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水沸騰時的溫度叫做水的沸點,我們平常說「水的沸點是100℃」,那是指在乙個大氣壓下(標準大氣壓)水沸騰時的溫度。那麼水的沸點是不是一成不變呢?不是的。
水的沸點是隨大氣壓強的變化而變化的:氣壓增大了,沸點就野頌伍公升高。因為水面上的大氣壓力,總櫻含是要阻止水分子蒸發出來,所以氣壓公升高的時候,水要化成水蒸氣必須有更高的溫度。
一般在海拔不高的地面上,大氣壓強基本上是乙個大氣壓。低於海平面的地方(如很深的礦井),氣壓高於乙個大氣壓,在那頌或裡燒水,水的沸點要公升高,據測定,深度增加一公里,水的沸點就提高3度。
相反,氣壓減小,沸點也就降低。如海拔越高的地方,空氣越稀薄,氣壓也越低,這個地方水的沸點就降低了。在世界之巔的珠穆朗瑪峰上燒水,只要燒到,水就被燒「開」了。
這樣的「開水」,不能把飯菜煮熟,也不能殺死某些細菌。因此,地質工作者和登山隊員在高山上工作時,都要使用高壓炊具——高壓鍋。它是利用高壓下沸點公升高的原理製成的。
密封的鍋蓋使鍋內的蒸氣無法逸出,因此氣壓增大,沸點提高,飯菜就熟得快了。家用高壓鍋在正常使用的情況下,鍋內氣壓是個大氣壓,溫度一般在125℃左右。當鍋內的氣壓過高時,鍋上的安全閥就自動開啟,放掉一部分蒸氣,使氣壓降低。
p=p1+mg/s=198000pa
2,海拔1000公尺處的大氣壓值為:
760-850/12)mm水銀柱=690mm水銀柱 .可知水的沸點約為97℃。
2樓:網友
1,p=p1+mg/s=198000pa
2,海拔1000公尺處模碼蘆模纖的大氣壓值為:
760-850/12)mm水銀柱=690mm水銀柱 .可知水的沸點旦帶約為97℃。
一些初中生活科學問題
3樓:網友
乙個乙個的來做,跟我走著:
1)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用幾何作圖法可以確定,像和物是等大的;
2)虛像並不是看不到,定義實像和虛像差別是否為光線直接會聚而成的像,實像是真實光線會聚而成的,如凸透鏡成的實像,還有小孔成像,實像既可以用光屏接收也可以由人眼觀察到;虛像不是真實光線直接會聚而成的,而是真實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的,虛像只能由人眼觀察得到,而光屏不能接收;
3)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唯一量度,它有兩個表現:一是物體靜止時表現為保持靜止不變,二是運動時保持運動速度不變,慣性的大小表現為物體狀態被改變時的保持能力;因此說速度越大並不能說慣性越大,如此說的話,速度越小慣性越小,物體靜止時則沒有慣性了。
4)黑色有深淺之分,原因是光的飽和度,也就是說淺色的黑物體也是反射一部分光的,而絕對黑色的物體就是吸收所有的光,不反射任意光。
5) 近視了,總是眯眼看,是可以看得更清楚些,這是使晶狀體更薄些,在視網膜上的像可以更清楚些;但是長時間對人不好的,至少皺紋容易形成吧,最好還是配戴合適度數的眼鏡;
6)關節中是有些氣體的,對指關節壓迫時會引起振動產生聲音,好象很帥的樣子,但是一般需要20分鐘左右才能再積累這樣多的氣體,因此一般二十分鐘之內受到壓迫是不會產生聲音的,但形成習慣會引起關節變大,尤其女生注意了;
7)這個現象不是物理學裡的小孔成像,早在十幾年前早有人註冊了專利,那是叫小孔眼鏡,據說是對視力恢復有作用,好象沒有什麼科學道理,因此也就沒有廣泛使用吧。
你問的問題夠廣泛的,學習是乙個快樂的過程,但好多孩子被目前的教育制度剝奪了學習的快樂,真的好悲哀!!
可憐的孩子可憐的一代!!!
