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陳友諒不在洪都死磕,直取金陵,朱元璋還能贏嗎?

時間 2023-06-03 17:24:04

1樓:複雜世界認真看

不能。如果陳友諒直取金陵,會佔據主動,朱元璋兵力不如陳友諒,自然無法打贏陳友諒。

2樓:永恆曉曉

未必能贏,因為當時朱元璋的兵力比陳友諒少太多了,而且陳友諒的手下也有一些驍勇善戰的人才,綜合實力較強。

3樓:愛讀書的老書蟲

這個就估計困難了,還是因為當時陳友諒在圍困洪都的時候,朱元璋的兵馬也在廬州受困了,這時候金陵城的城防空虛,如果這是受去攻打金陵,朱元璋的老巢不保,就會失敗,就是因為圍困洪都給了朱元璋乙個把兵馬圍攏的時間。

4樓:暗黑貝爺

很有可能,不過錯覺給了他自信,首先是洪都當時兵力2萬餘,而陳友諒率領60萬大軍,應該很輕鬆拿下,再有就是他認為朱文正是乙個花天酒地,沒什麼作為,應該會很容易。

陳友諒為什麼會輸給朱元璋

5樓:網友

鄱陽湖之戰(2023年8月30日─2023年10月4日)是中國元朝末年的一場重要戰役,朱元璋在此役擊敗並殺死強敵陳友諒,也被視為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水戰。此戰的勝利,奠定了朱元璋平定江南的基礎,並為以後的北伐和攻滅元朝,統一全國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2023年),陳友諒率六十萬水軍進攻朱元璋,朱以水軍二十萬親征,是為「鄱陽湖之戰」。陳友諒自恃巨艦出戰,採用炮攻,差點捕獲朱元璋。隨後,朱元璋採納郭興的建議,利用東北風而改用火攻,致使陳友諒部大量受損。

之後朱元璋利用鄱陽湖水位降低便於小舟活動,改為分兵水路圍攻陳友諒。陳友諒突圍時起霧,陳從船艙中探頭出看,竟中流箭而死,漢軍潰敗。隨後朱元璋圍攻武昌,並盡佔湖北各地。

古有「友諒最桀,士誠最富」之說,陳友諒窮極奢侈,不得民心,舊部多叛,實為失敗主因。

6樓:歷史印象原創**

陳友諒明明有60萬大軍,為何卻輸給兵力只有20萬的朱元璋。

7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乙個詞,天意。運氣不好。

8樓:光伏風

天時不如地利,地理不如人和。

9樓:匿名使用者

陳友諒心狠手辣 冷血無情 幸運女神是不會眷顧這種殘暴無德的人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天意,你懂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朱元璋為什麼能打敗陳友諒?

11樓:七步知道

朱元璋先使計策誘騙陳友諒,讓康茂才派人給陳友諒送信,假意洩露了很多朱元璋的軍事秘密,讓陳友諒兵分三路,主力在什麼地點與老康碰頭,說要和陳友諒內外夾擊攻打朱元璋。陳友諒竟然信了,到了碰頭地點就中了埋伏,主力被全殲。

而最後一決勝負的鄱陽湖大戰,陳友諒打造戰艦,號稱60萬大軍,傾巢出動。洪都守將朱文正是朱元璋親外甥,激戰85天,陳友諒攻破不了洪都,朱元璋20萬大軍趕來援救,20萬攻打60萬,從七月打到八月,殺得天昏地暗。陳友諒的船大,還多條連在一起,朱元璋才用火攻,讓敢死隊架著放火藥與蘆葦的船殺過去,點燃後與敵軍同歸於盡,陳友諒一船著火,其他船也跟著著火。

再放火箭,趁亂調上陳友諒戰船,白刃拼命。最後陳友諒的軍隊被殺得所剩無幾,糧道被斷,又有幾個大將臨陣投降了朱元璋,想逃走,結果腦袋伸出窗外,被飛箭擊中,陳友諒掛了。群龍無首,徹底覆滅。

12樓:吳茲

就像***為什麼能打敗蔣介石一樣。因為朱元璋明白軍事鬥爭只有和政治改革相結合才能成功,才能取得徹底勝利,所以他制定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政治戰略方針。「高築牆」就是進行根據地建設。

廣積糧」就是進行土地改革。以此論之,必勝。

朱元璋怎麼打敗陳友諒的?

