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建在

時間 2025-05-23 14:35:04

1樓:匿名使用者

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的嘉陵江上游。

都江堰水利工程為什麼既能防洪也能蓄水灌溉

2樓:信必鑫服務平臺

在離堆上游修築了分水堤和湃水壩,把岷江分為內江和外江兩支,並築有水門調節兩江水量,從此把岷江的水流分散,既可免除氾濫的水災,又便利了航運和灌溉,修成了具有防洪、灌溉、航運多種效益的綜合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碧粗,保證了大約三百萬畝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悔祥鎮原成為旱澇保收的「天府之國」。至今都江堰水利工程仍然灌溉著成都平原,是世界上保留至今仍然在服務的水利工程。能夠服務到今天,都是因為最精華的六個字——深淘灘,低作堰。

都江堰是如何起到防洪灌溉作用的?

3樓:毒鳥

都江堰水利工程為無壩自流取水。渠首由百丈堤、導流堤、飛沙堰、洩水槽及取水口等組成。導流堤位於寶瓶口進水口前,用來導水入渠。

分水魚嘴位於導流堤前,將岷江分為內江和外江。洪水期間,內外江水量分配比例4:6,大部分水從外江走,保證灌區安全;枯水期間,內外江水量比例顛倒,大部分水量進入內江,保證灌區用水。

飛沙堰和洩水槽建在導流堤上,用以宣洩內江多餘水量及排走泥沙,保證取水口所需水位。百丈堤位於導流堤上游,除引導江水外,可保護河岸免受沖刷。分水、洩洪、引水防沙於一體。

農業水利工程2008級。

4樓:網友

又是個借用度娘做作業的孩紙。

5樓:匿名使用者

防洪:一 魚嘴分流 將岷江分為內外江,外江就是用於洩洪的 當洪水來襲的時候,外江引流,將洪水分流 就達到防洪洩洪的目的 都江堰在防洪手段上 是疏導而不是堵塞。

二 是口訣「深淘灘,低作堰」,具體說就是飛沙堰,位於內外江分流處,有洩內江之洪於外江,延緩水流速的作用 文獻記載為:洩洪道」具有洩洪徘砂的顯著功能,故又叫它「飛沙堰」。 飛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實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說是確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災的關鍵要害。

飛沙堰的作用主要是當內江的水量超過寶瓶口流量上限時,多餘的水便從飛沙堰自行溢位;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況,它還會自行潰堤,讓大量江水迴歸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飛沙」,岷江從萬 山叢中急馳而來,挾著大量泥沙,石塊,如果讓它們順內江而下,就會淤塞寶瓶口和灌區。 古時飛沙堰,是用竹籠卵石堆砌的臨時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澆鑄,以保一勞永逸的功效。

灌溉。岷江原來只有外江,沒有內江,故,岷江水本不會流向成都平原地區。都江堰水利工程鑿山分河,將岷江水由魚嘴引至寶瓶口,使內江水流向成都平原。

現在,內江又在都江堰市區分作4條河,達到灌溉目的。

歷史上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唯一功能就是農業灌溉。()

6樓:閒風自適

歷史上春冊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唯一數慧功能就是扒畢巨集農業灌溉。()

a.正確。b.錯誤。

正確答案:b

都江堰水利工程為什麼既能防洪也能蓄水灌溉

7樓:乙楓連荷

c試題分析:都江堰是建設於古代並使用至今的大型防洪灌溉水利工程。

修建都江堰之前成都平原因為岷江的水患,是乙個自然災害十分嚴重的地方。李冰上任後修建都江堰,**了岷江水患,發展川西農業,造福成都平原,為秦國統一中國創造經濟基礎。

8樓:俎州鮮于哲瀚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西元前250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大工程組成。

都江堰是乙個防洪、灌溉、航運綜合水利工程。

李冰採用中流作堰的方法,在岷江峽內用石塊砌成石埂,叫都江魚嘴,也叫分水魚嘴。魚嘴是乙個分水的建築工程,把岷江水流一分為二。東邊的叫內江,供灌溉渠用水;西邊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

又在灌縣城附近的岷江南岸築了離碓(同堆),離碓就是開鑿巖石後被隔開的石堆,夾在內外江之間。離碓的東側是內江的水口,稱寶瓶口,具有節制水流的功用。夏季岷江水漲,都江魚嘴淹沒了,離碓就成為第二道分水處。

內江自寶瓶口以下進入密佈於川西平原之上的灌溉系統,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

華陽國志·蜀志》),保證了大約300萬畝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為旱澇保收的。

天府之國。都江堰的規劃、設計和施工都具有比較好的科學性和創造性。工程規劃相當完善,分水魚嘴和寶瓶口聯合運用,能按照灌溉、防洪的需要,分配洪、枯水流量。

為了控制水流量,在進水口作三石人,立三水中。

使水竭不至足,盛不沒肩(《華陽國志·蜀志》)。這些石人顯然起著水尺作用,這是原始的水尺。從石人足和肩兩個高度的確定,可見當時不僅有長期的水位觀察,並且已經掌握岷江洪、枯水位變化幅度的一般規律。

通過內江進水口水位觀察,掌握進水流量,再用魚嘴、寶瓶口的分水工程來調節水位,這樣就能控制渠道進水流量。

都江堰是怎樣進行防洪灌溉的

9樓:網友

都江堰三個工程及其基本原理。

作為郡長的李冰,看到岷江這個禍害,就是要變廢為寶。怎麼個變法呢?就是從岷江的玉壘山的出山口做文章,於是就修築了都江堰工程。工程分三塊:

