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趙國國君也是嬴姓趙氏而不叫嬴某某。而叫趙某某,而秦王政同樣是趙氏卻叫嬴政不叫趙政 不是說男子

時間 2022-01-05 07:05:08

1樓:蠟筆咬金

無論是在歐洲還是古代中國,我們去追尋不同國家君主的關係,不難發現,他們都是沾親帶故的,不是兄弟就是叔輩,你的祖父母可能就是我的外祖。而且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這種現象更為普遍,中原的諸侯國基本上都是這種狀態。從整體上,每個國家相互獨立,有著自己的法制法規,但每個國家的貴族士族階級上,大家基本上都是親戚。

諸侯國之間的你攻我打,說白了就像現在的親戚吵架一樣。

其實如果往祖輩推算,秦國就和楚國的祖先都是乙個人,他就是商朝商紂王的手下大將飛廉,這個飛廉有眾多兒子,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惡來,他就是秦國王室的先祖,飛廉的另乙個兒子叫季勝,此人就是趙國王室的先祖。

在遠古時期,我們的名字並不像現在這麼通俗易懂,總說姓誰名誰,為姓和名組成,古時而是有姓有氏,姓氏一分為二。我們現在的姓氏合二為一是從秦漢時期才開始的。嬴姓趙氏始於西周造父,造父為皋陶的十世孫。

趙國和秦國王族都是造父之後,據《史記》載:「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見西王母,樂之忘歸。而徐偃王反,穆王日馳千里馬,攻徐偃王,大破之。

乃賜造父以趙城,由此為趙氏。」這就是嬴姓趙氏的由來。

趙國與秦國本是同根生,但俗話說得好:「親不過三代。」 畢竟秦國和趙國國家利益不一樣。

再加上二者之間的血脈並沒有太過於濃厚,只是有一些比較偏遠的血緣關係,所以這些國家的投資者往往會為了維護自己的國家統治選擇犧牲自己的感情。

以上就是我對秦趙兩國的分析,如有偏差,還希望大家指正。

2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趙國國君叫趙某某,秦國國君叫嬴某某」這只是一些現代影視劇和穿越**的中才發生的事。建議樓主多看一點正經的史籍,要知道,《史記》、《淮南子》這些名著中,秦始皇的名字都是「趙政」。「趙氏」也可指代秦朝。

「嬴」是古姓,是部族的名字,就像今天我們民族的名字叫「漢」。趙國國君的祖先是伯益,他是嬴族首領,嬴只是他統率的那個部族的名字。我們今天可以「趙某某」「李某某」,是把自己家族的氏(即現代姓)放在自己名字前面,但沒有人把民族的名字放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叫「漢某某」。

同樣的道理,趙國國君的名字只能是「趙某某」,而不可能是「嬴某某」。同為嬴姓趙氏家族成員(旁支)的秦始皇名字也只能是「趙政」而不是「嬴政」。嬴姓廉氏的廉頗也不能叫「嬴頗」。

秦始皇變成「嬴政」那是在西漢末期、王莽時代的事了。那時的人們對於早已在秦漢交替之際就已接近消失的古姓已經相距200年了,已經跟我們今天一樣單純只用氏(現代姓),例如劉邦、項羽、范增、韓信都是現代形式的人名。而古書資料中對於各諸侯國君主的姓氏一般也是語焉不詳,僅以尊稱記載。

不僅秦國,趙國的君主也沒有以「趙某某」的形式出現在正統史籍中。

趙、秦兩國的立國歷程完全不同:趙國建國很遲但起點高,而秦國立國較早但起點很低。趙國立國前的數代家族領袖都是晉國的權臣。

大家知道趙國君主為趙氏,正是跟這幾位家族領袖在中國歷史上的名氣太大有關。由於這些家族領袖還不是國君,所以在史籍中被明確記載為「趙某某」的,例如趙衰、趙盾、趙武等,都是全國人民耳熟能詳的名字,從而讓人們很容易就知道與其一脈相傳的趙國君主就是「趙某某」(但事實上史書中很少稱呼立國後的趙國君主為「趙某某」,而是跟其他諸侯一樣都以敬稱記載,只是大家都不太注意這一點)。相比之下秦國立國之祖的職務只是個養馬官,受封後一連四五代人一直也只是附庸領主(只相當於「士」的階層)。

