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墓室規格是什麼樣的,古代墳墓分為幾個級別,分別是什麼

時間 2021-09-12 06:34:55

1樓:牧夢菡

唐墓發現的不是太多,多集中在陝西西安一帶。普通唐墓形制一般不大,40-50平米,多依山而建,無墓門、神道等裝飾性建築,較難發現,也不易被盜。

普通唐墓一般有1個主室,1-4個耳室,主室棺槨,耳室陪葬品。依墓主生前地位貧富而定耳室、葬品數量。

唐墓一般有封牆,磚石密封形制,單層,破開即為主室,多在20-30平,**起墩,上置棺槨。 耳室圍主室而建,一般4-10平方大,和主室有磚石起低坎隔開,防地水滲淹。裡面的東西多是墓主生前從事行業、使用過的物品,或喜歡的東西。

唐代民俗開放,墓葬風格不奢侈,沒聽說有葬品鎮墓的說法。

2樓:落馬人

皇陵:唐朝基本上都是依山而建——把山掏空了!但是基本上都被盜了!陪葬品基本上都是主任或者事後的一些東西用陶俑燒製——就是現在說的唐三彩!還有就是皇帝喜歡的,所謂視死如生。

皇室成員,一些有名**有的會被皇帝准許死後陪葬在皇陵周圍其他** 貴族 或者有錢的人 會有唐三彩。

普通人:也許和現在土葬差不多

出家人:火葬

其他 :水葬 **

3樓:v雨逝走了思念

唐代的帝王陵園,仿照都城長安城的格局設計,內營諸多樓閣組成的規模巨集大的建築群。這是一大特點。 坐北朝南,南北中軸線分東西兩部分對稱。

陵園的四門之外和神道兩側都有碩大的石群雕像。望採納

4樓:jssc精神失常

隋朝因立國短暫,有隋代紀年的壁畫墓發現不多, 已清理的隋代壁畫墓有2023年陝西西安東郊白鹿原發掘的大業十一年(公元615年)劉世恭墓 ,2023年西安東郊韓森寨發掘的開皇十二年(公元592年)呂武墓 ,2023年陝西三原雙盛村發掘的開皇二年(公元582年)李和墓 ,2023年在西安東郊發掘的大業四年(公元608年)李椿夫婦墓等。這些墓儲存情況一般不好,所存壁畫殘損較重。對於瞭解隋墓壁畫藝術面貌有價值的是山東嘉祥英山開皇四年(公元584年)徐敏行夫婦合葬墓。

  唐代壁畫墓的發現是在帝王陵的調查基礎上進行的,20世紀以來在調查西安唐代帝王陵的過程中,最大的收穫是陸續發現了帝陵周圍的陪葬墓,從中清理出大量精美的壁畫,獲得了唐代帝王陵寢制度及其陪葬墓的詳盡資料。帝陵陪葬墓的清理髮掘工作主要集中在獻陵、昭陵和乾陵範圍內。據考古調查,唐高祖李淵的獻陵陪葬墓為30座,墓主人大多是皇室宗親,經發掘的壁畫墓有高祖第十五子李鳳墓,高祖第六女房陵公主墓等。

李鳳墓墓室頂部繪星象,天井、過洞、甬道和墓室中均影作木結構建築,甬道兩側在長廊建築中的各間內繪女侍,過洞西壁繪有牽駝圖,是陪葬墓中年代較早的例項。

5樓:

