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手下的六員猛將分別是誰 各有什麼戰功

時間 2021-10-25 07:19:43

1樓:匿名使用者

先說首任宰相李善長,他是朱元璋最早認識的得力謀臣,人說他是漢之蕭何。想當初朱元璋在二十六歲時,不過是農民起義軍郭子興手下一名「鎮撫」,雖然朱是郭的養女婿,然在軍中並無名勢,也未想過自己要幹一番大事。後來,朱元璋「道遇定遠人李善長,與語大悅,遂與俱攻滁州,下之」(見《明史·本紀第一》)。

從此李便成為朱的首輔謀臣,主持糧餉,協調人事,功勳赫赫。朱也就是在此之後才漸漸做大,成為稱霸一方的起義軍領袖。是他,這位比朱元璋大十四歲的李善長,在朱想稱王而又假惺惺不稱王時,「率群臣勸進,不允。

固請,乃即吳王位。」又是他,在朱元璋想當皇帝而又不敢提時,「帥百官勸進,表三上,乃許,甲子,告于上帝。」……可以這樣說,沒有李善長,便沒有朱氏王朝,說他是漢之蕭何,決不為過。

然而對於這樣乙個功臣,朱元璋是如何善待的呢?

2023年,朱元璋已稱帝23年了,李善長也七十七歲了,本來十年前他已經「離休」在家,只因相位一職空缺,他被重新起用,且他的兒子還娶了臨安公主,與朱元璋是親家了。倒霉的是:「時帝大殺京民之怨言者,李善長請免其親戚數人,上大怒,遂賜死(據清人呂安世《二十四史演義》)。

」乙個簡單的藉口,朱元璋就可以把李善長連同他的妻女弟侄一大家共七十餘口,除附馬一家外,乙個不留地通殺。可憐這位皇親國戚、有丹書鐵券可免二死的老功臣,終究不得好死,真是天大的冤枉啊!

第二任宰相胡惟庸之死,則演變成全國性的大冤獄。《明史》說他是個逆臣,曾蓄意謀反,但從朱元璋頒布的《昭示奸黨錄》裡看,胡謀反的證據並不充足,有的也經不起推敲,都是家奴及小人告發。就算胡真有謀反的思想和行動,現在看來都是朱元璋長期驕縱和一時逼迫所至。

據《明史·胡惟庸傳》所記:「自揚憲誅,帝以惟庸為才,寵任之,惟庸亦自勵。」後來「惟庸子馳馬於市,墜死車下,惟庸殺車免者(駕車人),帝怒,命償其死。

惟庸請與金帛給其家,不許,惟庸懼,乃與謀起事。」在封建社會,乙個宰相要殺乙個家奴,本是平常之事,況且那個家奴本有失職之罪,可是朱元璋小題大做,硬要逼人上梁山。於是朱又借這起謀反案,「詞所連及坐誅者三萬餘人」,並「連蔓引,迄數年未靖。

」多少王公大臣就是因與胡案有牽連,而被滿門抄斬的。

如果說大權在握的朝廷重臣,或許會有謀反的可能,但象劉基、宋濂這些手無兵權與重權的書生類謀臣,朱元璋也是不放過的。當初,朱元璋遣使徵得青田劉基、浦江宋濂、龍泉章溢、麗水葉琛時,樂不可支地說:「我為天下屈四先生。

」以後「諮以時事,甚見尊禮」 。可見當時朱元璋未得天下時,是多麼的愛惜人才啊!可是一旦取得天下後,朱元璋便覺得他們礙眼了。

劉基是有張良之功,又有范蠡之心,懂得「風角」的讀書人。或許他早就看清了朱元璋的本性,開國不久他就告老回家了。聰明的劉基以為這樣可以善終,事實上完全錯了。

由於平時工作中劉基與胡惟庸結下嫌隙,胡惟庸為了報復,胡編說劉基家鄉青田有王氣。胡惟庸並不是星相學家,為什麼胡說他家有王氣,朱元璋就信了呢?與其說朱是聽信讒言,不如說是找了乙個恰當的藉口。

於是朱元璋龍顏一怒,不作任何調查,就奪去劉基的俸祿。誰家有「王氣」,這在封建社會可是不得了的大事,是要殺頭的啊!劉基深知這一點,於是就不敢在老家呆了。

為表心跡,他乾脆搬到京城來住,可惜神機妙算的劉伯溫這一著又算錯了——他來京城,其實是來送死的啊。果然,有一次他生了病,吃了不知是朱元璋還是胡惟庸送來的酒,不久就烏乎哀哉了。

