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30戰鬥機的發展沿革,蘇 27戰鬥機的發展沿革

時間 2021-07-08 20:31:55

1樓:留白

蘇聯陸軍為了增加大規模摩托化常規地面戰爭的勝算,推出了蘇-25攻擊機,北約代號「蛙足」。蘇-25是前蘇聯蘇霍伊設計局研製的亞音速單座近距支援攻擊機,與美國的a-10相對應 。

蘇-25是蘇聯研製的亞音速單座強擊機,2023年研製,2023年2月首飛,2023年裝備部隊。蘇-25強擊機的主要特點是:能在靠近前線的簡易機場上起降,執行近距戰鬥支援任務;反坦克能力強,機翼下可掛載「旋風」反坦克飛彈,射程10千公尺,可擊穿1000公釐厚的裝甲;低空機動性能好,可在載彈情況下,在低空與武裝***公尺-24協同,配合地面部隊作戰;防護力較強,座艙底部及周圍有24公釐厚的鈦合金防彈板。

蘇-25曾在阿富汗戰爭中大量使用。蘇-25空重9.5砘,最大載彈量4.

4砘,作戰半徑400~700公里,能在30~5000公尺高度遂行戰鬥任務。在車臣戰爭中「蘇-25」及其各種改進型飛機都投入了實戰。該機表現出火力強大、安全效能好等特點,儘管非法武裝從境外獲得了「毒刺」、「星爆」等美英先進的單兵防空飛彈,卻從未擊落過一架蘇-25強擊機。

蘇-25攻擊機(su-25)是俄羅斯「蘇霍伊實驗設計局」開放型聯合股份公司研製的單座雙發亞音速攻擊機,主要用於近距空中支援。北約組織給予的綽號是「蛙足」(frogfoot)。該機具有良好的亞音速效能和低空機動性能。

機身短粗,全焊接座艙底部及四周裝有24公釐的鈦合金防彈裝甲,操縱面由傳動杆驅動而不是鋼索,具有很強的生存能力,可抗一般地面炮火攻擊。能在簡易機場起飛,與公尺-24武裝***協同,配合地面部隊攻擊坦克、裝甲車和重要火力點等。 美國出於越戰經驗,開始研製 ax 攻擊機,最後要求轉向反裝甲,導致 a-10 攻擊機。

蘇聯一方面追蹤美國,另一方面探索自己的道路。蘇軍的要求更加注重反裝甲和一般對地攻擊,要求能在具有一定的空中和防空威脅的環境下作戰。當然,特別強調簡單、結實、可靠、低價、高效、多用,具有良好的出動力和戰場生存力,尤其要能夠抵禦戰場上無所不在的輕**火力。

簡言之,需要新時代的伊爾-2。

2023年,蘇軍在提出了攻擊機要求的時候,雅可夫列夫、伊柳辛和蘇霍伊設計局參加競選,重點在於在前線 150 公里以內目視攻擊敵人的地面目標、***和低速飛機,還要求能盡快投產。蘇霍伊的設計有備而來,自然獲選,設計局編號 t-8 。 t-8 的關鍵設計引數是速度。

研究表明,最大速度不宜超過 850 公里/小時,更高的速度使得飛行員沒有足夠的時間捕獲、辨別和鎖定地面目標,也使得用航炮和火箭彈的目視攻擊只有很短的時間視窗,需要早早拉起,以避免觸地或者飛入**的彈片中。因此,t-8 採用接近平直翼的只有 20 度後掠角的機翼。

發動機的選擇也是在成本、推力和起落效能之間綜合權衡。最後採用雙發,中間用裝甲隔開,避免一發炮彈擊毀兩台發動機的事。進氣口也是簡單的固定式,這對亞音速的 t-8 夠用了。