不同階層的墓是不一樣的,裡面放的明器當然是有講究的,您看那赫赫有名的唐三彩就知道了。若是部分階層的介紹的話,那可不是一兩句話的事兒……

春秋戰國古墓規格等級以及墓室佈局

6樓:月下丨傾城丨

商周時期的墓葬以考古發掘的為主,東周時期墓葬,上候級的伴有牛馬坑、封

土家等。這個時期已經形成了鉸成熟的文字——中骨義和金文,記載了讓會發展

的情況。

內秦襄公起,帝上陵經比了王候到帝王的緩慢的發展過稅。墓葬也從墓到家,

東到山的演變過程。規模也內亨堂發展至墓家。逐步完善帝王陵園的形制。

從現釘的冬片資料看,墓葬最初形式是沒有土丘的。商周時期的墓葬l4究不

封不樹,即沒有封土堆,也不種梢任何樹木。從日前考古發掘來看,殷代的墓葬都

沒侖土丘。墓家的興起主要是由於奴隸主貴族的沒落,以家族為單位的墓葬制度

開始興起。據《周禮.春官,基大夫》載,不**墓或是邦墓,每個人安葬都要按照禮

制規定次序來排列,有嚴格的規定和安放位青。戰國初期,社會發生變革,11l現"禮

崩樂壞"的局面、原來奴隸主貴族以宗族為單位的墓葬制度開始瓦解,以家族為單

位的墓葬制度逐漸形成,同一片墓地中,由於身份向低,出現貧富懸殊差異交鍺的

排列。春秋晚期,中原地區出現土丘式墓葬。例如河南凶始侯古塔的宋墓。戰同時

期,土丘式墓葬普遍流行。例如河南新鄭地區的韓同王陵。土斤高7一lo米,直徑

5—7米*筆者曾經參與了河南省新鄭市胡莊村的韓國王陵考古發掘丁作。見討土

家高大,規制較崗,建有墓道和車馬坑。基壁周圍塗有硃砂,土丘墓家上有古代建

築,有的還鋪設有散水,圖中所示為新鄭戰國時期韓國王陵,均為土丘墓。戰國時期的土丘墓高低根據墓主身份草卑而定。由於建築的需要,棺柩的重數增多,隨葬品也隨之增多,墓室擴大,人力需求也就會增大.問時又要防潮,防滲水,防塌方,填人

木炭層、石子層、白膏泥、石料、木材等,挖出來的土不能回填墓室,山此堆積成高大的上廳、隨著奴隸主貴族組織的解體,地主階級和富商大賈漸漸出現,人們的家族觀念加強,重視對先輩們喪葬之禮,也重視對家族墓地的修建,君主政體的建立,爵價等級的高低,確立了墓葬的等級制度。奴隸主貴族所艾行的宗族層葬制度,等級差異主要體現在墓主人的墓室中,包括棺停的重數,隨葬品的數量,隨葬品的種類,如天子九鼎,諳侯七鼎,士大夫五鼎。秦闊在商軟變法後規定"小夫死,以上至大夫,其官級一等,其墓樹,級一樹"。

《禮記.月令》記載,"傷喪紀,辨衣裳,審棺停之厚薄,墓丘攏之大小、高卑、厚薄之度,貴賤之等級"。

春秋以前稱墓葬為"墓",戰國時期,稱為"丘墓"、"基家"、"墳墓"等。君工的墓家稱"陵"。戰國中期開始,出現於趙國、楚

國、秦國、韓國等。商代至戰陽晚期的王陵有的呈"亞"、"窄"、"甲"宇型。墓道有四條、兩條、一條之分。在當時,身份等級最

高者是國君,義墳墓建造比較高大。日前咸陽北邊的泰武王叄高約三丈。據文書記載.簾王陵墓中建築有"寢"的制度,始於

秦朝。在西漢時期普遍推行,其形成時期為戰例時期。古人相傳死後會有靈魂存在,因此,宗廟的建築大部分模仿宮殿。

生前有"朝",死後也有"朝";生前有"寢",死後也有"寢"。《爾雅'釋官》載:"室有東西廂口廟.無東西廂有室內寢。

"古代君主宗廟的建築上,如同宮殿一樣。

古代墳墓分為幾個級別,分別是什麼

7樓:春素小皙化妝品

人墓地的大小:公侯100方步、

一品90 方步、二品80方步、三品70方步、四品60方步、五品50方步、六品20方步、七品以下20方步、庶人20方步。

墳高也尊卑有別:公侯20尺、一品18尺、二品16尺、三品14尺、四品12尺、五品9尺、六品7尺、七品以下6尺、庶人4尺。

平民一般按照活人宅院設計的,有主室、後室、兩間耳室。墓主的棺槨就停在主室正**。貴族則龐大的多,地宮的墓室分為前中後三部分,門口吊著千斤閘,從閘門進去,首先為一間“明殿”(冥殿),按墓主生前家中堂屋的佈置,有各種傢俱擺設,這些器物為“明器”(冥器)。

再往裡,中間的墓室,稱為“寢殿”,擺放棺槨的地方。其後為“配殿”,是專門用來放陪葬品的地方。壁畫在唐宋年間,王侯墓中多數都有壁畫,用來記述墓主生平的。

擴充套件資料

從西漢末年開始,有人把石制的碑立在墓前,既不埋於墓中,也不在下葬後撤除,而且在石碑上刻下墓主的官爵姓名,這就成了墓碑。早期的墓碑上部仍有穿,頂端或作方尖形,稱圭首,或作圓弧形,刻上雲氣圖案,稱暈首。

東漢時墓前立碑蔚成風氣,許多墓碑除刻有墓主官爵姓名外,還刻上介紹墓主家世生平事蹟並加以頌揚的長篇文字,碑陰則詳列立碑人的姓名。

晉代由於墓碑既私褒美、興長虛偽、傷財害人,一度曾予禁止。

唐宋時准許一定級別的**墓前立碑。碑首稱碑額,刻有螭(chī,無角的龍)、虎、龍、雀等圖樣,碑身下還有碑座,稱為趺。當時規定五品以上墓碑為螭首龜趺,高度不得超過九尺,七品以上墓碑為圭首方趺,高四尺。

明清時更把墓碑的形制作為體現墓主身份的標誌,規定更為細緻:一品為螭首龜趺,二品為麒麟首龜趺,三品為天祿、辟邪(傳說中的兩種神獸)首龜趺,四至七品為圓首方趺,圓首的碑為碣。

碑身、碑首的高度、寬度以及趺座的高度也都有等差,最高等級的墓碑通高達一丈六尺。原則上庶人墓前不許立碑碣,但這種禁令並未嚴格執行,所以一般人死後墓前大多立有石碑,只是體小制陋,又無趺座而已。

8樓:我愛黃瑞蓮

墳墓:(feń mù) 埋葬死人的穴和上面的墳頭。 大曰墳,小曰墓 1.