13樓:匿名使用者

打敗陳友諒:

1.劉伯溫的主戰思想。

2.間諜戰朱元璋更高一籌。

3.張士誠的間接配合(張士誠啊~早不出兵,等朱元璋滅了陳友諒你在來打,性格決定一切啊)

4.有個好老婆(馬皇后在得知陳友諒大軍來打,她便賣掉所有的自己值錢的東西拉攏將領士足,雖說沒多少錢,但讓人感動,和當年長孫皇后玄武門事件後,第乙個來到現場安撫將士一樣,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

正確的策略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概括地說,就是要加強軍事力量,保住自己的地盤,在防守中立於不敗之地;加強經濟實力,以充足的給養支援軍隊和政權;不要過早地暴露稱王稱帝的意圖,不到時機成熟決不輕易出擊,以避免遭到競爭對手的嫉恨和攻擊。

朱元璋能夠成功還在於他善於識別人才、駕馭人才。

朱元璋建立了鐵的紀律,嚴格治軍。

14樓:匿名使用者

陳友諒的軍隊三倍於朱元璋,為何朱元璋敢於挑戰,而且還以少勝多戰勝了陳友諒?

首先,朱元璋有強有力的臂膀,善於採納謀士的建議,而陳友諒有乙個趙普勝還猜忌懷疑他把他給殺了。

其次,戰前準備充分,鄱陽湖大戰前,朱元璋的軍隊便把陳友諒的退路給堵死,關起門來打,陳友諒兵多將廣,每個士兵都得吃飯,有沒有後方的糧食補給,餓也能把他餓得半死,而朱元璋的後方有南昌。

再者,陳友諒剛愎自用,造大船壯聲勢,顯實力,卻不知成為了敵人的魚肉。專橫跋扈(劫主脅下),關鍵時刻不冷靜,殺信使,兩軍交戰不斬來使,失道寡助啊。使軍心上下不一,而朱元璋正好相反,抓住了陳友諒氣度小,性格暴躁的缺點,寫了兩封信激他,這邊又安撫俘虜,一是離間將士一心,二是使兩個人在道義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最後,朱元璋能贏還有一些運氣的成分:

第一,這要歸功於陳友諒的戰略失誤,在朱元璋攻打安豐的時候,陳友諒沒有攻打朱元璋的老巢、兵力空虛的應天(今江蘇南京),卻圍攻了南昌三個月,如果陳友諒趁著朱元璋攻打安豐的時候直搗應天,朱元璋恐怕後悔莫及,這也就是劉基為什麼當時權朱元璋不要攻打安豐的原因,戰勝陳友諒後朱元璋自己也心有餘悸(我不當有安豐之行。使友諒乘我出,建康空虛,順流而下,我進無所成,退無所歸,大事去矣)。

第二,歸功於張士誠的安分保守,假如當時張士誠派兵與陳友諒在鄱陽湖夾擊朱元璋,朱元璋再有少年頭六臂也無濟於事,恐怕歷史會被重新改寫。可是劉基卻偏偏猜中了張士誠不會和陳友諒夾擊(士誠自守虜,不足慮)。

第三,陳友諒和朱元璋在兩軍交戰的時候,都遇到過險情,朱元璋相安無事,順利度過,可陳友諒沒有那麼好的運氣,直接被流箭射死了,這也直接導致了陳友諒軍隊的潰敗。如果陳友諒沒有被射死,雖然已經大傷元氣,但是軍隊數量上也勝過朱元璋的軍隊,勝負也許還是未知數呢(今雖不利,而我師猶多,戮力一戰,勝負未可知)?第四,陳友諒軍上下不一,而朱元璋軍上下一心。

軍心渙散,易於擊破,上下一心,數量雖寡,亦可以少勝多。

最強大的敵人已經倒下了,解決元朝和張士誠只是時間問題(此賊亡,天下不足定矣)。

陳友諒為什麼輸給了朱元璋?

15樓:久落江邊

陳友諒輸給了朱元璋在於政治錯誤、戰術錯誤。

元末各地農民起義相繼迸發,2023年韓山童與劉福通在安徽,以頭綁紅巾為象徵,各地公民紛繁呼應。其中郭子興在鳳陽聚眾起義,後來朱元璋承繼了病逝的郭子興的部隊,渡過長江,占有南京。

北方紅巾軍鼓起以後,南方長江流域也紛繁打著赤軍的旗號起事,霸佔羅田後定都浠水,樹立天完政權,徐壽輝被推舉為皇帝。

陳友諒入夥倪文俊部紅巾軍後,使用起義軍將領間的矛盾,先後殺戮倪文俊、趙普勝、徐壽輝,後掌握了政權。

最後剩下三支旗鼓相當的首要部隊:一支是以陳友諒為首的部隊,一支是以朱元璋為首的部隊,另一支是以蘇州為操控基地、以張士誠為首的部隊。這三支部隊為了搶奪天下,在長江中下游多次進行過交兵。

2023年,陳友諒用奇襲衝破了朱元璋的長江和平防線,兵今南京城下,企圖一舉炸毀朱元璋的實力,不料中了匿伏,受到四面夾擊,損失慘重。

陳友諒回到武昌後整頓兵馬,又傾全國之力建造大艦,重組水師艦隊。2023年,陳友諒又親率號稱60萬人馬的水陸兩軍乘艨艟巨艦再度東征,圍困了南昌85天,久攻不下,朱元璋親率20萬軍隊前來解圍。

