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好豆腐都是怎麼做出來的

時間 2025-07-24 07:55:19

1樓:藤原彌

1)清理:選擇品質優良的大豆,除去所含的雜質,得到純淨的大豆。

2)浸泡:浸泡的目的是使大豆吸水膨脹,有利於大豆粉碎後提取其中的蛋白質。

浸泡好的大豆吸水量為1:(,即大豆增重至原來的倍。

浸泡後大豆表面光滑、無皺皮,豆皮輕易不脫落,手感有勁。

3)磨漿:經過浸泡的大豆,蛋白體膜變得鬆脆,但是要使蛋白質溶出,必須進行適當的機械破碎。

如果從蛋白質溶出量角度看,大豆破碎的越徹底,蛋白質越容易溶出。

但是磨得過細,大豆中的纖維素會隨著蛋白質進入豆漿中,使產品變得粗糙、色澤深,而且也不利於漿渣分離,使產品得率降低。因此一般控制磨碎細度為100-120目。

實際生產時應根據豆腐品種適當調整粗鈿度,並控制豆渣中殘存的蛋白質低於為宜。

採用石磨、鋼磨或沙盤磨進行破碎。磨碎後的豆糊採用平篩、臥式離心篩分離,充分提取豆漿。

4)煮漿:煮漿是通過加熱使豆漿中的蛋白質發生熱變性的過程。一方面為後序點漿創造必要條件,另一方面消除豆漿中的抗營養成分,殺菌,減輕異味,提高營養價值,延長產品的保鮮期。

煮漿的方法根據生產條件不同,可以採用土灶鐵鍋煮漿法、敞口罐做陸蒸汽煮漿法、封閉式溢流煮漿法等方法進行。

煮漿溫度應達到100℃,時間5min左右。

5)凝固與成型:凝固就森胡皮是大豆蛋白質在熱變性的基礎上,在凝固劑的作用下,由溶膠狀態轉變成凝膠狀態的過程。生產中通過點腦和蹲腦兩道工序完成。

點腦是將凝固劑按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加此差入熟豆漿中,使大豆蛋白質溶膠轉變成凝膠,形成豆腐腦。

豆腐腦是由呈網狀結構的大豆蛋白質和填充在其中的水構成的。

一般來講,豆腐腦的網狀結構網眼越大,交織的越牢固,其持水性越好,做成的豆腐柔軟細嫩,產品的得率也越高;

反之,則做成的豆腐僵硬,缺乏韌性,產品的得率也低。

經過點腦後,蛋白質網路結構還不牢固,只有經過一段時間靜置凝固才能完成。

根據豆腐品種的不同,蹲腦的時間一般控制在10-30min。

成型即把凝固好的豆腐腦放入特定的模具內,施加一定的壓力,壓榨出多餘的黃漿水,使豆腐腦密集地結合在一起,成為具有一定含水量和彈性、韌性的豆腐,不同產品施加的壓力各不相同。

怎樣才能做出好豆腐

2樓:遇上西雅圖

豆腐新吃法!大人小孩都喜歡。

3樓:愛笑的羽瑄

自制豆腐的方法如下:

原料:黃豆。

做法:1、泡黃豆,豆子是自己家裡種的,記得泡以前要挑一下,雜質,壞豆,再洗一下,大概一夜就可以了,這次我們大概泡了斤幹黃豆,泡完再洗一下即可待用。

2.打豆漿,鄉下以前用石磨,後來用粉碎機,家裡只能用豆漿機代替了,大概乙份豆,五份水,豆漿機自己帶的過濾網不用,拆掉,打的越細越好,但是注意閱讀豆漿機說明書,不要開太久把機器燒了,還有打時候泡沫很多的。

豆漿機小,要打很多次哦。

3.過濾豆渣:家裡用普通容器盛放豆漿,用鍋子也可以,上面鋪好兩層的乾淨紗布,將打好的漿倒在紗布中,用手將豆漿擠出,這個活有點費力氣的,擠剩下的豆渣我們是扔掉的,其實也可以吃,,自己想辦法,如煎成小豆餅,伴在麵粉中做各種麵食……

4.擠完後就是煮豆漿了。

煮漿記得要小火,而且必須有人看著,因為豆漿沸騰是會有很多泡沫,很容易溢位,此時可以小火併將沫子撇掉。

豆漿開後還要多煮個五分鐘以上,煮透,不然會有豆腥味。

大家可以看見我家煮豆漿是分兩鍋的,但以後點滷又用乙個大鍋,猜猜原因?

