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古代傳遞方式的故事呢,古代的傳遞方式有哪些? o ? o ? o ? 那有什麼故事呢? o ? o

時間 2022-08-11 20:20:10

1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組織的傳遞資訊系統的國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資訊傳遞就已見諸記載。

乘馬傳遞曰驛,驛傳是早期有組織的通訊方式。位於嘉峪關火車站廣場的「驛使」雕塑,它取材於嘉峪關魏晉壁畫墓,驛使手舉簡牘文書,驛馬四足騰空,速度飛快。此磚壁畫圖於一九八二年被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作為小型章郵票主題圖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關是中國資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秦漢時期,形成了一整套驛傳制度。特別是漢代,將所傳遞文書分出等級,不同等級的文書要由專人、專馬按規定次序、時間傳遞。收發這些文書都要登記,註明時間,以明責任。

隋唐時期,驛傳事業得到空前發展。唐代的官郵交通線以京城長安為中心,向四方輻射,直達邊境地區,大致30裡設一驛站。據《大唐六典》記載,最盛時全國有1639個驛站,專門從事驛務的人員共二萬多人,其中驛兵一萬七千人。

郵驛分為陸驛、水驛、水路兼併三種,各驛站設有驛舍,配有驛馬、驛驢、驛船和驛田。

唐代對郵驛的行程也有明文規定,陸驛快馬一天走6驛即180裡,再快要日行300裡,最快要求日馳500裡;步行人員日行50裡;逆水行船時,河行40裡,江行50裡,其它60裡;順水時一律規定100到150裡。詩人岑參在《初過隴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詩中寫到「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平明發咸陽,幕及隴山頭」。在這裡他把驛騎比做流星。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九日,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當時唐玄宗正在華清宮,兩地相隔三千里,6日之內唐玄宗就知道了這一訊息,傳遞速度達到每天500裡。由此可見,唐朝郵驛通訊的組織和速度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

宋代將所有的公文和書信的機構總稱為「遞」,並出現了「急遞鋪」。急遞的驛騎馬領上系有銅鈴,在道上賓士時,白天鳴鈴,夜間舉火,撞死人不負責。鋪鋪換馬,數鋪換人,風雨無阻,晝夜兼程。

南宋初年抗金將領岳飛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從前線強迫召回臨安,這類金牌就是急遞鋪傳遞的金字牌,含有十萬火急之意。

另外還有鐘鼓、煙火、鴿子、旗語、狼煙等方式傳遞資訊

2樓:匿名使用者

狼煙最出名的就是"烽火戲諸侯"的故事了

3樓:匿名使用者

驛站,烽火,信鴿等等

古代的傳遞方式有哪些? (⊙o⊙)?(⊙o⊙)?(⊙o⊙)? 那有什麼故事呢? (⊙o⊙)?(⊙o 10

4樓:baby冠絕天下

烽火,書信,信鴿,專人快馬送

古人傳遞資訊的方式有什麼?(故事)

5樓:帥宇鑫

傳遞方式

1, 古代:郵驛傳遞制度,鴻燕傳書。

6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聽說有飛鴿傳書嗎.

要看是幹什麼用。

傳遞書信:

一般的平民傳遞書信,主要靠過路人,僧人,文人等雲遊的人,這些人捎信,在路途之中可以解決食宿問題,他們也很願意!

官方主要就是驛站了。

傳遞軍情:

這方面軍隊一定有專職的人員了,另外還有烽火台,信鴿。

信鴿送信的準確性低,大多是書信,但都要花上以月為單位的長時間,也有通過騎馬的100裡加急、200裡加急、300裡加急、、、、、、但要花大錢,一般這種「快遞」多用於官場書信。

古人傳遞資訊的方法大約有--

羽檄:插有羽毛的書信,表示戰事緊急。

雞毛信:一般用於民間。

羽書:用於徵調軍隊。

信鴿傳書:多用於朝庭、官家、幫派。

傳竹筒:官家,民間都用,類似現在的信封。

急腳遞:用於傳遞緊急軍事情報之用,俗稱「傳金牌」。

還有烽火/狼煙等軍事上的手段

可以用火把

古人傳遞資訊的方法大約有以下幾種:

