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思想文化措施是什麼,元朝採取了哪些漢法措施

時間 2021-08-30 11:05:09

1樓:寶格格

主要措施:

**:設定中書省及宣政院;

地方:行省制度和澎湖巡檢司;

農業:重視農業生產和推廣棉花種植技術.

水利:治理黃河和開鑿通惠河和會通河.

民族關係:強調要用儒學治國,要行漢法,變過去的那種遊牧政策為定居農業的政策,保護農民的既得利益,禁止自己民族的人非法侵佔廣大漢人的合法耕地.

作用:鞏固了元朝的統治.

2樓:匿名使用者

一.元朝的漢法措施

經濟上:1.廣植棉花,推動了棉紡織業的發展。

2.漕運和海運促進了經濟交流。

3.城市商業繁榮,泉州的對外**發達。

政治上:**:實行行省制度,對全國實行行之有效的統治。

地方:1.加強對**的管轄,**成為元朝的正式行政區域。

2.設立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今臺灣)3.實行民族分化政策,把全國分成四等,他們的政治法律地位高低不同。

二.元朝的漢法措施的實質

元朝行漢法的實質是為了提高了民族素質;促進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增強整個民族的凝聚力;推動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繁榮。

特點:(1)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共同構成中華民族的大家庭。

(2)友好交往是主流,中心是擴大了先進的中原文化和漢族文化的影響。

(3)中華民族以儒家大一統思想作為民族的精神支柱。

(4)民族大融合促進國家統一,國家大統一又促進了民族大融合。

(5)落後民族在征服先進民族後被先進民族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政治制度、文化知識所同化。

(6)各民族的特點、優點,不斷充實著中華民族統一體。

3樓:千渡建站

12世紀後半葉,蒙古族崛起於漠北.2023年,鐵木真建國,被推舉為成吉思汗.同時,創立領戶分封制、怯薛軍、法典及文字.

蒙古在三次西征的同時,南下消滅了西夏、金.忽必烈改國號為元,滅亡南宋,統一中國,並形成以元朝為中心的大蒙古帝國.元朝採納漢法,創設行省及發達的驛站等制度,加強了對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管理.

元朝統治者既聯合各民族上層,又,以確保蒙古貴族的統治地位.元朝中葉以後,政治黑暗腐朽,階級矛盾和****尖銳,最終被農民起義推翻.

由元朝實行四等民族劃分來看,元朝是一個民族政策十分嚴重的國家,正如當今美國一樣,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研究元朝的民族政策,可以參考美國的前期歷史.元朝是蒙古民族她只團結重用少數民族,對漢族是極度歧視的,至於在朝中做官的汗人是鳳毛麟角的.

因此導致了農民起義,請注意在起義中只有漢人農民,而無任何其他民族人民參與.

我國是以漢族為主體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祖國的歷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各民族長期共同處於一個大國之中,共同開發了廣大的疆土,創造了祖國的歷史和文化。在共同的發展中,漢民族給予各兄弟民族不少進步的影響,各少數民族在經濟文化方面對漢族也曾給予不同程度的影響。

元朝行漢法的實質是為了提高了民族素質;促進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增強整個民族的凝聚力;推動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繁榮。

特點:(1)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共同構成中華民族的大家庭。

(2)友好交往是主流,中心是擴大了先進的中原文化和漢族文化的影響。

(3)中華民族以儒家大一統思想作為民族的精神支柱。

(4)民族大融合促進國家統一,國家大統一又促進了民族大融合。

(5)落後民族在征服先進民族後被先進民族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政治制度、文化知識所同化。

(6)各民族的特點、優點,不斷充實著中華民族統一體。

4樓:匿名使用者

除了重農之外,元朝漢化不明顯

元朝的漢化道路與北魏、金、清等進入內地的北族王朝相比,顯得尤為艱難、尤為迂迴曲折,可用“遲滯”二字概括。所謂“遲滯”,不是指停止不動,而是指進展遲緩(相對於其他北族王朝)。大蒙古國的草原本位政策,決定了蒙古大汗對漢地只採取間接統治,重搜刮而輕治理,造成“漢地不治”的局面。

