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四氣五味指什么,中醫的四氣五味指什麼

時間 2022-09-23 18:30:11

1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1)四氣也稱四性,指寒、涼、溫、熱四種藥性。其中,寒、涼和溫、熱是性質不同的兩類藥性,而寒和涼、溫和熱只是存在著程度上的差異,涼次於寒,溫次於熱,這是根據藥物作用與機體產生的反應和**效果而概括出來的。凡能**熱性病證的藥物,便認為其具有寒涼的性質。

寒性藥和涼性藥屬陰,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等作用;溫性和熱性藥物屬陽,具有溫裡、敵寒、助陽、通絡等作用。此外,還有一些藥物的性質介於寒涼和溫熱之間,稱為平性,對寒證和熱證都可應用。

(2)五味

指酸、苦、甘、辛、鹹五種不同的藥味。不同的藥味有不同的**作用。

①酸味含有有機酸和鞣質。有收斂、固攝作用。如石榴皮能澀腸止瀉。

②苦味含有生物鹼和苷類。有清熱燥濕、洩降作用。如黃連能燥濕瀉火,大黃能瀉熱通便等。

③甘味含糖。有補養、和中、緩急作用。如甘草能調和藥性等。

④辛味含揮發油。有發散、行氣、行血作用。如木香能理氣,細辛能發汗解表、止痛等。

⑤鹹味含礦物質。有軟堅、散結、瀉下作用。如昆布、海藻能軟堅治痰結等。

⑥其他有的藥物具有淡味和澀味。淡味有滲濕利尿的作用,如茯苓能利尿除濕。澀味有收斂止汗、固精止瀉等作用,如訶子能澀腸止瀉等。

2樓:匿名使用者

四氣:寒涼溫熱四種藥性

五味:酸、苦、甘、辛、鹹

其中淡附於甘、澀附於酸

3樓:小園香覲

是中藥的性味

寒熱溫涼

酸苦甘辛鹹

中藥學的四氣五味指的是什麼?

4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1)四氣也稱四性,指寒、涼、溫、熱四種藥性。其中,寒、涼和溫、熱是性質不同的兩類藥性,而寒和涼、溫和熱只是存在著程度上的差異,涼次於寒,溫次於熱,這是根據藥物作用與機體產生的反應和**效果而概括出來的。凡能**熱性病證的藥物,便認為其具有寒涼的性質。

寒性藥和涼性藥屬陰,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等作用;溫性和熱性藥物屬陽,具有溫裡、敵寒、助陽、通絡等作用。此外,還有一些藥物的性質介於寒涼和溫熱之間,稱為平性,對寒證和熱證都可應用。

(2)五味

指酸、苦、甘、辛、鹹五種不同的藥味。不同的藥味有不同的**作用。

①酸味含有有機酸和鞣質。有收斂、固攝作用。如石榴皮能澀腸止瀉。

②苦味含有生物鹼和苷類。有清熱燥濕、洩降作用。如黃連能燥濕瀉火,大黃能瀉熱通便等。

③甘味含糖。有補養、和中、緩急作用。如甘草能調和藥性等。

④辛味含揮發油。有發散、行氣、行血作用。如木香能理氣,細辛能發汗解表、止痛等。

⑤鹹味含礦物質。有軟堅、散結、瀉下作用。如昆布、海藻能軟堅治痰結等。

⑥其他有的藥物具有淡味和澀味。淡味有滲濕利尿的作用,如茯苓能利尿除濕。澀味有收斂止汗、固精止瀉等作用,如訶子能澀腸止瀉等。

5樓:匿名使用者

四氣又稱四性,是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的藥性,是依據藥物作用於機體所發生的反應歸納出來的。例如,石膏、黃連、梔子等能**熱性病,表明這些藥物具有寒涼性質。反之,附子、乾薑等能**寒性病,也就表明這兩種藥物具有溫熱性質。

所以,一般說來,寒性、涼性的藥物具有清熱瀉火的作用;溫性、熱性的藥物具有溫裡散寒的作用。

五味是辛、甘、酸、苦、鹹五種不同的味。

辛:有發散、行氣、行血的作用。如麻黃、桂枝治風寒表徵;木香、紅花能行氣行血。

甘:有補益、和中的作用。如人參、黃芪能補益元氣;甘草、大棗能調和脾胃及調和藥性。

酸:有收斂、固澀的作用。如五味子、山茱萸能斂汗澀精;五倍子能澀腸止瀉。

苦:有燥濕、瀉降的作用。如黃連、黃柏能清熱燥濕;大黃能瀉下。

鹹:有軟堅、瀉下的作用。如海藻、瓦楞子能軟堅散結;芒硝能瀉下通便。

6樓:一路逍遙

中藥的四氣五味,能反映中藥的性質和功效,了解四氣五味,才能更好掌握中藥的功效

中醫食療常識裡的四氣和五味是指什麼?

中醫理論的「四氣五味」是怎麼回事,有科學依據嗎?

