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的真正意義,鄭和下西洋的意義(簡述)

時間 2022-11-08 11:00:06

1樓:匿名使用者

對於明來說,它沒有什麼經濟意義,甚至是勞民傷財的,只是宣揚了大明國威,對於世界,它讓一部分國家了解了中國

2樓:匿名使用者

擴大影響

友好鄰邦外交

鄭和下西洋的意義(簡述)

3樓:貝喻顏

弘揚國威,結交外國,促進國家友好發展

現在的歷史書上是這樣講的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歷史意義(作用)是什麼?

4樓:

鄭和的艦隊是朱元璋用幾十年時間攢的滅國艦隊。明初,北方草原實力橫行,東面日本敵對,蠢蠢欲動,南面安南侵占雲南。朱元璋先親征滅了北方威脅,然後打造滅國艦隊對日本和安南(胡朝)。

但他死的早艦隊沒造完。直到永樂帝當朝,才派出艦隊。鄭和先下東洋,日本誠服納貢,將敵對中國的一幫人全押解送出,未戰。

於是接下來就下西洋,別人見了這樣的艦隊,都不用打,全誠服了。所以周邊國家都投降納貢了,都做了番屬國了。鄭和10萬海軍,地球最強。

5樓:匿名使用者

不僅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而且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的航海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

6樓:城建臨時工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麼?

鄭和下西洋的意義

7樓:元氣小小肉丸

1、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

2、廣泛的傳播了中華文明;

3、把中國同亞非國家之間的友好關係推進到乙個嶄新的階段;

4、古代史上空前的主動外交,開放的態度,和平友好的原則,至今仍有現實意義。

鄭和下西洋是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一場海上遠航活動,首次航行始於永樂三年(2023年),末次航行結束於宣德八年(2023年),共計七次。由於使團正使由鄭和擔任,且船隊航行至婆羅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謂「西洋」)。

擴充套件資料

明初鄭和下西洋背景:明朝前期,國力強盛,積極遣使到亞非各地,促進中外交流。

1、外交背景

明初的外交有意沿襲元代的規模,但在邦交理念上有所不同。明太祖積極、主動發展與藩國的邦交關係,對周邊國家採「不侵占」的態度,並在《皇明祖訓》中開列了十五個「不徵之國」,試圖構建乙個以中國為主導,有等級秩序的、和諧的理想世界秩序。

2、經濟背景

明代初期,由於朱元璋三十一年的勵精圖治,農業經濟恢復了。在手工業方面,也有了很大的發展:礦冶、紡織、陶瓷、造紙、印刷各方面,都比以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科技條件

造船業的發達,羅盤的使用,航海經驗的積累,大批航海水手的養成,航海知識的增加(明太祖於2023年編制的《大明混一圖》就是例項),為鄭和下西洋提供了必要條件。

8樓:幽靈狙擊手

鄭和下西洋的偉大創舉,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深遠的影響,既是中國人的光榮,也是全人類的自豪。

——鄭和下西洋,推動我國古代航海事業達到頂峰,成為十

五、十六世紀世界大航海時代的先驅。鄭和下西洋是世界古代航海史上時間早、規模大、技術先進、活動範圍廣的洲際航海活動,比哥倫布到達美洲大陸的航行早了87年,比達·伽馬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的航行早了92年,比麥哲倫的環球航行早了114年。鄭和下西洋時的船舶建造、天文航海、地文航海、季風運用和航海氣象**等方面的技術和航海知識,在當時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鄭和下西洋不僅是中國古代航海事業的頂峰,也是世界航海業發展的里程碑。

——鄭和下西洋,促進海外**擴大,帶動了中外經濟交流與發展。鄭和下西洋期間,通過多種形式與當地開展雙邊**,平等互利,互通有無,把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漆器、麝香、金屬製品和書籍等運往國外,換回當地的香料、藥材、動植物、珠寶及生產瓷器所需原料等多種貨物。這種**活動,推動了中國和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

