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為什麼會自轉,地球為什麼會自轉和公轉?

時間 2022-08-02 02:50:08

1樓:真心話啊

公**是太陽的引力導致地球必須繞著太陽轉,公轉的離心力和太陽的引力平衡,使得地球不會落到太陽上燒毀。由於太陽引力場以及自轉的作用,而導致的地球公轉,也有其自身的規律。

自**這和天體的形成過程有關。地球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轉動,從北極點上空看呈逆時針旋轉,從南極點上空看呈順時針旋轉。地球自轉軸與黃道面成66.34度夾角,與赤道面垂直。

地球存在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自轉,平均角速度為每小時轉動15度。在地球赤道上,自轉的線速度是每秒465公尺。天空中各種天體東昇西落的現象都是地球自轉的反映。

地球自轉的週期性變化主要包括周年週期的變化,月週期、半月週期變化以及近週日和半週日週期的變化。

地球公轉的軌道是橢圓的,公轉軌道半長徑為149597870公里,軌道的偏心率為0.0167,公轉的平均軌道速度為每秒29.79公里;公轉的軌道面(黃道面)與地球赤道面的交角為23°27',稱為黃赤交角。

地球自轉產生了地球上的晝夜變化,地球公轉及黃赤交角的存在造成了四季的交替。

2樓:斌哥想說

力並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力只能改變物體的運動方向或產生加速度。在合外力為零的情況下,物體總是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這就是牛一定律的內容,又叫做慣性定律。

自宇宙大**開始,萬物就一直處在運動中,運動是絕對的。

地球以近似橢圓形的軌道繞太陽公轉。地球之所以會繞著太陽公轉,主要還是萬有引力的作用。如果沒有引力,地球太陽也不會存在。

根據廣義相對論,引力會使時空彎曲,質量越大的物體對時空影響越大,因此小質量的物體就會繞著大質量的物體旋轉。地球繞太陽公轉,月球繞地球公轉都是這個道理。

地球之所以不會落到太陽上,是因為地球公轉的離心力與太陽的引力一直處於平衡狀態,因此才會以固定的軌道繞太陽公轉。

地球自轉也與萬有引力有關,宇宙中一切的天體都存在自轉,太陽也有自轉。天體為什麼會有自轉,一般理論認為,這與天體的形成過程有關。太陽系是由星雲形成的,星雲的主要成分就是各種稀薄氣體及塵埃。

星雲的密度分布並不均勻,密度大的地方引力就比較強,在引力的作用下,星雲開始收縮,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了太陽。太陽周圍殘餘的塵埃則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八大行星及其它小天體。

由於收縮之前的物質不可能絕對沒有運動,而這些運動相對於收縮的中心,總角動量之和不可能完全等於零。那麼根據角動量守恆定律可知,最後形成的天體的總角動量也不可能完全等於零,因此它就必須有自轉。地球的自轉就是這麼產生的。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地球的公轉與自轉並非一成不變的,不過這些變化都很微小,一般都是速度變化。在未來50億年之內,地球肯定不會停轉的,大家可以安心玩手機。

3樓:簡單

原因在**?

我來答 檢視全部11個回答

真心話啊

4樓:博瑞商

地球之所以24小時自轉一周,是因為它在以每小時10萬多公里的速度繞日公轉,且途中遇到太陽風的側面推力,使高空產生等離子西風環流,高空西風又推動地面西風和向東湧的洋流,進而推動地球自西向東旋轉。

5樓:花謝無語

太陽系的幾乎所有天體包括小行星都自轉,而且是按照右手定則的規律自轉,所有或者說絕大多數天體的公轉也都是右手定則。為什麼呢?太陽系的前身是一團密雲,受某種力量驅使,使它彼此相吸,這個吸積過程,使密度稀的逐漸變大,這就加速了吸積過程。

原始太陽星雲中的質點最初處在混飩狀,橫衝直闖,逐漸把無序狀態變成有序狀態,一方面,向心吸積聚變為太陽,另外,就使得這團氣體逐漸向扁平狀發展,發展的過程中,勢能變成動能,最終整個轉起來了。開始轉時,有這麼轉的,有那麼轉的,在某乙個方向占上風之後,都變成了乙個方向,這個方向就是現在發現的右手定則,也許有其他太陽系是左手定則,但在我們這個太陽系是右手定則。地球自轉的能量**就是由物質勢能最後變成動能所致,最終是地球一方面公轉,一方面自轉。

而在宇宙中,摩擦力幾乎不存在,所以,一運動如果沒有外力來制止,它就會永遠的運動下去。(也就是慣性)

6樓:匿名使用者

所有的星球都在自轉和公轉,其能量**於宇宙大**.

潮汐(包括固體潮)摩擦可使各星球的轉動能量消耗,使自轉和公轉減速,直至停止.這時宇宙膨脹也停止並開始收縮,時間開始倒流.

例如:太陽系所有行星停止公轉後,都將撞向太陽.

下面有個地球自轉的成因,可以把它應用到任何星球.