宋濂亦是功不可沒的大臣,朱元璋的講話稿,聖旨布告,討匪檄文,幾乎全是他一手搞定,而且他還是太子的老師。宋濂在當時可是世界級的人物,四方人物,各國使者、學者都稱他為「太史公」。他萬萬想不到自己本無官欲,離休後只想安心教書寫作,卻會因孫兒宋慎與胡惟庸有往來而受株連,亦被抄了全家。

當官卒用囚車把他押解至京師,朱元璋準備殺他時,全賴馬皇后在朱元璋面前勸諫,宋濂才沒有被「斬立決」。馬皇后說:「民家為子弟延師(請老師),尚以禮全終始,況天子乎?

且濂家居,必不知情。」馬皇后是朱元璋的結髮妻子,聽了她的話,朱元璋才將宋濂貶至四川的茂州。可憐乙個七十多歲的老人了,怎經得起如此折磨?

不到半路,便死掉了。

正當朱元璋在京城內大開殺戒的時候,長期在外征戰,為朱家天下擴充套件疆土立下汗馬功勞的大將軍藍玉感到懼怕了。他說:「本朝文官,哪個有始終?

」眼看公卿大臣乙個乙個被殺,在知道即將禍及自身的時候,藍玉終於下了謀反決心,這恰恰給朱元璋找到了籍口,在藍玉還未實施謀反時,便被錦衣衛擒獲,又落得個滿門抄斬的下場。

朱元璋不但對所謂的奸臣、逆臣要下毒手,只要是功臣,即使是無任何藉口,也不會放過,如大將傅友德、大將軍馮勝、大都督朱文正等,都是無故被賜死的。就這樣一門連一門,朱元璋又殺了一萬五千多人。至此,參與打天下的大臣,已基本滅絕了。

人說,始皇暴虐,可是他並未殺過乙個功臣,扶蘇、蒙恬乃二世所殺,李斯乃趙高所殺也;人說,劉邦只能同患難,不能同甘苦,然止殺黥布、陳郗兩反臣,韓信乃呂氏所殺;人說,李世民無情,為爭帝位不惜弒殺兄弟,但他能善待功臣,即使是追隨兄弟的反臣,他也一一放過。只有朱元璋殺起功臣來毫不手軟,他比商紂王還商紂王,比秦始皇,還秦始皇,古今三百多個皇帝中,朱元璋是最暴戾的乙個!

嗚呼,功臣生在明朝是多麼的可悲啊!

參考資料:《功臣與冤獄》

2樓:匿名使用者

都讓那個暴君給殺了。

朱元璋手下有那些名將?

3樓:9點說史

有:徐達、常遇春、李文忠、傅友德、廖永忠等。

1、徐達

徐達 (2023年—2023年),字天德,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市)人,明朝開**事統帥,淮西二十四將之一。

徐達出身農家,元朝末年,徐達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至正二十三年(2023年)大敗陳友諒。至正二十四年(2023年),朱元璋以為左相國。

二十七年(2023年),率軍消滅張士誠地方割據勢力。同年,任征虜大將軍,與副將常遇春一同揮師北伐,推翻元朝的統治。

洪武元年(2023年),攻入大都,滅亡元朝。以後,連年出兵打擊元朝殘餘勢力,官至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國公。為人謹慎,善於治軍,戎馬一生,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洪武十八年(2023年),徐達去世,追封中山王,諡號武寧,賜葬鍾山之陰,御製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位列開國「六王」之首。

2、常遇春

常遇春(2023年—2023年),字伯仁,號燕衡,南直隸鳳陽府懷遠縣(今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人。元末紅巾軍傑出將領,明朝開國名將。

元順帝至正十五年,歸附朱元璋,自請為前鋒,力戰克敵,嘗自言能將十萬眾,橫行天下,軍中稱常十萬,官至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國公。

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暴卒軍中,年僅四十,用宋太宗喪韓王趙普故事,追贈翊運推誠宣德靖遠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保、中書右丞相,追封開平王,諡號忠武,配享太廟。

3、李文忠

李文忠(2023年-2023年),字思本,小名保兒,江蘇盱眙人(今安徽明光),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明朝開國的著名將領、謀臣。