陳友諒集合樓船巨艦,以連鎖為陣,居高放炮石攻低處明軍船艦。朱元璋軍連戰三日,損兵折將。但是不久,颳起了東北風,朱元璋仿赤壁之戰,募敢死之士火攻陳友諒,燒毀陳友諒二十幾艘樓船艦船,漢軍損失慘重。

鄱陽湖水戰被視為中世紀國際規模最大水戰,決戰以朱元璋的徹底成功而告終。

後來,陳友諒次子陳理在武昌繼位,一年後,朱元璋大軍兵臨武昌城下,陳理出降,漢亡。朱元璋封陳理為歸德候,數年以後將其送往高麗久居,後陳理與高麗皇族通婚,繁殖至今。

16樓:o勁爆

多疑,無容人之量,心胸狹隘,加上不懂兵法,群雄爭霸時期自立為帝,引致樹大招風,導致群雄圍攻,將自己放在了乙個極度不利的位置,關鍵他還是不懂行軍打仗天時、地利、人和的重要性,有小聰明卻無大智慧型,目光短淺如鼠,有雄心和權欲心,卻無統治才能,而朱元璋能忍,能裝逼,雖殘忍,但也懂得假裝自我批評來收穫人心,致使身邊謀士眾多,猛將如雲,所以陳友諒身邊的智才和猛將死的死,投降朱元璋的投降朱元璋,甚至有些被陳友諒自己殺了,導致最終陳友諒輸給朱元璋,最終退出稱霸舞台也就是這個原因。

朱元璋如何殺陳友諒? 5

17樓:喜腦弓子

朱元璋使用計策誘騙陳友諒,是陳友諒火力全殲滅,先發制人。

18樓:大遼孫太尉

應該是在潘陽湖之戰中 兩軍海戰,起初是陳友諒軍隊船大,而且很佔優勢,張定邊還差點殺掉朱元璋,不過就在危急時刻,常遇春也出來救朱元璋。戰機在此逆轉。最後陳友諒是被流箭射中死去的~~~更具體的情節可以參考《明朝的那些事》 我不是做廣告滴啊~但是很喜歡這部書而且裡面寫的也更詳細一點~

19樓:匿名使用者

只能說是朱元璋的兵殺的,因為他是中流矢(箭)而死。

20樓:匿名使用者

陳友諒在與朱元璋的鄱陽湖大戰中中流矢身亡。

21樓:黑莓沒有

他不是被,重八。殺的 陳友諒(1320~1363),中國元末大漢政權的建立者。元末農民戰爭爆發後,參加徐壽輝、鄒普勝、倪文俊等人領導的天完紅巾軍,以功公升元帥。

元至正十七年(1357),陳友諒襲殺倪文俊。十九年,殺害天完將領趙普勝,挾持徐壽輝,自稱漢王。次年閏五月,殺徐壽輝,自立為帝。

建國號大漢,改元大義。此後,一面繼續進行反元戰爭,一面把軍事重心放在對鄰境朱元璋部的戰爭上。大漢將士多數是天完舊屬,對陳友諒的篡權奪位深為不滿,在戰爭中相繼倒戈降朱,使陳友諒接連敗北。

二十三年八月,陳友諒在鄱陽湖中流矢身亡。

明朝陳友諒打洪都,守洪都的是,攻打洪都的到底是朱文正還是藍玉啊??

守洪都的主將是朱文正 以下是洪都各門守將 撫州門由鄧愈防守 趙德勝防守宮步 土步 橋步三門 薛顯守章江 新城兩門 牛海龍 趙國旺守琉璃 澹臺兩門 朱文正,父親南昌王朱興隆是朱元璋的哥哥,朱文正之妻謝翠英是徐達妻謝翠娥之姐。他性格乖張,心胸狹窄,品行不佳,也不懂得怎樣為人,但是卻是一名軍事天才,戰功卓...

劉福通作亂 陳友諒稱帝是哪個年間

元朝末年 1351年五月,白蓮教首領韓山童 劉福通在穎州發動起義,事先在黃河河床埋下只鑿了乙隻眼的石人,石人背上刻有 莫道石人乙隻眼,此物一出天下反 字樣,然後到處宣揚此讖ch n語,挖河民夫拿出這個石人,訊息傳遍大江南北,以紅巾軍為旗號發動起義,全國各地義軍揭竿而起,一呼百應,很快成燎原之勢,元順...

陳友諒擁兵60萬,為什麼最終輸給了只有自己三分之一兵力的朱元璋

在鄱陽湖水戰中,朱元璋最重要的是採取了火攻打敗了陳友諒的船隊。在鄱陽湖水戰的時候,朱元璋和陳友諒進行了決定命運的一場大戰,陳友諒在戰爭中中箭而死,鄱陽湖之戰被譽為中世紀規模最大的水戰,用船最多參與人數最多,戰爭的結果是朱元璋勝利,是一場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當時,小明王朱元璋名義上的首領,小明王被圍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