有乙個很權威的理論是這樣解釋地球自轉和地軸傾斜的:

地球的早期只是一顆小行星,靠引力不斷俘獲外來天體壯大自己,而外來天體都是在相對地球高速運動的,所以俘獲的過程就是劇烈碰撞.碰撞有正撞和側撞,最大的一次撞擊發生在45億年前,一顆很大的小行星從側面撞擊了地球,使地球旋轉起來,撞出去的物質和小行星形成了月亮,撞擊留下的大坑形成了海洋.

如果沒有月球,地球就會搖擺不定,甚至顛倒.月球的引力是地球自轉軸最好的穩定器,它使地軸指向北極星附近,並使地軸與公轉平面保持66度34分.使地球一年有了四季.

初始時地球自轉很快,一天只有5小時,是潮汐摩擦的減速作用成了一天24小時.這就是地球月亮形成的故事.

所以,是慣性使它繼續旋轉,萬有引力引起的潮汐摩擦使它慢慢減速.

地球為什麼會自轉 自轉的原因

7樓:匿名使用者

陽在執行中捕獲了地球,地球產生公轉f和自轉f(如下圖),如果原始地球不存在自轉,地球公轉線速度f和地球赤道自轉線速度f是相等的。

地球公轉軌道線速度(平均)為:29.8公里/秒=107280公里/小時。

地球赤道周長:40076公里。

地球最初的自轉一周時間為:

地球自轉一周時間=赤道周長/赤道線速度=40076公里/107280公里/小時=0.37小時。

在距今5.43億年,太陽捕獲地球,地球開始有了陽光,地質時期進入顯生宙的古生代,

冰川融化,生物界開始爆發式出現即開始復活,在岩石建造上出現大量的灰岩。

從地球最初自轉一周0.37小時,經過5.43億年,地球自轉一周為24小時,減慢了:

24小時-0.37小時=23.63小時=83880秒。

減慢速率為:83880秒/543002023年=0.00015秒/年。[1]

自轉意義

晝夜交替

1.產生原因:地球不發光也不透明,地球的自轉。

2.週期:1個太陽日,即24小時

3.晨昏線含義:晝夜半球的分界線,包括晨線和昏線。

晨昏線的判讀:①自轉法:順地球自轉方向,由夜進入晝,為晨線;由晝進入夜為昏線。

②時間法:赤道上地方時為6點對應的為晨線;赤道上的地方時為18點,對應的為昏線。③方位法:

夜半球東側為晨線,西側為昏線;晝半球東側為昏線,西側為晨線。

地方時和區時

1.地方時

地方時的概念:以本地子午面作起算平面,根據任意時天體所確定的時間,均稱該地的地方時。 產生的原因:東邊的地點比西邊的地點先看到日出,東邊地點的時刻較早,西邊地點的時刻較晚。

計算方法:所求地點的時間=已知地點的時間±(兩地相隔的經度數÷15°)×1小時(所求地點在已知地點以東用「+」,反之用「-」)。

2.時區和區

時區的含義:時區是指同一時間制度的區域。

時區的劃分:全球共劃分為24個時區,以本初子午線為基準,從7.5°w向東至7.

5°e,劃分為乙個時區,叫中時區或零時區。在零時區以東,依次劃分為東一區至東十二區;在中時區以西,依次劃分為西一區至西十二區,東十二區和西十二區各跨經度7.5°合為乙個時區,即十二區。

區時的含義:為了方便計時,把每乙個時區**經線的地方時作為整個時區通用的時間,即區時。

區時的計算:所求地的區時=已知地的區時±時區差×1小時(計算某地所在的時區:用該地經度÷15°所得商四捨五入取整數,即為時區數,東西時區根據所在經度來確定;時區差的計算:

若兩地同屬於東時區或同屬於西時區,時區差為兩地時區數之差,若兩地分屬於東、西時區,則兩地時區差為兩地時區數之和;「+」、「-」號的取捨:若要計算的地方位於已知地的東側,用「+」,反之用「-」)。

地方時和區時的關係:一般從光照圖上讀到的時間,均是地方時,乙個地區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時,一定是地方時12時,由於區時從地方時而來,區時即為乙個時區**經線的地方時,則二者關係又密切聯絡。兩個地點的地方時,可以相差時、分、秒,而兩個地點的區時之差只能是小時。

3.日期界線

概念:國際上規定,把東西十二區之間的180°經線作為國際日期變更線,簡稱日界線。

日界線的特徵:日界線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點和舊的一天的終點,地球上日期的更替,都從這條線開始。日界線不是一條直線,而是有些曲折,不完全按照180°經線延伸,這是

為了附近國家和地區居民生活的方便,日界線的劃定避免通過陸地。

過日界線時日期的變更:由於在任何時刻,東十二區總比西十二區早24小時,即一天。因此,自東十二區向東進入西十二區,日期要減去一天;自西十二區向西進入東十二區,日期要增加一天。

東西十二區時刻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轉

地球自轉,還導致地球上任意方向水平運動的物體,都會與其運動的最初方向發生偏離。若以運動物體前進方向為準,北半球水平物體偏向右方,南半球偏向左方。

造成地表水平物體運動方向偏轉的原因,是由於物體都具有慣性,力圖保持自己的速率和方向。如上所述,地球上的水平方向,都是以經線和緯線為準的,經線的方向就是南北方向,緯線的方向就是東西方向。但是由於地球自轉,作為南北和東西方向標準的經線和緯線,都隨地球自傳而發生偏轉。

於是,真正保持不變方向的物體的水平運動,如果用地球上的方向來表示,倒是相對地發生了偏轉。

天體的週日運動

天體的週日運動是地球自轉的反應。人們把天球上的日月星辰自東向西的系統性視運動叫做天體的週日運動。

地球為什麼會自轉?