由於那段歷史太暗淡,以至於沒有什麼史料記載下他們的名字。久而久之,後人對他們的趙氏背景就越來越不了解了,反而是司馬遷的一句「使復續嬴氏祀」的記述讓很多古漢語不及格的人以為這就是又一次賜封他們為嬴氏,於是想當然就叫「嬴某某」了唄。

3樓:行秦

趙國國君屬於嬴姓趙氏,與秦國嬴姓秦氏曾有共同的祖先。

4樓:東流

趙國國君的祖先和秦國國君的祖先是交情較好,趙國延續了祖先造父的嬴姓趙氏,而秦國祖先秦非子,為了感謝造父一族收留當時落魄的自己,也使用了這個姓氏。

5樓:匿名使用者

《史記·趙世家》中有這樣一句話:「趙氏之先,與秦共祖。」換句話來說就是他們擁有共同的祖先。

6樓:華統一

秦非趙氏,趙政只是秦始皇出生於趙國時特殊叫法,是保命用的,因為趙人當時因秦軍坑殺40萬趙軍極度仇恨秦國,叫秦政早就被趙人生撕了。秦始皇在趙國連人質都不如,異人是公開的人質對趙國還有用,還能受到趙國官方的保護,作為身份低賤的歌女舞女私生子秦始皇沒有任何趙國官方保護,一旦暴露身份就只有死路一條。

7樓:匿名使用者

根據多種史料記載,秦始皇為嬴姓,趙氏,名政。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故稱趙政、秦王政、秦王趙政、趙王政。然後世多稱之嬴政。

8樓:匿名使用者

秦趙通婚,所以同姓同氏,但是秦才是真正的嬴姓氏族所在地,秦國中男子如果擔當重位,就不再稱氏,改為稱姓。因為先秦時期,由於母系氏族社會的影響還存在,姓比氏要稍微高貴上一點。至於趙氏,只是嬴姓中的乙個小氏族,算是嬴姓的分支,再加上原本趙氏是晉國的乙個大家族,而晉國本身是姬姓,嬴姓氏族之人太過張揚只會被排擠……由此種種原因,趙君主一般稱氏不稱姓

9樓:抱著企鵝說

姓為本家,氏為分家。先秦男子稱氏不稱姓,秦國君主是嬴姓趙氏。但是史學家多以嬴作為秦王姓氏。

也有以國名、地名為姓的。如田完。媯姓,先祖被封在陳國,又稱為陳氏,春秋晚期,陳國發生內亂,陳國公子陳完逃亡到齊國,被齊桓公接納,並將「田」這麼一塊地方封給他,於是,自陳完起,後世子孫又稱田氏,陳完即田齊政權的始祖。

而公孫鞅是衛國國君的後裔,又叫衛鞅。後投奔秦國,在秦孝公的支援下變法,因被秦國分封於「商」地,所以稱商鞅。

10樓:江北老樵

秦國的祖先惡來,是蜚廉長子,周武王伐紂時殺之,其子孫淪為奴隸。趙國的祖先是季勝,是蜚廉次子,後代為周天子朝臣。惡來後裔淪落為奴後世代依附季勝家族為生,並且當季勝重孫造父受封得趙氏時,也隨之為趙氏。

在造父家族的庇護下,惡來後裔不但得以繁衍延續家族,而且漸漸擺脫奴隸身份,到非子時,因擅長養馬而受封秦亭,其後裔逐漸發展為秦國。趙國是嬴姓趙氏本宗,秦國是嬴姓趙氏旁支。

2023年前的姓氏文化與今天有很大不同。先秦時期貴族出身的人一般是有姓有氏有名,但男子名前只加氏而不加姓。所以「嬴政」這個叫法在2023年前是不合乎規範的,不可能存在的。

這個名字出現在後世文字材料中,是姓氏合一後,後面朝代的人們以自己的習慣主觀認為的稱呼。秦始皇全名是趙政,漢代史書都是這樣記載的。

為什麼同樣是嬴姓趙氏,秦始皇就是嬴政,趙國就以趙為姓了?

