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字什麼是怎麼回事怎麼解釋,怎麼取啊根據什麼

時間 2021-05-05 10:57:37

1樓:

名,是在社會上使用的個人的符號。自稱用名,稱人以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充,是和「名」相表裡的,所以又叫「表字」。

古人「名」和「字」的關係有意義相同的,如:東漢創制地動儀的張衡字平子,「擊鼓罵曹」的文學家禰衡字正平,他們名、字中的「衡」就是「平」;宋代詩人秦觀字少游,陸游字務觀,他們名、字中的「觀」和「遊」也是同義。

「名」和「字」有意義相輔的,如:東漢「舉案齊眉」的文學家梁鴻字伯鸞,「鴻」、「鸞」都是為人稱道的兩種飛禽;唐代詩人白居易字樂天,因「樂天」故能「居易」;宋代作家晁補之字無咎(「咎」是過錯),因能「補」過才能「無咎」。

「名」和「字」有意義相反的,如:宋**學家朱熹字元晦,元代書畫家趙孟頫字子昂。他們「名」、「字」中的「熹」與「晦」、「頫(俯)」與「昂」都是反義。

古人的「名」、「字」往往取自古書典,如:曹操字孟德,《荀子》有「夫是之謂德操」句。唐代文學家陸羽(著有《茶經》,後世尊為「茶神」)字鴻漸,是取自《周易》「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

古人的「名」、「字」還常用來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輩。先秦時,常在名、姓前加伯(孟)、仲、叔、季表兄弟長幼,如伯夷、叔齊,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 「仲」就是老二。漢代以後逐漸在「名」或「字」中用同樣的字或偏旁表同輩關係,如宋代學家蘇軾、蘇轍兄弟共用偏旁「車」表同輩。

除了名、字,有些古人還有號。「號」是一種固定的別名,又稱別號。封建社會的中上層人物(特別是文人)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為自己取號(包括齋名、室名等)。

如唐代李白的青蓮居士、杜甫的少陵野老、宋代蘇軾的東坡居士、明代唐寅的六如居士、清代鄭燮的板橋等,都是後人熟知的;有些別號的使用率甚至超過本名(如蘇東坡、鄭板橋等)。別號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不像姓名要受家族、行輩的限制,因而可以自由地抒發或標榜使用者的某種情操。別號中常見的「居士」、 「山人」之類就是為了表示使用者鄙視利祿的志趣。

有以號明志的,如宋周敦頤稱濂川先生,明歸有光稱震川先生,王夫之稱船山先生等。還有在死後由門人、後人上的尊號(「私諡」),如晉代陶潛的靖節等。諡號,即死後由皇帝頒賜的榮稱。

如宋包拯稱包孝肅,岳飛稱**穆,清紀昀稱紀文達等。另外還有「綽號」,這大都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認的別號,是對人的刻畫和形容。如《水滸》裡梁山上一百○八人個個都有綽號,大都準確地描摹了人物性格、特長或生理特點,這些綽號作為姓名的代稱,更是人們所熟知的。

除了上述的字、號之外,歷史上常常用來代替個人姓名的還有:

1、地名(包括出生地、住地和任職所在地等)。如東漢孔融稱為孔北海,唐代韓愈稱為韓昌黎,柳宗元稱為柳河東或柳柳州、宋代蘇轍稱為蘇欒城等。以地名稱人在封建時代是表尊敬,叫做稱「地望」。

2、官爵名(包括職銜、封號等)。如東漢發出「窮當益堅、老當益壯」豪言的馬援稱馬伏波(曾任伏波將軍),投筆從戒的班超稱班定遠(曾封定遠侯),三國嵇康稱嵇中散(曾任中散大夫),唐代杜甫稱杜工部、杜拾遺(曾任工部員外郎、左拾遺)等。

3、以室名、齋名、軒名、堂名為號的。如王夫之號薑齋取自他的室名;辛棄疾的號稼軒也是取自室名;北宋詩人蘇舜欽,流寓蘇州,築滄浪亭,自號滄浪翁。

4、在姓氏前加形容詞指稱特定的同姓者。南朝謝靈運和堂弟謝惠連都是詩人,被稱為大、小謝。唐代詩人中老杜(亦作大杜)專指杜甫,小杜專指杜牧。

老蘇、大蘇、小蘇則指宋代蘇洵、蘇軾、蘇轍父子。

5、以幾個姓並稱特定的幾個人。如「馬班」(或「班馬」)指司馬遷(《史記》作者)、班固(《漢書》作者);唐詩人中「李杜」是李白、杜甫,「元白」是元稹、白居易;「韓柳」是韓愈、柳宗元。還有前面提到的大謝小謝合稱「二謝」,加上南朝號一詩人謝朓又合稱「三謝」;「二程」專指宋代學者程顥、程頤兄弟;蘇洵、蘇軾、蘇轍又合稱「三蘇」。

6、在唐代還常以行第連同姓名官職等稱人。王維有詩題《送元二使西安》(「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就是其中的名句)、唐詩中屢見《答王十二》、《問劉十九》之類的題目,都是以行第稱人的。如李白是李十

二、韓愈是韓十

八、柳宗元是柳

八、元稹是元九等。宋代也還有此風習,如秦觀稱秦

七、歐陽修稱歐

九、黃庭堅稱黃九等。

古人的字是怎麼一回事?