——鄭和下西洋,傳播中華文明,促進了中外文化的雙向交流和共同進步。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鄭和下西洋,向海外傳播科學文化、典章制度、文教禮儀、宗教藝術等中華文明,將中國在建築、繪畫、雕刻、服飾、醫學等領域的精湛技術帶入亞非國家,向當地人民傳授鑿井、築路、捕魚技術,推廣農業技術和農作物栽培方法,推行貨幣、曆法、度量衡等。

同時,亞非國家的文明成果也傳入中國。鄭和七下西洋,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

——鄭和下西洋,推行親仁善鄰,鞏固和發展了中國與亞非國家的友好關係。明朝中期的中國,是乙個綜合實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強國。但中國人沒有恃強凌弱,鄭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認的和平之旅;28年間,鄭和船隊始終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對外政策,發展與各國的友好關係,在中國與亞非國家之間架起了友誼的橋梁,進一步樹立了中國的和平友好形象。

——鄭和下西洋,展示了中華民族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和開放進取、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600年前,面對人類還知之不多的廣闊無垠的海洋,面對險象環生的長途遠航和種種難以想像的困難,鄭和與他的船隊沒有退縮,以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一往無前,百折不撓,繼漢、唐、宋、元各代與世界各國人民陸上交往的不斷擴大,又開闢了中華民族從海上走向世界的新紀元,將中外交流提高到新的水平。

——鄭和下西洋,發揚了中華民族重視海洋、探索海洋的科學精神,為振興我國海洋事業提供了重要啟示。中國是乙個既有陸域又有海域的國家,中華民族為探索海洋奧妙、發展海洋事業,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努力。鄭和下西洋,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勇於探索海洋、經略海洋的生動寫照,激勵我們不斷增強海洋意識,加倍努力,振興中國的海洋事業。

9樓:百度使用者

與會專家學者認為,明初鄭和出使西洋揭開了世界大航海時代的序幕,是中國擁抱外部世界的象徵;體現了中華民族熱愛和平、睦鄰友好、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優良傳統。

鄭和下西洋的意義是什麼?

10樓:北京創典文化

鄭和下西洋是一種國家行為,而他的船隊則是一支強大的戰略力量,使我國的海軍縱橫大洋,實現了萬國朝貢。從當時的情形來看,對鞏固明代的統治地位起到了一定意義。

這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件世界性的盛舉,從此,再沒有此類偉大的壯舉了。鄭和已經隨著時間的推移演化成為了一種精神,那就是冒險與探索,傳播和平與文化。總之,鄭和是中華民族的航海英雄,他的功績永垂千古。

鄭和下西洋對中國的影響和意義

11樓:匿名使用者

鄭和下西洋的偉大創舉,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深遠的影響,既是中國人的光榮,也是全人類的自豪。

——鄭和下西洋,推動我國古代航海事業達到頂峰,成為十

五、十六世紀世界大航海時代的先驅。鄭和下西洋是世界古代航海史上時間早、規模大、技術先進、活動範圍廣的洲際航海活動,比哥倫布到達美洲大陸的航行早了87年,比達·伽馬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的航行早了92年,比麥哲倫的環球航行早了114年。鄭和下西洋時的船舶建造、天文航海、地文航海、季風運用和航海氣象**等方面的技術和航海知識,在當時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鄭和下西洋不僅是中國古代航海事業的頂峰,也是世界航海業發展的里程碑。

——鄭和下西洋,促進海外**擴大,帶動了中外經濟交流與發展。鄭和下西洋期間,通過多種形式與當地開展雙邊**,平等互利,互通有無,把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漆器、麝香、金屬製品和書籍等運往國外,換回當地的香料、藥材、動植物、珠寶及生產瓷器所需原料等多種貨物。這種**活動,推動了中國和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

——鄭和下西洋,傳播中華文明,促進了中外文化的雙向交流和共同進步。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鄭和下西洋,向海外傳播科學文化、典章制度、文教禮儀、宗教藝術等中華文明,將中國在建築、繪畫、雕刻、服飾、醫學等領域的精湛技術帶入亞非國家,向當地人民傳授鑿井、築路、捕魚技術,推廣農業技術和農作物栽培方法,推行貨幣、曆法、度量衡等。