忽必烈即位後,改弦更張,推行漢法,將統治重心由漠北移到漢地,從而在漢化道路上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然而忽必烈推行漢法的方針,從一開始就是不徹底的,後來且趨於停滯。終元一代的漢化程序,雖在個別問題上還有發展,但總體來看並未越出忽必烈所畫的圈子。大量阻礙社會進步的蒙古舊制,因為牽涉到貴族特權利益,都在“祖述”的幌子下得到長期儲存。

統治者熱衷於對外擴張、對內斂財,使社會元氣在尚未充分恢復的情況下不斷受到新的打擊。凡此種種,都使得元朝成為一個沒有“盛世”、享年不永的大一統王朝。

元朝以皇帝為代表的蒙古貴族接受漢文化十分緩慢,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始終對漢族地區的典章制度、思想文化比較隔膜。這應當是漢化遲滯的一項主要內容。

蒙古貴族起初信仰多神的薩滿教,後來皈依喇嘛教,尊奉吐蕃僧侶為帝師,對其狂熱崇拜,皇帝親自從之受戒。元中期在各路廣修帝師殿,祭祀第一任帝師八思巴,其規模製度超出孔廟。相形之下,儒學在蒙古統治者心目中的地位要遜色得多,他們對儒家學說的概念、體系感到難以理解。

忽必烈早年曾對儒學產生一些興趣,但體會粗淺,後來在理財問題上與儒臣發生分歧,認為後者“不識事機”,與其漸漸疏遠。直到元亡前夕,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北元昭宗)仍然“酷好佛法”,自稱“李先生(按指其師傅、儒臣李好文)教我儒書許多年,我不省書中何義,西番僧教我佛經,我一夕便曉”。

語言文字的使用也反映出類似情況。忽必烈命八思巴仿藏文字母創制“蒙古新字”,頒行天下,凡官方文書必用其書寫,再以當地文字(漢文、畏兀兒文等)附之。為推廣這種文字,朝廷在地方上廣設蒙古字學進行教授。

大批漢人為獲進身之階,入蒙古字學讀書。

精熟蒙古語、取蒙古名字、具有蒙古化傾向已成為漢族社會中並不鮮見的事例。蒙古語的語法、詞法還滲入漢語當中,形成一種非常有特色的“元代白話”文體。遼、金、清諸朝都曾創立自己的文字,但沒有哪種文字能對漢族地區產生這麼大的作用力。

而漢語文對蒙古貴族的影響,卻比對其他北族王朝的統治民族弱得多。

忽必烈立其孫鐵穆耳(成宗)為皇儲,授給他“皇太子寶”,武宗因其弟愛育黎拔力八達(仁宗)協助奪位有功,也立他為“皇太子”,後來明宗同樣立其弟文宗為皇太子。這在漢地制度中絕對是非常荒唐的事,在元朝之所以出現,就是因為蒙古統治者昧於漢制,錯誤地將“皇太子”當成了不可拆卸的皇儲固定專用詞。泰定帝為對其母表示尊崇,竟然要將皇太后之號升格為“太皇太后”,大臣自當力爭,指出“與典禮不合”,此事方才作罷。

漢地傳統制度,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作為授予元勳重臣的榮寵虛銜。而到元朝(主要是中期),卻將它們作為賞賜隨意濫授,甚至授予僧侶、宦者、佞幸、匠官,搞得三公“接跡於朝”。由於太尉等銜加授過濫,元中期人已漸漸不再稱它們為三公,而以三公指代前朝一般稱為“上公”、“三師”的另外三個更高的榮譽頭銜——太師、太傅、太保。

文宗時官修《經世大典》,就乾脆說“我國家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對車載斗量的太尉、司徒、司空則用“或置或否”四字輕輕帶過。這一概念變化甚至被明朝所襲用。

