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議論個人自私的作文,關於議論個人自私的作文

時間 2021-08-11 15:45:49

1樓:伏飛沉

“自私”的構念通常包含於“自我中心”裡。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自私是指個體面臨自己利益與對方衝突時,會不計對方損失,以滿足自己利益為主;此外,自私者在進行自私行為的同時,通常能察覺自己的行為可能損及別人的利益,但仍按照自己利益不擇手段。

自私,是使用頻率很高的概念。一個概念,並非因為人們經常使用而便於給它定義,作為研究,怎樣才能比較科學地定義以概括其全部本質特徵呢? 美國學者威爾遜在《新的綜合》一書中,甚至將生命的最基本單位基因也說成是“自私”的。

按威爾遜使用“自私”概念的意義推而廣之,一棵小草同另一棵小草爭奪養料,鳥吃蟲,貓吃老鼠,一隻狗同另一隻狗爭搶骨頭,人吃豬肉,食穀物,這統統是“自私”的表現。儘管威爾遜也承認基因既無意識,也無情感。實際上,威爾遜是將任何生物體表現的有利自身、且以損害其它生物體為代價的“客觀行為”統稱為“自私”。

威爾遜在什麼意義上使用自私這個概念,那是他自己的事。但我為了研究的方便,只限於在人類社會中人與人的關係上使用自私的概念。

自私,作為人的屬性之一,作為廣泛而複雜的社會現象,既可表現為人的客觀行為,又可表現為人的主觀意識、觀念、動機。由於人的意識、行為的統一性,自私可兼指行為、觀念二者;又因為人的行為、意識之間可能脫節,空間時間上發生分離,或以矛盾的形式出現,它又可獨指行為或觀念。那麼,究竟從主觀意識方面給自私定義好呢?

還是從客觀行為方面給自私定義好呢?只要是東西就會自私。

自私的相對性意義之一,是指自私相對無私(大公無私)而言。

沒有自私,便無所謂無私,反之亦然。

一些思想家們認為,支配人處理與他人、社會利益關係的唯一原則、規律是“利己”(自私),在處理與他人、社會的利益關係時,人只有一種觀念、意識、動機,那就是“為自己”,如同河水不會向河源倒流,人不會為別人的幸福而犧牲自己的幸福。

即便有人在客觀上表現了有利他人、社會的行為,甚至這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為代價,那也不過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同情心、滿足自己愛惜榮譽的衝動的需要,(因為在行為者看來,他的榮譽的價值,大於他生命的價值。)這就是、這還是“為自己”。(自私)

早些年,我國一些青年人曾討論人生價值問題,著名的潘曉也談到了自私的問題,認為,即使是被人們稱為崇高的大公無私者,那也不過是“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別人” 。人的行為的客觀效果,可能有利他人、社會,但在主觀上,他總是從自己,從滿足自己的某種願望、衝動、情感、價值觀念的要求出發的,因此,也只能是“自私的”。

以上觀點可稱為“純粹自私論”。

按純粹自私論的邏輯,任何人的道德行為,只有客觀效果的差別,而沒有主觀動機的本質差異。“為他人、為公”,只有客觀效果的意義,作為觀念、意識,實質上並不存在。

必須肯定,任何人的道德行為,乃至其它一切行為,只要不完全是外力作用的結果,只要其中存在行為者本身的意識選擇,哪怕是潛意識的作用,那麼,行為總是要符合行為者本人的某種意願、慾望、情感和價值觀念,否則,行為本身就不可思議了。正是在也只能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才能說,無論“我”以任何方式表現任何行為,作為行為者“我”的主觀目的,總是“為了我”。在這裡,“為了我”與“我”的行為,恰象如來佛的手心同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孫悟空的本事再大,他也無法跳出如來佛的手心。

僅在這一點上,純自私論的見解是頗為深刻的。

2樓:匿名使用者

阿斯頓法國和進口量 嗎嗎買賣

《自私與分享》議論作文

高中作文800字議**反對自私自利

作文幫助自己討厭的人(議**)

3樓:拜慧晨

不管什麼人,只要自己可以幫助的,都要去做。每個人都有缺點,但每個人都可能需要幫助,如果可以,就大度的去幫吧。

關於補習的文章,關於補課的議論文

暑假補課學習心得。這個暑假,我們進行了為期兩個星期的學習培訓。刁老師用他形象的語言表達了他的理解,同時也傳達了他的感受,讓我們更好地學習和理解。我學得自己也學得不是很好,有一種似懂非懂的感覺,基本上可以獨立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學習是乙個不斷積累的過程,要不斷的思考 練習,再思考 再練習。在學習的過程...

寫記事穿插議論的作文,作文記述一件穿插議論500字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這是孔子所說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有老師,而根據自己的喜好,心目中的好老師也一一產生,我也不例外。我心目中的好老師就是現教我語文的王老師 王淑英。她雖十分然嚴厲的要求著我們,但我深信 嚴師出高徒 她一直都要求同學們說話精煉,為了同學們的學習,老師把家搬到離學校不遠的豐澤園居住,她不怕辛...

興趣比利益重要作文,寫關於興趣的議論文,求開頭結尾

可以以不能為了錢而放棄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只有感興趣再普通的工作都可以闖出自己的一片天,為重點來寫 我的兒來跟爹學 古人云 要淡泊名利.淡泊 是一種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 就曾說 恬淡為上,勝而不美 後人一直讚賞這種 心神恬適 的意境,如白居易在 問秋光 一詩中,身心轉恬泰,煙景彌淡泊 名利 是人生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