11樓:匿名使用者

先秦男子稱氏,不稱姓,比如屈原,就是羋姓屈氏,秦始皇應該叫趙政,而不能稱之為嬴政,另外嬴政的兩個兒子胡亥與扶蘇,應該叫趙胡亥,趙扶蘇,但是我們比較少這樣叫,這個也可能是習慣問題。

我們來看看上古八大姓,一種說法是姬、姜、姒、嬴、妘、媯、姞、姚,還有一種說法是姬、姜、姒、姚、嬴、妘、媯、妊。周朝的大量的諸侯國是出自姬姓,畢竟都是周文王的後代子孫,自然分封的比較多,我們現在大量的姓氏也來自於姬姓。

但有一點,我們可以確認的是,不管是史記,還是其他的史書,都沒有把秦始皇叫嬴政,而只有趙政。

那我們來說一下,為什麼秦國與趙國會是同宗呢?這裡面有什麼淵源呢。秦趙的祖先伯益,也叫大費,因為幫助舜馴鳥獸,所以被舜賜姓為嬴。

伯益有乙個後代叫飛廉,飛廉有兩個兒子,乙個叫惡來,乙個叫季勝。季勝有乙個後代叫造父,因為擅長駕車助周繆王平定了徐偃王之亂,周繆王就把趙城封給了造父,造父一族以後就稱趙氏,造父有乙個後代叫叔帶,離開了周國,前往晉國,這個就是後來的趙氏家族。

而惡來一系呢,因為沾了造父的光,所以,他們也姓趙氏,這個就是他們都是嬴姓趙氏的由來了,也就是說秦國與趙國離得最近的祖先是飛廉,飛廉的兒子惡來是秦國的祖先,飛廉的兒子季勝是趙國的祖先。

12樓:匿名使用者

史學上,趙秦同宗是乙個常識。趙國和秦國均為古嬴姓裡的趙氏家族,他們的國君都是「趙某某」。但是現代人常稱秦始皇為嬴政而只稱趙國為「趙某某」,這其實是乙個習慣性的錯誤。

原因有很多,一是姓氏文化的變遷導致後來人對周秦古姓氏制度很陌生,不知道「嬴」只是乙個族名而將其當成現代意義的姓來用;二是現代人不知道「嬴政」一詞初現時只是個代稱而非姓名,時間一久就成了一種習慣性稱謂。三是近現代歷史啟蒙教材和讀物都要將「嬴政」作為秦始皇的名字進行普及,造成民眾「先入為主」的錯誤認知。四是某些近現代文學作者歷史知識淺薄,既不知道趙秦同宗的背景,也不了解古姓氏文化,卻刻意在文藝作品中照搬「嬴政」模式將秦國宗室統統稱以「嬴某某」,在社會上普通人群中加大了謬種流傳的力度。

13樓:妮子

秦國與趙國都是嬴姓趙氏,兩國是同宗,嬴政的叫法本身就是錯的,自然會出兩種叫法。所以,出現這種情況。

14樓:故事裡

是母系社會,所以這些姓裡面都有乙個「女」字。而為什麼先秦男稱姓不稱氏呢,我覺得有乙個原因就是,當時取的名字也比較簡單,很多時候也只用乙個字,如果稱姓的話,那麼大家的姓都一樣,那麼是不是特別不好區分?

15樓:百度

其實從這些姓氏可以看出,上古是母系社會,所以這些姓裡面都有乙個「女」字。而為什麼先秦男稱姓不稱氏呢,我覺得有乙個原因就是,當時取的名字也比較簡單,很多時候也只用乙個字,如果稱姓的話,那麼大家的姓都一樣,那麼是不是特別不好區分?