7樓:xu閒說

每一種中藥中的「四性」和「五味」是相互作用的,同時也是對應著相對的療效。

8樓:小熊小餅乾

四氣指藥物有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的藥性,又稱四性;五味指藥物有酸、苦、甘、辛、鹹五種不同的藥味。 是有科學依據的。

9樓:墨陌老師

中藥四氣是:「寒熱溫涼」,五味是:「酸鹹甘苦辛」。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四氣五味直到現在還是中醫理論的基礎之一。

10樓:yuki萌萌

有的,經過實驗與研究所分析出來的,具有一定的科學依據。所謂四氣就是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的藥性,又稱四性,五味是指藥物有酸、苦、甘、辛、鹹五種不同的味道

11樓:醫學無止境

治人的醫學的那一點是科學的?

中藥上講的四氣五味,歸經都是什麼意思?

12樓:鏡水居士

寒、熱、溫、涼四種藥性,古時也稱四氣。其中溫熱與寒涼屬於兩類不同的性質。而溫與熱,寒與涼則分別具有共同性;溫次於熱,涼次於寒,即在共同性質中又有程度上的差異。

藥物的寒、熱、溫、涼,是從藥物作用於機體所發生的反應概括出來的。是與所治疾病的寒、熱性質相對而言。能夠減輕或消除熱證的藥物,一般屬於寒性或涼性,如黃芩、板藍根對於發熱口渴、咽痛等熱證有清熱解毒作用,表明這兩種藥物具有寒性。

反之能夠減輕或消除寒證的藥物,一般屬於溫性而上,如附子、乾薑對於腹中冷痛、脈沉無力等寒證有溫中散寒作用,表明這兩種藥物具有熱性。在治則方面,《神農本草經》雲:「療寒以熱藥,療熱以寒藥。

《素間.至真要大論》雲:「寒者熱之,熱者寒之。

」這是基本的用藥規律

五味,就是辛、甘、酸、苦、鹹五種味。有些藥物具有淡味或澀味,實際上不止五種。但是,五味是最基本的五種滋味,所以仍然稱為五味。

歸經就是把藥物的作用與臟腑經脈的關係結合起來,說明某藥對某些臟腑經脈的病變起一定的**作用。例如桔梗、款冬花能**咳嗽氣喘的肺經病,歸入肺經;羚羊角、天麻、全蠍能**手足抽搐的肝經病,歸入肝經。所以歸經是觀察療效後總結出來的。

一種藥物而歸入二經或數經的,說明它的**範圍較大,例加杏仁人入肺、大腸,能**肺經的咳嗽、大腸的大便燥結。澤瀉入脾、胃、腎、膀胱,這四經有水濕的病,常用澤瀉**。

13樓:匿名使用者

說得明白一點,四氣五味、歸經都是古代醫家為了方便辨別用藥,根據其臨床經驗,將藥物的一些基本特徵加以歸類。比如說某些藥物服用後使人四肢溫暖,即可歸為溫、熱之性,反之為寒涼之性;有一些藥物善於**某些臟腑的疾病,比如茵陳善治肝膽濕熱,可歸入肝膽經。

由於各個醫家臨場經驗不同,經常會出現同一藥物,不同醫家將其歸入不同經、或者給予其不同性味的現象,這是中醫的發展歷史決定的,也是現在值得**的部分

當然,上面的專家說得很對,我只是加以補充

中藥的四氣五味是什麼

14樓:勾蘭英蔚嬋

四氣又稱四性,就是寒、熱、溫、涼四種藥性。疾病有熱證和寒證之分,一般說來,能治熱證的藥物大多屬於寒性或涼性藥,如寒性的黃連、黃柏、大黃能清熱、降火、解毒。能夠**寒證的大多屬溫性或熱性藥,如熱性的附子、乾薑、小茴香能暖中散寒。

溫與熱、寒與涼只是程度上的差異。寒涼藥多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的作用,常用於陽證、熱證疾病的**。溫熱藥多具有溫和、救逆、散寒等作用,常用於陰證、寒證的**。

有些平性藥物只是藥性比較緩和,但也具有偏寒或偏熱之性,因此也屬於四氣之內,如某些補藥、理氣藥、利尿藥等。

五味是指藥物的辛、甘、酸、苦、鹹五味,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用。而其味相同的中藥,作用也有共同之處,如辛味藥能發散、能行氣血,適用於表證和氣滯血瘀等證;苦味藥能瀉能燥,適用於熱證和濕證;酸味能收斂,適用於盜汗、遺精、久瀉等;咸能軟堅,適用於便秘、腫塊、瘰癘等症;甘即甜味,能補能緩,適用於虛弱或和緩,拘緊疼痛等症;但兩者必須綜合運用。如同樣是寒性藥的黃連和浮萍,由於黃連味苦、浮萍味辛,因此,黃連能降火,浮萍卻能疏散風熱。

同樣是甘味的黃芪和蘆根,溫性的黃芪能補氣、寒性的蘆根卻能清熱除煩。

15樓:一路逍遙

中藥的四氣五味,能反映中藥的性質和功效,了解四氣五味,才能更好掌握中藥的功效

什麼是中藥的「四氣五味」 ?

