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紅軍二河口會議指哪二河

時間 2025-05-14 05:05:47

1樓:網友

二河指的是二河口鎮,並不是特指兩條河。

1935年6月26日,中共**政治局在四川懋功北部的兩河口召開會議。會議的召開是為了統一北上建立川陝甘根據地的戰略方針。出席會議的有張舉搭攜聞天、***、***、**、博古、王稼祥、張國燾等。

會議正確分析了國內的政治形勢,強調堅持北上抗日的方針和黨對紅軍的領導。否定了張國燾的錯誤主張,明確提出北上建立陝正伏甘革命根據地,以便領導和推動全國抗日運動的戰略方針枝世。會議通過了《關於。

一、四方面軍會合後戰略方針的決定》。兩河口會議為實現黨和紅軍北上抗日和領導全國抗日運動的偉大戰略目標奠定了基礎。

2樓:不曾明瞭

兩河口會議會址位於四川懋功縣(今小金縣)城北70公里兩河口鎮(今兩河鄉)的關帝廟。

3樓:house麈戰

二河指的是二河口鎮,並不是特指兩條河。

紅軍為什麼去陝北

4樓:難思尋覓

1、因為紅軍遭到國民黨的圍剿,損失慘重,而陝北地區敵人力量薄弱,給了紅軍喘氣的時間和空間。

2、打仗離不開公尺糧,除了遠調糧草之外,還有所謂的軍屯,就是軍人在不打仗的時候也發展生產。紅軍特別善於調動民眾的積極性,他們打著為人民謀福利的旗號,也實行了一些比如分給農民田地的措施,把農家的子弟兵都招入自己的隊伍,農民自然願意為他們提供糧食了。

3、蔣介石所領導的隊伍熱衷於爭權奪利,雖然**精良,可誰願意拋下舒服的日子真心實意到那些鬼地方去打紅軍呢。而且紅軍得到老百姓的庇護,農民就是他們天然的屏障,蔣介石難不成能把農民都殺光?

贊同這幾個觀點,並做些補充。

1.因為當時的戰局形式已經使得紅軍無法在長江流域繼續發展了,因為長江流域經濟發達,所以城市也較多。而且由於城市大部分掌握在國民黨手中,紅軍根本無法奪取城市的控制權。

所以只能在南方的邊遠地區發展。而且由於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使得紅軍實力損傷大半。

2.而且此時由於918以後東北的土地淪為日本的殖民地使得紅軍可以借這一理由進行戰略轉移,還能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援。

3.黃土高原隨然窮。那是因為交通不便利。它不是沙漠,黃土的養分很高,而且又大量的荒蕪土地。比起南方的紅土來說更適合耕種。

4。蔣在南方打敗紅軍的原因是由於當時***是由王明、博古為領導層,***的戰略錯誤葬送了30w紅軍的性命。而到了陝北是由***進行的領導的。

***根據形勢才使紅軍的戰略形勢得到改善的。再有就是南方軍閥割據,紅軍被包圍在軍方中間無發展空間,南方交通要好於陝北。由於當時的交通、通訊條件使得紅軍得以存活。

你要是放在現在你還沒等出門呢就被鎮壓了,所以交通和通訊是乙個先決條件。

5樓:玉坪之子

首先,南方的確是個好地方,但遍地是敵人,處處捱打,長征是迫不得已,已經呆不下去了。選擇往陝北轉移,一方面是為了喊響「北上抗日」的口號,另一方面,因為那裡離蘇聯很近,要打,有利於接收援助物資;要跑,到蘇聯更方便。到達陝北後不是出現了個「西路軍」事件麼?

原意是說要打通到蘇聯的通道,取回蘇聯送到邊境的**裝備,後來這一目的流產,但卻大大消耗了張國燾的軍事力量,可謂也收效頗豐。

為什麼在陝北沒能把紅軍消滅?理由只有乙個,就是要感謝抗戰的全面爆發和張學良將軍導演的西安事變。若沒有歷史的這一巧合,紅軍難逃厄運。

在接受改編前,紅軍僅有3萬餘人,1萬多條槍,平均每支槍的子彈不上10發,這樣的軍隊還有多少戰鬥力不言而喻。恰巧在這時蔣介石遭到兵諫,不得不放棄他主張了多年的「攘外必先安內」的信條。

6樓:網友

第乙個,被打的沒地可去了。

第二個,更挨近蘇聯老大哥,實在不行,還可以一路向北。

第三個,天地廣闊,可以在閻西山,楊虎誠,馬步芳、馬鴻逵、老蔣他們的夾縫中生存。

7樓:回首一片吹

因為當時走了乙個領導的錯誤指示方向,所以造成了一些麻煩,必須轉移重點策略,幫長征到陝北,因為那裡是紅軍的根據地,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呀,也是暫時儲存勢力的乙個最好的地方,吃草根,啃樹皮,總之非常難111

當時紅軍的主力正處在蔣的各種精銳部隊的重重包圍之下,也沒有什麼有利的地形,所以無法抵抗,造成巨大的損失!!