同時,亞非國家的文明成果也傳入中國。鄭和七下西洋,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

——鄭和下西洋,推行親仁善鄰,鞏固和發展了中國與亞非國家的友好關係。明朝中期的中國,是乙個綜合實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強國。但中國人沒有恃強凌弱,鄭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認的和平之旅;28年間,鄭和船隊始終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對外政策,發展與各國的友好關係,在中國與亞非國家之間架起了友誼的橋梁,進一步樹立了中國的和平友好形象。

——鄭和下西洋,展示了中華民族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和開放進取、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600年前,面對人類還知之不多的廣闊無垠的海洋,面對險象環生的長途遠航和種種難以想像的困難,鄭和與他的船隊沒有退縮,以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一往無前,百折不撓,繼漢、唐、宋、元各代與世界各國人民陸上交往的不斷擴大,又開闢了中華民族從海上走向世界的新紀元,將中外交流提高到新的水平。

——鄭和下西洋,發揚了中華民族重視海洋、探索海洋的科學精神,為振興我國海洋事業提供了重要啟示。中國是乙個既有陸域又有海域的國家,中華民族為探索海洋奧妙、發展海洋事業,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努力。鄭和下西洋,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勇於探索海洋、經略海洋的生動寫照,激勵我們不斷增強海洋意識,加倍努力,振興中國的海洋事業。

鄭和下西洋的過程和意義

12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上鄭和共七次下西洋,每次具體路線均不盡相同,下面是具體的情況:

2023年7月11日﹙明永樂三年﹚明成祖命鄭和率領龐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兩萬七千四百名船員組成的船隊遠航,訪問了30多個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加深了中國同東南亞、東非的友好關

系。每次都由蘇州劉家港出發,一直到2023年﹙明宣德八年﹚,他一共遠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後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時,在船上因病過逝。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沿岸。

第一次下西洋

2023年7月11日(永樂三年六月十五日)從南京龍江港啟航,經太倉出海,2023年10月2日(永樂五年九月初二)回國。第一次下西洋人資料載有27800人。

第二次下西洋

明永樂五年至永樂七年(公元1407—2023年)。永樂五年九月十三日,在鄭和回國十幾天後,就第二次下西洋了。主要訪問了佔城、爪哇、暹羅(今泰國)、滿剌加、南巫里、加異勒(今印度南端)、錫蘭、柯枝(今印度西南岸柯欽一帶)、古里等國。

於永樂七年夏七八月間回國。鄭和專程到錫蘭,對錫蘭山佛寺進行布施,並立碑為文,以垂永久。碑文中記有「謹以金銀織金、紡絲寶幡、香爐花瓶、表裡燈燭等物,布施佛寺以充供養,惟世尊鑑之」。

此碑於2023年在錫蘭島的迦裡鎮被發現,現儲存於錫蘭博物館中,是用漢文、泰公尺爾文及波斯文所刻,今漢文尚存,是中斯兩國友好關係史上的珍貴文物,也是斯里蘭卡的國寶。第二次下西洋人資料載有27000人。

第三次下西洋

2023年10月(永樂七年九月)從太倉劉家港啟航,姚廣孝、費信、馬歡等人會同前往,到達越南、馬來西亞、印度等地,回國途中訪錫蘭山,2023年7月6日(永樂九年六月十六)回國。姚廣孝下西洋的史料給另乙個關於鄭和航海目的的假設也提供了佐證。潘教授說:

在《大唐西域記》中,明人的注中有這樣的記載:「皇帝遣中使太監鄭和,奉香花往詣彼國(指錫蘭,今斯里蘭卡)供養……當就禮,請佛牙(傳為釋迦牟尼的牙齒,據說釋迦牟尼遺體火化後,牙齒完整無損,稱為佛牙舍利)至舟,靈異非常,光彩照耀……永樂九年七月初九至京師。皇帝命於皇城內莊嚴栴檀金剛寶座貯之……」永樂九年正是鄭和第三次下西洋期間。

「姚廣孝參與了第三次下西洋,迎回了佛牙,這說明第三次下西洋顯然是朱棣事先計畫好的,否則就不會派出姚廣孝這樣級別極高的**。目的也很明確,那就是『迎佛牙』!」有學者如是分析。

