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相如只是丞相,為何他的死卻能驚動40萬大軍

時間 2022-03-12 21:25:12

1樓:零仙

我覺得可能是因為他是乙個很厲害的人,而且皇上也很器重他的原因吧。

2樓:新世紀怪人

因為藺相如是乙個出了名的清官兒,而且他的智慧型和大度也是為眾人所知的,可以說他有著非常雄厚的群眾基礎。

學過負荊請罪的故事,卻不知廉頗和藺相如結局,為何他們乙個比乙個慘?

3樓:白土知道

負荊請罪

歷史典故

[1]故事梗概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與澠池會盟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盡量迴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衝突。

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啊!

」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2]

負荊請罪的**

白話故事

澠池會結束以後,由於藺相如勞苦功高,為趙國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

廉頗說:「我是趙國將軍,有攻城野戰的大功,而藺相如只不過靠能說

4樓:楊家紅心

經過聯播和藺相如的故事,但是沒有聽說過他們哪有這麼慘的悲劇,負荊請罪向龍他比較實在的浪漫學習的結果,畢竟他們有過這種經驗

5樓:小助首領的品牌知識店

政治鬥爭是你死我活的。

可不想我們想的那麼簡單。

勝了風光無限。

敗了死無葬身之地。

6樓:

我突然感覺君王覺得他們沒有利益的關係了,沒有用了,所以君王就把他們給放棄了,去尋找有利用關係的人了。而且他們兩個還不會討好君王,導致他們乙個比乙個慘。

7樓:玉公尺

歷朝歷代都是這樣,包括現在也是如此,不會溜鬚拍馬,不會阿諛奉承的話,始終都在底層做最卑微的工作,然後工資也相對來說比較低,始終都爬不上去,他們兩個都是比較正直的人,這種人注定得不到領導的賞識,因為有其他拍馬屁的人,把領導的雙眼蒙蔽了,或者說領導也甘願雙眼被矇閉,有句話這麼說的,不是要你能力有多強,是要表現出要做主人家那狗,只有時刻表示忠心,才能在主人那裡得到肉吃

8樓:居李夫人

從古至今好像都是這樣啊,不會拍馬屁的人總是會很吃虧的 如果你會拍馬屁才是比較吃香的,所以他們也就是不會拍馬屁,不然日子還是很好過的

9樓:

這兩個人結局應該不能叫慘啊!最起碼廉頗很老了還在帶兵打仗,不然也不會有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句話!在那個年代,一名武將沒有戰死就不錯了!

10樓:過天客

「為何他們乙個比乙個慘」這個問題糾其原因,都是主公不給力。

廉頗和藺相如分別怎麼死的

11樓:四捨**入

廉頗老死在楚國的壽春。

藺相如,生卒不詳,藺相如故里及墓地就有多種說法,其中故里說主要由河北省邯鄲的藺家河村、山西省古縣的寶豐村和洪洞縣的許村、山西省榆次的藺郊和相立村、山西省的澤州、山西省柳林縣孟門鎮、河南省輝縣、安陽的太平崗、相村等地。

鰲拜手握40萬大軍,為何寧死也不推翻康熙呢?

12樓:不一樣的社會喵

鰲拜雖然掌握軍事大權,但也不是隨便就可以調動軍隊的。封建社會中,皇權對軍隊非常重視,必須有特殊的證明才能調動軍隊。

13樓:禪說財經

沒有野心。鰲拜雖然手握40萬大軍,但是,他沒有野心沒有當皇帝的想法,所以,寧死也不推翻康熙。

14樓:庾布儂

面子。因為當時鰲拜名聲已經打出去了,面子上面過不去,所以不敢推翻康熙。

15樓:智慧型海洋

鰲拜雖然手握40萬大軍,但是他畢竟是旗人,與康熙是同族人,而且康熙當時也沒有什麼過失,如果推翻康熙的話出師無名,名不正言不順,這樣打下來的江山恐怕也坐不久,所以寧死也不推翻康熙。

16樓:幹煸新鮮事

因為畢竟他當時的權力也是特別大的,可以說是呼風喚雨了,沒必要冒險。

17樓:助人小幫手

我想鰲拜是個聰明人,他知道自己即便推翻康熙,百官也不會服他。到時候沒人治理國家也很麻煩。不如做個太上皇舒服。

18樓:梨渦

因為起先他混的十分差,一直到皇太極欣賞他,一直提攜他才今天的高位,可以說皇太極是鰲拜的恩人,他很感激先帝的提攜之恩,所以對他的子孫後代也是一心擁護的

藺相如是趙國名臣,他是怎麼死的?

