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猿人的生活習性是什麼,中國古代的猿人有什麼生活習慣 40

時間 2021-09-20 14:48:07

1樓:

晚期猿人進化發展的另一大突破是火的使用,它首先發現於周口店北京猿人居住的山頂洞。由於有了火,人類不僅可以禦寒,而且可以煮食、自衛和狩獵。

所以,在晚期猿人形成後,不僅人類的分佈區域擴大到亞、非、歐各洲,而且人類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食物的**也更豐富多樣了。但無論是“爪哇猿人”還是“北京猿人”,都還兼有猿的特性,並未完全脫離動物的範疇,食人習慣的保留,就是其重要表現。

2樓:老師明年就下崗

他們一般在山洞居住,早上,男人(暫且稱為人)出去打獵,女人出去採集果子.那時,北京人已經會使用自然火,但還不會人工造火.老人和孩子留下來看守火種,不讓火種滅掉.

他們一般在洞內和洞口堆設2個火堆,洞內的用來照明和取暖,洞口的則用來驅趕野獸.他們也不是無限制的浪費林木資源來保留火種, 在白天的時候,他們會在火上蓋一層相對潮溼的樹葉,上面再蓋一曾薄薄的土.一可以保證火種不滅,且減少浪費,二可以避免下雨時把火種澆滅.

晚上,男人女人各自帶著成果回到洞內,他們圍著篝火一起分享食物.

3樓:匿名使用者

你說的是北京猿人?如果是,我有點資料.

他們一般在山洞居住,早上,男人(暫且稱為人)出去打獵,女人出去採集果子.那時,北京人已經會使用自然火,但還不會人工造火.老人和孩子留下來看守火種,不讓火種滅掉.

他們一般在洞內和洞口堆設2個火堆,洞內的用來照明和取暖,洞口的則用來驅趕野獸.他們也不是無限制的浪費林木資源來保留火種, 在白天的時候,他們會在火上蓋一層相對潮溼的樹葉,上面再蓋一曾薄薄的土.一可以保證火種不滅,且減少浪費,二可以避免下雨時把火種澆滅.

晚上,男人女人各自帶著成果回到洞內,他們圍著篝火一起分享食物.

自己寫的,應該還能幫上忙.

4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肯定是有的!有化石的證明!

生活習性大概就像猩猩那樣!不過有工具,生活比較猩猩安穩而已!

5樓:du評委

樹袋熊又叫考拉、無尾熊、可拉熊,學名:phascolarctos cinereus 英文:koala bear**於古代土著文字,意思是“no drink”。

因為樹袋熊從他們取食的桉樹葉中獲得所需的90%的水分,而它們只在生病和乾旱的時候喝水。樹袋熊每天18個小時處於睡眠狀態

你好,希望能幫到你!

6樓:匿名使用者

大概可以用一個詞來解釋吧~茹毛飲血~!

中國古代的猿人有什麼生活習慣 40

7樓:h星空夜雨

中國的猿人

目前只發現過“北京猿人”,生活在北京市西南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北京猿人的顴骨較高。腦量平均僅1532毫升,僅相當於現代人腦容量的75% 。

身材粗短,男性高約156釐米,女性約144釐米。腿短臂長 ,頭部前傾。他們在白天製造工具,採摘果實,獵取野獸,到晚上返回龍骨山的山洞裡,邊烤火邊休息,邊用簡單的語言加上手勢交談。

北京猿人用下肢支撐身體,直立行走,上肢與現代人的雙手相似。 北京猿人會製造石制工具,生活在舊石器時代,距今約77萬年

8樓:人民公社

古猿過渡到猿人的第一步:到樹下來生活

(一)我們知道,作為人和現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的某一類古猿,例如埃及古猿或者其他晚期古猿,是森林動物,一般居住在樹上。而猿人不是森林動物,他們在面上生活。

現在要問:什麼因素使森林裡的古猿變成猿人呢?森林裡的古猿發展成猿人大抵經過哪

些步驟呢?