[1]羽檄:插有羽毛的書信多用於戰事緊急。

[2]雞毛信:一般用於民間。

[3]羽書:用於徵調軍隊。

[4]信鴿傳書[所說的飛鴿傳書]

[5]快馬傳書。

[6]傳竹筒:官家,民間都用,類似現在的信封。

[7]急腳遞:用於傳遞緊急軍事情報之用,俗稱「傳金牌」。

[8] 烽火/狼煙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傳遞方式。

7樓:小公尺粥

鴻雁傳書

烽火台小馬快遞

8樓:匿名使用者

。。你一一一一一。你要不,你要我去**玩玩吧。你要我去**玩玩而已。你要我去**玩玩而已。你要我去**?這麼好吃、乙個人在家、這樣就。我的人生觀一起、不

古代傳遞方式的故事

9樓:書茶相伴不孤單

鴻雁傳書

典故一2023年前,我們祖先就開始馴養信鴿。在西夏與北宋的戰爭中,西夏軍隊利用信鴿做軍事通訊。

南宋初,大將曲端的軍隊中也使用信鴿傳達訊息召集軍隊。古代稱信鴿為「飛奴」。傳說漢高祖劉邦被楚霸王項羽所圍時。

典故二另一種更為人所知所喜歡的是民間流傳的故事:唐朝薛平貴遠征在外,王寶釧苦守寒窯十數年矢志不移。一日,王寶釧正挑野菜,忽聞空中鴻雁連聲呼喚,遂請求代為傳書於平貴夫郎,然一時難尋筆墨,情急之下,撕下羅裙,咬破指尖,寫下血淚書信,傾訴對愛情忠貞和盼望夫妻團圓的心情。

前者是對國的忠心,後者是對感情的忠貞,這兩種故事的流傳,讓「鴻雁」成為古代通訊的使者,也讓這兩個故事本身成為一段千古佳話。

現代和古代資訊傳遞方式的故事! 10

10樓:匿名使用者

明責任。

隋唐時期,驛傳事業得到空前發展。唐代的官郵交通線以京城長安為中心,向四方輻射,直達邊境地區,大致30裡設一驛站。據《大唐六典》記載,最盛時全國有1639個驛站,專門從事驛務的人員共二萬多人,其中驛兵一萬七千人。

郵驛分為陸驛、水驛、水路兼併三種,各驛站設有驛舍,配有驛馬、驛驢、驛船和驛田。

唐代對郵驛的行程也有明文規定,陸驛快馬一天走6驛即180裡,再快要日行300裡,最快要求日馳500裡;步行人員日行50裡;逆水行船時,河行40裡,江行50裡,其它60裡;順水時一律規定100到150裡。詩人岑參在《初過隴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詩中寫到「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平明發咸陽,幕及隴山頭」。在這裡他把驛騎比做流星。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九日,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當時唐玄宗正在華清宮,兩地相隔三千里,6日之內唐玄宗就知道了這一訊息,傳遞速度達到每天500裡。由此可見,唐朝郵驛通訊的組織和速度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

宋代將所有的公文和書信的機構總稱為「遞」,並出現了「急遞鋪」。急遞的驛騎馬領上系有銅鈴,在道上賓士時,白天鳴鈴,夜間舉火,撞死人不負責。鋪鋪換馬,數鋪換人,風雨無阻,晝夜兼程。

南宋初年抗金將領岳飛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從前線強迫召回臨安,這類金牌就是急遞鋪傳遞的金字牌,含有十萬火急之意。

另外還有鐘鼓、煙火、鴿子、旗語、狼煙等方式傳遞資訊參考文獻:其他文獻質料

11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組織的傳遞資訊系統的國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資訊傳遞就已見諸記載。乘馬傳遞曰驛,驛傳是早期有組織的通訊方式。

