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傳的介紹,宋史 文天祥傳

時間 2022-11-03 11:35:06

1樓:匿名使用者

論曰:自古志士,欲信大義於天下者,不以成敗利鈍動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爾。商之衰,周有代德,盟津之師不期而會者八百國。

伯夷、叔齊以兩男子欲扣馬而止之,三尺童子知其不可。他日,孔子賢之,則曰:「求仁而得仁。

」宋至德佑亡矣,文天祥往來兵間,初欲以口舌存之,事既無成,奉兩孱王崎嶇嶺海,以圖興復,兵敗身執。我世祖皇帝以天地有容之量,既壯其節,又惜其才,留之數年,如虎兕在柙,百計馴之,終不可得。觀其從容伏質,就死如歸,是其所欲有甚於生者,可不謂之「仁」哉。

宋三百餘年,取士之科,莫盛於進士,進士莫盛於倫魁。自天祥死,世之好為高論者,謂科目不足以得偉人,豈其然乎

文天祥的故事簡介

2樓:匿名使用者

文天祥的故事 2008-04-10 19:31  南宋末年,元兵南逼。宋皇從杭州敗移福州。

景炎帝二年(即公元一二七七年)的春天。文天祥為了抗擊元兵,率師從閩西進軍漳州,所聞福州失守,宋帝敗逃海上,他只好西撤,翻越閩南與閩西交界的阪寮嶺,退到險要的倒嶺趕築營壘,沉著應急。元兵來勢凶猛,緊迫在後,文天祥的兵馬渡過下畲溪的木橋,仰望天空,說了聲「天助我!

」立即,風起雲湧,電閃雷鳴,咆哮的山洪把元兵阻隔在崎嶇的對岸。

那拆掉的雖是木橋,卻係交通要道。文天祥考慮到戰後百姓過往的需要,特地為當地留下不少金銀,以備復建之用。當他帶兵馬要經過倒嶺下的梅子坑村,老百姓聞訊接應,紛紛主動把家裡的門板桌面都搬來鋪架臨時便橋。

文天祥萬分感激,當場為此橋取名為「大義橋」,後人也有傳說為「待御橋」。

明朝萬曆十年(即公元一五八二年)間,在大畲溪建起了堅固的石拱橋,並在橋頭建立了壯觀的碑亭,以紀念信國公文天祥舉義駐師。樹立的三塊石碑,均有秀麗的碑文。

傳說後來當地著名的文人林希嚴(林泰)為了悼念「耿光垂北斗」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曾感慨滿懷地寫了《題國公橋》一詩:

當年丞相過橋東,

戰馬嘯嘯滿路風。

萬古人間留壯烈。

百年溪水泣英雄。

傷心荒澗碑猶在,

放目寒山事已空。

弔古不堪回首望,

冷煙萎草夕陽紅。

這首淒涼,悲壯的詩篇,表達了後人對文天祥的無限懷念和敬仰之情。

3樓:匿名使用者

文天祥在組織抗元時兩次**,**後元將張弘範和南宋降將留夢炎千方百計讓他投降,文天祥不從,痛罵留夢炎,之後寫下《過零丁洋》,最終慷慨就義

4樓:匿名使用者

文天祥 宋理宗寶佑四年(1256)考取進士第一名。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後兵敗被俘至元大都,終以不屈被害。封信國公。

文天祥簡介和故事(100字)

文天祥的資料!

文天祥傳的翻譯

簡介文天祥

文天祥是誰,文天祥是誰

過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今譯 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苦辛,如今戰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周星。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個人又哪堪言說似驟雨裡的浮萍。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

關於文天祥,關於文天祥的作文 500字

我讀了許多的名人傳記,但是唯有文天祥的令我感動。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文天祥抗元入侵的故事。公元1275年,元軍大舉進攻,文天祥組織各地義軍與元軍進行激烈抵抗,無奈雖然義軍英勇奮戰,卻仍然擋不住元軍進攻的步伐。元軍兵臨臨安時,謝太後派文天祥出城與元軍主帥伯顏談判,文天祥到了元軍大營卻被伯顏扣留,謝太後見...

文天祥是哪個朝代的人,文天祥是哪個朝代的

南宋亡國之臣 與陸秀夫 張世傑被稱為 宋末三傑 詩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即為文天祥所作 南宋人,當然,被殺時已經是元朝了 南宋民族英雄,初名雲孫,字天祥。文天祥 1236 1283 初名雲孫,字天祥,改字宋瑞,又字履善,號文山,吉安 今江西縣名 人。宋理宗寶佑四年 1256 考取進士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