2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的字是古代的一種區分人群,區分尊卑的的標誌,用來表示德行的。

古人的字,主要用於他稱。當然,也不是說所有的情況下都必須對人稱字不稱名,這要依對話雙方的相互地位而定。

彼此地位相當者,尊稱別人用字不用名,謙稱自己用名不用字;而長輩對晚輩、老師對學生、上級對下級,也可以稱名而不稱字,這樣顯得更親切。如果說起名是為了分彼此,那麼取字就是為了明尊卑。這是名與字功能的基本區別。

3樓:圓隨緣滅

人的稱號。古人不僅有「名」,而且有「字」。舊說上古嬰兒出生三個月後由父親命「名」,男子二十歲舉行冠禮,並取「字」,女子十五歲許嫁,舉行笄禮,並取「字」。

名,是在社會上使用的個人的符號。自稱用名,稱人以字。 「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充,是和「名」相表裡的,所以又叫「表字」。

一般認為,古人的名和字之間有意義上的聯絡。一種情況是名和字意義相同或相近。例如屈原,名平,字原。

(《爾雅 釋地》:「廣平曰原。」 )又如岳飛,字鵬舉。

而「鵬舉」既是大鵬展翅高飛的意思。

另一種情況是名和字的意思正相反。例如曾點,字皙。(《說文》:

「點,小黑也。」而「皙,人色白也。」 )當然,隨著歷史的發展,許多詞語的語義發生了變化,對於古人名和字的語義聯絡就很難看出來。

不過只要你是個有心人,仍有許多先賢的名和字可以品出味道來。

4樓:來日方長

古代男子20歲,女子十五歲,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與本名涵義相關的別名,稱之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稱其表德之字。後稱字為表字。

5樓:貞觀之風

字是為了便於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是出於禮貌和尊敬。

男子到了二十歲**,要舉行冠禮,這標誌著本人要出仕,進人社會。女子長大後也要離開母家而許嫁,未許嫁的叫「未字」,亦可叫「待字」。十五歲許嫁時,也要取字,供朋友呼喚。

6樓:馬口仔

古代人的名字和現代有很大的差別。

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單指名。幼年時由父母命名,供長輩呼喚。

字,是男子20歲(**)舉行加冠禮時取字,女子15歲許嫁舉行笄(jī)禮時取字,以表示對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稱呼。

名和字一般在意義上都存在一定的聯絡。有兩種情況:①「名」和「字」詞義相近或「字」是對「名」的進一步闡述,例如:

屈原名平,字原,「原」是寬闊平坦的意思;②「名」和「字」意思相反的,例如:韓愈,字退之。後人取字,通常是以兩個為「字」,例如諸葛亮字孔明。

古人通常尊敬對方稱自己名,表示自己謙卑時也稱自己名。如「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的「籍」就是項羽自呼己名,表示對對方的尊敬。

除了名和字之外,古人還有別號。別號是名和字以外的稱號。古時,人們為了尊重別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稱其字,而稱其別號。

號和名不一定有意義上的聯絡。號可以有兩個字的,也可以有三個以上字的。例如:

陸游,號放翁;陶潛,號五柳先生;蘇軾,號東坡居士。字數多的別號有時可以縮為兩個字,如蘇東坡。

此外,有人認為稱別人的字、號還不夠尊敬,於是就以其官職、籍貫來稱呼,如杜甫被稱為杜工部,稱柳宗元為「柳河東」。

7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人的姓名和現代一樣,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用來代表個人的符號。我們現在稱某人的名字是什麼與古人是不同的。古人名是名,字是字,各有用途。

古人一誕生就起名,**後則有字,號;死後有諡號。《禮記.檀弓上》:「幼名、冠字,周道也。

」名,是在社會上使用的個人的符號。自稱用名,稱人以字。 「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充,是和「名」相表裡的,所以又叫「表字」。

古人「名」和「字」的關係有意義相同的,如:東漢創制地動儀的張衡字平子、「擊鼓罵曹」的文學家禰衡字正平,他們名、字中的「衡」就是「平」;宋代詩人秦觀字少游、陸游字務觀,他們名、字中的「觀」和「遊」也是同義。

「名」和「字」有意義相輔的,如:東漢「舉案齊眉」的文學家梁鴻字伯鸞,「鴻」、「鸞」都是為人稱道的兩種飛禽;唐代詩人白居易字樂天,因「樂天」故能「居易」;宋代作家晁補之字無咎(「咎」是過錯),因能「補」過才能「無咎」。

「名」和「字」有意義相反的,如:宋**學家朱熹字元晦、元代書畫家趙孟頫字子昂他們「名」、「字」中的「熹」與「晦」、「頫(俯)」與「昂」都是反義。

古人的「名」、「字」往往取自古書古典,如:曹操字孟德,《荀子》有「夫是之謂德操」句。唐代文學家陸羽(著有《茶經》,後世尊為「茶神」)字鴻漸,是取自《周易》「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