位於嘉峪關火車站廣場的「驛使」雕塑,它取材於嘉峪關魏晉壁畫墓,驛使手舉簡牘文書,驛馬四足騰空,速度飛快。此磚壁畫圖於一九八二年被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作為小型章郵票主題圖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關是中國資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秦漢時期,形成了一整套驛傳制度。特別是漢代,將所傳遞文書分出等級,不同等級的文書要由專人、專馬按規定次序、時間傳遞。收發這些文書都要登記,註明時間,以明責任。

隋唐時期,驛傳事業得到空前發展。唐代的官郵交通線以京城長安為中心,向四方輻射,直達邊境地區,大致30裡設一驛站。據《大唐六典》記載,最盛時全國有1639個驛站,專門從事驛務的人員共二萬多人,其中驛兵一萬七千人。

郵驛分為陸驛、水驛、水路兼併三種,各驛站設有驛舍,配有驛馬、驛驢、驛船和驛田。

唐代對郵驛的行程也有明文規定,陸驛快馬一天走6驛即180裡,再快要日行300裡,最快要求日馳500裡;步行人員日行50裡;逆水行船時,河行40裡,江行50裡,其它60裡;順水時一律規定100到150裡。詩人岑參在《初過隴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詩中寫到「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平明發咸陽,幕及隴山頭」。在這裡他把驛騎比做流星。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九日,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當時唐玄宗正在華清宮,兩地相隔三千里,6日之內唐玄宗就知道了這一訊息,傳遞速度達到每天500裡。由此可見,唐朝郵驛通訊的組織和速度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

宋代將所有的公文和書信的機構總稱為「遞」,並出現了「急遞鋪」。急遞的驛騎馬領上系有銅鈴,在道上賓士時,白天鳴鈴,夜間舉火,撞死人不負責。鋪鋪換馬,數鋪換人,風雨無阻,晝夜兼程。

南宋初年抗金將領岳飛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從前線強迫召回臨安,這類金牌就是急遞鋪傳遞的金字牌,含有十萬火急之意。

12樓:夜月

現代:資訊管理是人類為了有效地開發和利用資訊資源,以現代資訊科技為手段,對資訊資源進行計畫、組織、領導和控制的社會活動。簡單地說,資訊管理就是人對資訊資源和資訊活動的管理。對於上述定義,我們要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理解:

1.資訊管理的物件是資訊資源和資訊活動

(1)資訊資源

它是資訊生產者、資訊、資訊科技的有機體。資訊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控制資訊流向,實現資訊的效用與價值。但是,資訊並不都是資源,要使其成為資源並實現其效用和價值,就必須借助「人」的智力和資訊科技等手段。

因此,「人」是控制資訊資源、協調資訊活動的主體,是主體要素,而資訊的收集、儲存、傳遞、處理和利用等資訊活動過程都離不開資訊科技的支援。沒有資訊科技的強有力作用,要實現有效的資訊管理是不可能的。由於資訊活動本質上是為了生產、傳遞和利用資訊資源,資訊資源是資訊活動的物件與結果之一。

資訊生產者、資訊、資訊科技三個要素形成乙個有機整體——資訊資源,是構成任何乙個資訊系統的基本要素,是資訊管理的研究物件之一。

(2)資訊活動

是指人類社會圍繞資訊資源的形成、傳遞和利用而開展的管理活動與服務活動。資訊資源的形成階段以資訊的產生、記錄、收集、傳遞、儲存、處理等活動為特徵,目的是形成可以利用的資訊資源。資訊資源的開發利用階段以資訊資源的傳遞、檢索、分析、選擇、吸收、評價、利用等活動為特徵,目的是實現資訊資源的價值,達到資訊管理的目的。

單純地對資訊資源進行管理而忽略與資訊資源緊密聯絡的資訊活動,資訊管理的研究物件是不全面的。

2.資訊管理是管理活動的一種

管理活動的基本職能「計畫、組織、領導、控制」仍然是資訊管理活動的基本職能,只不過資訊管理的基本職能更有針對性。

3.資訊管理是一種社會規模的活動

它反映了資訊管理活動的普遍性和社會性。它是涉及廣泛的社會個體、群體、國家參與的普遍性的資訊獲取、控制和利用活動。

資訊產品管理(微觀):資訊採集、整序、分析,資訊產品的流通

資訊系統管理(中觀):設計、實施與評價,安全管理,資訊資源配置等

資訊產業管理(巨集觀):產業結構和測試,資訊服務業的機制與管理模式,產業政策和資訊立法,社會資訊化

古代: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組織的傳遞資訊系統的國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資訊傳遞就已見諸記載。

