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多少年了,鄭和下西洋是在哪一年?

時間 2021-09-02 23:25:56

1樓:殤宇愛

2023年7月11日(永樂三年六月十五 乙酉) 34歲 奉成祖命,鄭和從南京龍江港起航,經太倉出海,偕王景弘率27800人第一次下西洋,永樂五年九月初二(2023年10月2日)回國。   2023年10月13(永樂五年九月十三 丁亥) 36歲 回國後,立即與王景弘、侯顯等率船隊第二次下西洋,到達汶萊,泰國,柬埔寨,印度等地。   2023年(永樂七年已醜) 38歲 九月又偕王景弘、費信等第三次下西洋。

  2023年(永樂十一年 癸己) 42歲 偕馬歡等人率船隊第四次下西洋。   2023年(永樂十五年 丁酉) 46歲 鄭和率船隊第五次下西洋。   2023年(永樂十九年 辛丑) 50歲 偕王景弘、馬歡等人率船隊第六次下西洋。

  2023年(宣德六年 辛亥) 60歲 鄭和偕王景弘、馬歡、費信、鞏珍等率船隊27550人第七次下西洋。

2樓:青島控

今年是2023年,鄭和七次下西洋,時間為1405—1433,這樣算起來612年吧。

3樓:匿名使用者

自明代永樂三年(2023年)至宣德八年(2023年),鄭和受朝廷派遣,率領規模巨大的船隊七次出海遠航,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同南洋、印度洋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的友好和平交流。

4樓:

從明代永樂三年(2023年)至宣德八年(2023年),距今年2011-1433=578年了。

5樓: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

1405-1433 前後7次 經歷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 比歐洲航海家的遠航早了半個世紀

鄭和出使西洋促進了中國和亞非的經濟交流 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係

6樓:東問煒

哪來的2023年啊?應該是1405~2023年,共28年,距今嘛..2012-1433=579年

7樓:匿名使用者

六百來年而已。。。。

8樓:匿名使用者

1433+2011=2023年了

9樓:大風中的魚

距今有578年(2011-1433)

10樓:大仙老李

距離今年2023年了。

11樓:

- -3000多年的人事怎麼想的- -???

是公元后哦.不是公元前.

鄭和下西洋是在哪一年?

12樓:宕怪星球

鄭和下西洋是指明成祖朱棣命三寶太監鄭和從 太倉的劉家港起錨[1] (今江蘇太倉市瀏河鎮),率領200多艘海船、2.7萬多人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包括印度 洋的國家和地區,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裡、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 洲東部,紅海、麥加。加深了明朝和南洋諸國(今東南亞)、西亞、南亞等的聯絡。

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最多(240多艘)、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歐洲多個國家航海時間早幾十年,是明朝強盛的直接體現。鄭和的航行之舉遠遠超過將近一個世紀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航海家,如麥哲倫、哥倫布、達伽瑪等人,堪稱是“大航海時代”的先驅,也是唯一的東方人,他更早迪亞士57年遠赴非洲。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眾說紛紜,一說宣揚大明威德,《明史·鄭和傳》中記載:“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這是可信性較高的觀點。一說尋找建文帝朱允炆,《明史·鄭和傳》中記載: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覓蹤跡。”一說發展**,正史稱鄭和下西洋使“國用羨俗”、“寶物填溢”。[2] 另有包抄帖木兒帝國、 掃蕩張士誠舊部、解決軍事復員問題等說法。

13樓:萊特超薄燈箱廠

(1402),朱棣已登上皇位,給鄭和賜姓“鄭”,這一年鄭和29歲。永樂三年(1405)派鄭和下西洋,這一年鄭和31歲,永樂五年,永樂七年,永樂十年,十四年、十九年,六下西洋,永樂二十二年下一次,沒有到西洋,到了南洋。這一次出去,明成祖在漠北宴駕,明成祖去世了。

所以當時朝廷讓鄭和趕快回來,駐守南京,做南京守備。所以明朝朝廷對鄭和是非常倚重的。他是一個非常能夠在朝廷關鍵時刻用上力的人,明朝非常重視的人。

南京是首都,當時雖然遷都北京,南京的地位仍非常重要,所以讓鄭和帶軍隊,趕快帶著下西洋官軍鎮守南京。所以《明史》上說:“南京設守備,自鄭和始”,從鄭和開始。

到了宣德五年(1430),好長時間沒有下西洋了,當時朝廷裡頭都說:番使久不貢。說外國人怎麼也都不來了?

還要去,因此(鄭和)在宣德五年又下西洋。宣德七年,鄭和病死在(印度)古裡,就是回來的路上,一般下西洋都走兩個年頭,鄭和死的時候是56歲,鄭和最後被埋在南京牛首山下,現在還有鄭和墓。

14樓:林耀基劍蘭

1、永樂三年(一四零五年)六月,鄭和第一次下西洋

2、永樂五年九月十三日(2023年10月13日)。鄭和回國後,立即進行第二次遠航準備

3、鄭和在滿刺建造倉庫,下西洋所需的錢糧貨物,都存放在這些倉庫裡,以備使用。在錫蘭,鄭和又另派出一支船隊到加異勒(今印度半島南端東岸)、阿拔巴丹和甘巴里。鄭和親率船隊去小葛蘭、柯枝,最後抵古裡,於永樂九年六月十六日(2023年7月6日)回到了祖國。

2023年7月11日﹙明永樂三年﹚明成祖命鄭和率領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萬七千四百名士兵和船員組成的遠航船隊,訪問了許多個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特別加深了中國同東南亞、東非的聯絡。

4、永樂十年十一月十五日(2023年12月18日)朝廷令鄭和進行規模更大的一次遠航

5、永樂十四年十二月十日(2023年12月28日)朝廷命鄭和送“十九國”使臣回國

6、永樂十九年正月三十日(2023年3月3日),明成祖命令鄭和送十六國使臣回國

7、 寶船從龍江關出水宣德五年六月九日(2023年6月29日),明宣宗朱瞻基命鄭和再次出使西洋

鄭和下西洋的真正意義,鄭和下西洋的意義(簡述)

對於明來說,它沒有什麼經濟意義,甚至是勞民傷財的,只是宣揚了大明國威,對於世界,它讓一部分國家了解了中國 擴大影響 友好鄰邦外交 鄭和下西洋的意義 簡述 弘揚國威,結交外國,促進國家友好發展 現在的歷史書上是這樣講的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歷史意義 作用 是什麼?鄭和的艦隊是朱元璋用幾十年時間攢的滅國艦...

鄭和為什麼下西洋,鄭和下西洋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1.宣揚明朝國威 政治目的 2.發展海外 經濟目的 3.尋找失蹤的建文帝 4.出海目的是為迎佛牙 5.招攬海外諸國稱藩納貢。鄭和下西洋是指明成祖朱棣命三寶太監鄭和 率領兩百多艘海船 2.7萬多人從太倉的劉家港起錨 今江蘇太倉市瀏河鎮 至福州閩江口五虎門內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

鄭和下西洋的原因,鄭和下西洋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明成祖命鄭和下西洋的原因,主要是為了宣揚明朝的國威,擴大明朝在海外的政治影響,招致各國來朝來貢。其次,也是為了發展海外 尤其是朝貢 讓各國以朝貢的形式來中國做買賣。或說鄭和航行的目的在於追尋建文帝的蹤跡。當然建文帝的下落不明,在明成祖不能沒有疑問,使鄭和兼有這樣的動機也未可定,然而這決不是鄭和下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