首先,這種古猿必須離開森林,到地面上來生活。以後才逐漸發展成能夠直立行走的古猿。這種直立行走的古猿開始只能主要使用天然的物體作為工具,以後才逐漸發展成能夠製造工具的猿人——早期猿人。

在這裡,重要的問題是:森林裡的某種古猿怎樣演變成直立行走的古猿。

這主要是由於生活方式的改變,就是由樹上的生活方式轉變成地面上的生活方式。

(二)什麼因素會使森林裡的古猿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呢?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呢?

一般認為這跟地理變遷相聯絡,跟環境變化相聯絡。我們知道,氣候會發生變化,引起大片森林的逐漸消失。我們也知道,地殼的表面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時常在變動的。

低的地方會逐漸變成高的地方,高的地方會逐漸變成低的地方;海會變成陸,陸會變成海。我國古代的人們所說的“滄海桑田”,就是這回事。在這海陸變遷過程中,氣候也可以發生變遷。

地理和氣候的變遷必然要影響到有關的植物和動物的生活。

知道了這個道理以後,我們就可以根據已知的事實來談一談猿人的起源了。

猿人究竟起源在什麼地方,現在還沒有定論。非洲和亞洲都是可能的地方。現在已知的材料,表明非洲東部是猿人的一個重要發源地。亞洲南部包括我國的西南地區可能是猿人的另一個發祥地。

從距今5億年前開始,我國的**和它的周圍地區一直是一片汪洋。到了距今6000萬年前,這塊地方才逐漸上升,變成陸地。以後又進一步隆起變成高山。

2023年,我國科學工作者在海拔4800米的高山地區發現了一種生活在海里的海生爬行動物化石——喜馬拉雅魚龍,有力地證明了那裡曾經是一片海洋。

地勢的變遷不是孤立的事件。跟這相聯絡的是氣候的變遷和生物的演變。在地勢的變遷中,原來溫暖的地方可以逐漸變成寒冷的地方,寒冷的地方可以逐漸變成溫暖的地方。

原來潮溼的地方可以逐漸變成乾燥的地方,乾燥的地方可以逐漸變成潮溼的地方。

大約在一二千萬年以前,喜馬拉雅山一帶本來是比較低窪的地方,那裡有溫暖的氣

候,有茂密的森林。後來那裡的陸地緩慢地隆起,終於變成了世界上最高的地方。

地勢升高以後,氣候也跟著發生變化。原來溫暖潮溼的氣候逐漸變得乾燥而且寒冷。

這必然會引起熱帶森林的逐漸消滅。

在其他某些適宜的地區,特別是非洲南部和東部,由於自然條件的變化,主要是氣候的變遷,由比較潮溼的適宜於森林生長的氣候,逐漸變成比較乾燥的不適宜於森林生長的氣候,這必然會引起森林的消失。

(三)當然,森林的消失是一個長時期的歷史過程。在那裡,變化是逐漸發生的。

什麼樣的變化呢?

一般講來,這是草原代替森林的變化,也是草原和森林的鬥爭過程。這也是比較能

耐乾旱的植物代替不能耐乾旱的植物的過程。

於是,茂盛的熱帶森林逐漸減少,本來是連綿不斷的大森林逐漸變成了樹林的島嶼,東一簇,西一簇。

於是,逐漸出現了開闊的地面。這是說,草原逐漸代替了森林。

本來生活在林子裡的動物呢?

在氣候逐漸發生變化、熱帶森林逐漸消失的過程中,生活在那裡的動物,大概發生了這樣的變化:有的被迫逐漸向南方遷移,或者向有熱帶森林的地方遷移,有的仍舊留在原來的地方生活。

留下來的動物,依靠遺傳的變異,在長時期的歷史過程中,逐漸在身體構造上和生理上發生了變化。變得好的,能夠適應新環境的,繼續生活下去,並且得到了發展,演變成新的種類。變得不好的,不能適應新環境的,就逐漸被淘汰掉了。

這就是達爾文所

說的自然選擇的道理。

生活在那裡的古猿呢?它們會怎樣呢?

