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京杭大運河?急急急

時間 2021-08-11 16:47:04

1樓:匿名使用者

論京杭大運河的經濟影響

2006浙江工業大學「聚焦京杭運河 保護文化遺產」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 劉毅

[摘要] 京杭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它和萬里長城並稱為我國古代的兩項偉大工程,聞名於全世界。大運河作為當時國內南北交通的主要命脈,為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對比西方發達國家,在這文明的背後卻是禁止外貿與閉關鎖國。

[關鍵字] 經濟 國內** 對外**

大運河北起北京,南達杭州,縱貫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將這五大水系聯結起來。流經北京、河北、天建、山東、江蘇、浙江六個省市,大運河全長1,794公里,目前通航里程只剩883公里。是世界上開鑿最早、工程最大、航線最長的人工河。

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為發展南北交通,溝通南北之間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聯絡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它比溝通紅海和地中海的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開鑿於2023年,2023年通航, 全長170公里)長十倍,比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馬運河(巴拿馬運河開鑿於2023年,2023年通航,全長81.3公里)長二十多倍。

大運河它歷經2000多年的滄桑,命運從繁華到衰落。它曾是國家的生命線,維繫著封建王朝的興盛;它更是中國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座豐碑,展現著古人的聰明才智;它又是一條血淚之河,浸透著無數黎民百姓的苦難。

小的時候,就聽說過京杭大運河,當我走進大學到達杭州時,就已經被大運河的魅力所征服。這豈止是一條河,這是文化帶,是遺產長廊,是兩千多年來綿延不斷的中華文明的展示長廊:城有揚州、蘇州、杭州……;物有陶瓷、絲綢、園林……;書有三國、西遊、水滸、紅樓……;至於運河沿線產生的名人,更不可盡數也。

當時我的感想是:了解中國文化的精髓,走一趟運河足矣。那時我對大運河只有讚嘆,缺乏思考。

如今,我們小隊一行人,滿懷著激情,在楮華東老師的指導下,踏上了此次運河之旅。帶著對古運河文化的憧憬,我們從杭州出發,走過了淮安、聊城、臨清、通州。一路上深深的被大運河邊的文化遺產所折服,其數量之多以及其意義之遠大另人嘆為觀止。

做為一名主修經濟學類的大學生,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大運河之所以能產生如此規模的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其背後必定有著其獨特的經濟基礎與淵源。我也是帶著這些思考與疑問走完了此次運河之旅程,並頗有感悟。

中國的地形地勢是西高東低, 其諸多的天然大江大河基本都是由西流向東。 在現代化的交通工具還沒有出現以前的中國古代社會裡,水路運輸曾是交通運輸的主要方式。人們靠肩挑背扛牲口馱,運載能力極其低下,陸路運輸費用至少是水陸運輸的30倍以上,就現代而言,其水路、鐵路和公路的運費仍大致比例為1:

5:10。

人類社會利用天然河流發揮舟楫之利上千年的歷史,水運對人類的文明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西歐經濟發達國家輻射範圍廣闊的大市場,就是由水路運輸形成的。曾有專家撰文指出:

「古代中國資本主義得不到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地理因素」。眾所周知,我國的黃河流域是人類四大文明發祥地之一,流域內的氣候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地區。上千年來,東西緯度方向氣候基本變化不大,使得上下游農作物的種植品種大致相同,夏糧小麥,秋糧菽粟。

在農業佔主導地位的古代中國,東西方向上農產品的一致性,使得上下游地區之間農產品輸送不存在比較利益,利用水路運送農產品獲取不到經濟收益,不能有效地刺激商品**和農業經濟的發展。另外,從河流特性上,在中國夏秋兩季河流洪水漲滿,泥沙俱下,時常河水氾濫成災;到冬春兩季,則幾乎是乾涸斷流,水位變幅大,河床寬淺,航運能力極其低下且難以建立碼頭,不利於發展水運。 然而, 我國南北緯度方向跨度大、氣候變化大、農作物品種差異也較大。