5.以上就是做豆漿了,要喝趁熱。

現在就是點滷,滷水是向做豆腐的買的,一塊錢一瓶,大概400ml。

點滷我們也失敗過,要訣是:

1.溫度,一定要保溫在80度左右,2.家庭做豆腐量太少,所以點滷要慢,不然很容易點老:加滷水一定要均勻,不然做的豆腐嫩一塊老一塊。

滷水往豆漿中加,一滴一滴加,同時輕輕用勺子往乙個方向攪拌,滷水的用量由視覺判斷,當豆漿開始出現絮狀沉澱物,就可以了,再加滷就是來控制豆腐的老和嫩。

3.點好後要保溫靜止半小時,讓沉澱反應充分,此時就是家庭的豆腐花了,要吃舀到碗裡,加點雞蛋皮,蝦皮、作料……

這是滷水,用這種尖莊酒瓶,好處是蓋子上的冒可以控制流量,注意瓶子標好記號,並防止誤食和小孩拿到。

6.準備乙個可以濾水的盆,鋪好乾淨紗布,將豆腐花舀到紗布內。

7.將豆腐花用紗布裹好,然後上面用重物壓住以利於把水擠出。我家用的是一盆水。壓1小時即可。

8.這就是剛出籠的豆腐,仔細看,還冒著熱氣呢。

9.做好的豆腐如果不馬上吃,記得切成塊,養在s清水裡哦。

4樓:網事茹風

豆腐製作方法。

1.原料處理。取黃豆5公斤,去殼篩淨,洗淨後放進水缸內浸泡,冬天浸泡4~5小時,夏天小時。

浸泡時間一定要掌握好,不能過長,否則失去漿頭,做不成豆腐。

將生紅石膏250克(每公斤黃豆用石膏20~30克)放進火中焙燒,這是乙個關鍵工序,石膏的焙燒程度一定要掌握好(以用錘子輕輕敲碎石膏,看到其剛燒過心即可)。石膏燒得太生,不好用;太熟了不僅做不成豆腐,豆漿還有臭雞屎味。

2.磨豆濾漿。黃豆浸好後,撈出,按每公斤黃豆6公斤水比例磨漿,用袋子(豆腐布縫製成)將磨出的漿液裝好,捏緊袋口,用力將豆漿擠壓出來。

豆漿榨完後,可能開袋口,再加水3公斤,拌勻,繼續榨一次漿。一般10公斤黃豆出渣15公斤、豆漿60公斤左右。榨漿時,不要讓豆腐渣混進豆漿內。

3.煮漿點漿。把榨出的生漿倒入鍋內煮沸,不必蓋鍋蓋,邊煮邊撇去面上的泡沫。

火要大,但不能太猛,防止豆漿沸後溢位。豆漿煮到溫度達90~110℃時即可。溫度不夠或時間太長,都影響豆漿質量。

把燒好的石膏碾成粉末,用清水一碗(約公斤)調成石膏漿,衝入剛從鍋內舀出的豆漿裡、用勺子輕輕攪勻,數分鐘後,豆漿凝結成豆腐花。

4.制水豆腐。豆腐花凝結約15分鐘內,用勺子輕輕舀進已鋪好包布的木託盆(或其它容器)裡,盛滿後,用包布將豆腐花包起,蓋上板,壓10~20分鐘,即成水豆腐。

5.制豆腐乾。將豆腐花舀進木託盆裡,用布包好,蓋上木板,堆上石頭,壓盡水分,即成豆腐乾。一般10公斤黃豆可制25公斤豆腐乾。

豆腐是怎樣做出來的?

