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的尾巴是怎樣形成的

時間 2021-08-11 16:15:30

1樓:寶媽實習

彗星是太陽系中冰冷的小天體,當它足夠接近太陽的時候就會顯示出可見的彗發(稀薄、模糊、暫時的大氣層)和彗尾。這種現象是由於太陽輻射壓和太陽風對彗核的共同作用。i、離子尾是由於太陽的紫外線把彗星的物質電離,離子在太陽風的作用下完全指向朝向太陽相反的方向;ii、塵埃尾是相對較大的顆粒在太陽光壓的作用下形成的。

塵埃尾和離子尾稍微指向不同的方向。

彗星的形狀不是千篇一律的,2023年出現的歇索彗星,就有六條尾巴,它橫亙天空,44度,就像一把大扇子;2023年3月初,我國東部地區見到的一顆彗星,尾巴就像白孔雀開屏,從海南島到黑龍江都能看到它。談到彗星的體積,太陽系裡隨便哪一顆行星,都無法與大彗星作比較,著名的哈雷彗星,它的彗發部分直徑就有57萬公里。有記錄的最大彗星,彗發部分直徑達185萬公里,至於彗尾的長度,最大的,從頭到尾竟長達幾億公里。

彗星的軌道週期從數年到幾千年的都有。短周期彗星起源於海王星軌道以外的柯伊伯帶(kuiper belt)或與其相關的散射盤。長周期彗星一般認為起源於奧爾特雲(oort cloud),一個假想的在太陽系外圍由冰冷天體組成的球狀雲團。

長周期彗星從奧爾特雲衝向太陽是因為受到太陽系外圍的大質量天體(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或其它經過其周圍的恆星引力擾動造成的。

奧爾特雲是離太陽大約3000-100000個天文單位處儲存有大量彗星的球殼,大致到最近恆星距離的中點處。它可能含有多達近萬億顆彗星,它們的軌道取向雜亂無章,並非都在行星的軌道平面內,我們在太陽系內區看到的彗星是來自奧爾特雲的臨時訪客,它們因近旁恆星的引力影響而從雲中脫落,沿著需要幾百萬年才能執行一週的軌道掉向太陽。其中部分訪客被俘獲到短週期軌道而重複進入太陽系內區——哈雷彗星就是著名的例子。

彗星是怎樣形成的,彗星的尾巴是怎樣形成的?

一般認為彗星是來自太陽系外緣的柯伊柏帶和奧爾特雲。這裡的物質受到的太陽引力比較小,軌道不穩定,稍微受到些引力干擾就會改變軌道飛向太陽系內側,當執行到木星 土星這樣質量很大的行星附近時,再次受到引力干擾,形成新的彗星。一般認為周期彗星來自柯伊柏帶,而非周期彗星來自奧爾特雲。關於彗星的 有許多學說 1 ...

霧是怎樣形成的,霧是怎樣形成的

霧形成的條件 一是冷卻,二是加濕,增加水汽含量。陸地上最常見的是輻射霧 這種霧是空氣因輻射冷卻達到過飽和而形成的,主要發生在晴朗 微風 近地面 水汽比較充沛的夜間或早晨。這時,天空無雲阻擋,地面熱量迅速向外輻射出去,近地面層的空氣溫度迅速下降。如果空氣中水汽較多,就會很快達到過飽和而凝結成霧。另外,...

黑洞是怎樣形成的,黑洞是怎樣形成的的

黑洞的形成 跟白矮星和中子星一樣,黑洞很可能也是由恆星演化而來的。當一顆恆星衰老時,它的熱核反應已經耗盡了中心的燃料 氫 由中心產生的能量已經不多了。這樣,它再也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承擔起外殼巨大的重量。所以在外殼的重壓之下,核心開始坍縮,直到最後形成體積小 密度大的星體,重新有能力與壓力平衡。質量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