19樓:小魚服裝品鑑官

民間有兩種傳說:

一說「澠池會」之後,秦意出兵攻趙,趙王便以太子郚作為秦國人質,以求和平。趙王憐太子可憐,派相如赴秦地侍太子。不料太子在秦得急症而亡,相如因此獲罪,被處極刑。

一說趙悼襄王時,秦攻趙,廉頗子廉丕應戰慘敗,藺相如聞訊驚叫口吐鮮血而死。這些傳說都不足為憑。倒是《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有趙孝成王七年「藺相如病篤」的話。

看來病死的可能性比較大,而且是死在趙國首都邯鄲任所。按照中國古代的喪葬傳統,藺相如死後,官方或家族將其再由邯鄲回葬家鄉曲陽是符合習俗的。

擴充套件資料

刎頸之交——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

藺相如因為立了大功,被公升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因此懷恨在心,想要報復,藺相如知道以後,就處處避著他。

有一次,藺相如乘車外出,遠遠的望見廉頗的馬車開過來,連忙叫人把車轉到小巷子裡避開,讓廉頗的車先經過。

隨從們很不滿意藺相如這種處處忍讓的行為,藺相如解釋說:「現在強橫的秦國不敢侵犯趙國,是因為趙國有我和廉將軍兩個人,如果我和他鬧起來,秦國就可以趁機侵犯趙國了。我所以對廉將軍處處避讓,並不是怕他,而是為了國家的安全。

」這番話傳到廉頗的耳中,廉頗十分慚愧,就脫去了上衣,背上綁著一根荊杖,步行到藺相如的家跪著請罪,藺相如見了,親自為他拿掉荊杖,請他穿上衣服,兩人談得十分暢快,從此成了生死相交的好朋友。

這是一則出自《史記》的故事,司馬遷在描寫廉頗請罪時的情況,曾經用到「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這兩句話,後人就引用「刎頸之交」,來說明朋友之間深厚的友誼。

這個故事也教育人們,必須要先顧到國家的利益,忘卻私人的怨恨。像藺相如這種顧全大局,和廉頗勇於改過的行為,都是值得人們學習的。

20樓:酷愛釣魚人

國破家亡,最後戰死。

他手上有40萬大軍,建文帝有難,他為何見死不救?

21樓:匿名使用者

朱棣用他的親人威脅他。他為了親人的生命,所以才按兵不動,害怕朱棣殺人滅口。

22樓:谷珟

很複雜,也許是他認為應該明哲保身,不去參與皇室的內鬥。也有可能他內心認為建文帝過於軟弱,是支援朱棣做皇帝的,還有可能是被威脅的。

23樓:zero開始

梅殷曾拒絕朱棣的借道,但是後來朱棣一路勢如破竹,朱允文又身死。朱棣用他妻子寧國公主的血書逼迫他,所以他沒有出兵。

24樓:楊楊餘生都是

朱棣以梅殷的妻子做人質,加上梅殷審時度勢,知道建文帝大勢已去,所以對這件事情袖手旁觀。

25樓:天真

梅殷,是乙個善良、謹慎的人,平時擅長騎馬射箭,同時他還是明朝的駙馬爺,關於他不去救建文帝歷史上有各種說法,最有可能的一種是他為了保護自己的妻子,也就是寧國公主。

26樓:小小的肥肥

因為梅殷為了自己的妻子寧國公主的安穩,朱棣用寧國公主脅迫他按兵不動。

27樓:行走的生活小達人

因為朱棣用梅殷的妻子來威脅他,為了保護他的妻子,他只好按兵不動,不能救建文帝。

28樓:

因為他自己也左右為難,雖說有四十萬大軍,但是他不敢輕易出兵,他家媳婦在別人手上。

29樓:雷子說歷史

可是此時有乙個人本來是有機會拯救建文帝的,但是卻選擇了旁觀。他就是朱元璋的女婿梅殷,根據傳聞梅殷之所以選擇見死不救是因為梅殷的妻子在朱棣的手中,朱棣讓梅殷的妻子用自己的血寫成血書,阻止梅殷前來拯救建文帝,梅殷也不想因此讓自己的妻子喪命,於是就選擇了放棄建文帝。

首先就是朱棣這個人是非常的優秀的,在朱元璋眾多的兒子當中最優秀的乙個就是燕王朱棣了。可是因為朱元璋想要讓朱允炆即位,於是沒有選擇燕王朱棣,可是世認都知道讓朱棣當帝王師更合適的。還有就是當時朱棣的勢力確實強大,一旦梅殷插手,朱棣完全有可能找到其他的人來阻止梅殷,這樣就會將梅殷自己搭上去。

鰲拜手握40萬大軍,為何寧死也不敢取代康熙?他背後靠山是誰?

30樓:孤獨的yu呀

因為當時還有孝莊皇后在坐鎮,她害怕自己落得個謀反的罪名,所以只是把持大權,並沒有取代,他背後的靠山是自己手下的軍隊,以及眾多的門生

31樓:英子妮

鰲拜手握40萬大軍而寧死也不敢取代康熙的原因是因為皇太極,他是乙個對皇太極一家的死忠分子,皇太極去世後,他力扶先帝之子順治為皇帝,此後有多次可成功取帝的機位,但是他沒有,直到康熙把他殺了。

32樓:雪兒歡樂多

鰲拜,他一生忠誠自始至終都未有過反叛的想法,他就是皇太極手中最鋒利的刀,最堅固的盾,他的背後就是皇太極他一直忠於皇帝,為他征戰四方。

史記可信嗎?史記說白起坑殺了40萬趙軍,趙國的軍力都死光了,第二年又是十幾萬出征燕國?