5樓:奇葩歷史課

淮南王劉安痴迷煉丹,有一次自己親自動手把豆汁放到丹爐中,結果創造出了豆腐這種美食。

6樓:休閒娛樂助手之星

主料:黃豆適量。

輔料:鹽滷適量。

步驟:1、第一步:首先將黃豆用自來水完全泡發。

2、第二步:將豆子沖洗乾淨,放入破壁料理機中,注入清水900克。

3、第三步:啟動五穀鍵瞬間就可得到細膩的豆漿。

4、第四步:將豆漿倒入4層紗布中。

5、第五步:過濾出豆渣。

6、第六步:用中小火煮開後,再保持小沸騰煮5分鐘。

7、第七步:鹽滷3克加16克水溶化。

8、第八步:將溶化的鹽滷水點點滴滴慢慢地滴入煮好的熱豆漿中,邊倒邊攪動,動作要慢。

9、第九步:當細小豆花生成時,即停止,加蓋靜置10-20分鐘。

10、第十步:現在這樣就已經凝結。

11、第十一步:這就是嫩豆花,標準的是用筲箕壓在豆花上讓其凝固成塊,舀出多餘的水,沒有就舀到紗布上略過濾就可。

12、第十二步:要做豆腐再繼續,將豆花舀到紗布裡包起來,濾掉水就是豆腐。

13、第十三步:成品。

7樓:啊穩學姐

豆腐的製作方法:原料:幹黃豆、熟石膏粉。

步驟:1、將黃豆洗淨後用清水泡一晚上;2、去掉黃豆皮,用豆漿機磨成漿瀝出豆渣;3、用大鍋中火將豆漿燒沸,轉小火再煮5分鐘;4、用少許溫水將熟石膏粉溶化,倒入鍋裡;5、將煮好的豆漿倒入鍋中,保溫檔燜1個小時,即做成豆花;6、將模具底盤鋪入紗布並倒入豆花,蓋上紗布放入底盤壓上一盆水,40分鐘後豆腐就完成。

希望我的能對您有所幫助哦,期待您的贊喲~

8樓:昆明美味學院

材料:黃豆、石磨、清水、木桶、石膏粉。

豆腐製作步驟:

1、挑黃豆,將一些壞的,有蟲口咬過的挑出來。用一大盆水將黃豆浸5個鐘左右,讓它變軟澎脹起來,順便將之前挑的時候漏了沒挑出來的不好的浮起來撈開。

2、洗乾淨磨石後,將泡好的黃豆倒進去磨石盤裡。磨石中間有個小圓孔,讓黃豆順著這個圓孔滑入磨石下磨成漿,磨的一時候要一邊加水,加一次中間就停一會,再接著加。每次加水的水量要控制好。

3、豆漿磨好後,就放在大鐵鍋裡煮開,煮的過程要小火來煮,火大了就會粘鍋底。豆漿快煮開的時候要特別留意,一定要手裡拿著一瓢水。一煮開的時候,那個慢慢公升起來的泡沫會脹得很快很高,要灑點水上去,讓它不要溢位鍋邊去。

4、煮開後,晾一下,然後就開始在專門買來製作豆腐的桶,上面鋪一張紗布,把豆漿一瓢一瓢地倒入桶內。

5、將鋪在桶上的紗布拿攏起來,結成袋子,將口封好。放在桶柄上,先不用怎樣出力,放在桶橫杆上放一會,讓豆漿自動流下來,然後看差不多了,就開始用乙個大的鐵鏟壓在袋子上面,用力地向下壓。

將含在黃豆渣子裡的豆漿壓榨出來,如此反覆地壓,直到把渣子壓得乾乾的,鬆開袋口直接將渣子倒出來都不會有任何的水份流出來為止。

6、石膏粉用清水兌好,放在桶內,攪拌,接著用瓢子將豆漿盛起來,上下一瓢一瓢從高處衝撞下去,反覆多次,直到滿意為止。

7、放置乙個半個鐘左右,可以拿起蓋布,輕輕搖動桶子,可以看到豆漿已變成了豆腐了。

9樓:kyoya恭

首先要洗豆腐包。這要分是做幹豆腐還是做大豆腐。做幹豆腐,那是長長的粗紗白布,大約半公尺寬,幾十公尺長。

做大豆腐的豆腐包,則是很大很大的方形,也是粗紗布,邊長大約要兩公尺左右。把豆腐包洗淨後,晾乾,備用。 黃豆泡開,大約要泡乙個晚上,上磨拉成豆漿,放在很大的鍋裡熬,直到熬開,停火。