古人的「名」、「字」還常用來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輩。先秦時,常在名、姓前加伯(孟)、仲、叔、季表兄弟長幼,如伯夷、叔齊,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漢代以後逐漸在「名」或「字」中用同樣的字或偏旁表同輩關係,如宋代文學家蘇軾、蘇轍兄弟共用偏旁「車」表同輩。

8樓:錕吾劍

名字本來就是兩個概念,現在合而為一了。舊時男子二十歲取字,女子十五歲取字。名與字應當有意義上的聯絡。字和名都是為了表示乙個人。對平輩,長輩通常要稱字,表示尊重。

9樓:福建汀州人

古人在姓名上有講究,長輩叫晚輩的名,同輩相稱字.

10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的字是他第二個名字,for example,李白,字太白,那你就可以叫他李太白

古人起字是依據什麼啊 怎麼起的啊

古人的字是什麼意思

11樓:孤倚危樓

字(表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義的名字。古代男子20歲女子十五歲,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與本名涵義相關的別名,稱之為字,以表其德。

凡人相敬而呼,必稱其表德之字。

古人名是名,字是字,各有用途。古人一誕生就起名,**後則有字,號;死後有諡號。《禮記檀弓上》:

「幼名、冠字,周道也。」 名,是在社會上使用的個人的符號。自稱用名,稱人以字。

「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充,是和「名」相表裡的,所以又叫「表字」。

古人「名」和「字」的關係有意義相同的,如:東漢創制地動儀的張衡字平子、「擊鼓罵曹」的文學家禰衡字正平,他們名、字中的「衡」就是「平」;宋代詩人秦觀字少游、陸游字務觀,他們名、字中的「觀」和「遊」也是同義。

古人「名」和「字」有意義相輔的,如:東漢「舉案齊眉」的文學家梁鴻字伯鸞,「鴻」與「鸞」都是為人稱道的兩種飛禽;唐代詩人白居易字樂天,因「樂天」故能「居易」;宋代作家晁補之字無咎(「咎」是過錯),因能「補」過才能「無咎」。

古人「名」和「字」有意義相反的,如:宋**學家朱熹字元晦、元代書畫家趙孟頫字子昂他們「名」、「字」中的「熹」與「晦」、「頫(俯)」與「昂」都是反義。

古人「名」和「字」往往取自古書古典,如:曹操字孟德,《荀子》有「夫是之謂德操」句。唐代文學家陸羽字鴻漸,是取自《周易》: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

古人的「名」和「字」還常用來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輩。先秦時,常在名、姓前加伯(孟)、仲、叔、季表兄弟長幼,如伯夷、叔齊,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漢代以後逐漸在「名」或「字」中用同樣的字或偏旁表同輩關係,如宋代文學家蘇軾、蘇轍兄弟共用偏旁「車」表同輩。

在古代,由於特別重視禮儀,所以名、字的稱呼上是十分講究的。在人際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謙稱、卑稱,或上對下、長對少的稱呼。平輩之間,只有在很熟悉的情況下才相互稱名,在多數情況下,提到對方或別人直呼其名,被認為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

平輩之間,相互稱字,則認為是有禮貌的表現。

下對上,卑對尊寫信或呼喚時,可以稱字,但絕對不能稱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長輩的名,更是連提都不能提,否則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所以便產生了我國特有的「避諱」制度。

人的字是怎麼回事,古人的字是怎麼一回事?

00老刀 也稱表字。古人所用的字,是男子成年後的一中稱呼.古代男子以20歲弱冠為成年,成年後,便由長輩為其起一字,代表其成年。也就是說,在古人的字中,只有年滿20歲的成年男子才有的,不滿20歲或者慢20歲的女子,都是沒有字的。 正三炮 一般少年到了乙個年齡,父母就給他加上字型大小,表示他已成丁了。另...

鬼壓床 是怎麼回事啊 科學怎麼解釋的 拜託各位了3Q

鬼壓床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生理性的,一種是靈體性的。生理性的要放鬆自己,休息適度,工作不可過量。而靈體性的這種情況的體現通常都如同很多朋友那樣,夢境裡或者迷糊中意識能夠知覺或者交流某些靠近的靈體,而通常情況下這些靠近的東西各類不等,具體要看你是與哪些東西有過交接。他們靠過來後就能夠控制阻隔到你的意...

光棍節是怎麼回事誰搞的 哪位大蝦幫俺解釋一下

弦之月 光棍節的來歷 傳說公元三世紀時,古羅馬有一位暴君叫克勞多斯 mala jisi 離暴君的宮殿不遠,有一座非常漂亮的破廟,修士瓦倫丁 luosi ding 就住在這裡。羅馬人非常崇敬他,不論男女老幼,貧富貴賤,人們總會群集在他的周圍鄙視他,在祭壇的熊熊聖火前,聆聽瓦倫丁的祈禱。這一時代,古羅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