元朝漢化遲滯的原因究竟何在?概括起來,主因有三。

首先,蒙古在進入中原以前是比較單純的遊牧-狩獵經濟,對農業幾乎全無接觸和了解。而拓跋鮮卑在南下前長期附塞居住,與農業社會有較多接觸(契丹情況亦然),女真(滿族)人則很早就開始進行粗放的農業生產。因此前者認識農業經濟的重要性、接受相關的一套上層建築、意識形態,就要比後者困難得多。

第二,北魏等朝代建國後,所接觸唯一成體系的先進文化就是漢文化。而蒙古建國後,除漢文化外,還受到吐蕃喇嘛教文化、中亞伊斯蘭文化乃至歐洲**教文化的影響。對本土文化貧乏的蒙古統治者來說,漢文化並不是獨一無二的藥方。

第三,儘管橫跨歐亞的蒙古帝國在建立不久就陷於事實上的**,分化出元王朝和四大汗國,但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元朝在名義上一直還只是蒙古世界帝國的一部分。漠北草原在國家政治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存在著一個強大而保守的草原遊牧貴族集團。這就使得元朝統治集團仍不能擺脫草原本位政策的影響,長期難以做到完全從漢族地區的角度出發來看問題。

5樓:撿拾一暖陽光

經濟上:1.廣植棉花,推動了棉紡織業的發展。

2.漕運和海運促進了經濟交流。

3.城市商業繁榮,泉州的對外**發達。

政治上:**:實行行省制度,對全國實行行之有效的統治。

地方:1.加強對**的管轄,**成為元朝的正式行政區域。

2.設立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今臺灣)3.實行民族分化政策,把全國分成四等,他們的政治法律地位高低不同。

望採納 謝謝

6樓:課代表

cf鵝鵝鵝發都給你紅燒肉那個你不放大器個人取快遞我又來了繞一圈哦

元朝在地方採取了什麼措施統治整個中國的

7樓:

措施:1、實行行省制度,對全國實行行之有效的統治。

2、加強對**的管轄,**成為元朝的正式行政區域。

3、設立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今臺灣)。

4、實行民族分化政策,把全國人分成四等,他們的政治、法律地位高低不。

8樓:瞎起個破名吧

元朝統一後,為鞏固統一,採取的主要措施有:(1)實行行省制度,對全國實行行之有效的統治。(2)加強對**的管轄,**成為元朝的正式行政區域。

(3)設立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今臺灣)。(4)實行民族分化政策,把全國人分成四等,他們的政治、法律地位高低不同。

9樓:我最豬

漢人管理漢人,胡人管理胡人。

中國古代實行思想文化**的朝代及措施

簡述元代文化,元朝的思想文化措施是什麼

元代文化 元代的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有很高的成就 文學藝術 戲曲藝術在元代有很大的發展 元曲包括雜劇和散曲。雜劇是這個時代文學的突出成就。13世紀50年代到14世紀初,是元雜劇鼎盛時期。著名劇作家有關漢卿 王實甫 白朴 馬致遠 康進之 高文秀等,著名作品有 竇娥冤 拜月亭 西廂記 牆頭馬上 漢宮秋 李...

隋朝到元朝所有的皇帝的改革措施,隋朝和元朝有什麼異同

大路五點一刻 隋文帝楊堅 使南北重歸統一,使用分科考試的方法 隋煬帝楊廣 創立科舉制,開通大運河 唐太宗李世民 大大擴充了國學的規模,在新疆地區設立了安西都護府,讓文成公主入吐蕃,武則天 使唐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加強,創立殿試和武舉在,新疆地區設立了北庭都護府 唐玄宗李隆基 使唐朝進入全盛...

元朝衰亡的原因,元朝為什麼會滅亡?

跑得快 元朝因為保留著原始的民族傳統,不能與漢族很好的融合到一起,這是其一。清末的那段歷史不能作為例證,因為當時我國的社會形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反清並不僅僅代表反對滿族統治,而是反對封建制度。所以末年土崩瓦解。無論是蒙古族,還是漢族,都生活在東亞這片土地上,都屬於中華民族。這樣,元朝統治者的民族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