(四)生活在那裡的古猿——森林裡的古猿,也大抵發生了這樣的變化:有的轉向南方,或者去尋找新的森林,仍舊過著熱帶森林或**帶森林的生活;有的留在原來的地方,逐漸過著地面上的生活。

這就是說,某種森林裡的古猿的後代逐漸分成了幾支,或者至少分成了兩支,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

一支是現代類人猿的方向。這一支堅持在熱帶森林裡生活,繼續做森林動物。在進化過程中,它們的牙齒,特別是犬齒,更加發達起來,繼續用來做有效的防禦和攻擊的**。

在這過程中,它們的頜骨和眉嵴更加突出。這樣,它們的頭部就逐漸發展成現代類人猿的樣子。同時,由於樹上生活的需要,前肢繼續發展起來,終於變得比後肢長些。

這就成了現代類人猿的四肢。

另一支是人類的方向。這一支的出發點可能是拉瑪古猿一類的動物。它們逐漸適應於開闊地面上的生活。

它們逐漸演變,變成原始型別的南方古猿那樣的一類動物。從現在的化石材料看來,南方古猿的原始型別已經習慣於地面上的生活,能夠直立行走,它們能夠利用天然的“工具”,還不能自己製造石器的工具。從原始型別的南方古猿進一步演變,變成進步型別的南方古猿,能夠製造非常原始的石器工具,這就已經是早期猿人了。

在從古猿經過原始型別的南方古猿到早期猿人的演變過程中,必然地引起了手和腳的進一步分工,出現人的手和腳。

也在這過程中,由於生活上的變化,它們逐漸少用頜部和牙齒做**。於是,在歷史過程中,它們的頜部逐漸短縮,牙齒特別是犬齒逐漸縮小,腦量逐漸增大。這樣,它們的頭部就逐漸發展成為人的樣子。

(五)現在要問:人類的方向是怎樣發展起來的?這也就是說:在地理和氣候的變遷過程中,沒有遷移到森林裡去的古猿怎樣過日子呢?或者說,生活在開闊地面上的古猿怎樣對付新的環境呢?

古猿大概跟現代的類人猿一樣,過的是群的生活。群起初可能不很大,但是至少是三五成群的。

它們主要的食物本來是果實、嫩葉和一些可吃的植物根,特別是塊根。它們有時也吃些小動物或鳥蛋。現在由於氣候的逐漸改變,樹木逐漸稀少了。

於是可吃的果實逐漸地、不知不覺地變得越來越少了。為了維持生活,它們就得經常到地面上來尋食,挖可吃的根,找可吃的蟲子,甚至比較經常地捕捉小動物吃。

過去,用樹枝去挖挖植物的塊根做食物,本來是一種偶然的動作。現在,由於環境的變化,由於生活的需要,逐漸地變成經常的動作了。

過去,用石頭去敲破堅硬的果實本來是一種偶然的動作。現在,由於生活的需要,用石頭去敲破硬的東西,包括動物的頭骨在內,逐漸地變成經常的動作了。

這樣,在時間的流逝中,在生活需要的逼迫下,它們在樹下活動的時間逐漸地長起來了。就這樣,逐漸地,它們跟森林生活告別了。

9樓:斯瓦迪亞之魂

巢居或者穴居,雜食,群居,從事採集和狩獵

10樓:can小罐

他們在白天製造工具,採摘果實,獵取野獸,到晚上返回龍骨山的山洞裡,邊烤火邊休息,邊用簡單的語言加上手勢交談。 北京猿人用下肢支撐身體,直立行走,上肢與現代人的雙手相似。

生活習性是什麼

11樓:魔法名字不顯示

生活習性是對某個人或某種事物的生活特點進行總結、概括,及長期在某種環境中逐漸養成的特性

12樓:古方紅糖

長期在某種自然條件或者社會環境下所養成的特性

中國古代早期人類的生活特點

13樓:南瓜蘋果

中國古代可以分為:原始社會

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66306432、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人民的生活都有各自的特色,主要體現為:

1、原始社會時期的人民生活:

(1)公認的我國最早的原始人類是距今約170萬年的元謀人,到公元前2023年禹建立夏朝原始社會結束。總體來說原始社會人民社會比較艱苦,共同勞動,共同享受勞動果實。