發動機在伊索托夫 tr5、留里卡 al29 和圖曼斯基 r53 之間選擇,都是非加力型的,推力、重量、尺寸也相近。在最後選定發動機之前,先用非加力的圖曼斯基 rd9,這是公尺格-19 的發動機去掉加力,但發動機艙設計成可以容易地換裝其他發動機。導航-攻擊系統也先用蘇-7 上裝用的現成系統,以後再換裝更先進的。

t-8 在加強戰場生存力上動了很多腦筋。為了最大的可靠性和簡單性,t-8 採用機械操縱。飛行特性也因此十分平和,很好飛。

鈦合金的機械連桿粗達 40 公釐,可以抵禦 12.7 公釐高機的直接命中。橫滾和偏航控制是單連桿,俯仰控制是雙連桿,進一步加強生存力,至少使飛機在超低空被嚴重損壞、必須跳傘時,飛行員有機會拉起,然後跳傘。

飛行員座艙四周有裝甲保護。最初設計是用雙硬度鋼裝甲,高硬度層可以抵擋子彈、彈片和炮彈的直接命中,低硬度層提供足夠的彈性,在高硬度層也擋不住的時候,不至於碎裂,造成二次效應。但雙硬度鋼板如果把兩層焊接起來,防彈效能會由於熱處理而下降。

如果用螺栓或者鉚釘連線起來,被大威力彈頭擊中的時候,可能會鬆動飛出,造成二次效應。最後決定採用焊接的鈦合金裝甲,厚度在 10 到 24 公釐之間,可以抵擋 20-23 公釐炮彈的直接命中。飛行員腦後的頭靠和整個靠背也有很厚的裝甲,保護從後面過來的射擊。

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小飛行員上身的暴露,飛行員「窩」在座艙裡,只有肩膀以上露出來。座艙蓋頂和兩側增加反光鏡,幫助增加視野。燃油管線不光有裝甲防護,可以精心走線,萬一中彈後減少燃油濺灑在熾熱的發動機上引**災的危險。

t-8 的上單翼便於在翼下掛載**,前緣襟翼提高低空低速機動性,外八字起落架採用寬大的低壓輪胎,輪胎為 31.5x11 英吋,大約相當於皮卡(pick up truck)的輪胎,比一般戰術飛機的輪胎要大,有利於在鬆軟的簡易跑道上起飛著陸。

t-8 乙個很特別的設計是從翼下副油箱發展過來的「維修吊艙」,用於野戰機場簡易跑道上的自我技術支援。吊艙有四種型別:第一種內裝發電機、空氣壓縮機和維修工具,用於野外搶修;第二種內裝輸油幫浦和軟油箱,可以用作野外加油站;第三種內裝測試裝置,用於維修電子系統;第四種可以在裡面裝乙個地勤人員,儘管在裡面不大舒服。

掛載這樣的吊艙後,t-8 可以自帶必要的地勤裝備,自主部署到前線條件簡陋的簡易跑道。

t-8 空重 4,850 公斤,載彈量 3,000 公斤,戰鬥起飛重 10,370 公斤,航程 580 公里。

但這時空軍更改了設計要求,載彈量增加,航電也更加現代化。這些新要求使飛機空中增加,翼面積因此增加了近50%,起落架要加強,尾翼面積也增大。1973-74 年間,t-8 設計完成,採用兩台 rd9 發動機。

1975 年初一號機製造完畢,1975 年 2 月 2 日,伊柳辛首飛成功。年底前,二號機製造完成,12 月 26 日也由伊柳辛首飛成功 。 t-8 在 1975-76 年間進行了大量的試飛,但在這段時間裡,rd9 發動機下馬了,蘇聯航空部拒絕批准繼續生產已經過時的 rd9 發動機,蘇霍伊只好改用公尺格-21 使用的圖曼斯基 r13 的非加力型,成為 r95。

發動機直徑加大,後機身全部重新設計,進氣口也帶 7 度的前傾。二號機首先改裝,接受新發動機,與 1976 年 12 月 7 日首飛,還是伊柳辛掌舵。一號機稍後也接受了改裝,1978 年 7 月 21 日還是由伊柳辛首飛成功。