33樓:虎說體育

《史記》是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記,雖然司馬遷的人品沒有問題,但是裡面的內容也不是絕對可信。我們也需要用辯證的態度去看待《史記》。

一、歷史資料不真實《史記》當中,可信度最高的一段歷史就是司馬遷親身經歷的真實歷史。在古代歷史資料有限,記載的歷史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但是這些資訊,由於經過了很多時間的傳播才被司馬遷獲得。

所以司馬遷獲得歷史資訊都有可能是假。

二、司馬遷只是普通的史學家司馬遷只是普通的歷史學家,所以司馬遷獲得歷史資訊也會經過自己的加工,才會形成《史記》中的各個篇章。

三、司馬遷有些不敢寫司馬遷為了編寫《史記》失去了更多,所以他為了可以使《史記》可以流傳下去,他在編寫歷史時一定會特別小心的。特別是關於當時的漢武帝,他肯定會有很多不敢的資訊。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在看待《史記》這部歷史著作時,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

34樓:hoo火勺樟

先說第乙個問題:古代文獻比較匱乏,因此史書裡面免不了會有一些道聽途說的內容。因此,歷代史家在進行研究的時候都會參照許多其他的史料(野史、筆記、考古發現等等),而不會單獨地依據正史。

至於漢代為什麼能讓《史記》流傳下來,我想大概是朝廷的一種自信,極力掩蓋真相是一種懦夫的行為。二十四史中還有哪個開國皇帝像劉邦一樣被寫得像乙個混混?

關於密談:密談之類的東西,也許後來形成了乙份書面的材料。而皇宮之中是有專門的保管重要檔案的地方的。

比如,後來的幾個朝代在編寫前朝的正史時,就是大量的採用原始的宮廷檔案,比如「起居注」什麼的。

另外,介紹一下古希臘史家寫史書的習慣,也許會有幫助。古希臘人是十分喜愛社交生活的,因此誕生了大量的雄辯者和著名的演說。但是,口頭演說大多沒有儲存下來,古代史家在寫書的時候,只好根據當時的場景和儲存下來的摘要、大意重新替古人重寫演說詞。

比如最著名的伯里克利評價雅典民主的演說詞就是後來修昔底德自己寫的。

35樓:反璐復莉

2023年有本書叫《長平之戰—中國古代最大戰役之研究》,靳生禾、謝鴻喜兩位軍事歷史地理學家合著,是現在關於長平之戰研究最為權威的一本專著,其中很多觀點已經被普遍接受了,這本書無論是考證還是實地考察都做的非常細緻,論證也讓人信服,對這一段歷史感興趣的值得一看。

摘取集其中幾個觀點

長平之戰秦坑殺趙國的人數雖不一定有40萬之眾,但是也不會差很多,同時秦軍也在此戰中損失了四五十萬的兵力。

當時坑殺趙軍是在現在上黨範圍內的多個地方,並非以前很多人認為只在永祿一地。坑殺的方式並非活埋,而是先擊殺,然後隨意埋葬。

坑殺的人中,並非全都是趙國士兵(早期史料也沒有說都是趙國士兵),而是趙國的士兵加上當時上黨的人民(上黨被秦從韓獨立出來後沒有歸秦而歸趙,這是長平之戰的起因)。

明朝的朱元璋為何要廢除丞相制度?

為了加強 集權制度。作為強化皇權的重要步驟之一,就是消弱甚至消滅相權,而只有廢除丞相制,才能徹底消滅相權。明太祖認為丞相制度妨礙皇權的高度集中,會導致社會動盪。朱元璋是乙個極力加強集權的皇帝。皇權與相權一直從秦爭到明,以皇權勝利告終,是 集權的趨勢。另乙個是執掌宰相職權的丞相胡惟庸驕橫跋扈,擅權專恣...

秦相如老來得子怎麼了,藺相如怎麼死的?

1樓 網友 答 秦相如老來得子,就這麼一根獨苗,雖然兒子憨了點,魯莽了一點,可罪不至死啊!秦相如拍著秦墨的背,兒子死而復生,他激動萬分。2樓 帳號已登出 秦相如老來得子怎麼了?秦相如老來得子導致身體虧空,三年後病重身亡。3樓 帳號已登出 秦相如老來得子,就這麼一根獨苗,雖然兒子憨了點,魯莽了一點,可...

秦國丞相張儀生平簡介歷史上的張儀怎麼死的

繁華有一夢 秦國張儀是戰國時期縱橫家 外交家和謀略家,張儀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遊說入秦。秦惠王封張儀為相,後來張儀出使遊說各諸侯國,以 橫 破 縱 使各國紛紛由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張儀也因此被秦王封為武信君。簡介 張儀 前309年 一說前310年逝世 魏國安邑 今山西萬榮 張儀村人,魏國貴族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