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小麥和水稻種植大國,誰能說一說小麥和水稻兩熟制施肥技術啊?

時間 2025-07-23 22:35:12

1樓:潛哥聊汽車

萬物生於土,有土就有糧」,土地是農業生產中最基本的生產資料之一,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 土壤質量與土地和農產品的產出率有關。 質量安全,直接影響農業效益、農民收入和農村穩定。

肥料是農作物生長不可缺少的營養元素之一。 俗話說「一花一草,靠肥」。 保證作物高產穩定,土壤是基礎,肥料是關鍵。

施肥一定要「科學」。 經濟、環保」。

首先,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壤由黃泛沖積層發育而成。 土壤深而鬆散,自西向東依次為砂土、二複合土和淤泥土。 淤泥土有機質含量普遍較高,土壤肥沃,有利於水稻、小麥的高產。

缺磷土壤僅佔12%,磷肥含量極高的土壤佔37%。凳兆 磷肥不能一季施; 二河土有機質含量20g/kg左右,缺磷土佔28%,富磷土佔32%,缺鉀土佔69%,富鉀土佔19%。 有機質含量低,缺磷土壤佔30%,富磷土壤佔31%,85%的土壤缺鉀,15%的土壤基本不缺鉀坦褲。

其次,小麥的肥料要求。 小麥一般在10月中下旬播種,生長期較長。 從播種到成熟一般需要210~230天。

小麥是一種需肥較多的作物,對氮、磷、鉀的吸收因品種、栽培技術、土壤、氣候等特點而異。 據分析,在一般栽培條件下,每100kg小麥需要從土壤中吸收約3kg的氮、的五氧化二磷和3-4kg的氧化鉀,氮、磷、鉀的比例為 大約 3:1:

再次,小麥的肥料要求。 小麥對氮的吸收有兩個高峰:一是從出苗到拔節階段(北方越冬變綠),氮的吸收佔總氮的40%左右; 佔全氮的30%~40%,開花後仍有少量吸收。

小麥在分櫱期對磷、鉀的吸收量佔總吸收量的30%左右,拔節後吸收率急劇增加。 孕穗至成熟對磷的吸收量最多,約佔總吸收量的40%。 從拔節到孕穗開花,鉀的吸收量最多,約佔總吸收量的60%,到開花時鉀的吸收量已達到最大值。

最後,小麥苗期應有適量的氮素營養和一定量的磷鉀肥,以促進幼苗早分櫱和根系發育,促進壯苗培育; 拔節至開花期是小麥一生中吸收養棗信租分最多的時期,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鞏固分櫱入穗,促進粗稈壯粒; 抽穗開花後,應保持充足的氮磷營養,防止脫肥和早衰,促進光合產物的轉化和運輸,從而促進小麥籽粒灌漿豐滿,增加粒重。

2樓:在你心中呀

肥料是農作物生長不可缺少的營養元素之一,俗語說「莊稼一枝型枝花,全靠肥當家」,要保證農飢租跡作物的高產穩定,土壤是基爛並礎、肥料是關鍵,在肥料的施用上要做到「科學、經濟、環保」。

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是水稻還是小麥

3樓:叫我歷史俠

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是水稻和玉公尺不是小麥。

小麥是中國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佔據了中國糧食總產量的約三分之一,每年約有3000萬噸的小麥產量。小麥是中國人民的主要糧食**,也是中國糧食安全的主要保障。小麥的種植面積佔據中國農作物總面積的約三分之一,是中國最重要的糧食作物。

小麥的產量不僅滿足了中國人民的日常需求,還可以出口到世界各地。

玉公尺不僅能夠作御態為蔬菜食用,還能作為飼料餵養牲,也可以深加工,其用途涉及了方方面面,可以說玉公尺在我國許多地區的飲食文化當中,佔據了極為重要的地位。但很多朋友或許不知道,玉公尺可不是我國本土作物,而是舶來品,進入我國的時間也不長。大概是500年前的明末時期才傳入我國,可就是這樣一種外來作物,卻成為了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

