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一為什麼等於二不等於三,為什麼一加一等於二為什麼不等於三

時間 2021-09-14 20:38:41

1樓:

1+1=2,是標準數**算答案。如:本來有一支鉛筆,又多了一支鉛筆,一共有1+1,即2支鉛筆。

當然,這個算式從不同的角度想,可以得到不同的答案。

2樓:匿名使用者

1+1=?

這是一個答案開放的題目。

看單位,1個+1個=2個,1個+1對=3個,1對+1對=4個,1個指頭+1隻手=6個指頭,1天+1周=8天,1打+1個=13個……

當單位統一時,人們約定:1+1=2.

還可能=二,=十,=11,=王,=田,=舊,=豐,=貳……生活中,1堆土+1堆土=1堆土,1堆土+1桶水=1堆泥……邏輯運算中,1+1=1

二進位制中,1+1=10

哥德**猜想:每個不小於 6 的偶數都是兩個奇素數之和,即“1+1”。

3樓:神仙

對了就等於二,錯了就等於三

4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2減1等於1,3減1等於2

5樓:

哥德**猜想,其實是一個17世紀一個叫哥德**的中學老師詢問大數學家尤拉的一個問題。哥德**算不上數學家,但是他偶然發現的問題卻讓他揚名了,他發現,任何一個大於等於6的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素數的和(素數也叫質數,指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數)。例如6=1+5=2+3,8=1+7=3+5,10=3+7,12=5+7……。

不過,他只是驗證了很多數滿足這一規律,卻無法給出證明。他於是寫信問了當時世界上最著名的數學家尤拉,一個月後,尤拉回信說很抱歉,我也認為你的想法是對的,但是我也不能證明它。這個猜想的核心,是證明偶數等於1個素數加1個素數,所以有時候簡稱為“1+1 ”。

當然,是要加引號的。

後來,輾轉幾個世紀,一直沒有人證明它。後來,有人試圖將證明分成若干步驟,那就是,先證明偶數可以寫成1一個素數加上n個素數的乘積,簡稱為“1+n”。先對比較大的n證明,然後逐步縮小,如果最終縮小到n=1,那麼就證明了哥德**猜想。

不過很可惜,到目前這個定理還沒有得到證明。最接近的“1+2”是中國數學家陳景潤的成果。而之前的最好結果“1+3”是中國數學家王元的成果。

其實再之前還有潘成洞,潘成彪兄弟證明的一些結果。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數學家都是華羅庚先生的**,也是在華羅庚的引領下進行這方面研究的。

這就是“1+1”的由來,陳景潤證明的是“1+2”。不過,這種簡單的稱呼發,往往誤導很多非專業人士,以為“1+1”就是證明1+1=2。其實我上小學的時候,也被我的小學老師這樣誤導過,只是後來讀書越來越多,才明白了真實情況。

關於哥德**猜想的詳細介紹,可以參見 徐遲先生寫的報告文學《哥德**猜想》一書。這本書當時在中國掀起了一陣科學狂潮。據我的碩士導師講,他就是因為看了這本書,才立志一生從事數學這個行業的工作。

為什麼一加一等於二為什麼不等於三

6樓:貫麗範小霜

其實一加一

來可以等於三,為什麼一自就bai是一呢?那只是猜想du罷了!一可以代zhi表很多數字,但是dao其實一加一並不是等於二,如果一包括很多數字的話,那麼一加一可能等於零或者是我們想都想不到答案,為什麼一加一等於二呢?

有可能因為古人為了方便我們的理緒。。。。

7樓:匿名使用者

從數學的角度出發,不等於3從生物學的角度看待1+1可以等於3甚至於5,8、12、甚至無數

8樓:匿名使用者

規矩都是人定的 這是國家的統一規定 如果沒有 統一規定 國家豈不是亂套了

女生問我一加二等不等於二加一是啥意思

如果女生問你一加二等不等於二加一你可以他說你說什麼就是什麼?1遵守原則 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關心,相互包容。首先,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基本原則就是互相尊重。即使兩個人是親密的情侶關係,仍然不能違背這一原則。缺乏給與對方一定的尊重,就無法換位思考。不能充分地理解對方,雙方之間的矛盾逐漸產生以至於越來越...

有一句話叫學歷不等於什麼,沒文憑不等於沒文化?

6的一批 不要看學歷了,高學歷不等於有文化,看看南懷瑾老先生說的什麼叫文化 文化是指會做人 會做事,一天書沒讀過,你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也叫有文化,不會做人做事讀到博士你也是文盲。沒文憑不等於沒文化? 其實我本人認為 文憑和文化這兩者貌似沒什麼關係 在當今社會 要文憑只是一句話 一頓飯 一張支票就可以...

1加1為什麼不等於3呢?(能詳細解釋一下嗎)

魯班懂得創新,愛迪生懂得創新,齊白石也懂得創新,如果他們懂得創新,為何我就不可以創新呢?於是我就從簡單的創新開始。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從這就話看來創新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可我就是找到了一加一不等於二的 啟示。吹著春風,聽著鳥語,聞著花香,我坐在一顆桃花樹下,望著湛藍的天空,一直在想著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