一號機和二號機開始時是用和鈦合金裝甲同等重量的鋼板代替,這時也換裝了定型後的鈦裝甲。中機身加長 210 公釐,機尾也加長 240 公釐。生產定點於喬治亞的提比里西飛機廠。

其實一號機和二號機是在傳統的蘇霍伊的新西伯利亞工廠製造的,但新西伯利亞忙於製造蘇-24,沒有多餘的產能繼續 t-8 的工作,其他傳統的蘇霍伊工廠如斯摩稜斯克、伊爾庫茨克和共青團城也都忙著自己的生產任務,最後找到資格較淺的提比里西,只有這裡在生產公尺格-21 的雙座型,有多餘的產能。以後生產也在貝加爾湖邊的烏蘭烏德進行。

批量生產的準備在 1976 年開始,第一架生產型蘇-25 是 t-8 的三號機,由工廠試飛員尤里葉戈洛夫試飛成功。第二架生產型蘇-25 於 1979 年 9 月 19 日由伊柳辛試飛成功。在 1978 年 5 月到 1980 年 12 月間,共有 7 架 t-8 參加國家鑑定試飛,其中兩架被送到阿富汗戰場在實戰條件下進行作戰效能測試,在戰地條件下出動 100 次,其中作戰出擊 30 次。

國家鑑定試飛之後決定投產,定名為蘇-25。以後持續改進,推出雙座型蘇-25u,增裝燃油和改進航電的蘇-25t 和蘇-25tm(也叫蘇-39)。 su-25 共生產 600 多架,1992 年交付完畢。

北約給該機的焯號為「蛙足」(frogfoot)。該機在侵略阿富汗的作戰中損失了 23 架。目前有一部分 su-25 轉到獨立國協海軍航空兵服役。

su-25 能在靠近前線的簡易機場上起降,載各種炸彈在低空與武裝*** mi-24 協同,在戰場上配合地面部隊作戰,攻擊坦克、裝甲車等活動目標和重要火力點。su-25 主要靠低空機動性來躲避敵方戰鬥機的截擊和地面炮火的打擊。1982 年蘇軍進入阿富汗作戰時,該機被用於執行對地攻擊任務,西方在那裡首次拍攝到 su-25 的** 。

蘇27是現在國產戰鬥機殲十幾,蘇 27戰鬥機中國有嗎

蘇27已經較老了,貌似都在烏克蘭全部退役。只不過它的子孫 蘇30mkk和蘇30mk2在解放軍服役。還有中國研製的殲11系列。殲11b,造了74架,成都軍區,南京軍區,瀋陽軍區各裝備了乙個團。換裝國產飛控系統,比引進的su27略強,但沒本質上提公升。期待試飛的殲16早點量產 最早一蘇27在中國的都退役...

蘇 27戰鬥機殲十一戰鬥機可不可以空中加油

國產的殲11系列戰機目前沒有看到有安裝固定式或可伸縮式的受油頭,是否具有空中加油能力還是未知數 su27的俄羅斯改進型號大多都具有空中加油能力 應該是選裝的,可裝可不裝,就算中國的殲11,要改進一下裝上空中加油也是很簡單的。蘇27系列的續航時間已經接近人體所能承受的極限了,安裝空中加油其實沒有太大的...

p40戰鬥機比零式戰鬥機厲害嗎,P 40戰鬥機是很一般的戰鬥機嗎

神驅獵犬 不談飛行員的問題,p40和零戰是兩款差異巨大的戰機。p40使用液冷發動機,發動機最大出力可達1400馬力,主 為六挺12.7毫米大口徑機槍,具備自封閉油箱和駕駛艙裝甲。因而是一種沉重 火力強勁 防禦可靠和駕駛員安全性較高的戰鬥機。而零戰使用的星型發動機出力小,主要與p40作戰的同時期型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