古時稱墓之封土成丘者為墳,平者為墓;對稱有別,合稱相通。後指埋葬死人的穴和上面的墳頭。常特指祖墳。

《周禮·地官·大司徒》:“安萬民,一曰媺宮室,二曰族墳墓。”《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足下中國人,親戚昆弟墳墓在 真定 。”《南史·虞寄傳》:“且兵革已後,人皆厭亂,其孰能棄墳墓,捐妻子,出萬死不顧之計,從將軍於白刃之間乎?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四回:“你看築起鐵路來,墳墓也要遷讓呢,何況祠堂!” 魏巍 《東方》第六部第十一章:

“ 楊雪 的墳墓就在 松風裡 的南山上。” 2.古星名。

屬危宿,共四星。《星經》:“墳墓四星,在危下。

”《隋書·天文志中》:“虛南二星曰哭,哭東二星曰泣,泣、哭皆近墳墓。” 墳墓是應該敬畏的地方,而不是可怕的地方。

因為墳墓意味著一個生命的終結,而人總有終老的一天。走進墳場,總會有一種寧靜而肅穆的感覺,那是對生命的敬畏! 中國帝王陵寢文化的真正肇始是秦始皇陵。

中國皇家陵寢主要有西安 臨潼的秦始皇陵、陝西漢唐陵、河南宋陵、南京明孝陵和北京明十三陵、清代關外三陵和河北清東陵、清西陵。**瓊結縣藏王墓。北鎮遼代皇家墓葬。

寧夏銀川西夏王陵。 以秦始皇陵為代表的秦漢時期的帝王陵寢,封土形狀多為覆鬥式,並以營造豪華擴室和堆築高大封土為這一時期的特色;漢代以後長達兩千多年的中國封建社會,因封建世襲政治體制的相對發展,導致帝王陵墓文化也一直盛衍不衰,綿延發展。漢朝帝王陵墓一般是封土而作。

唐朝,以李世民昭陵為典型,以武則天、李治乾陵為代表的唐朝陵寢,這個時期的皇家陵寢多數因山為陵,在山腰開鑿墓室,以山丘為封土。五代十國和宋朝時期,因戰爭頻仍,國力頹弱,陵寢規制相對縮減;元朝帝王死後則實行深葬,地表不留任何痕跡。中國古代陵寢的發展經過這一段近400年的低潮之後,開始進入一個輝煌時期——明清時期。

明太祖朱元璋對前代陵寢制度作了重大改革:將覆鬥式封土改為圓式寶頂,增加祭奠設施;改方形院落為多進長方形院落,創立了一個嶄新的陵寢制度。清朝陵寢不僅承襲了明朝陵制,而且作了進一步改革和完善,從而把中國古代陵寢營建活動推向了最後的頂峰。採納哦

古代揚州是什麼樣的,古代的揚州是個什麼樣的城市

擺渡知道大師 揚州建城史可上溯至前486年,古代有時作楊州 按 漢碑中楊字皆從 木 從 手 系後人所改,王念孫有詳細考證 相當於現在的 省 揚州的名稱最早見於 尚書 禹貢 淮海維揚州 這是古人心目中的一個廣泛的地理概念,包括了今淮水以北 黃海 長江廣大地域內的江蘇 安徽 江西 浙江 福建等省。據唐代...

古代戰爭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古代的棍是什麼樣子的?

齊東人也 影視作品都是藝術誇張,實際上古代騎兵交戰非常簡單,特別是兩個人單打獨鬥時,手腳快一點的也就兩三個動作,慢一點的也就一下,一個回合就過去了,這網慢可以計算一下,兩軍對壘時中間的距離為 一箭之地 約合現在75米左右 以雙方最前面的士兵不在對方的弓箭攻擊範圍之內為準 馬的奔跑速度平均為35千米 ...

「士」在古代是什麼樣的地位,或什麼樣的身份

中國古代社會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特定社會階層,後演變為對知識分子的泛稱。原來可能指原始社會末期與氏族部落首領和顯貴同族的武士,進入階級社會後,他們成為統治階級的一部分。因古代學在官府,只有士以上的貴冑子弟才有文化知識,故士又成了有一定知識和技能之人的稱呼 春秋時代,各國之間征戰不休,步卒作用增加,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