16樓:歸會肖巨集遠

中藥素有「四氣五味」之說,「四氣」指藥物的寒、熱、溫、涼四種特性,又稱「四性」。

寒涼和溫熱是兩種對立的藥性,而寒與涼、熱與溫之間只是程度的不同。一般寒涼藥多具清熱、解毒、瀉火、涼血、滋陰等作用,主治各種熱證。溫熱藥多具溫中、散寒、助陽、補火等作用,主治各種寒證。

另外還有平性,即藥性平和。

中醫根據藥物的四性辨證用藥,熱者寒之、寒者熱之只是總的原則,而病人的證候表現,又分表裡寒熱。表寒之證只能治以表熱之藥。如麻黃、桂枝、防風、羌活之類辛散溫熱之品,解表散寒,而不宜溫裡散寒的附子、乾薑之藥。

裡寒之證,

只能治以溫裡散寒的辛熱之品,如附子、乾薑、肉桂、呉萸之類,若誤用之,或無功效,或使病證變得更加危重,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

五味原指藥物的辛、甘、酸、苦、鹹五種味道,後發展成為表述中藥藥用功能的說法。最初藥物的味道是依據口嚐藥物的真實滋味,如黃連、黃柏之苦;甘草、枸杞之甘;桂枝、川芎之辛;烏梅、木瓜之酸等。後來則是根據藥物的功用來確定藥味了,如辛味具有發散的作用,中藥葛根口嚐並不具備辛味,但是有解表散邪作用,常用於**表證,所以在本草書上就把葛根的藥味確定為辛味。

「四氣五味」是中藥學的基本理論之一,性與味顯示了藥物的部分效能,也顯示出有些藥物的共性。只有認識和掌握每一藥物的全部效能,以及性味相同藥物之間同中有異的特性,才能全面而準確地了解和使用藥物。

什麼叫四氣五味?有何作用

17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1)四氣也稱四性,指寒、涼、溫、熱四種藥性。其中,寒、涼和溫、熱是性質不同的兩類藥性,而寒和涼、溫和熱只是存在著程度上的差異,涼次於寒,溫次於熱,這是根據藥物作用與機體產生的反應和**效果而概括出來的。凡能**熱性病證的藥物,便認為其具有寒涼的性質。

寒性藥和涼性藥屬陰,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等作用;溫性和熱性藥物屬陽,具有溫裡、敵寒、助陽、通絡等作用。此外,還有一些藥物的性質介於寒涼和溫熱之間,稱為平性,對寒證和熱證都可應用。

(2)五味

指酸、苦、甘、辛、鹹五種不同的藥味。不同的藥味有不同的**作用。

①酸味含有有機酸和鞣質。有收斂、固攝作用。如石榴皮能澀腸止瀉。

②苦味含有生物鹼和苷類。有清熱燥濕、洩降作用。如黃連能燥濕瀉火,大黃能瀉熱通便等。

③甘味含糖。有補養、和中、緩急作用。如甘草能調和藥性等。

④辛味含揮發油。有發散、行氣、行血作用。如木香能理氣,細辛能發汗解表、止痛等。

⑤鹹味含礦物質。有軟堅、散結、瀉下作用。如昆布、海藻能軟堅治痰結等。

⑥其他有的藥物具有淡味和澀味。淡味有滲濕利尿的作用,如茯苓能利尿除濕。澀味有收斂止汗、固精止瀉等作用,如訶子能澀腸止瀉等。

四氣五味與中草藥的關係,四氣五味與中草藥的關係 10

風之聖焱 藥物中的辛 甘 酸 苦 鹹五種不同之滋味,不同的藥味,具有不同的 作用。此外,尚有淡 澀二味,習慣上淡附於甘,酸與澀功效相似,不另立淡澀,仍以五味為主。1 辛味 口嘗有麻辣或清涼感,有的具香氣,能發散解表 行氣活血 溫腎壯陽,適用於外感表症 氣滯血瘀症 風寒痺症 腎陽虛虧症等。如荊芥 紫蘇...

食物的性味歸經是怎麼回事,食物的四氣五味是怎麼回事

易書科技 中醫學對飲食食物的認識,要比近代營養學對食物認識全面深刻的多。除了上述食物的性味學說,食物的歸經理論也同樣表明中醫學對食物調理養生的認識更加深入而科學。比如,腎虛腰痛腰痠者,若經常食些枸杞子 杜仲 粟子 豬腰等就有利於病人身體的 這是因為這些食物都能入腎經,而補腎壯腰。這就是中醫學中的食物...

中醫的五味學說中五味與五臟有怎樣的關係

ahtv老爸老媽 五味對照五臟,五臟喜歡的味道你知道嗎?五味和五臟的關係 中醫中的五味和五臟是怎麼對應的? 五味復是酸,苦,甘,辛制,鹹。分別對應肝,心,脾,肺,腎 一般情況下,適當的酸味養肝,苦味養心,以此類推 吃多了會傷五臟,但是遵循五行相剋。比如多吃酸味,木重而克土,所以傷脾。總結的說,多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