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河灣變遷故事,40年,上海的變遷故事400字觀後感

時間 2022-09-22 18:10:09

1樓:1天_堂

3年前,這裡房屋破敗,殘牆林立,村里沒有電視訊號,也沒有手機訊號。一條主街道上,到處是牛棚、豬圈和廁所,臭氣熏天。

3年後的今天,這裡流水潺潺,炊煙裊裊,古樹老宅,青磚黛瓦,一幅濃郁的豫南農村美景。

這就是新縣周河鄉西河灣村,從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迅速巨變成遠近聞名的旅遊勝地。村支部委員張思恩說:「西河灣的巨變說明,產業扶貧在農村大有空間。

只要找對了路,脫貧致富就指日可待。」

今年4月19日,省長陳潤兒來到西河灣調研,對村莊的巨變點頭稱讚。

曾經的輝煌和破敗

曾幾何時,西河灣有過歷史上的輝煌。村莊已經有700多年的歷史,曾經富甲一方,很多人家的生意做到全國各地,如今村莊的建築大都是明末清初時期建的。但是,改革開放後,隨著城市化的程序加快,西河灣落伍了,人越來越少,村莊日漸衰敗。

今年44歲張思恩說:「小時候印象最深的就是放牛,那時候家家都養牛,家家都在主街道上建個牛棚。」成年後,張思恩也離開家鄉,到北京打工,後來創業成功,成為兩家公司的老總。

他說:「在北京呆的時間越久,就越思念家鄉的大山、古樹和小河。但是,回到家鄉一看,依然是房屋破敗,殘牆林立,看電視沒訊號,打手機沒訊號,真是與世隔絕呀。

」有能力的外出打工了,沒能力的在家過著艱難的貧窮生活,西河灣也戴上貧困村的帽子。

當許多村民失望地離開西河灣時,張思恩發現了家鄉復興的著力點,2023年毅然回到家鄉再創業,牽頭成立了全體村民入股的合作社。

張思恩說:「當看到家鄉儲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築時,我非常興奮。這是家鄉的搖錢樹,西河灣完全有能力成為旅遊勝地,依靠旅遊脫貧致富。曾經輝煌的家鄉完全能夠再次輝煌。」

旅遊助推鄉村復興

正巧,這年新縣提出「英雄夢、新縣夢」的設想,傾力打造紅色歷史、綠色生態、古色鄉村三條精品旅遊線路。作為古色鄉村旅遊的重要節點,西河灣被列入美麗鄉村建設的試點專案,並從**得到1000萬元的啟動資金。

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張思恩邀請專家編制了西河灣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和西河灣供排水系統、汙水處理系統、垃圾治理、綠化亮化等專案規劃,對村莊基礎設施和古民居、村落景觀進行整體規劃設計。

張思恩說:「鄉親們對故鄉的未來也充滿希望,拆牛棚,清河道,修道路,沒有扯後腿的。」

河裡的雜草、淤泥清理了,地下管網埋上了,昔日的主街道也變成了寬闊的石板路,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古村老宅盡顯豫南靈秀。

乙個古色民俗濃郁的豫南最美古村落展現在世人眼前,村莊真正變成了「畫裡鄉村,夢裡老家」。

村民靠旅遊脫貧致富

鄉村美了,在外打工的人紛紛回到家鄉創業,開辦農家樂,真正實現了在家門口掙錢。如今西河灣開辦的20多家農家樂,有10多家都是貧困戶開的。他們因開農家樂而脫貧致富。

對於沒有創業能力的貧困村民,張思恩也想方設法,幫助他們搭上西河巨變的列車,快速脫貧。71歲的張言霞夫婦自身年齡大,兒子沒有勞動能力,兒媳婦也有病,是個貧困戶,張思恩便安排夫婦兩人負責打掃村莊衛生,一年的收入也有兩萬多元。

西河灣村一大批貧困戶已經脫貧致富,貧困戶已由前年底的108戶降到目前的26戶。張思恩說:「村里有信心摘掉貧困村的帽子,也有信心讓所有的貧困戶在2023年底脫貧。」

作文,普陀區錦秀河灣的變作文普陀區錦秀河灣的變遷

2樓:玲姐

注意時空的侷限性,不能任意發揮和聯想

有些小作文受篇幅影響,寫作內容在時間和空間上受到很大限制.一般來說,只能寫材料要求所制約的某一特定的時間和空間內的人或事,不能超出這一時空範圍,不能不受時空限制而任意發揮和聯想.再以〝描寫學校公升國旗的場景〞為例,空間上只能是校園內,不能超出範圍.

否則,勢必使字數過多,內容不集中而不符合要求.

