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熱帶高壓怎麼生成,副熱帶高壓怎麼生成?

時間 2022-07-20 22:50:17

1樓:

形成原因:從赤道上空向南、北分流的空氣,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到緯度30°左右,偏成沿緯圈運動的西風,空氣質素積聚;同時空氣在向高緯行進途中,溫度漸降,有下沉趨勢;加以副熱帶緯圈小於赤道的緯圈。因此,在南、北緯30°附近的地面上各形成乙個動力性的高壓帶,稱為副熱帶高壓帶。

2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位於副熱帶地區的暖性高壓。約位於南、北緯30度附近。此高壓帶是盛行西風帶和東風帶的分界,其高緯一側是西風帶。

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天氣晴朗,在其西北一側是西南氣流活躍區(通帶雨區)。介於熱帶和溫帶之間的高氣壓稱為副熱帶高壓,通常把控制太平洋地區的稱為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隨季節而變化,一般在10~40°n之間活動。

對我國天氣、氣候有重要影響的是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特別是它西部的高壓脊。它的範圍在500百帕圖上,用588線表示。它的位置和強度隨季節而變化。

其位置的變化:南北方向,用副高脊線所在緯度的平均值代表。6~8月脊線平均位於北緯24°。

東西方向用588線西伸端點所在經度代表,平均位於東經122°。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強度和位置有明顯的季節變化。每年6月以前,副高脊線位於北緯20°以南,高壓北緣是沿副高脊線北上的暖濕氣流與中緯度南下的冷空氣相交綏地區,鋒面、氣旋活動頻繁,形成大範圍陰雨天氣,受其影響華南進入雨季;到6月中、下旬,副高脊線北跳,並穩定在北緯20°~25°之間,雨帶隨之北移,長江中下游地區進入雨季,即梅雨;7月上、中旬,副高脊線再次北跳,擺動在北緯25°~30°,這時黃河下游地區進入雨季。

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結束,進入盛夏。由於處於高壓脊控制,出現伏旱;7月末至8月初,副高脊線跨越北緯30°,到達一年中最北位置,雨帶隨之北移,華北北部、東北地區進入雨季;8月底或9月初,高壓脊開始南退,雨帶隨之南移。10月以後,高壓脊退至北緯20°以南,大部分地區雨季結束。

從上述可知,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季節性活動特點:夏季北進時,持續時間較長,移動速度較慢,而秋季南退時,卻時間短,速度快。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活動的年際變化較大。

當其活動出現異常時,常常造成我國較大範圍的旱澇災害。

3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處在北緯35度線左右,每年在7、8月份都是高溫乾旱。就是副熱帶高壓的結果。

夏季風強弱與副熱帶高氣壓帶的關係

當然有關係啦。夏季風就是從副熱帶高壓帶吹向東亞地區的。這是東亞的地區的東南季風是這樣的。氣壓越高。或者形成的壓差越大。所以夏季風自然就會越強。氣流是從高氣壓帶吹向低氣壓帶。在夏季。太平洋是高氣壓帶。東亞大陸是低氣壓帶,所以氣流從太平洋吹向亞洲。形成東亞夏季風。或者城東南季風。氣壓帶,越靠北,東亞地區...

(高中地理)副熱帶高氣壓帶低緯信風的氣候特點為什麼

芮裕速心香 首先請你準備乙個世界地圖,下面我逐個解釋 以北半球為例1 副熱帶高壓帶 緯度在30度附近,這裡靠近赤道,所以炎熱。三圈環流你學的怎麼樣?赤道地區的熱空氣上公升,在高空執行到30度附近的上空時,由於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不能繼續向北移動,就要被迫下沉,所以30度附近形成高壓。我們都知道,對流層...

高氣壓帶和副高氣壓帶,副高和副熱帶高氣壓帶的區別

高氣壓帶和副高氣壓帶區別在於 副熱帶高氣壓帶是固定在30 sn附近地帶 高氣壓帶則不定。 高氣壓帶是泛指氣壓高的地帶,副高氣壓帶是特指在副熱帶地區的高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 由赤道低氣壓帶上公升的氣流,由於氣溫隨高度而降低,空氣漸重,在距地面4 8公里處大量聚集,轉向南北方向擴散運動,同時還受重力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