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事求是最早由誰提出,實事求是是哪位領導人在何時提出的?

時間 2022-04-15 10:50:08

1樓:於筆何量

不對,我最近看四書五經,在易經中已經有這句話的原形了。

實事求是是哪位領導人在何時提出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實事求是是***於2023年5月19日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提出來的。

拓展資料:***(2023年12月26日-2023年9月9日),字潤之,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他是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1949至2023年,***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

。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共產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為***思想。因***擔任過的主要職務幾乎全部稱為主席,所以也被人們尊稱為「***」。

***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誌也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

3樓:羅傑冠銷賦能

實事求是(seek truth from the facts),就是是一說一,是二說二,嚴格按照客觀現實思考或辦事 。從實際情況出發,不誇大,不縮小,正確地對待和處理問題,求得正確的結論。語出《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

「 河間獻王 德以 孝景 前二年立,修學好古,實事求是。」顏師古注:「務得事實,每求真是也。

」 明張居正《辛未會試程策二》:「其所以振刷綜理者,皆未嘗少越於舊法之外,惟其實事求是,而不採虛聲。」 典故 出處:

《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修學好古,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一詞,最初出現於東漢史學家班固撰寫的《漢書·河間獻王傳》,講的是西漢景帝第三子河間獻王劉德「修學好古,實事求是」。

明朝王陽明在宋代朱熹「格物便是致知」、「理在事中」的基礎上,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觀點,倡導「實事求是」的學風。這原本指一種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方法,是乙個經學和考據學的命題,也是中國古代學者治學治史的座右銘。

4樓:陝西楊鋒

實事求是是***於2023年5月19日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提出來的。

***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指出:「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亊物,「是」就是客觀亊物的內部聯絡,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 ***認為,「是」就是事物的規律,「求是」就是認真追求、研究事物的發展規律,找出周圍事物的內部聯絡,作為我們工作的嚮導。

***還解釋說:學習馬克思主義要「有的放矢」,「的」就是中國革命,「矢」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共產黨人所以要找「矢」,就是為了要射中國革命這個「的」。

這種態度就是「實事求是」的態度。「這種態度,有實事求是之意,無譁眾取寵之心。這種態度,就是黨性的表現,就是理論和實踐統一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作風」。

5樓:

***在2023年6月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線概念,在2023年5月的《反對本本主義》中界定了思想路線的基本定義,也就是確立了實事求是的路線。實事求是是***思想的精髓。

6樓:

實事求是應該是***為首的第2代領導人吧。

7樓:匿名使用者

是***在革命年代提出的,後經過不斷充實,行成理論

8樓:融瑗

實事求是。。最早提出來的人是曾國潘

9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哪個領導人在何時提出退出的具體一點,你是說的是哪位領導人呢?

實事求是最早出現在什麼地方?

10樓:匿名使用者

「實事求是」本是一句古老的中國格言。最早見於東漢班固所著《漢書˙河間獻王傳》,言稱漢景帝之子河間獻王劉德「修學好古,實事求是」。

從上下文看,「修學」指「修禮樂」、「學舉六藝」,「好古」指「所得書皆古先秦舊書」。「實事求是」,顏師古注曰「務得事實,每求真是也」。班固認為,劉德在學經典、修禮樂時,喜好先秦諸子的古書,對舊書「求真是」,「留其正本」。

也就是說,劉德的「實事求是」是考證古書時求其真本,講的是實證的治學態度和方法。

2023年5月,太祖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把這一原指治學態度的格言從哲學的高度作了新的解釋,賦予了它以新的含義,指出,「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絡,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

11樓:我是個哀木涕

最早出現在宋代吧 當時嶽麓學院的對聯裡

實事求是的最早出處

12樓:匿名使用者

出處:《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

為了收集書籍,劉德的足跡遍布洛陽、山東、河北等地。他不畏勞苦,身體力行,凡聞民間有善書者,就親自前去以重金購之,並命人重抄乙份留給百姓.

