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生平簡介以及成就,求朱熹的生平簡歷及其成就

時間 2021-06-16 10:32:18

1樓:喝可樂的恐龍

朱熹(1130~1200)字元晦,號晦庵,又號稱晦翁,祖籍徽州婺源(今屬江西),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福建尤溪縣)。宋**學的集大成者,詩人、哲學家。宋高宗紹興十八年(1148)中進士,歷任泉州同安縣主簿,知漳州、知潭州、煥章閣待制兼侍講等職。

平生不喜為官,致於理學,著書立說。仕宦七載,立朝僅46天,任祠官達23年,待職、無職或罷職16年,一生主要的時間(約四十年)在福建武夷山,廬山白鹿洞書院講學。晚年捲入當時進行的政治鬥爭,被奪職罷祠,其學被定為「偽學」,其人也被定為「偽學首魁」,直到去世之時「罪名」尚未解除。

但朱熹死後不久,「黨禁」解弛,朱熹的地位開始日漸上公升,最終成為配享孔廟的「孔門十哲「之一。其思想學說從元代開始成為中國的官方哲學,不僅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的傳統思想文化,而且還遠播海外,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朱熹學識淵博,著述極豐,對經學 、史學、文學、樂律乃至自然科學都有研究。全祖望在《宋元學案》中稱他「致廣大,盡精微,綜羅百代矣」,並非溢美之虛語。朱熹著作中最重要、最有影響的,除《四書集注》外,當推《朱文公文集》、《朱子語類》、《朱子家禮》。

朱熹也善書法,名重一時。明陶宗儀《書史會要》雲:「朱子繼續道統、優入聖域,而於翰墨亦工。善行草,尤善大字,下筆即沉著典雅,雖片嫌寸楮,人爭珍秘。」

2樓:匿名使用者

朱熹簡介:

朱熹(xī )(1130-2023年)中國南宋著名理學家,思想家。字元晦,後改仲晦,號晦庵。別號紫陽,祖籍徽州婺源(今屬江西),漢族。

其父朱松,宋宣和年間為福建政和縣尉,後寓居福建。朱熹出生於福建尤溪,14歲喪父,隨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里夫。19歲[紹興十八年(1148)]時,以建陽籍參加鄉試、貢試。

榮登進士榜。歷仕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獄公事、秘閣修撰等職。後由趙汝愚推薦公升任煥章閣侍制、侍講。

慶元三年(1197),韓侂胄擅權,排斥趙汝愚,朱熹也被革職回家,慶元六年病逝。嘉定二年(1209)詔賜遺表恩澤,諡曰文,尋贈中大夫,特贈寶謨閣直學士。理宗寶慶三年(2023年),贈太師,追封信國公,改徽國公。

朱熹是宋**學的集大成者,他繼承了北宋程顥、程頤的理學,完成了客觀唯心主義的體系。認為理是世界的本質,「理在先,氣在後」,提出「存天理,滅人欲」。朱熹學識淵博,對經學 、史學、文學、樂律乃至自然科學都有研究。

其詞作語言秀正,風格俊朗,無濃豔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語看得出都經過斟酌推敲,比較講究。但其詞意境稍覺理性有餘,感性不足,蓋因其注重理學的哲學思想故也。

《春日》詩意:

我選擇乙個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觀花賞草來到泗水邊,只見無邊無際的風光景物一時間都換了新顏。隨便什麼地方都可以看出東風的面貌,東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致。

3樓:庫鳥拉

朱熹(1130—1202)南宋著名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詩人,教育家、文學家。漢族,字元晦,後改仲晦,號晦庵。別號紫陽,祖籍徽州婺源(今屬江西),僑寓建陽(今屬福建)崇安。

其父朱松,宋宣和年間為福建政和縣尉,,僑寓建陽(今屬福建)崇安,後徙考亭。其父朱松,進士出身,歷任著作郎、吏部郎等職,因反對秦檜妥協而出知饒州,未至而卒。此時朱熹14歲,遵父遺命,師事劉子□等人,隨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里夫。

19歲[紹興十八年(1148)]時,以建陽籍參加鄉試、貢試。榮登進士榜。歷仕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獄公事、秘閣修撰等職。

後由趙汝愚推薦公升任煥章閣侍制、侍講。慶元三年(1197),韓侂胄擅權,排斥趙汝愚,朱熹也被革職回家,慶元六年病逝。嘉定二年(1209)詔賜遺表恩澤,諡曰文,尋贈中大夫,特贈寶謨閣直學士。