8樓:龔玉英依俏

地球同太陽

系其他八大行星一樣,在繞太陽公轉的同時。圍繞著一根假想的自轉軸在不停地按照右手定則的規律轉動,這就是地球的自轉。

幾百年前,人們就提出了很多證明地球自轉的方法,著名的「傅科擺」使我們真正看到了地球的自轉,但是,地球為什麼會繞軸自轉?為什麼會繞太陽公轉呢?這是乙個多年來一直令科學家十分感興趣的問題,粗略看來,旋轉是宇宙間諸天體一種基本的運動形式,但要真正回答這個問題,還必須首先搞清楚地球和太陽系是怎麼形成的。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產生與太陽系的形成密切相關。

現代天文學理論認為,太陽系是由所謂的原始星雲形成的,原始星雲是一大片十分稀薄的氣體雲,50億年前受某種擾動影響,在引力的作用下向中心收縮。經過漫長時期的演化,中心部分物質的密度越來越大,溫度也越來越高,終於達到可以引發熱核反應的程度,而演變成了太陽。在太陽周圍的殘餘氣體則逐漸形成乙個旋轉的盤狀氣體層,經過收縮、碰撞、捕獲、積聚等過程,在氣體層中逐步聚集成固體顆粒、微行星、原始行星,最後形成乙個個獨立的大行星和小行星等太陽系天體。

我們知道,要測量乙個直線運動的物體運動快慢,可以用速度來表示,那麼物體的旋轉狀況又用什麼來衡量呢?一種辦法就是用「角動量」。對於乙個繞定點轉動的物體而言,它的角動量等於質量乘以速度,再乘以該物體與定點的距離。

物理學上有一條很重要的角動量守恆定律,它是說,乙個轉動物體。如果不受外力矩作用,它的角動量就不會因物體形狀的變化而變化。例如乙個芭蕾舞演員,當他在旋轉過程中突然把手臂收起來的時候(質心與定點的距離變小),他的旋轉速度就會加快,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角動量不變。

這一定律在地球自轉速度的產生中起著重要作用。

形成太陽系的原始星雲原來就帶有角動量,在形成太陽和行星系統之後,它的角動量不會損失,但必然發生重新分布,各個星體在漫長的積聚物質的過程中分別從原始星雲中得到了一定的角動量。由於角動量守恆,各行星在收縮過程中轉速也將越來越快。地球也不例外,它所獲得的角動量主要分配在地球繞太陽的公轉,地月系統的相互繞轉和地球的自轉中,這就是地球自轉的由來,但要真正分析地球和其他各大行星的公轉運動和自轉運動還需要科學家們做大量的研究工作。

這就是說,在地球的形成過程中,運動——尤其指旋轉,自始至終伴隨著地球的形成過程而不是地球形成之後再在某種原因下開始自轉或公轉的。

地球為什麼會勻速自轉公轉,地球為什麼會自轉和公轉?

如果說到力,只有一個 萬有引力。現代天文學理論認為,太陽系是由所謂的原始星雲形成的,原始星雲是一大片十分稀薄的氣體雲,50億年前受某種擾動影響,在引力的作用下向中心收縮。經過漫長時期的演化,中心部分物質的密度越來越大,溫度也越來越高,終於達到可以引發熱核反應的程度,而演變成了太陽。在太陽周圍的殘餘氣...

為什麼地球要自轉,地球為什麼會自轉?

地球同太陽 系其他八大行星一樣,在繞太陽公轉的同時。圍繞著一根假想的自轉軸在不停地按照右手定則的規律轉動,這就是地球的自轉。幾百年前,人們就提出了很多證明地球自轉的方法,著名的 傅科擺 使我們真正看到了地球的自轉,但是,地球為什麼會繞軸自轉?為什麼會繞太陽公轉呢?這是乙個多年來一直令科學家十分感興趣...

地球為什麼會自轉?

地球自轉是因為 重力吸引 時的角動量的不平衡。根據研究表明,地球圍繞自轉軸是自西向東的轉動。如果從北極點的上空看,可以看到地球會呈現出 逆時針旋轉 的動態現象。宇宙中的各種物質在力的作用下凝聚在一起,就形成了我們的藍色星球 地球。物質在凝聚時,各種固體顆粒的碰撞收縮形成乙個相對其他物質的中心引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