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時期的董仲舒對儒家的發展有何貢獻

時間 2021-09-14 13:57:53

1樓:匿名使用者

董仲舒對儒學進行了改革,使儒學的地位提公升到絕對權威的正統地位,其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提出加強君權,使**集權上公升乙個檔次。

,因為董仲舒提出了君權神授..簡單講就是告訴天下人皇帝權利是上天給的,這樣就神化了君權有利於統治。但是這不表示他宣揚神仙方術..

2樓:匿名使用者

貢獻可概括為:乙個基礎、乙個實質、四項精要、四大特點。具體分析如下:

(一)立學之基:春秋公羊學的儒家義理體系 (二)實質:大一統的王道政治(仁政禮治) "《春秋》之道,奉天而法古……先王之遺道,亦天下之規矩六律已……王者有改制之名,無易道之實"(《春秋繁露·楚莊王》)。

"仲舒之言道德政治,可嘉美也"(王充言)。 (三)四大精要: 1.

政治理想:正而天下和美 "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正朝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萬民,正萬民以正四方……是以陰陽調而風雨時,群生和而萬民殖,五穀熟而草木茂,天地之間被潤澤而大豐美,四海之內聞盛德而皆徠臣……"。(《漢書·董仲書傳》) 2.

政治哲學:"天人感應" 將儒家天命論、天道觀與陰陽、五行思想結合為乙個緊密聯絡、互相感應的統一體,建立"天人感應"論。 將"天"作為最高的哲學範疇,賦於道德屬性,成為有意志、知覺,能主宰人世命運的人格神。

為"君權天授"和"君權神聖"立論。 把天體執行說成是一種道德意識和目的的體現,自然現象成為神的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為"災變譴告"和"君權天制"立論。

3.政治倫理: "三綱五常" 以儒家的三綱五常為基本政治倫理原則。

4.政治主張和對策:"天人三策" 對策一:

承天更化。漢繼秦興應進行"更化",承天意行王道,"任德教而不任刑","去其陳跡而崇教化",修飭"五常之道"。"五德修飭,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靈,德施於方外,延及群生也。

" 對策二:養士求賢。"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要求百官"貢賢"、"盡心於求賢"。

"遍得天下之賢人,則三王之盛易為,而堯舜之名可及也。"(《漢書·董仲書傳》) 對策三:尊儒一統。

"《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義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無以持一統……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後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

"(《漢書·董仲書傳》) (四)四大特點: 經學化,保持了儒學的人文精神和義理核心,堅守根基,不變風骨。 倫理化,形成了儒學的"五常"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強化了儒學的實踐性、生活性、經世致用性。

神學化,大膽吸收時代影響較大的陰陽、五行、宗教天命等思想,為我所用,實現了優強聯合,體現了其開放的學術胸懷。 權威化,適應漢初 "大一統"的時代政治思想需要,取得獨尊地位,上公升為官方意識形態。 通過"四化"形式推動儒學理論革新,深入政治實踐。

董子政治儒學在社會實踐中的歷史貢獻 董仲舒第一次將儒家思想成功地運用於中國的政治實踐,推動漢王朝建立了"大一統"的基本政治格局和禮樂行政制度,影響中國政治文明近兩千年。 (一)為漢初的政治、社會新秩序提供了新的理論根據,成功地解決了時代面臨的政治合法性問題,維護了封建政權統一和穩固,保障了國家長治久安。 董仲舒把源於陰陽、五行家的形上學根據與儒家的天命、天道結合起來,以"天人感應"說確立"君權天授"、"君權神聖"觀,為王權的合法性進行了哲學上和神學上的有力論證。

同時,將君臣、父子、夫婦關係和"仁、義、禮、智、信"五德與天地、陰陽、五行聯姻,為"三綱五常"找到了存在於天地之間的哲學和神學依據,使其具有神秘性、神聖性,增強了權威性和說服力。"三綱"由於強調主體對於從屬體的絕對權威,進一步強化了封建君主**,固鞏了封建王朝政權,促進了國家長治久安,避免國家**引發戰亂帶給人民的生存之危脅、生活之痛苦,在巨集觀上保障了民生。 (二)對抑制王權、官僚特權,保障民權,緩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