對不願出讓的,他就好言求之,從不採取強制手段。這對當時的絕大多數統治者來說,是難以做到的,因此劉德賢名遠揚,眾多知識分子都不遠千里,攜先祖舊書,送給劉德。

劉德還親自參與了古籍的整理工作,他以名儒毛萇、貫長卿為博士,王定為史丞,又廣招天下著名學士,對所得之書進行研究、整理。劉德整理古籍的態度極為嚴謹,對殘缺不全、字異文非和不同版本的古籍,必組織群儒進行研討辨析、勘誤訂正、精心校理後,才整理成冊。

經過艱苦的校勘工作,劉德整理出大批的正本古籍,對於當時書典十分匱乏的漢朝來說,真是雪中送炭。史載劉德多次車載《詩》、《書》等古籍應詔入朝,漢武帝劉徹看到劉德帶來這麼多書,十分高興,每次都要舉行隆重的接書儀式。

儘管劉德一心撲在古籍整理上,後來還是因為遭漢武帝的猜疑而憂悒成疾,於西元前130年逝於封國。但是,劉德的作為仍受到知識分子的追捧,班固在《漢書》中專門為之立傳,其傳首就評價劉德治學「實事求是」。

13樓:歲月不寒

實事求是最早出自《漢書•河間獻王傳》:「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從民得善書,必為好寫與之,留其真。

」顏師古的注,這樣解釋實事求是:「務得事實,每求真是也。」其中的「事」在古代的意思首先是實踐,如《論語•顏淵》所講的「回雖不敏,請事斯語」及「雍雖不敏,請事斯語」中的「事」,講的就是一種實踐活動,其次是事物;「求」就是研究;「是」字,《現代漢語字典》中解釋,是為會意字,日正也,即太陽到達正中的時候,意為不偏不倚為是,後來把是字作為了判斷動詞,以表示兩者完全相同。

古代人在使用實事求是這個詞語時,意思是說,要考究古代人的學問,追求事物的原理,必須注重實踐活動,用事實說話,注重實際。

實事求是是誰提出的

14樓:匿名使用者

「實事求是」出自《漢書·河間獻王德傳》。劉德是漢景帝劉啟的十四個兒子中的乙個。封在河間(今河北河間縣一帶)為河間王,死後諡獻,所以稱「河間獻王」。

他一生酷愛藏書,曾從民間收集了很多先秦時期的舊書,並且整理得整整齊齊。他腳踏實地,刻苦鑽研,使很多讀書人深為讚嘆,都願意和他一起進行研究。劉德收藏古籍,有不少是出了**收買來的,因為自從秦始皇焚書後,古文書籍比較少見。

他不僅收藏古舊書,而且認真的進行研究整理。因此,東漢史學家班固在編撰《漢書》時,替劉德立了「傳」,並在「傳」的開頭對劉德的好學精神作了高度評價,讚揚劉德「修學好古,實事求是」。意思是說,劉德愛好古代文化,對古代文化的研究十分認真,總是在掌握充分的事實根據以後,才從中求得正確可靠的結論來。

現在,人們運用這個成語,一般是指從實際情況出發,找出事物的內部聯絡,探求事物發展的規律性。也有指說話、辦事符合實際情況。

15樓:匿名使用者

實事求是一詞,最初出現於東漢史學家班固撰寫的《漢書·河間獻王傳》,講的是西漢景帝第三子河間獻王劉德「修學好古,實事求是」。明朝王陽明在宋代朱熹「格物便是致知」、「理在事中」的基礎上,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觀點,倡導「實事求是」的學風。這原本指一種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方法,是乙個經學和考據學的命題,也是中國古代學者治學治史的座右銘。

實事求是誰提出的?

16樓:匿名使用者

最早是2023年遵義 會議提出的 當時是第5次反圍剿失敗後 在遵義召開的會議上 ***提出的

是誰最先提出「實事求是」?

17樓:龐宛絲

出處:《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修學好古,實事求是。」

18樓:雲哥

這是馬克思最先提出的,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靈魂。

19樓:斯海秋

最先是馬克思,然後傳到中國是***,最後實行最好的是***。

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舞妻草燈 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基本內容是 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絡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一切從實際出發,就是 看問題不要從抽象的定義出發,而要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從分析這些事實中找到方針,政策,辦法來 一切從實際出發,其中最答的實際就是中國目前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

談談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和與時俱進之間的關係

解放思想 實事求是 與時俱進,是一個思想內涵豐富 理論形態完備的有機統一體。全面把握與時俱進的精神實質,必須弄清楚與時俱進與解放思想 實事求是的辯證統一關係,進而弄清楚體現時代性 把握規律性 富於創造性之間的內在聯絡,以增強全面貫徹黨的思想路線的自覺性。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前提和條件,只有解放思想,...

實事求是的告訴我真實的貴州師範大學

貓咪vs魚擺擺 怎麼說呢 貴師大的錄取分數線確實每年都比二本分數線高 在本省也一樣的 貴師大在本省算是很好的學校 但是比起外省好的大學 那就要差一些了 還有 作為一個剛剛畢業的前輩 很負責任的給你說 大學裡面一切靠自己 學校好不好不是最主要的 選一個好的專業 然後自己制定好畢業以後的規劃 勤勤懇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