李文忠十二歲時,母親曹國長公主就去世了,父親李貞帶著他輾轉亂軍之中,多次瀕臨死亡。二年之後才在滁州見到舅舅朱元璋。朱元璋見到李文忠,十分喜愛,便將他收為養子,跟隨自己姓朱。

十九歲時,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領親軍,隨軍支援池州,擊敗天完軍,驍勇善戰為諸將之首。朱元璋對李文忠十分寵信,常派他監軍隨將領出征。文忠轉戰沙場,官至榮祿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複姓李。

明朝建立後,李文忠多次領兵出塞征討元軍殘餘勢力,戰功顯赫,獲封曹國公。2023年(洪武十二年),明太祖又詔命李文忠主持大都督府(最高軍事機構),兼主管國子監(全國最高學府)。

2023年(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陽王,諡「武靖」,配享太廟,肖像掛在功臣廟裡,位次第三。賜葬鍾山。

4、傅友德

傅友德(約1330-1394)明朝開國名將。漢族,宿州相城人(今安徽淮北),遷居碭山(今屬安徽)。元末參加劉福通義軍,隨李喜喜入蜀。後率部歸朱元璋,從偏裨公升為大將。

至正二十七年從徐達北上伐元,第二次北征北元七戰七勝而平定甘肅,第四次北征北元以副帥之職連敗元軍,第五次北征北元任副帥職,第七次北征北元以副帥之職大勝元軍,後與湯和分南北兩路取四川,以主帥之職攻取貴州、平定雲南。

以功封潁國公,封太子太師,被朱元璋稱為:「論將之功,傅友德第一」。後坐事賜死。2023年追封為麗江王,諡「武靖」。

5、廖永忠

廖永忠(1323一2023年),巢縣(今安徽省巢湖)人,楚國公廖永安之弟,明初名將。

廖永忠早年與湯和共討方國珍,平定浙東;後俘陳友定,平定福建;與朱亮祖攻克廣州,平定廣東;攻克象州,平定廣西;明滅夏之戰中,充南路軍右副將軍職,取得夔州之戰勝利,為最終消滅夏政權鋪平道路。

因鄱陽湖之戰戰功卓著,朱元璋以漆牌書「功超群將,智邁雄師」賞賜給他,並在《平蜀文》書「傅一廖二」之語,盛讚廖永忠功勳。

4樓:匿名使用者

徐達:明代開國第一武將,配享太廟,位列功臣榜第一,用兵如神,多用謀略,生前封公,死後封王;對朱元璋極為恭謹,在外交戰,每策必報朱元璋。朱元璋以其功高謀深,命其便宜行事。

病死,後代公侯頗多,貫穿有明一代。對他的死有兩種傳言,一為達背部膿腫,朱元璋送去燒鵝,達明朱元璋賜其死之心,自殺而亡;一為達西征王保保,大敗而歸,損失數萬,朱自此疏遠達,並尋機殺死。前者頗感荒謬,後者亦不合情理。

有機會再談吧。

常遇春:明代開國第二武將,配享太廟,位列功臣榜第二,勇猛異常,戰無不勝,攻克北京後不久暴亡;對朱元璋極為忠心。朱元璋手下原有三員大將聞名天下:

邵榮、徐達、常遇春。邵榮資格老,功勞多,可數第一,遂有不臣之心,被朱元璋發現後,本欲革職免死。常遇春挺身而出,稱臣子當中心不二,邵榮這樣的反臣竟然可免死,則自己與邵榮不能並存於世。

朱元璋聽了之後「下了狠心」,含淚斬了邵榮。常遇春死後,朱元璋極為悲痛,封常遇春王,子茂世襲國公位。

徐達、常遇春有領袖眾將的能力和功勞,是朱元璋在軍事的左膀右臂,徐達在政治上也是牽制李善長、胡惟庸的重要人物,可惜一人早死,一人長期在外領兵打仗,從而放任了胡惟庸黨的發展。

朱元璋建國之初僅封6名國公,徐達、常遇春是當之無愧的,聲名上也算善始善終。可惜另外四個國公就不這麼順利了。

上面說到了朱元璋最初封的6個王中的徐達、常遇春。另外四個是:李文忠、馮勝、李善長、鄧愈。而咱老百姓通過評書所熟知的劉基(伯溫)、湯和、胡大海等,因為各種原因未能進入這個行列。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跟隨太祖東征西討。朱元璋因為早年邵榮的反叛,對大臣的疑心漸重,派了頗多外甥、侄子、義子進入各路大軍的領導層,李文忠就是其中最傑出的乙個,其「氣量深巨集,人莫能測其際」。