第一,寶瓶口。

他把玉壘山向西伸進岷江的這一塊山尾巴,用人工開鑿巖石,給攔腰截斷,形成乙個向東的分水口,也就是都江堰工程的第一部分---寶瓶口(留在江心的那一塊山體,就叫做「離堆」),岷江一分為二,寶瓶口下游,有江安河、走馬河、柏條河、蒲陽河等縱橫交錯河流和水渠灌溉成都平原了。

第二,魚嘴和金剛堤。

但是由於寶瓶口上游的岷江東岸有山(玉壘山),地勢東高西低,那麼在枯水期,江水就不愛往東面流,成都平原就仍然得不到灌溉。怎麼辦呢?那就搞第二個工程,就是沿著留在江心的「離堆」向上遊方向,修築乙個幾百公尺長的大堤,這個大堤就叫做「金剛堤」,金剛堤迎著上游江水的頭部,就叫做「魚嘴」。

從「魚嘴」到「離堆」之間的金剛堤,等於把岷江水進一步一分為二,西面的原有岷江河道,叫做「外江」(金馬河);東面的河道,叫做「內江」。其中「內江」有人工導流渠的意思,每年到了枯水期,就組織人工,對「內江」進行掏挖,挖得比外江低,這樣,就解決了枯水期江水不愛流入寶瓶口的問題。另外,由於內江被挖得比外江深,那麼當豐水季節的時候,江水的表層(清水)會搶進內江;而江水的底層(濁水)就會流入較高的外江。

這就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泥沙淤塞內江的問題。

第三,飛沙堰。

魚嘴」工程解決了枯水期的問題,和豐水期的部分泥沙淤塞問題,但還沒完。因為還有豐水期可能給內江乃至成都平原造成水量過大的問題,以及剩下的泥沙對內江淤積問題。解決的方案,就是都江堰的第三個工程---飛沙堰(相當於現代水庫的溢洪堤壩)。

飛沙堰實際上是在金剛堤最靠近離堆的地方,故意留出的一段凹槽。所謂的堰,和堤的共同點是攔水。但其別就在於,堤,必須保證水流不得漫過;而堰,就是又攔水,還又讓水能漫過去。

飛沙堰神奇的地方就在這裡。

寶瓶口很狹窄,在豐水的季節,內江的水位必然漲得很高,那麼,高出來的水,就全都從飛沙堰漫過去,流回到原來的水道,也就是外江了,這就保證豐水季節大水不至於淹了成都平原;另乙個妙用在於,寶瓶口上游內江東岸是「s型」的,大水衝到這裡,直接撞到半擋著的玉壘山體巖壁,就會翻滾,下層泥沙翻上來,翻過飛沙堰,翻到外江裡。這又解決了剩餘泥沙的淤積問題。據說大石頭都會翻滾過去。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灌區

10樓:浩鑫kw8哮

都江堰是由渠首樞紐、灌區各級引水渠道,各類工程建築物和大中小型水庫和塘堰等所構成的乙個龐大的工程系統,擔負著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區7市(地)36縣(市、區)1003萬餘畝農田的灌溉、成都市50多家重點企業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發電、漂水、水產、養殖、林果、旅遊、環保等多專案標綜合服務,是四川省國民經濟發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礎稿和設施,其灌區規模居全國之冠。

都江堰位於岷江由山谷河道進入沖積平原的地方,它灌溉著灌縣以東成都平原上的萬頃農田。原來岷江上游流經地鍵扮盯勢陡峻的萬山叢中,一到成都平原,水速突然減慢,因而夾帶的大量泥沙和岩石隨即沉積下來,淤塞了河道。

每年雨季到來時,岷江和其它支流水勢驟漲,往往氾濫成災;雨水不足時,又會造成乾旱。遠在都江堰修成之前的。

二、三百年,古蜀國杜宇王以開明為相,在岷江出山處開一條人工河流,分岷江水流入沱江,以缺指除水害。

有哪些著名的古代農田水利工程

生活導師上官姐姐 1 歷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 芍 陂 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又名安豐塘。位於安徽省壽縣南。春秋楚莊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 公元前598 前591 由孫叔敖建立 一說為戰國時楚子思所建 迄今2500多年一直髮揮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芍陂始 見 漢書 地理志 西漢設陂官專管灌溉維修。東漢建...

列舉至今還發揮重要作用的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四大水利工程是 它山堰 鄭國渠 靈渠 都江堰。一 它山堰 它 tu 山堰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水利工程。屬於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鹹蓄淡引水灌溉樞紐工程。位於浙江寧波市海曙區鄞江鎮它山旁,樟溪出口處。位於浙江省寧波市西南,唐代太和七年 公元833年 由縣令王元瑋建立。它與國內的鄭國渠 靈渠...

我們都知道魯班是我國著名的木匠,但他真實的身份究竟是什麼

妮可 魯班世代都是工匠,在家裡長輩的影響下面,魯班在自己七歲的時候,就對這一方面展現出來很高的天賦。教給他的東西基本上一學就會了,學習的能力是非常強,並且自己就可以琢磨出來很多東西,如果魯班出現在現在的話,就可以稱為是一個神通。隨著魯班的年齡越來越大,魯班就開始拜訪其他國家著名的匠人,而在這期間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