乘馬傳遞曰驛,驛傳是早期有組織的通訊方式。位於嘉峪關火車站廣場的「驛使」雕塑,它取材於嘉峪關魏晉壁畫墓,驛使手舉簡牘文書,驛馬四足騰空,速度飛快。此磚壁畫圖於一九八二年被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作為小型章郵票主題圖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關是中國資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秦漢時期,形成了一整套驛傳制度。特別是漢代,將所傳遞文書分出等級,不同等級的文書要由專人、專馬按規定次序、時間傳遞。收發這些文書都要登記,註明時間,以明責任。

隋唐時期,驛傳事業得到空前發展。唐代的官郵交通線以京城長安為中心,向四方輻射,直達邊境地區,大致30裡設一驛站。據《大唐六典》記載,最盛時全國有1639個驛站,專門從事驛務的人員共二萬多人,其中驛兵一萬七千人。

郵驛分為陸驛、水驛、水路兼併三種,各驛站設有驛舍,配有驛馬、驛驢、驛船和驛田。

唐代對郵驛的行程也有明文規定,陸驛快馬一天走6驛即180裡,再快要日行300裡,最快要求日馳500裡;步行人員日行50裡;逆水行船時,河行40裡,江行50裡,其它60裡;順水時一律規定100到150裡。詩人岑參在《初過隴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詩中寫到「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平明發咸陽,幕及隴山頭」。在這裡他把驛騎比做流星。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九日,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當時唐玄宗正在華清宮,兩地相隔三千里,6日之內唐玄宗就知道了這一訊息,傳遞速度達到每天500裡。由此可見,唐朝郵驛通訊的組織和速度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

宋代將所有的公文和書信的機構總稱為「遞」,並出現了「急遞鋪」。急遞的驛騎馬領上系有銅鈴,在道上賓士時,白天鳴鈴,夜間舉火,撞死人不負責。鋪鋪換馬,數鋪換人,風雨無阻,晝夜兼程。

南宋初年抗金將領岳飛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從前線強迫召回臨安,這類金牌就是急遞鋪傳遞的金字牌,含有十萬火急之意。

另外還有鐘鼓、煙火、鴿子、旗語、狼煙等方式傳遞資訊

古代書信傳遞的故事

森海和你 鴻雁傳書即飛鴿傳書。故事簡介 1 漢朝時,蘇武出使匈奴,被單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後,漢朝與匈奴和親,但單于仍不讓蘇武回漢。與蘇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蘇武的情況密告漢使,並設計,讓漢使對單于講 漢朝皇帝打獵射得一雁,雁足上綁有書信,敘說蘇武在某個沼澤地帶牧羊。單于聽後,只有讓蘇武回漢。...

從古代的資訊傳遞方式到現代的資訊方式

河傳楊穎 古代 烽火 候鳥,信件,記號,等 近代 傳真,電報,信件。現代 傳真,廣播,電報。當代 傳真 電視 網路等。資訊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 科學研究,既要及時獲得別人研究的成果,還要及時把自己研究的成果發表 告訴別人,只有通過這樣相互交流資訊,才能不斷髮展 打仗,必須及時獲...

古代傳遞資訊的故事急,古人傳遞資訊的故事有哪些

烽火戲諸侯 周幽王 1 中國西周末代君主。姬姓,名宮湦 湦一作涅 湼 在位時,各種社會矛盾急劇尖銳化,政局不穩,旱災屢次發生。周幽王變本加厲地加重剝削,任用貪財好利善於逢迎的虢石父主持朝政,引起國人怨憤。又廢掉王后申後及太子宜臼 申後之子 立褒姒為後,立褒姒之子伯服為太子。申後與宜臼逃回申國。西元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