什麼位置皆是好地方。

2.不論佛殿內供有多少佛,通常入殿禮佛以三拜即可,個人修行則聽其意願,若殿內大眾已集合時,但隨眾站立,合掌問訊即可,不可個人禮拜,以免影響大眾的秩序,且不合威儀。

3.禮佛三拜之含義:

合掌手勢:雙手平舉當胸,五指合併向上。

(1)折伏驕慢心

(2)見賢思齊

(3)懺除業障:所謂“禮佛一拜滅罪河沙”滅罪當先整肅威儀,內外威儀具足,自能感應諸佛、菩薩之護持加被。

(4)其方法

第一拜:(發露實項)懺悔**,願與眾生同修懺悔。

發露懺悔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從身語義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實相懺悔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妄,心妄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第二拜:發願修道**願與法界眾生

同消三障諸煩惱,同得智慧真明瞭,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第三拜:同普賢迴向**願與法界眾生同生極樂,共證真常。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家居供奉神像的上香叩拜禮儀及注意事宜

敬香禮儀

也稱獻香,世人多稱燒香。敬香旨在"以香達信",即以人的誠心通過香菸達於神明,所謂"一柱真香通訊去,上聖高真降福來。"敬香有焚香、拈香兩種方式。

焚香較為常見,為平日道士及信徒用線香(或料香或藏香)敬神的儀式。

一:焚香方法

具體做法:

(1)選三柱(支)香,不要斷香。

(2)點燃香(點燃後若起明火,可左右擺滅,不能用口氣吹滅)。

(3)面對神像,雙手舉香(與額相齊),躬身敬禮。

(4)用左手上香,先上中間、再左、再右(就是在香爐內先插中間一支,再插神像左手方《我們的右方》一支,最後插神像的右手方一支),三柱香要插直、插平,間隔不過一寸寬(以表示寸"心)。若是道徒還要默唸《上香時咒》:"常焚心香得大清靜"。

(若在一個家裡供養奉有多尊神像,先上正位,再上左位,次上右位,後兩者各上一柱香,儀式相同。)

(5)上香訖,即行叩拜禮。正所謂燒香拜神也。

拈香最為隆重,只有在諸神聖誕或供齋設醮時,有主持(方丈、監院)或高功方行之。所拈的香有五種,即檀香、沉香、雲香、紫降香和茄蘭香,是為"名貴五香"。最常用的是檀香,是故拈香亦稱燒檀香。

燒檀香比較講究。香要劈成一分粗細,一寸長短;須有專用香爐(稱檀香爐),還要另備一些香面(通常以線香碾成粉末代之)。拈香前,先用香匕(小勺之類)在檀香爐中間將香灰挖一小坑,埋入香面,用香匕摸平,香面上微覆一層香灰。

接著,點燃少許事先折成一寸長短的線香,將燃著的那端插入香面內。拈香時用左手,三枚香分別先後三次投爐,上下植獻(先中、次左、後右)或東西臥獻均可。拈香時要默唸。

《祝香咒》:"道由心學,心假(借也)香傳。香焚玉爐,心寸帝前。真靈下盼,仙旆臨軒。令臣關告,徑達九天。"拈香訖,退回跪墊,行三禮九叩大禮。

二:敬香時間

按儀規要天天上香,現在人們生活忙碌,我一般要求在每月的初

一、十五敬香(另外根據道家的《許真君玉匣記》載,有下面幾個日子是黃道日,甲子日、乙丑日、戊辰日、己巳日、壬申日、乙亥日、庚辰日、乙酉日、甲午日、乙未日、己亥日、癸卯日、乙巳日、丁未日、己酉日、乙卯日、庚申日。這幾個黃道日子一定要設臺供奉。這些大家可能有的不知道,但是重要節日和道家的三元三會日要上香供奉,三元是農曆的正月十

五、七月十

五、十月十五。三會是正月初

七、七月初

七、十月初七。在這些特別的日子裡面供奉財神所得到的福報比平時要多,最多的是10倍,最小的也是小吉日。所以你要供奉財神的話,千萬記得這幾天要上香)

跪拜禮儀

上香訖,即行叩拜禮。正所謂燒香拜神也。

一:三禮三叩

道教禮叩所謂“八十一化”即;足踏八卦,懷中抱一,手按十字。行禮時,雙手上不過眉,下不過膝。其具體拜法是!