16樓:盼盼你在盼什麼

秦漢以後完全合流的姓氏是沒有什麼爭議的,上古時期嚴格區分的姓和氏的稱呼也是沒有爭議的,但春秋戰國過渡時期的姓氏觀念是混亂的。

17樓:芒果味宇兒

先普及一點,雖然上古時期中國的姓和氏是嚴格區分的,但春秋戰國以來,姓和氏開始逐漸合流,界限也逐漸模糊,到戰國後期,姓氏就不再作嚴格區分。

18樓:啦啦啦啦啦

這個是現代人的稱謂,所以在一些書籍上面,姓氏觀念模糊不清。嬴政的叫法本身就是錯的,自然會出兩種叫法。等等

19樓:撞了南牆的貓

秦始皇嬴政,秦昭襄王嬴稷呢,而趙國的都稱氏呢,趙簡子趙鞅,趙襄子趙無恤,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原因很簡單,嬴政的叫法本身就是錯的,自然會出兩種叫法。

20樓:卡爾斯特沃

這個是現代人的稱謂,所以在一些書籍上面,為了照顧現代人的閱讀習慣,也就這麼叫了,而非正確的叫法。

為什麼同為嬴姓趙氏秦始皇卻叫嬴政而不叫趙

21樓:匿名使用者

秦始皇,嬴姓、趙氏,名政,號祖龍。中國歷史上首位皇帝。他的正式全名應該是「趙政」。漢代的史書和文獻上其實就是這麼稱呼秦始皇的。

三代及先秦時期,貴族既有姓也有氏,二者並存。規則是男子名前用氏而女子名後用姓,姓是不能出現在男子名號裡的,僅用於女子名字裡。例如齊國的公主很多都叫「齊姜」。

嬴姓趙氏家族的趙、秦兩國所有君主的本名都應該是「趙某」,秦始皇的本名就是趙政,而不是嬴政。

「嬴政」這個名字既不符合當時男子的命名規則,也不是正常的女性姓名,可謂不倫不類!事實上它產生於漢代以後,是後世之人的發明。原因是那時古姓氏制度已經消亡,絕大多數人已經不了解先秦的姓氏文化,人們生搬硬套地把古姓當成現代姓(即古氏)來用,直接套用在名字前面,從而弄出諸如「姬發」「姜尚」「嬴盪」等一堆不倫不類的人名來。

唯有漢代的史家因為生活時間離戰國先秦極近所以他們最熟悉古姓氏文化,故他們都稱秦始皇為趙政而不會搞出「嬴政」這種謬誤。至於春秋戰國時期的史書從未稱秦王為「趙某」那是因為史官不能直接稱呼同時期各國君主的姓名的,秦國史籍只能稱趙政為「王」、「陛下」、「皇帝」,而同時期其他國家的史書則稱之為「秦王政」。

秦始皇姓贏還是姓趙嬴姓趙氏啥意思

雨田觀史海 其實這主要是先秦時期姓和氏是分開來的。早在先秦時期,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女子稱姓。而且一般只有貴族出身的男子才配擁有氏,像一般平民和奴隸只能是用姓名,而沒有氏。姓用以別婚姻,故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後來很多國家的君主也是姓氏共有,比如當時的齊國是姜姓呂氏。秦始皇網路配圖 秦王姓嬴秦...

姜氏齊國的歷史,齊國的國君為什麼不姓姜?

姜太公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謀主 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勳,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 軍事家與政治家。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 道 法 兵 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 百家宗師 昭烈武成王 姜子牙 據史書記載,姜太公生於商更丁帝八年八...

戰國時秦國的國姓是什麼?趙還是嬴?為什麼明朝君主姓朱,國姓卻是鄭

秦國國姓是贏,古代姓氏是兩個概念,貴族有姓有氏,秦以後姓氏逐漸合一了。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 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春秋以前,貴族之姓承襲自遠祖,因此百代不變,比較穩定 氏為貴族得自與自己血緣關係較親近的先人。戰國時期的秦國是贏姓趙氏,正史上秦始皇一般不叫做嬴政,而是叫做趙政。當年秦國祖先有個親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