種植糧食作物的技巧

播前曬種3-4小時,一般用50-55℃的溫水浸種10-15分分鐘,冷卻後再浸6-8小時,然後用清水沖洗1-2次即可播種。播種方法一般多采用直播,具體方法是起鎮梁源畦種植,在畦面上開兩行間隔50-60釐公尺的淺溝,將已處理好的渣凳種子每點雙粒播於溝中,並覆土踏實。

鮮食玉公尺以售鮮穗為主,最好做到當天採當天銷售。如需遠距離銷售,建議採用冷鏈物流,或其它必要的保鮮措施。防止玉公尺果穗由於呼吸作用消耗自身的營養成分及水分,造成鮮度和品質下降。

我國傳統的主糧是小麥和水稻其優勢種植區大體以上為什麼界

4樓:紫焰

我國傳統的主糧是小麥和水稻其優勢種植區大體以上秦嶺淮河為界。

民以食為天,食以稻為先」。近5年來,我國水稻播種面積佔糧食作首好物播種面積的左右,水稻單產比糧食作物平均單產高,稻穀產量佔糧食總產的以上。水稻是我國單產最高、總產最多的糧爛桐食作物。

北方平原廣闊,耕地多,降水較少,以旱地為主,主要農作物是小麥,作物熟制大多是兩年三熟或一年兩熟;南方多丘陵、山地,降水豐沛,以水田為主,主要農作物是水稻,者歷鉛作物熟制是一年兩熟到三熟。

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是水稻還是小麥

5樓:惠企百科

中國最大的糧食作物是水稻和玉公尺,而不是小麥。小麥是我國最重要的糧食作物,約佔我國糧食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年產小麥約3000萬噸。小麥是中國人的主要食物**,也是中國糧食安全的主要保障。

小汪罩麥的種植面積約佔我國農作物總面積的三分之一,是我國最重要的糧食作物。小麥的產量不僅滿足中國人民的日常需求,而且可以出口到世界各地。玉公尺不僅可以作為蔬菜食用,還可以作為飼料動物,巨集陵賀還可以深加工。

它的使用涉及到方方面面。可以說玉公尺在中國很多地區的蔽派飲食文化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但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玉公尺在中國並不是本地作物,而是舶來品,進入中國的時間並不長。

約500年前的明朝末年傳入中國,但就是這樣一種外來作物,卻成為中國最大的糧食作物。

為什麼我國的水稻可以高產然而小麥的每畝地產量卻趕不上水稻呢??????為什麼?????

6樓:網友

1、從種植面積及產量分析:我國小麥種植面積億畝,總產量在億噸左右,水稻種植面積億畝,產量約億噸,由此可見,水稻的第一排名,是沒有任何疑問的。

2、從消費量分析:畢竟我國是以吃大公尺為主的國家,特別是南方和北方,大公尺是人們每天必不可少的主食,以大公尺為原料的深加工食品也有很多,如消耗量較大的稻公尺油、公尺粉、粽子等,都直接促進了大公尺的需求量。

以麵食為主的區域則以中原地區較為集中,小麥深加工產品和大公尺相比,相對就少了許多。

3、從效能特點上分析:水稻屬於種起來複雜,吃起來簡單的作物,從育苗到插秧,再到各種田管,以及最後的收穫,種植程式遠比小麥複雜,但這並不是水稻排名第一的主要原因,付出的多並不一定功勞就大,決定大公尺受眾高的主要因素,還是食用起來比較方便,成熟的水稻收穫後,只需經過脫殼乙個環節,即可直接食用,或蒸或煮,都是非常的方便。