端身正立,二目垂簾,平心靜氣,二是離跪墊約五寸,二足跟距離約二寸,足尖相距約八寸,形成外.八字狀。

雙手於腹前相交,左手大拇指掐右手無名指根節.右手大拇指掐右手中指稍節,左手其餘四指抱右手,躬身一禮,行禮時手與鼻相平不可高於鼻。

然後掌心向內,掌背向外畫弧,內滑落於胸口上,右手畫弧線向下右左環繞,同時躬身。

右手心向下按在墊上,左手離開胸口弧線向下左、右方向環繞,按在右手背上與右手重疊形成十字,雙膝同時跪在墊上,左右手小臂同時著墊上,二肘尖與二個膝蓋同在一條直線上,頭叩在雙手背上,頭叩下後身如伏蟾一樣。

抬頭左手收回捂心,右手緊接收回,雙手復握如前,起身站定,此為一禮一叩。動做自始至終要慢、圓、連,無有間斷停留。

如此三禮三叩畢.是向後退半步復一禮.原地轉值殿道長.躬身一禮.此時三拜三叩完畢。

二:三禮九叩

三禮九叩是道教隆重大禮。逢初

一、十五。祖師聖誕等道教節日,莊觀道眾做祈祥、祝壽接駕道場時,方丈、監院拈香行此三禮九叩大禮。其做法與三禮三叩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三禮三叩是一禮一叩。

就是跪下後磕一個頭起身。三禮九叩是一禮三叩,即跪下後磕個頭,(磕頭時輕叩三下,不可大起大落)。如此伏拜三次即三禮九叩。

三禮九叩後向後退半步,復一禮,原地轉向值殿道長躬身一禮,此時三禮九叩完畢。對在家供奉的人,我沒這麼高的要求,但是要誠心的跪下,或一叩或三叩,三拜即可。

請問我請的阿彌陀佛佛像,胸前沒有卍字,請問要不要緊

aaa 王 不要緊的!可以供養,只是造像時沒有製作!看手裡的法器就知道是誰了!開光正規才能供養,不會我教你! 彼岸花 這個真的沒有關係的,像只是在警醒自身修行的,你拜的不一定是佛菩薩。各路眾生都可能會附在後面,看你自心感召了。 我覺得姓楊的話,尤其幸福最主要就是心誠則零。這些有沒有什麼標記啊?文字啊...

各位師兄好,請問除了南無阿彌陀佛,念其他佛號能得到法喜和快樂嗎?感恩阿彌陀佛

其他佛號不知道。無量壽經 大教緣起第三 爾時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鏡,影暢表裡,現大光明數千百變。尊者阿難即自思惟,今日世尊色身諸根悅豫清淨,光顏巍巍,寶剎莊嚴,從昔以來所未曾見。喜得瞻仰,生希有心。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而白佛言 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奇特法,住諸佛所住導師之行,最勝...

請問,我念佛要念哪是阿彌陀佛還是觀音菩薩還是地藏菩薩還是一切如來心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念哪個好

末法眾生,妄想紛飛,欲得清淨,所修法門,越簡單越有效果。所以祖師說,末法修行,唸經不如唸咒,唸咒不如唸佛。阿彌陀佛為一切諸佛功德之名號,唸佛一聲,長無量福,消無量罪,成就最速。觀世音菩薩為阿彌陀佛左脅侍,助阿彌陀佛法化,接引眾生往生淨土。地藏菩薩,幽冥教主,亦是勸六道眾生唸佛求生淨土。因此,末法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