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為什麼規定本朝永不加賦呢

時間 2021-08-30 10:57:52

1樓:嗨我來了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指的是清朝對稅收制度的調整,主要包括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以及耗羨歸公三大部分。我個人觀點,稅收制度只不過是政治上的調整,實際上這和清朝經濟結構有關,同時也涉及到了清初的經濟政策。

清初由於戰爭導致民生凋敝,所以在國內基本穩定之後,康熙朝的重點工作就是恢復社會經濟生產,提高生產力。只不過,清朝和之前的難兄難弟一樣,都是農業帝國,所以農業發展就成了清帝國的重要工作。

康熙親政後,為了提高生產力、調動老百姓勞動積極性,不僅鼓勵老百姓開墾荒地以及拋荒的無主地,還將沒收的前朝王莊官田退還給老百姓耕種,也就是更名田,老百姓有了土地,自然就有了勞動積極性。

再者,為了緩解社會矛盾,清帝國還廢除了明朝的依附農制度。依附農即農奴,**有兩個,一個是奴隸買賣,一個是農民投充到勳貴、大戶名下,以躲避賦稅。這兩個**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生產資料的轉移以及建立人身依附關係。

所以,明朝勳貴以及士紳普遍都有大量的農奴,史書裡甚至有僮僕數千這種說法,同時,由於奴隸主和農奴之間的矛盾激化,最終掀起了席捲全國的奴變。

清朝入關後平定了奴變,為了緩解社會矛盾以及增加朝廷財政收入,清朝吸取了明朝的教訓,禁止大戶採買農奴以及大戶同農民建立人身依附關係,並且推行改僕為佃,使之成為佃農。所以,清朝歷史檔案中,對於農民反抗的描述,就從明朝的惡奴、奴弒其主變為奸民、頑佃了。所以,不論怎麼說,這都是清朝的進步。

這也是清帝國早期的經濟政策,同時也引出了後面的一系列政策。

攤丁入畝和官紳一體納糧應該放在一起,因為這兩個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丁稅,即人頭稅,歷朝歷代為了穩定稅源就必須要控制人口流動,畢竟是農業國家,所以收人頭稅就成了控制人口流動的方法。

但是,丁稅的收取因為按人頭算,所以地主階級負擔小,而農民負擔則變大,因為地主階級家大業大,不在乎那點人頭稅,而農民收入本來就不高,再收人頭稅只能激化社會矛盾。所以攤丁入畝就是通過把丁稅攤入田賦並將其固定,廢除了人頭稅,緩解了老百姓的經濟壓力。而且,廢除人頭稅也等於放開了人口流動,老百姓可以自由遷徙,客觀上促進了工商也的發展。

官紳一體納糧就是廢除勳貴士紳不納稅不納糧的特權,使之和農民一樣繳稅。這其實就是打擊土地兼併的手段,因為土地兼併之所以會激化社會矛盾、釀成農民反抗的原因就是歷朝歷代勳貴、士紳都有不納稅的特權,反而窮鬼卻需要負擔高額賦稅。

而清朝則不一樣,官紳一體納糧以及攤丁入畝表示清帝國只向土地要稅,誰家地多就多收稅,誰家地少就少收稅,沒地的還不用收稅,雖然清朝佃農一戶可以耕種多達40畝的耕地。

耗羨歸公則是把火耗從老百姓身上轉移到國家,火耗是地方官徵收錢稅時,會以耗損為由,多徵錢銀。而且火耗其實是**斂財的工具,因為自明朝開始**俸祿低,所以火耗也是**彌補俸祿不足的工具。另外火耗沒有定額,完全按照地方官心情、品德決定,當然歷朝歷代都有不收火耗的清官,但是也有徵收高額火耗的**,這也是為什麼會有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說法。

而且,火耗還成為**孝敬長官、賄賂上級的工具,所以火耗導致老百姓負擔巨大,豐年還算好點,但是荒年絕對導致民變。所以,耗羨歸公是清帝國放棄把火耗轉移到老百姓頭上,改由帝國負擔。同時,為了防止**搜刮民脂民膏,清帝國給**漲工資,也就是養廉銀,畢竟不能指望個人的道德素養。

同時,清帝國田賦還非常低,只在2%到4%這一區間。而且,清帝國還非常重視民生張目工程,比如治理河患、興修水利,以保障民生。更何況,清帝國還有一套完善的備荒救災制度。

所以,清帝國這一系列政策提高了社會經濟生產力,緩解了社會矛盾,帝國財政收入還大幅增加。

我們可以引用**初年一位雲南農民對清帝國稅收的評價:

清代田賦,徵率極輕,名雖本諸古代什一之徵,實則不及百分之五。全國田賦徵率,在比較上,三江、兩湖較重,若西南各省,實只徵至二十分之一也。雲南田賦更輕而又輕,吾家有田十畝,年僅納一兩二三錢銀,尚是包括一切附徵款項及平色票費種種陋規在內。

與今之徵實、徵購、徵借等項合併其數而相較,實有霄壤之殊。

所以,這就是滋生人丁永不加賦。同時,這也為康乾盛世打下了基礎,因為老百姓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能吃飽穿暖,也就是溫飽,所以老百姓能溫飽就已經算是盛世了。

可是,清帝國的盛世,老百姓也不僅僅是溫飽了。康乾盛世期間很多地方都出現了新的奢侈標準,甚至很多窮省家家戶戶都有餘糧,生活也能得到保障。否則,清帝國怎麼會出現古典時代唯一一次人**炸。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清帝國被推崇的一個原因之一。

2樓:射手座的

因為保護百姓的利益。康熙知道得民心者的天下,很多國家滅亡都是倒在了坑害百姓上,所以康熙為了民心就下了這個規定。

3樓:遠在遠方的風在遠方

因為人民是一個國家的根本,賦稅是人民的負擔,所以永不加賦會使人民感謝朝廷。

康熙為何喜歡弘曆,康熙為什麼喜歡乾隆

康熙六十一年,也就是死的那一年,去雍正家裡賞花,雍正對他說,你還沒見過孫子,然後康熙就順口說,見見孫子吧,雍正把兩個兒子叫過來,弘曆卻讓康熙過目難忘。這孩子相當與眾不同。他身材頎長,容貌清秀。特別是兩隻秋水般澄澈的眼睛裡流動著不同尋常的靈氣與沉靜。剛才行禮的時候,皇帝注意到他一舉一動既敏捷得體,又不...

康熙王朝蘇麻喇姑為什麼不嫁給康熙

蘇麻喇姑是清朝孝莊文皇后的侍女,出身於普通的蒙古族牧民家庭,隨孝莊陪嫁進入後金宮廷。身歷天命 天聰 崇德 順治 康熙五朝。通曉蒙滿文本。清崇德元年,參與設計清朝開國冠服 曾經擔任滿清康熙帝的啟蒙老師 老年時,又撫養康熙序齒的第十二子愛新覺羅 胤裪。康熙四十四年九月初七,蘇麻喇姑以九旬高齡去世。康熙按...

《康熙王朝》蘇麻喇姑為什麼不嫁給康熙?

康熙王朝 中,蘇麻喇姑是和康熙皇帝一塊兒長大的,可是她非常堅持,冒著殺頭的危險抗婚,因為她看的多了,嫁給皇帝的女人,沒有乙個是幸福的,所以他內心非常的堅定。在電視劇集 康熙王朝 裡,蘇麻喇姑有自己喜歡的人。因此不嫁給康熙,但是真正的歷史是蘇麻喇姑和康熙的奶奶是一輩兒人。康熙王朝 中,蘇麻喇姑不是不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