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絲綢之路與陸路絲綢之路

時間 2021-08-30 10:26:31

1樓:匿名使用者

序齊魯文化與東方海上絲綢之路

共同構建絲綢之路大文化圈

登州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之一

古登州的絲路花絮已落魯東

傳承登州歷史文化,提升蓬萊城市品質

我對蓬萊有一種特別的感情

明代登州與海洋文明——城市空間的解讀

登州曾是隋唐的一個門戶——開元寺所連線的歷史的一環登州在唐與新羅關係中的重要地位

《明實錄》所見登州的對外往來

蓬萊,“東方海上絲綢之路”的起航地

論唐代登州港的歷史作用

《登州府志》的版本學研究

海上絲綢之路(中國段)研究——兼談登州的歷史地位及其文化遺存的價值登州與明末中朝海上絲路的復航——以朝鮮貢使安璥《駕海朝天錄》為文字登州古港早期的港航活動

海上絲綢之路蓬萊史蹟初探

元朝時期登州與高麗的海上交通

高麗外交家、文學家鄭夢周的登州詩賞析

17世紀《航海朝天圖》的形成與山東半島

論楊僕擊朝鮮樓船軍“從齊浮渤海”及相關問題從英國傳教士韋廉臣夫人的遊記看19世紀下半葉的煙臺與山東半島張保皋與“東方海上絲綢之路”

圓仁法師在山東的足跡

海上絲路與旅韓華僑華人

高麗義天大師經山東密州來華弘法

清末山東半島與朝鮮半島的經濟交流

膠東半島高麗戍考

略論山東半島與東方海上絲綢及“中學東漸”之路論宋元時期山東半島的對外交往

從田橫信仰圈看山東半島與朝鮮半島的海上交流清末民初龍口開埠設關論略

關於膠東半島打造“東方海上絲綢之路”旅遊品牌的構想古代山東半島航海發展之我見

從韓國炸醬麵看山東半島與朝鮮半島的飲食文化交流清前期山東與中西關係

韓中古船舶貨物裝載方法比較研究

東亞海洋佛教故事與法華信仰

關於徐福出海船舶的**

海上絲綢之路研究的幾個問題

明代中日僧使外交與海上絲綢之路

徐福: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開啟者

試析海上絲綢之路在宗教文化傳播中的作用

海上絲綢之路研究的經濟學思考

東亞文化圈和東亞價值觀的歷史考察——以中日韓(朝)為主體的歷史分析**中國與朝鮮的貨幣文化交流

畢拱辰及其譯校的漢文西書

唐新聯合軍百濟王都泗泚城攻略校注

釋慧超《往五天竺國傳》裡“西胡”習俗的記載五代吳越國與日本交往通論

明初的中日關係與寓滇日僧

萬曆朝鮮之役明軍中的外國兵

文化苦旅——對近代來登州傳教士狄考文的理性思考登州:海上絲綢之路從這裡啟航

2樓:匿名使用者

海上絲綢之路(陶瓷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起點主要是泉州、廣州,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陸上絲綢之路,簡稱絲路。是指西漢(前202年—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東漢時以洛陽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道路也被稱為“西北絲綢之路”以區別日後另外兩條冠以“絲綢之路”名稱的交通路線)。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

主要區別:哪,興盛的原因不同,前者是瓷器、後者是絲綢;聯絡的國家不大相同,前者是東亞,南洋、西洋沿海國家;後者主要是大路上的中亞、西亞歐洲國家;還有,起始點也不一樣嘛,前者為華南沿海;後者主要為中原、關中一帶

3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問題多看下 歷史書就知道拉......

關於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問題

陶瓷之路 中國的著名歷史地理學家陳橋驛教授曾在給 龍泉市地名志 作的序中寫道,從中國東南沿海各港口起,循海道一直到印度洋沿岸的波斯灣 阿拉伯海 紅海和東非沿岸,無處沒有龍泉青瓷的蹤跡。這條漫長的 陶瓷之路 實際上就是中國青瓷,特別是龍泉青瓷開拓出來的。在今天世界上的各大博物館,都以收藏中國的青瓷,尤...

海上絲綢之路路線的變化,概括海上絲綢之路的 歷史變遷情況 並分析原因

歧義製造者 定義歷史上的 海上絲綢之路 是指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之間的海上交通路線,以中國起點,東通日本,朝鮮半島,西經東南亞,印度洋地區,直至西亞和東北非。揚州 明州 寧波 泉州 番禺 廣州 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四大港口。背景絲綢之路,一直被認為是東西方物質與文化交流的 對話之路 自1877年德國地理學...

絲綢之路的來歷,絲綢之路的來源

地煞 來歷 絲綢之路通常是指歐亞大陸北部的商路,與南方的茶馬古道形成對比,西漢漢武帝時張騫從長安帶隊出使西域,聯合大月氏人,共同抗擊匈奴。首次開拓絲綢之路,被稱為 鑿空之旅 此後,漢朝頻繁的派出使節出使西方,漢武帝時期最遠的漢使到了犁軒 今埃及亞利山大港 羅馬人征服敘利亞的塞琉西帝國和埃及的托勒密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