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苗助長是什麼寓言故事還是歷史故事

時間 2021-07-03 05:03:13

1樓:up向上

拔苗助長是歷史故事。

《拔苗助長》原文:

宋國有個人憂慮他的禾苗不長高,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來十分疲勞地回到家,然後對他的家裡人說:「今天太累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兒子快步去到田裡檢視禾苗的情況,禾苗都已經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長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為禾苗長大沒有用處而放棄的人,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妄自幫助它生長的人,就像這個拔苗助長的人,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害了它。

2樓:醉意撩人殤

寓言故事,出自:《孟子·公孫丑上》。

1、原文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捨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2、譯文

有個擔憂他的禾苗長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國人,一天下來十分疲勞但很滿足,回到家對他的家人說:「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兒子聽說後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況),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長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為禾苗長大沒有用處而放棄的人,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妄自幫助它生長的人,就像這個拔苗助長的人,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害了它。

3樓:宿敵

古時候宋國有個人,看到自己田裡的禾苗長得太慢,心裡很著急。

這天,他乾脆下田動手把禾苗一株株地往上拔高一節。他疲憊不堪地回到家裡,對家裡的人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一下子讓禾苗長高了許多!"

他的兒子聽了,連忙跑到田裡去看。田裡的禾苗全部枯萎了。

寓意: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規律;誰如果違背規律蠻幹,就必然受到懲罰。

原文: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稿矣。

小故事大道理:把禾苗拔起一點,來幫助他成長。比喻違反自然規律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不加思考,反而把事情弄糟。事物的發展、人的成長,都是循序漸進的,違背了這個規則不僅無益,反而有害

孟 子《孟子·公孫丑上》

孟 子(約西元前390-前305),名軻,字子輿,戰國鄒(今山東鄒縣東南)人,是當時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曾一度為齊宣王客卿。他死後,門徒把他的著述編輯為《孟子》。《孟子》和論語一樣,是問答語錄體,但篇幅略長。

書中引用的寓言故事,精粹深刻,風趣幽默,標誌著中國寓言的成熟。

4樓:冰藍鈴音

原文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捨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譯文有個擔憂他的禾苗長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國人,一天下來十分疲勞但很滿足,回到家對他的家人說:「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兒子聽說後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況),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長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為禾苗長大沒有用處而放棄的人,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妄自幫助它生長的人,就像這個拔苗助長的人,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害了它。

5樓:coffee媛的愛

寓言故事,闡述了乙個道理

6樓:大蒜也辣

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

7樓:普凌柏

我也不知道,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拔苗助長是不是有關神話,寓言故事的成語

讀了拔苗助長讓我想到什麼寓言故事

8樓:瘋狂的王老闆

「拔苗助長」是人們常用的一句成語,它的出處就是這則寓言故事。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有它們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這些規律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

人們只能認識它,利用它,不能違背它,改變它。違反了客觀規律,光憑自己的主觀意願去辦事情,儘管用心是好的,但結果必然碰壁,把事情辦壞。我們都應該以宋國這個農民為戒。

守株待兔是什麼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寓言故事

最愛小驕傲 守株待兔 成語 典故。寓意是不知變通,死守教條出自戰國 韓 韓非 韓非子 五蠹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 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飢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幹什麼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奇蹟終於發生...

什麼是寓言故事,有什麼寓言故事,有哪些寓言故事

六月惜蝶 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寓言的故事情節設定的好壞關係到寓言的未來。中國歷來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 揠苗助長 自相矛盾 鄭人買履 守株待兔 刻舟求劍 畫蛇添足 等,古希臘 伊索寓言 ...

這些成語那些神話故事,寓言故事,歷史故事,哪些出自詩句,哪些出自生活

入木三分的成語 於王曦之的書法有力 這個成語 於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髮上衝冠.趙惠文王得到一塊稀世的璧玉。這塊璧是春秋時楚人卞和發現的,所以稱為和氏璧。不料,這件事被秦昭王知道了,便企圖仗勢把和氏璧據為己有。於是他假意寫信給趙王,表示願用15座城來換這塊璧。趙王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