例如:北部旱地產麥粟,南部水田產水稻。另從貨物總量上看,南糧北運,北鹽南運,商品運輸比較利益大。

但是,由於南北方向上卻沒有天然河道供開闢水上運輸,路陸運輸的費用又極其高昂,這就極大地桎梏了古代中國南北方向上的商品物資流通與交換、制約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京杭大運河的工程位置及線路規劃,充分體現了大水利的規劃思想。運河綿延2400多公里,流經江、浙、魯、冀、津、京六省市、聯通錢、長、淮、黃、海五水系;貫穿華夏大地與南北、彌補中國南北方向無天然河流之短、揚內陸水上運輸之長。 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之下,其規劃思想之恢弘,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卓越的智慧型和偉大的創造力,值得我們當代人認真的學習和思考。

據有關專家指導早在唐宋兩代,由於唐、宋兩代對大運河繼續進行疏浚整修,隨著運河通航條件的改善和運輸管理的加強,運河每年的漕運量由唐初的20萬石,逐漸增大到400萬石,最高達700萬石(約合今11.62億公斤)。由於航運的發展和國內商業的繁榮,運河沿岸逐漸形成名稱蘇州和杭州,造船工業基地鎮江和無錫,**港口揚州等重要城市,國內**顯著增長。

據說,天津最初就是隋朝大運河連到天津後才逐步形成的,至今天津南北承接北運河和南運河,還有條路就叫運河路。

以滄州為例大運河在滄州,如同長城一樣蜿蜒曲折貫穿南北全境¬,把滄州一分東西,它像一片葉子的筋脈,串起了運河南北兩岸城鄉人們的生活。現在,滄州人還習慣把運河以西的滄州叫運西,滄州以東的地方叫運東。滄州的乙個區,¬就叫運河區。

滄州作家宋子平認為,大運河選擇了滄州是滄州人的幸運,因為有了這條貫通南北的水系,就有走出去的條件,是它成就了滄州人闖天下的渴望。滄州人歷來是有周遊世界¬的傳統的,吳橋的雜技藝人、泊頭的鑄造技師們就是這樣走出滄州,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運河不只是歷史,也不只是風景,它今天還在為人們提供著便利,至今還擔任¬著引黃濟津蓄水工程主河道任務。

同樣的,象滄州這樣因運河而發展的城市並不少,但是在我們走完大運河的全程之後,與我剛開始對大運河的想法又有所不同了。

雖然大運河當時在我國境內對經濟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我更關注與中國東部沿海的關係,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內,大運河中風帆往來、絡繹不絕,遺憾的是我國東部的近海上,卻沒有出現南來北往的航船。大運河繁榮的代價是沿海的荒涼和寂寞。

我曾跳上一艘運沙船,船長是乙個20多歲的小夥子。望著緊握船舵,目視前方的船長,不知為什麼,我想起了三次環球航行的庫克船長,他給英國帶來了澳大利亞和紐西蘭。

他們之間的相同之處是,庫克曾經也是一艘運煤船的船長,但他航行在波逐浪湧的北海。我在想,庫克當船長時,中國的京杭大運河上早已經有過無數的船長,為什麼這些船長中沒有產生出中國的「庫克」?為什麼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不是由「近鄰」中國人而是由「遠客」庫克來發現?

我想起梁啟超提出的另乙個問題,為什麼中國有著漫長的海岸線,卻沒有成為乙個海洋大國?

面對一張中國地圖,我發現這樣乙個相關問題:為什麼從杭州到天津,整個中國北方的海岸線上,城市十分稀少,與京杭大運河沿線密集的城市帶相比,中國東部的海岸城市寥如晨星,即使這幾個晨星般的城市,也是鴉片戰爭以後,在西方列強租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是為什麼?