理宗寶慶三年(2023年),贈太師,追封信國公,改徽國公。是程朱學派的主要代表,詩作有《觀書有感》《春日》《泛舟》等著名詩作

春日(宋·朱 熹 )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注釋:1、春日:春天。

2、 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

3、 尋芳:遊春,踏青。

4、 泗水:河名,在山東省。

5、濱:水邊,河邊。

6、 等閒:平常、輕易。「等閒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7、 東風:春風。

8 光景:風光。

簡析:人們一般都認為這是一首遊春詩。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

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指晴日,點明天氣。「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即是尋覓美好的春景,點明了主題。

下面三句都是寫「尋芳」所見所得。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

「一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遊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第三句「等閒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等閒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徵是很容易辨認的。

「東風面」借指春天。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麼能「等閒識得東風面」。

而此句的「萬紫千紅」又照應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時新」。第

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尋芳所得。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遊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遊春吟賞。其實詩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

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聖人之道。「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聖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染萬物的春風。

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於形象之中的哲理詩。

賞析:良辰探尋美景在泗水之濱,無限的風光景物煥然一新。輕易便能識得東風的妖面,滿眼的萬紫千紅都是芳春。

名句賞析——「萬紫千紅總是春。」

首句點明出遊的時令、地點,下三句寫「尋芳」的所見所識。春回大地,詩人耳目一新。正是這新鮮的感受,使詩人認識了東風。

彷彿是一夜東風,吹開了萬紫千紅的鮮花;而百花爭艷的景象,不正是生機勃勃的春光嗎?詩人由「尋」而「識」,步步深化,統率全詩的則是乙個「新」字。但泗水在山東,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濱講學傳道;而南宋時那地方早已淪陷於金國,朱熹怎能去遊春呢?

原來這是一首哲理詩。詩中的「泗水」暗喻孔門,「尋芳」暗喻求聖人之道,「東風」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導的「仁」。這些意思如果用哲學講義式的語言寫出來,難免枯燥乏味。

本詩卻把哲理融化在生動的形象中,不露說理的痕跡。這是朱熹的高明之處。

作者背景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學家。字元晦(huì),一字仲晦,號晦庵,別稱紫陽,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他是宋**學的集大成者,也寫過一些好詩,善於寓哲理於形象,以《春日》、《觀書有感》等較著名。

譯文我選擇乙個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觀花賞草來到泗水邊,只見無邊無際的風光景物一時間都換了新顏。隨便什麼地方都可以看出東風的面貌,東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致。

春日 (宋· 汪藻)

一春略無十日晴,處處浮雲將雨行。

野田春水碧於鏡,人影渡傍鷗不驚。

桃花嫣然出籬笑,似開未開最有情。

茅茨煙暝客衣溼,破夢午雞啼一聲。

詩譯:整個春日大概都沒有連續十天清明無雨的日子,到處都是在天上的雲彩攜帶著雨水漂浮而行。

野外田裡的一潭綠油油的春水比鏡子還要碧綠光亮,古渡口邊人經過時水邊的鷗鷺卻自在不受驚嚇。

籬笆外探頭伸出了將開未開的桃花,看上去是如此嫣然含情。

草屋邊煙雨靡靡,打濕了行客的衣裳,午後雞鳴一聲將人從閒夢中喚引回了現實。

賞析:這是汪藻的成名作,張世南《遊宦紀聞》卷三:「此篇一出,便為詩社諸公所稱。

」清新明快,與同時張耒相近。作者最慢由此出名。桃花出籬,紅杏出牆,皆為農村中常見之景。

而此處卻以清麗之筆寫出乙個宛如開卷有益人似的桃花。它始而嫣然一笑,令人魂飛;再一細看,花蕊半綻,又似含情脈脈少女。詩雖詠物,卻事有作者本人的少年心性,其中躍動著青春的脈搏,決不能說它風格輕俏。

春 日秦 觀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

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

譯文:輕雷響過,春雨淅瀝而下。雨後初晴,陽光好象在剛剛被雨洗過的碧瓦間浮動。春雨過後,芍藥含淚,情意脈脈;薔薇橫臥,嬌態可掬。

賞析:這首詩寫雨後春景。瞧,雨後庭院,晨霧薄籠,碧瓦晶瑩,春光明媚;芍藥帶雨含淚,脈脈含情,薔薇靜臥枝蔓,嬌豔嫵媚。

這裡有近景有遠景,有動有靜,有情有姿,隨意點染,參差錯落。全詩運思綿密,描摹傳神,自具一種清新、婉麗的韻味,十分惹人喜愛。

4樓:匿名使用者

太棒了!???我超喜歡

求朱熹的生平簡歷及其成就

5樓:匿名使用者

朱熹(1130.9.15~1200.