至於朱棣為什麼要派遣船隊,不遠萬里從斯里蘭卡迎回佛牙,更有學者指出,這是因為朱棣是篡建文帝的位上台的,他勞師動眾迎回佛牙,乙個主要用意可能是為了證明他的正統地位,平息民間的不滿和反抗情緒。這種做法,前代的帝王就曾經用過。

第四次下西洋

2023年11月(永樂十一年十一月)出發,隨行有通譯馬歡,繞過阿拉伯半島,首次航行東非麻林迪,2023年8月12日(永樂十三年七月初八)回國。同年11月,麻林迪特使來中國進獻「麒麟」(即長頸鹿)。第四次下西洋人資料載有27670人。

第五次下西洋

2023年6月(永樂十五年五月)出發,隨行有蒲壽庚的後代蒲日和,途經泉州,到佔城、爪哇,最遠到達東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國家,2023年8月8日(永樂十七年七月十七)回國。

第六次下西洋

2023年3月3日(永樂十九年正月三十日)出發,往榜葛刺(孟加拉),史載「於鎮東洋中,官舟遭大風,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畢,……風恬浪靜」,中道返回,2023年9月2日(永樂二十年八月十八)回國。永樂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熾即位,以經濟空虛,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動。

第七次下西洋

2023年1月(宣德五年閏十二月初六)從龍江關(今南京下關)啟航,返航後,鄭和因勞累過度於2023年(宣德八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隊由太監王景弘率領返航,2023年7月22日(宣德八年七月初六)返回南京。第七次下西洋人資料載有27550人。

經過的國家

據《明史·鄭和傳》記載鄭和出使過的城市和國家共有36個:占城、爪哇、真臘、舊港、暹羅、古里、滿剌加、勃泥、蘇門答刺、阿魯、柯枝、大葛蘭、小葛蘭、西洋瑣裡、蘇祿、加異勒、阿丹、南巫里、甘巴里、蘭山、彭亨、急蘭丹、忽魯謨斯、溜山、孫刺、木骨都束、麻林地、刺撒、祖法兒、竹步、慢八撒、天方、黎代、那孤兒、沙里灣尼(今印度半島南端)、不刺哇(今索馬利亞境內),部分專家、學者認為還到過澳大利亞等地。

歷史意義

鄭和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蠟、古里、暹羅、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岸,紅海、麥加,並有可能到過澳大利亞。這些記載都代表了中國的航海探險的高峰,比西方探險家達伽馬哥倫布等人早八十幾年。當時明朝在航海技術,船隊規模、航程之遠、持續時間、涉及領域等均領先於同一時期的西方。

鄭和下西洋的原因,鄭和下西洋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明成祖命鄭和下西洋的原因,主要是為了宣揚明朝的國威,擴大明朝在海外的政治影響,招致各國來朝來貢。其次,也是為了發展海外 尤其是朝貢 讓各國以朝貢的形式來中國做買賣。或說鄭和航行的目的在於追尋建文帝的蹤跡。當然建文帝的下落不明,在明成祖不能沒有疑問,使鄭和兼有這樣的動機也未可定,然而這決不是鄭和下西洋...

鄭和為什麼下西洋,鄭和下西洋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1.宣揚明朝國威 政治目的 2.發展海外 經濟目的 3.尋找失蹤的建文帝 4.出海目的是為迎佛牙 5.招攬海外諸國稱藩納貢。鄭和下西洋是指明成祖朱棣命三寶太監鄭和 率領兩百多艘海船 2.7萬多人從太倉的劉家港起錨 今江蘇太倉市瀏河鎮 至福州閩江口五虎門內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

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什麼友好往來,鄭和下西洋的意義

鄭和下西洋促進了當時大明王朝和東海和紅海沿岸印度洋非洲和東南亞國家的友好 往來,並宣傳了大明王朝願與各個國家互通有無,世代友好的邦交政策,表明了明王朝積極的對外交流政策,從另一方面表達了明王朝的富庶強大願與世界國家互相交流的心願 鄭和下西洋的意義 1 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 2 廣泛的傳播了中華文明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