也許有專家會用地理因素來解釋,比如中國的海岸,以錢塘江口為界,以北為泥沙海岸,以南為基岩海岸。基岩海岸水深、沙少容易建港口,由港口又可以發展為城市。泥沙海岸則相反。

但許多事例否定了這一點,比如上海、天津……

我覺得這一切與大運河有關。從隋代以後中國的統治者利用大運河構築了乙個中國文化的三角形核心區,歷代的首都均在這個三角形的三個頂點上,繁華的城市在三條邊上。運輸問題通過運河似乎已經得到了解決,因此沿著海岸的海上對買**運輸被忽略了,或者沒有發展的動力。

在統治者看來,有大運河足矣。

因此我進行了這樣乙個推測:是大運河阻擋了中國人奔向大海的步伐,阻礙了中國人海洋意識的萌生和發展。中國人的意識中更多的是「運河意識」而不是「海洋意識」。

從揚州返回時,我選擇了沿著大運河東面的海岸線走,我走過荒蕪的海岸,也走過像日照、連雲港、榮成、威海、東營這樣朝氣蓬勃的新興城市。不知我的感覺對不對,我認為這些城市(城市帶或城市群)早就應該出現在那裡,到20世紀,才出現在渤海和黃海邊,已遲到了千餘年。

由京杭大運河我想到了長城,這二者是中國大地上最大的人造工程。但它們絕不僅僅是工程,它們是中國國土的構架和格局,它們決定了中國國土的大小及形狀。但按長城和大運河這種格局和思想,中國的國土形狀充其量也就是個三角形,絕不會是今天這種昂首翹尾的雄雞形狀。

靠農耕的漢民族是很難突破長城和大運河的束縛,走向更廣闊的空間的。是外在的力量幫助漢民族衝破這一束縛。打破長城束縛的是長城外的游牧民族,是他們把長城外的東北、內蒙古、新疆、**帶入了中國的版圖。

突破大運河框架的束縛,走向東部沿海的這一步,則充滿了屈辱和痛苦,因為這是在西方列強的壓力下通過開端口通商實現的。這一過程伴隨著一系列不平等的損害中國人尊嚴的條約。但歷史是神奇的,它把壞的變好、好的變壞,屈辱變成了繁榮,傷害變成了幫助。

中國沿海的一些城市的萌生和發展如是說。

最後我要說的是大運河帶給我們的又一遺憾:我們失去了一條流向大海的河流。大運河從北向南截斷了許多流向大海的河流,其中的典型是淮河。

明代修建的運河大堤斬斷了淮河,使本來流向大海的淮河瀦留成了乙個懸湖——洪澤湖。淮河成了一條沒有了下游和三角洲的河流。

在淮陰郊外的曠野裡,我見到了淮河流向大海時的舊河道,它空曠、寂寥,像一段遺失了的記憶。我順著乾涸的河道向遠方凝望,想象著河床中水波盪漾、大江東去,河面上舳艫相接、風帆如牆,岸上市井相連、港口相望的景象……

京杭大運河沿岸的城市,京杭大運河的歷史

淡忘 切悲傷 京杭運河穿境而過,沿岸建有四個內河大港。徐州簡介 位於江蘇省西北部,是蘇北最大城市和由蘇 魯 豫 皖邊區組成的淮海經濟區的中心。東襟淮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齊魯 素有 五省通衢 之稱。大運河北起北京,南達杭州,流經北京 河北 天津 山東 江蘇 浙江六個省市,溝通了海河 黃河 淮河...

京杭大運河建立的作用,京杭大運河的主要作用是什麼?

運輸便利。農業發展。商業繁榮。京杭大運河,又稱京杭運河或大運河,是中國 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古代運河,與長城 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並且使用至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徵之一。運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經天津 河北 山東 江蘇和浙江四省一市,溝通海河 黃河...

京杭大運河如何過黃河,京杭大運河是怎麼過「黃河」的

大運河的水可以穿過長江和黃河,是因為大運河和五大河流都有閘門,這裡就舉乙個例子,事實上,京杭大運河和黃河交界處建有一座100公尺高的大壩。然後,黃河的水位與大運河不同,所以需要水閘來控制水位,如果在黃河上執行的船舶要到大運河上,那麼上閘門將關閉,下閘門開啟。通過這種方式,使黃河的水與大運河的水達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