董仲舒生活的時代,一方面皇帝至高無上,隨心所欲施展王權,另一面官僚、貴族、侯王憑藉封建特權,掠奪兼併土地,明爭暗搶社會資源,階級矛盾日益劇烈。針對這些情況,董仲舒政治儒學一方面講王權的神聖性,另一方面又以"災變譴告"和"君權天制"論,對王權進行限制,用聖人和天意把自己的政見神聖化,對不仁道的王權進行抨擊和進諫。五常之道中"仁、義、禮、智、信"的推行,興學養士求賢之策的實施,正直仁義士大夫的湧現,以及在董子政治儒學主張框架下提出的"限民名田"、廢除鹽鐵官營、節約民力、保證農時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限制官僚、貴族、侯王的封建特權,保障了平民利益,有效緩和了階級矛盾,促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和國家穩定。

(三)為大一統的中國古代政治文明建設提供了成功範示,影響、造福中國和中華民族近兩千年。 以"天人感應"進行哲學、神學立論,以"三綱五常"進行倫理化的董子政治儒學一經漢初政治實踐便取得了極大成功,很快受到歷代封建統治者及整個社會的歡迎,基本思想和模式一傳就是近兩年。原因何在?

外裹著經學、倫理、神學、權威形式,而實質在行大一統的王道政治。王道政治是一種優秀的政治文明,是符合人道(人事規律、社會規律)、天道(自然規律、宇宙規律)的政治智慧型。能延續近二千年之久,保障和促理中國創造了輝煌的經濟、文化成就,就足以說明了她的優秀性。

中國的古人一點不比我們今人笨,不優秀的話,早就將之丟棄了。過去左傾主義盛行時所批判的儒學是**的"**",是極端不負責任的,政治儒學的核心理念王道政治中包涵有很強的民主性、法制性。

儒家思想發展歷程

3樓:匿名使用者

1、春秋時期--孔子創立儒家思想:思想體系的核心是「仁」,主張以愛人之心調節與和諧人際關係。維護周朝的「禮」,主張貴賤有序。

主張以德治民,反對苛政與任意刑殺,指出統治階級要愛惜民力、取信於民、正身律己。

2、戰國時期--孟子思想的發展:政治上主張實行仁政,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主張「政在得民」,反對苛政、「虐民」「暴民」。主張給農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農民的勞動時間,寬刑薄稅。

3、西漢--董仲舒的新儒學成為統治思想:董仲舒以儒學為基礎,以陰陽五行為框架,兼採諸於百家,建立起具有神學傾向的新儒學。新儒學以「天人感應」「君權神授」為核心。

4、宋代的新儒學--理學:特點是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集大成者朱熹的觀點:

他認為理是第一性的,是宇宙萬物的本源,氣是構成宇宙萬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主張「存天理,滅人欲」。實際上為封建等級制度辯護。

5、明朝理學走向極端--王陽明的心學

①創立背景:明朝中期,社會動盪不安。

②目的:「破心中之賊」,維護封建統治。

③主要觀點:認為「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心外無善」,主張通過「內心反省」,克服「私慾」,以「致良知」,即恢復內心固有的封建道德觀念,忍受封建統治的壓迫。

④評價:使理學由客觀唯心主義向主觀唯心主義演變,走到了極端。

擴充套件資料

周公對儒家思想的創立:儒家思想的起源成書於周公時代。周公也,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姓姬名旦。武王代紂後不久過世,傳位於周成王,即武王之子;由周公輔助。

孔子對儒家思想的發展:孔子,名丘,春秋時魯國人。平王東遷後,春秋戰國時代開始,說明王室的勢力變弱,各諸候國開始強盛,從而有了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等逐鹿中原。

在這個混亂的時代,產生了大量的思想家,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思想與治國方針,史稱:諸子百家。