**一部作品。我看了《40年,上海的變遷故事》,讓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

3樓:匿名使用者

我看了《40年,上海的變遷故事》,讓我感受到了上海從城市建設到市民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

該片生動鮮活地再現上海改革開放的創業故事,彰顯上海人民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敢為人先的改革創新精神。

正是了解了上海改革開放的歷史,認識了城市建設的艱難歷程,讓我對這座城市更加熱愛。讓我們回看上海40年最美畫卷,一起感受改革開放帶來的力度與溫度。

故事的變遷,總要通過實現來收藏,結局的邊疆能否寫出當初的憂傷,多少城裡的月光這首歌叫什麼歌名

40年,上海的變遷故事400字觀後感

4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在上海過春節的***,思考中國改革棋局:「抓緊浦東開發,不要動搖,一直到建成」。

浦東經濟總量從2023年的60億元躍公升到2023年的9651億元,今年將突破萬億元,財政總收入從11億元躍公升到3938億元,增長了357倍。1210平方公里的浦東,以全市1/5的土地面積,創造了上海1/3的經濟總量。

今天,陸家嘴金融**區高樓林立,濱江大道景色如畫,自貿區物流繁忙,自信的笑容浮現在每個人的臉上。這裡,完成了西方用兩個世紀才完成的工業化和城市化。

40年上海的變遷故事觀後感

5樓:匿名使用者

40年來,在上海這片土地上究竟上演了怎樣的傳奇?今起,10集系列動畫短片《40年,上海的變遷故事》,帶我坐上「時光穿梭機」,重溫改革開放那些難忘的「上海時刻」。

40年前浦東這片被繁華遺忘的荒寂鄉野,陡然冒出離世界最近的現代化新城,不斷重新整理中國「高度」。從一窮二白,到雲集3萬家外資企業,281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20多年前,上海在自家「翻箱倒櫃」找了個遍,始終找不到可建深水港的地方,最後,他們到了陽山,風平浪靜,水深也理想,於是,上海和洋山港就合作,2023年,洋山港開港連天,吞沒量達16000標箱;30多年前上海人「螺絲殼」裡的生活,要通過土地批租才能好轉,現在他們從香港批租土地,人們過上了幸福生活。

啊,僅40年功夫,我們上海的變化這麼多,讓我們能過得這樣幸福!啊,我愛上海!

這些是我的基礎部分,請適當更改

160 55

6樓:斯萊特林的怪物

40年我們帶到了 乙個我們改造了乙個新的時代。 我愛中華擼起袖子,加油幹,我們會成為最好的乙個國家。

7樓:比爾巴喬夫

我最愛的是天府廣場上的***揮手塑像。

歌詞中有故事的變遷是什麼歌呢

8樓:活性炭元

好多呢,建議搜董貞和墨明棋妙,這兩個是比較好聽的

四十年,上海的變遷故事觀後感400字怎麼寫?

9樓:班級管理協會

你還記得曾經的上海嗎——80萬個馬桶,80萬個煤球爐,公交車上每平方公尺能站12個人,一家5口擠在14平公尺的房間……40年來,在上海這片土地上究竟上演了怎樣的傳奇?今天起,10集系列動畫短片《40年,上海的變遷故事》,帶你坐上「時光穿梭機」, 重溫改革開放歷程中那些難忘的「上海時刻」。

最美天際線的陸家嘴原來是爛泥渡;哪來的錢把浦東的農田變成高樓大廈;紡織女工變成「空嫂」;洋山港從荒島變成全球頭號碼頭;世博會給我們留下了什麼……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和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特別策劃推出的這部動畫片,選取上海改革開放標誌性事件,以新穎的視角,誇張的動畫形象,用最直觀的方式,在輕鬆幽默中,展示上海從城市建設到市民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生動鮮活地再現上海改革開放的創業故事,彰顯上海人民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敢為人先的改革創新精神。

讓我們輕觸螢幕,回看上海40年最美畫卷,一起感受改革開放帶來的力度與溫度。

10樓:

上海,簡稱「滬」或「申」,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滬杭甬大灣區核心城市,國際經濟、金融、**、航運、科技創新中心[1][2],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上海地處長江入海口,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城市,隔東中國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南瀕杭州灣,北、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3][4][5]上海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別稱申。

四、五世紀晉朝時期,因漁民創造捕魚工具「扈」,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滬」,故上海簡稱「滬」。[6][7][8][9]2023年後上海成為對外開放的商埠並迅速發展成為遠東第一大城市。[10][11]上海港貨物吞吐量和貨櫃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是江海國際性港口,設中國大陸首個自貿區中國(上海)自由**試驗區。

上海市與安徽、江蘇、浙江共同構成了長江三角洲城市群。[12]2023年1月,***辦公廳印發《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方案》,對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工作作出部署,選擇上海開展試點工作。

改革開放40周年家庭生活的變遷 作文

非常完美假期作業本人已死 我愛家鄉,美麗的盤錦小時候,媽媽總是抱著我站在陽台上,哼著歌謠,然後握著我的 小手,指指這裡,指指那裡,她溫柔地說 看 這裡是你出生的地 方,它叫盤錦,是一塊美麗的風水寶地 那時懵懂的我不知道媽媽 為什麼會這麼說,我只識得頭上方的那一塊天空很藍,藍的就好像童 話裡美人魚生活...

映山紅的故事 40,映山紅的故事有哪些?

如果說成都版的映山紅是野味的,給人以二維的無限享受,那麼新版的映山紅則賦予了新的維度,那不僅僅是天籟的恩賜,更是乙個關於希望的故事。映山紅的故事有哪些?你好!映山紅 描寫了四個女人的成長史。故事於1927年戰火紛飛的江西,潑辣的農家女陳滿金 來自上海的知識女性倪之慧 地主家的小姐蔡福 幫助過紅軍的女...

楊家嶺講話的故事,楊家嶺講話的故事40字?

1946年8月,在楊家嶺窯洞前的小石桌旁,會見了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針對當時流行的 恐美病 提出 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的著名論斷 回答楊家嶺講話簡介 1942年在楊家嶺建成 大禮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21日在 大禮堂隆重召開了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1946年8月,在楊家嶺窯洞前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