常遇春死後,李文忠成了軍隊的二把手,建立了威信之後,朱元璋更委以重任,逐漸接替徐達與李善長共同主政中書省,任左右丞相。只可惜天不假年,被朱元璋給予厚望的李文忠英年早逝。模糊記得死時只有40歲出頭。

這對朱元璋的打擊是巨大的。在朱的心目中,已經沒有對自己忠心的人能夠牽制李善長、胡維庸等人了。朱元璋懷疑李文忠的死是由於某些人的下毒,因此將醫治李文忠的醫生全殺了。

李文忠衛列朱元璋立得功臣榜第三位。

鄧愈在我的印象中不深,從其衛列六公看,他的地位應該是朱元璋最得力的將領之一。曾作為征南、征西將軍評定雲南、打到崑崙山,出甘肅西北數千里。但他比李文忠死得還早,享年也僅40歲出頭。

這裡插一句,《明史》上講,明朝疆土遠勝於漢唐,似乎和大家平常的印象不符。我本人對疆土不是很關心,希望哪位大俠能指點一二。

六公之中的馮勝和李善長是被朱元璋殺了的。

馮勝和其兄國用也是朱元璋最得力的武將,但國用死得早。國用是朱元璋最親信的人之一。曾經俘虜數萬士兵。

朱元璋為了籠絡人心,從數萬人中選出500士卒夜間為自己護衛,其他親信護衛全部撤離,只留國用一人做伴。馮勝也是個帥才,可惜也貪財。常遇春死後,逢大軍出征,一般都是徐達居中,李文忠、馮勝居左右。

徐達打敗於王保保之役,李文忠的右路軍亦敗北,唯獨馮勝所將大勝,可見其能力。馮勝每逢戰勝,往往奪取財物婦女私匿。前文說到,朱元璋治軍以嚴,因此對馮勝極為不滿,切責之,不賞,但往往因功大而免其罪,並多次罷兵權,又多次復兵權。

徐達、李文忠死後,軍事上不得不更多倚仗馮勝。從這個程度上講,朱元璋手下大將儘管很多,但能堪大任的可能就是六公中的五名武將了。

朱元璋晚年猜忌很多,按太祖晚年國家功勳最著的八名大臣中,馮勝功居第三。而其人品,如前述是頗為朱元璋忌諱的。終於在藍玉案爆發時,馮勝坐鎮西南,當地公侯皆聽其調遣。

藍玉案爆發後,朱元璋從招回馮勝,不久賜死。

李善長的死,比較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李善長建立朱明王朝的功勞不亞於徐達,與徐達同為朱元璋所倚重。但朱晚年,在胡維庸案爆發後,儘管李善長暫時未被牽連,但胡是李推薦為相的。

有人曾供述李曾默許或知而不報胡的反情,這比較合情理。李善長眼看要善終了,結果70多的時候,終因為天上掉下幾顆流星,需要殺大臣應天象,結果李被殺,株連家人幾十口。

六個國公中,徐達善終,常遇春、鄧愈、李文中病死,李善長直接因胡維庸案在朱元璋中年時被殺,馮勝間接因藍玉案在朱元璋老年時被殺。

孔子的六書,孔子的 六藝 分別是什麼

六書一詞出於 周禮 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 一曰五禮 二曰六樂 三曰五射 四曰五馭 五曰六書 六曰九數 然而,周禮 只記述了 六書 這個名詞,卻沒加以闡釋。中國東漢學者許慎在 說文解字 中記曰 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 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可見,上 下 是也。...

結他的六條線分別是什麼字母

1弦 e 2弦 b 3弦 g 4弦 d 5弦 a 6弦 e 古典結他。古典結他的琴弦有尼龍弦和羊腸弦兩類。低音弦外部包裹金屬絲纏繞金屬絲一般是銅和錫的合金。常見的比例是80銅 20錫。尼龍合成材料羊腸弦是使用羊的腸子的內部粘膜拉成很細的纖維然後經過化學處理 水洗 上膠等等工序以後製成。羊腸弦音色最好...

孔子的六藝分別是什麼,孔子「六藝」指什麼?

文學嘗試 孔子的 六藝 指的是禮 樂 射 御 書 數。孔子對周代禮儀極為推崇,因此有 克己復禮 的說法。六藝 指的是中國周朝的貴族教育體系,開始於西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學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 禮 樂 射 御 書 數。出自 周禮 保氏 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 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