這時,要過包,使豆腐渣和豆漿分離。在棚上吊乙個十字架,將一塊方形的豆腐包吊在十字架的四個角上,就形成了乙個很大的網兜。 將熬開的豆漿一飄一瓢地倒進豆腐包中,另乙個人就一搖一搖地晃動著豆腐包,使純豆漿從豆腐包中漏下來,流到放在下面的大缸裡。

到一定的程度,要用夾板夾住豆腐包中剩下的豆腐渣,將殘留的豆漿擠淨。直到所有的豆漿都過完包了,豆腐渣就和豆漿完全分離了。 將豆漿放在大缸裡稍微涼一下以後,就開始點滷水了。

豆腐倌將滷水盛在乙個小碗裡,倒裡邊一點,就用勺子在豆漿中攪一攪,眼睛始終注意著豆漿的變化。再放一點滷水,再攪一攪,直到認為滿意為止。這是做豆腐的最關鍵的手藝,不是一般人都可以會的。

每乙個豆腐倌都有自己的訣竅,密不傳人,因為更多的人會了這套手藝,自己的飯碗就會不牢。 這時候,把缸的蓋子蓋上,等一會兒,看到豆漿已經成了腦了,裡邊有一朵一朵的豆腐花,與清水相伴的時候,也就是豆漿分離為豆腐花和清水的時候,就可以壓豆腐了。 先將壓大豆腐的木框擺好,用那種大豆腐包,即極為寬大的方形豆腐包放在木框之中,開始將豆腐花一瓢一瓢地舀到木框裡,水嘩嘩地從下邊流出來,豆腐花沉積在木框裡。

等到木框裡的豆腐花積滿了,將豆腐包的四角翻過來,將豆腐花包住,上面用木板壓好,上邊再用石頭壓好。等到豆腐不老又不嫩的時候,揭開木板和豆腐包,豆腐就做成了。用刀割成一塊一塊的,就是好吃的豆腐了。

豆腐是怎樣弄出來的,豆腐是怎麼做出來的

首先要洗豆腐包。這要分是做幹豆腐還是做大豆腐。做幹豆腐,那是長長的粗紗白布,大約半公尺寬,幾十公尺長。做大豆腐的豆腐包,則是很大很大的方形,也是粗紗布,邊長大約要兩公尺左右。把豆腐包洗淨後,晾乾,備用。黃豆泡開,大約要泡乙個晚上,上磨拉成豆漿,放在很大的鍋裡熬,直到熬開,停火。這時,要過包,使豆腐渣...

炸臭豆腐的湯汁,怎麼做出來的?

臭豆腐在生活中也是非常受年輕人的喜歡的,平時逛街的時候都會去買乙份臭豆腐吃臭豆腐的 也是比較貴,它的乙份也是沒有幾塊的,也是十塊錢乙份,所以說在家裡面去做的話,它成本相對來說比較低的,如果有喜歡吃的朋友,可以在家裡面自己試著去做一下,它的做法也是非常簡單方便 一 豆腐好不好吃,湯汁很重要 如果想要吃...

酸奶是怎麼做出來的

創作家 主料 純牛奶1000ml 輔料 酸奶發酵劑1g具體做法如下 1 準備好做酸奶的所有原材料。2 依次倒入牛奶,酸奶發酵劑攪拌均勻。3 將攪拌好的放入酸奶機,定時八小時發酵。4 八小時後,美味的酸奶出爐了。 銀清雅金蒼 準備材料 1 任意品牌酸奶一杯 袋 盒 第一次作 引子 2 白砂糖兩大勺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