紅軍長征中的著名戰役有哪些?

8樓:命運主宰

湘江戰役,渡烏江天險,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激戰臘子口,酣戰直羅鎮,東征戰役,西征戰役,百丈關戰役。

9樓: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

紅軍長征經過了哪14個省?

10樓:小樂學姐

紅軍長征經過的省份,按長征時的行政區劃和習慣稱謂,共有14個: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西康(原為四川一部分)、青海、河南、湖北、甘肅、陝西。

其中,紅一方面軍長征經過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西康、甘肅、陝西等11省;紅二方面軍長征經過湖南、湖北、貴州、雲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肅、陝西等9省;

紅四方面軍長征經過四川、西康、青海、甘肅等4省;紅二十五軍長征經過河南、湖北、甘肅、陝西等4省。按現在行政區劃,西康已不存在,重慶成為直轄市,原甘肅部分地區劃歸寧夏。

11樓:林逸煙

按長征時的行政區劃和習慣稱謂,紅軍長征經過的省為14個: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西康(原為四川一部分。1928年9月國民***全會決議西康特別區正式建為行省。

1935年7月成立西康建省委員會。1939年1月正式成立西康省)、青海、河南、湖北、甘肅、陝西。按現在行政區劃為15個:

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重慶、雲南、四川、青海、河南、湖北、甘肅、寧夏、陝西。

12樓:謇南後濡霈

**紅軍走了11個省,若加上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共走了14個省。

11個省是: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貴州、四川、雲南、西康、甘肅和陝西共11個省。"我覺得答案這麼寫有些不妥。

就問題而言,我認為,答案除了要答**紅軍經過的省份之外,還應該把紅軍其他方面軍走過的省份加在一塊,才符合題意。也就是除了**紅軍經過的省份之外,再加上紅二十五方面軍經過的河南、湖北兩省和紅二方面軍經過的新疆。另外,**紅軍所走過的省份,是不是隻有11個?

寧夏在圖中顯示的非常明顯,為什麼不算?如果加上寧夏,**紅軍長征走過的省份應該是12個。這樣看來,紅軍長征共經歷15省,它們是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貴州、四川、雲南、西康、甘肅、陝西、湖北、河南和新疆。

13樓:

1934年10月,由於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以及敵強我弱,**革命根據地(**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戰爭遭到失敗,紅軍第一方面軍(**紅軍)主力及中共**和軍委機關從江西瑞金等地出發開始長征。歷時三百六十七天,縱橫贛、閩、粵、湘、黔、桂、滇、川、康、甘、陝,共十乙個省,翻過了五嶺山脈,涉過了湘江、烏江、金沙江、大渡河,走出了雪山草地,擊潰數十萬國民黨軍的多次圍追堵截,行程兩萬五千裡,一九三五年十月勝利地到達陝西北部的革命根據地。1936年10月,二、四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會師,至此,紅軍長征結束。

紅軍長征轉戰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儲存和鍛鍊了革命的基幹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

江西,福建,廣東, 湖南, 廣西, 貴州, 四川, 雲南, 西康, 青海,甘肅, 陝西。 (西康現已撤消)

14樓:蝸牛得快跑

紅軍第一方面軍在1934年10月從福建西部的長汀、寧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發,經過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四川、雲南、西康、甘肅、陝西等十乙個省。在整個長征的途中,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歷盡了千辛萬苦,擊敗了敵人的多次圍追堵截,連續行軍二萬五千裡。終於在1935年10月勝利到達陝北根據地。

初二歷史上冊,初二上冊歷史重點歸納

主要講解近代史 以鴉片戰爭為主的侵略史。以洋務運動為開始的近代化探索。以五四愛國運回動為開始的新民民主答革命的開始。以中華民族的抗日鬥爭為開始的解放戰役。一 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 理解 社會性質變化 中國從封建社會,逐步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社會矛盾變化 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

人教版初二歷史上冊複習 完全版

太多了,給你幾個 吧,很詳細的哦!http wenku.baidu.com view bd19e34733687e21af45a953.html http wenku.baidu.com view 1142715e312b3169a451a493.html http wenku.baidu.com ...

歷史上真有王二小,這個人物嗎

東陽白雲手工活 是個人物。因為王二小偉大。 vickyjames言 玉玉茶亭 拔火罐給不給吧發個 沒有,虛構的你看到的只是假象。王二小的人物原型 歷史上真有王二小,這個人物嗎? 歷史上真有王二小.抗日小英雄王二小於1928年出生在河北省沫源縣上莊村,他英勇犧牲是在1941年9月16日,犧牲時年僅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