(2)原始社會早期稱為舊石器時代,使用打製石器為主。人民生產力低下。主要靠打獵和採集野果為生,人民生活得非常艱苦;

(3)原始社會後期是新石器時代,使用磨製石器為主,由於生產工具的改進,原始農耕開始出現。因此這一時期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開始出現定居生活。除打獵、採集野果外,還有農耕。

農耕中最為著名的是水稻和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國家。

2、奴隸社會時期的人民生活:

(1)普遍的觀點是:公元前2023年夏朝建立開始到戰國時期是我國的奴隸社會。奴隸社會相對於原始社會來說比較繁榮;

(2)奴隸社會奴隸主生活無憂無慮,奴隸卻過著悲慘的生活。奴隸沒有人身自由,生命沒有保障,奴隸可以被隨意買賣。奴隸大進行的規模集體勞動;

(3)我國奴隸社會的突出特點是高度文明的青銅器,夏商西周被合稱為“燦爛的青銅文明”,這一時期著名的青銅器有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司母戊鼎、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3、封建社會時期人民的生活:

(1)戰國時期各國經過變法,我國從此進入封建社會。封建社會在我國存在了兩千多年,其人民生活特點最為鮮明;

(2)封建社會大致可以分為地主和農民兩群人。地主靠出租土地收取地租為生,農民靠租用地主的土地生產,交往地租後可以得到一定的生活**。因此地主生活無憂無慮,農民生活較為困苦;

(3)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主要是小農經濟,男耕女織,自給自足;

(4)封建社會有部分人從事商業、手工業,但是很多統治者都採取“重農抑商”的政策,因此商人、手工業者在地位上不如農民。

(5)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思想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因此封建社會人民以儒家思想作為自己的行為規範,有三綱五常、三從四德等規定。

人類早期生活的特點

英國《自然》雜誌29日釋出的一份報告說,露西很可能是從樹上摔下而死亡,並推測露西所屬的古人類“阿法南方古猿”或許有在樹上生活的習慣。

2023年,考古學家在衣索比亞一處谷地發現了同屬於一個古人類女性的大量骨骼化石,化石佔完整骨骼的40%,並用一首甲殼蟲樂隊的歌將其命名為露西。進一步分析發現,化石屬於生活在約320萬年前的人科動物阿法南方古猿。

露西的身高約在1.1米,體重約為29千克,具有類似猿的腦容量,但骨盆和腿骨的功能幾乎和現代人類相同。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校區研究人員領銜的團隊對露西的化石標本,包括它的頭蓋骨、手、骨盆和腳等,進行了細緻的計算機斷層掃描,生成了一個詳細的資料庫。

參考資料

鳳凰財經——“人類祖母”死因揭示古人類生活習性

中國古代神話,故事有哪些,有那些著名的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簡要概括內容 5

京城 老炮兒 人類最早記錄歷史的方法其實就是傳說故事,傳著傳著傳神了,就成了神話,大禹治水,神農嘗百草,后羿射日等等優美神話。 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有很多。比如神筆馬良,愚公移山,封神榜等。有那些著名的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簡要概括內容 5 熱心 1.盤古開天 傳說太古時候,天地不分,整個宇宙像個大雞蛋,...

中國古代教育的特點(高中歷史),高中歷史 中國古代科技的特點

中國古代教育發展概述 1.春秋時期 孔子興辦私學,有教無類 突破了官府對文化教育的壟斷,擴大了教育物件的範圍。2.西漢武帝時期 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還令天下郡國設立學校,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統。3.隋唐時期 科舉制度的完備推動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從 到地方,建立了一整套學校體制。4.宋代 學...

中國古代的管理思想是什麼,中國古代管理思想主要包括哪些? 40

中國古代的管理思想極為豐富,百家爭鳴,以儒家 法家 道家為代表。儒家首先提出人性本善的基本假設,進而提出仁政 德治 禮制的管理方法,最後提出要實現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管理目標。法家首先提出人性本惡的基本假設,進而提出法制 刑治的管理方法,最後提出要達到崇君權和富國強兵的管理目標。道家首先提出人性自然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