3.9) 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考亭先生、雲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 漢族,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人。

19歲進士及第,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仕至寶文閣待制。為政期間,申敕令,懲奸吏,治績顯赫。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中國封建時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學術思想,在元朝、明朝、清朝三代,一直是封建統治階級的官方哲學,標誌著封建社會更趨完備的意識形態。元朝皇慶二年(1313)復科舉,詔定以朱熹《四書集注》為標準取士,朱學定為科場程式。

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舉以朱熹等「傳注為宗」。朱學遂成為鞏固封建社會統治秩序的精神支柱。它強化了「三綱五常」,對後期封建社會的變革,起了一定的阻礙作用。

朱熹的學說,也對後來明朝王陽明的心學有深刻的影響。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正是在朱熹哲學基礎上的突破。朱熹的學術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響。

兩宋時期,學術上造詣最深、影響最大的是朱熹。他總結了以往的思想,尤其是宋**學思想,建立了龐大的理學體系,成為宋**學之大成,其功績為後世所稱道。其門人黃斡曾總結曰:

「繼往聖將微之緒,啟前賢未發之機,辨諸儒之得失,闢異端之論謬,明天理,正人心,事業之大,又孰有加於此者。「(《行狀》)又曰:「自周以來,任傳道之意,得統之正者不過數人。

而能使斯道章章較著者,一二人而止耳。由孔子而後,曾子、子思日繼其微,至孟子而始著。由孟子而後,周、程、張子繼其絕,至先生而始著。

「(同上)清人全祖望指出:「致廣大,盡精微,綜羅百代矣。江西之學,浙東永嘉之學,非不岸然,而終不能諱其偏。

「(《宋元學案.晦翁學案》)這些評價雖屬溢美之辭,但真實地反映了朱熹在學術界的地位及其影響。朱熹死後,被諡為「文公「,贈寶謨閣直學士,又追封徽國公等。其思想被尊奉為官學,自元朝始,朱熹關於經學注釋著作成為科舉考試的依據。

而其本身則與孔子聖人並提,稱為「朱子「。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朱熹之言,則成為不能更改的、絕對的權威。易學是是如此。

朱熹撰《周易本義》列河洛、先天圖於卷首,又與**蔡氏父子(蔡元定、蔡沉)編撰《易學啟蒙》篤信和詮釋河洛、先天之學,後世皆以此立言,闡發朱子的河洛先天思想。從這個意義上講,朱熹真正確立了河洛之學和先天之學在學界的地位而為後世大多易學家所認可。

季羨林的生平簡介,季羨林生平簡介

苦澀童年 季羨林,字希逋,曾用名齊奘,1911年8月6日生於山東省清平縣 現改臨清市 的一個小村莊 官莊。該縣在山東西部幾乎是最窮的縣,官莊村在窮縣中的窮村,季羨林的家在全村中幾乎是最窮。季羨林出生後,家境仍然異常艱苦,一年吃白麵的次數有限,平常只能吃紅高粱麵餅子 沒有錢買鹽,把鹽鹼地上的土掃起來,...

求朱熹的生平簡歷及其成就

朱熹 1130.9.15 1200.3.9 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 晦翁 考亭先生 雲谷老人 滄洲病叟 逆翁.漢族,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 今江西省婺源 人。19歲進士及第,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仕至寶文閣待制。為政期間,申敕令,懲奸吏,治績顯赫。南宋著名的理學家 思想家 哲學家 教育家 詩人 閩...

魯迅生平簡介,魯迅的生平簡介400字

1.生平事蹟 魯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於紹興都昌坊口乙個封建士大夫家庭,7歲啟蒙,12歲就讀於三味書屋,勤學好問,博聞強記,課餘喜讀野史筆記及民間文學書籍,對繪畫藝術產生濃厚興趣,自此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1898年春,魯迅離開故鄉,滿懷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師學堂,翌年,因不滿學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