孟子對儒家思想的發展:孟子,名軻,戰國時鄒城人,今山東鄒城,也是生活在齊魯大地。從小聽到孟子的故事是「孟母三遷」及「子不學,斷機杼」,說明孟子從小的家庭教育還是比較重要的。

4樓:一籃子陽春白雪

儒家思想的發展歷程,脈絡十分清晰:

1、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思想的產生與初步發展。

由孔子的「仁」「禮」「忠恕」「中庸」,進而發展為孟子的「仁政」「民本」和「性善論」思想;荀子在孔孟的基礎上,提出了「仁義」「禮治」「性本惡」主張。

2、西漢:儒家思想成為封建正統。

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立了儒家的正統地位,他設太學,以儒家經典著作教育學生。

3、宋明時期是儒家思想的新發展階段,形成了新儒教。

這個時期的代表人物有二程、朱熹和王陽明。朱熹的「存天理,滅人欲,格物致知」,王陽明的「知行合一」,都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4、明末清初是對儒家思想的批判與繼承時期。

這個時期出現了哲學家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他們都對儒家思想有所批判和繼承。

李贄否定了孔子權威,提出了「童心說」主張「革故鼎新」,反對思想禁錮;黃宗羲提出了「天下為主,君為客」,發展了孟子的「民本」思想;顧炎武則進一步批判君主**,提出「眾治」,主張「經世致用」,注重實學;王夫之更是大膽地提出了「循天下之公,帝王獨尊是君臣之道喪失的根源」的主張。

在儒家的發展歷程中西漢董仲舒起了什麼重要作用

5樓:飄雪人間江

董仲舒提出「春秋大bai一統」和「罷黜百

du家,zhi

獨尊儒術」,強調dao以儒家思想為國家的回哲學根本,杜絕答其他思想體系。漢武帝採納了他的主張。從此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研究四書五經的經學也成為了顯學。

此時,孔子(551 bc – 479 bc) 已死百餘年。董仲舒在具體的政策上將道家,陰陽家和儒家中有利於封建帝王統治的部分加以發展,行成了新儒家思想。

6樓:牛牛的天空下

在漢武帝採抄納了董仲舒思想要襲大一統的建議之後,施行了"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政策,將儒學作為正統思想,從此漢代思想界樹起了儒學的權威,產生了中國特有的經學以及經學傳統。漢代立五經博士,明經取士,形成經學思潮,董仲舒被視為"儒者宗"。

西漢時期的造紙技術如何,西漢時期的造紙有怎樣的特點?

午夜 留香 漢代農業發達,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對書寫材料的需要日感迫切。但是,竹簡笨重,縑帛昂貴,方絮稀少,不敷使用,於是一種變革傳統書寫材料的願望便萌生了。據南北朝人范曄 398 446 所著 後漢書 蔡倫傳 記載 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

西漢時期的銅鏡是什麼樣的,唐朝時期的銅鏡是什麼樣的?

漫閱科技 西漢時期,漢武帝曾在宮殿裡設有專門掌管銅鏡的 尚方官 當時的銅鏡非常厚重,形狀仍為圓形。有的銅鏡背面還有吉祥語,如 長命富貴 長宜子孫 等。當時有的銅鏡還有透光效應,一般稱為 透光鏡 這種銅鏡只要一遇到日光或燈光照射鏡面,與鏡面相對的牆上就會出現鏡子背面的花紋的形象。這種銅鏡被古人稱為 魔...

據史書記載西漢時期的匈奴被漢武帝打散成兩支了,有一支跑到歐洲去了,竟在歐洲稱霸了600多年

香港腳幹仙后 匈牙利中心廣場上的皇帝一世就是個地道的亞洲人樣子的雕像。所以是匈牙利 上海胖大貓 好象是在現在的匈牙利,要不我們也不會把把個國家翻譯成匈牙利。 文化人類學 關於匈奴是否西遷及其之後情況有多種說法 可以參考 匈奴西遷問題研究綜述 http hi.baidu.com e6 96 87 e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