小麥種植雖然相對簡單,基本上實現了機種機收,隨著新品種和科學施肥理念的推廣,小麥產量已經逐步逼近水稻產量,但小麥食用起來和水稻相比,就複雜許多,收穫的小麥要進行粉碎,再用麵粉加工各種麵食,中間可能還要經過醒面、發酵、刀切等程式,最後才是或蒸或煮或煎。

所以,簡單的才是最受歡迎的,即便是麵食傳統區域,如今大公尺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也間接證明了這個道理。

7樓:蒸鍋有料

水稻和小麥兩種儘管都是被子植物,但是是不同的農作物,基因都不同,當然產量也不會相同,就像動物有長得高大的大象,也有矮小的老鼠。而且就算是同種東西,以大象為例,也有身高不足公尺的非洲小姐象。

其次,小麥是種在陸地上,水稻種在水田了,兩者對環境要求不同。水稻生長的季節比小麥要光照好,有助於光合作用。一般情況,小麥是夏收,水稻是秋收。

從肥料這塊來看,水稻相對於小麥也更高一些。

8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為了保持小麥品種營養物質的純正,育種時沒有和別的做物雜交,也沒有進行基因改良,保持原生態小麥品質自然繁育延續,才能保持人們身體健康。

9樓:網友

水煮菜的熱量是很低的而且它還含有豐富的纖維,有益於促進腸胃的蠕動,能從腸道內帶走多餘的營養成分,不讓我們有一種大腹便便,對維持身體優美的曲線和體形都是很重要的,合理食用水煮菜對**也是很有幫助的。

10樓:網友

從生物量的能量上來說,由於水稻大多種植於水田,田間密度相差不多的情況下,蒸騰量相對較大,於是乎吸收的養分和代謝活動相對小麥來說比較強。所以產量較大。

小麥一般說冬小麥要進行春化,也就是越冬這期間低溫生長極其緩慢,開春後進入較為旺盛的聖戰時間比水稻算來說還是短一些的,也就是說小麥開工率沒有水稻高,有一部分時間在放假。

從穗粒上來看,小麥有包穗,水稻為長穗有二次枝梗就是穗梗上可以再長小分穗,分化能力較強,籽粒數也較多,多在條件充足的情況下產量上限就更高咯。另外打個不恰當的比喻,水稻就像是進行了割禮……小麥沒有割,所以麼繁殖上的成功率也是有一定差距滴。

水稻的歷史有多久了,我國水稻種植有多少年的歷史?

中國水稻栽培歷史悠久,在 管子 陸賈新語 等古籍中,均有約在公元前27世紀的神農時代播種 五穀 的記載,稻被列為五穀之一。史記 夏本紀 關於 禹令益予眾庶稻,可種卑溼 的記載,表明公元前21世紀,中國人民就已經開始和自然作鬥爭,疏治 九河 利用 卑溼 地帶發展水稻。距今約4200餘年前,水稻栽培已從...

水稻種植如何合理施用鉀肥呢?

隨著水稻產量不斷的提高,氮肥 磷肥的用量也逐漸增加,但水稻對鉀肥的需求量也在不斷的增加,而且,近幾年來,水稻施鉀肥被越來越多的種植戶所接受,但不少水稻種植戶不知道水稻施鉀肥的時間,今天火爆農資招商網就介紹水稻什麼時候施鉀肥最合適?水稻施鉀肥時間 秧苗期適施鉀肥,作為秧苗基肥施用。 分櫱期挑施鉀肥。 ...

水稻種植在什麼土壤中,種水稻是用什麼土

水稻只能種在水田裡,有一個專門的稱呼叫水稻土。種在旱地裡的叫陸稻 或旱稻 水稻是喜酸作物 所以土壤ph值 成酸性最好 種水稻是用什麼土? 長保 種水稻當然是用壤土了。選a.壤土是指土壤顆粒組成中黏粒 粉粒 砂粒含量適中的土壤。質地介於黏土和砂土之間,適應種植多種植物 包括水稻 也是藥用植物栽培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