4樓:網友
等大虛像只是不能在屏上顯示。
慣性只與質量有關,越快越大是錯的。越快只是剎車時初速越大,越難剎色素密集程度不好有。
眼睛離孔太近。
5樓:諸葛歐陽道
一、等大。
二、是虛像,我們所見到的,是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成的像進入了人的眼睛。
三、因為車速越快,車輪與地面的摩差力就越小,所以車停後要滑行一段距離,也就是慣性越大。慣性是保持物體原來運動狀態的性質,根據公式力f=ma(慣性質量x加速度),質量一定,加速度越大,力也越大,所以使車滑行的更遠,即慣性越大。
四、因為黑色物質吸收色光的多少。吸得少反射多,淺:吸得多反射少,深。
五、眯著眼,其實是壓迫視網膜,使得因為近視而變厚的視網膜變薄些。
六、有。之所以有「咯咯」的聲音,是因為關節之間存在空間,壓縮空間產生了聲音。經常這樣,指關節的空間會越變越少,變得不怎麼靈活,運動時容易受傷。
七、這都是初一的知識呀,大哥!
告訴你吧!這根本不是什麼小孔成像,你的方法等於從小孔中看外面。
真正的小孔成像是在小孔兩邊各放乙個光源(可以是蠟燭等)乙個螢幕(不透光),然後移動光源,觀察小孔成像原理。
6樓:網友
1 ms有可能大有可能小。
2 虛想不能成在板上。
3 不對,質量越大 ,慣性越大。
4 太高深的問題,我無語了、、、
5 視線集中在視軸上所以能看清。
6 肯定有,ms會變形。
7 眼睛接收而沒成像(不清楚)
7樓:小允小蕾
1.是的,等大。
2.虛像是光線進入眼睛,人以為是在乙個地方發出來的但事實上不是而是在別的地方經過折射或反射形成的。
3.不對,慣性只和質量有關,有關車速的問題應該和能量的轉化有關。
4.這個···我不大清楚誒。
5.不好會加劇近視。
6.··不大清楚。
7.像在人的視網膜形成但人的大腦會進一步處理,人眼的晶狀體相當於凸透鏡所以我們看到的一切在視網膜上其實是倒的,但大腦會處理,嬰兒剛出生時看到的可能是倒的。哦,對了,你那個不是小孔成像。
初中科學求解
8樓:網友
a:錯。500ml=500cm^3。所以500cm^3*b:錯。由a算出m白酒=400g
c:錯。可以查詢科學書上,酒精的密度要比水的密度小,所以白酒度數越高,其密度應該越小。
所以選d
9樓:網友
首先肯定a答案,因為1cm3=1ml,又因為每立方厘公尺=,所以。
因為a答案正確所以bcd答案錯誤。 可以用公式密度=質量除以體積, 質量等於密度乘以體積。
10樓:無限期
我認為正確答案是d
a:質量等於密度乘上體積 那麼。
b:c:度數越大,密度越小。
排除了以後 只有d
11樓:多少法傷
體積變化吧,溶液混合時體積並不是直接相加,更深一點是因為分子間的距離不同、
初中科學問題,初中科學問題!。急!
豬是繁殖力旺盛的動物 對古人來說 家裡養豬表示食物富足 蓄養生豬正是定居生活的標誌 後來,漢字幾經演變 家的字形卻始終沒有太大變化 可避風雨,食能果腹 是我們祖先對家的全部幻想 在黃土高原 一位祖先決心用雙手打造自己的家 他利用粗笨的石製工具 在斷崖上日復一日地挖掘 終於開鑿出了乙個足以棲身的洞穴 ...
初中科學問題
覺得是c啊.由加鹽後甲上浮可看出此時鹽水密度大於甲球密度而小於乙球密度,a錯。甲球上浮,若甲球仍全部浸入鹽水中則b對 f浮 密度 g v排,若全部浸入則v排相等,浮力相等 c,加入鹽水後,乙球所受浮力增大,但仍沉在杯底,所以乙球受到向上浮力和杯底支援力向下重力平衡,支援力減小,支援力與壓力互為相互作...
求初中科學一些基本度量
看不見de狸貓 中學生身高1m60 1m70左右 電烤爐功率 450 1500w 電飯煲 300 1500w 課桌50 60cm高 書本1cm厚 希望能對你有些幫助 一 溫度計 1 物體的冷熱程度叫做溫度 2 要準確地判斷和測量溫度,就要選擇科學的測量工具 溫度計。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規律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