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君子何為仁

時間 2022-02-28 06:05:14

1樓:匿名使用者

「仁」是儒家思想倫理道德的最高境界,但是,落實到個人的具體修養上,「君子」則是其理想的人格典範。曾參強調「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論語?顏淵》)。

試圖以君子的成立來輔助仁的修養的實現或者是將仁的高標準落實到具體的實踐——君子人格上。�

對君子的含義要求,孔子曾言:「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論語·季氏》)講得比較 廣泛,只是講言行中各個方面的總的原則。曾參則進入了更具體的要求。他說:

「君子有三費,飲食不在其中。君子有三樂,鐘磬琴瑟不在其中……有親可畏,有君可事,有子可遺,此一樂也;有親可畏,有君可去,有子可怒,此二樂也;有君可喻,有友可助,此三樂也……少而學,長而忘之,此一費也;事君有功,而輕負之,此二費也;久交友而中絕之,此三費也。。」(《韓詩外傳集釋》)另外,《曾子立事》篇還有大量的對君子的嚴格要求,比如:

「君子不絕人之歡,不盡人之禮,來者不豫,往者不慎也。去者不謗,就之不賂,亦可謂之忠矣。君子恭而不難,安而不舒,遜而不諂,寬而不縱,惠而不儉,直而不往,亦可謂知矣。

」又說:「君子入人之國,不稱其諱,不犯其禁,不服華色之服,不稱懼忄冒 之言,故曰:「與其奢也,寧儉;與其倨也,寧句。

」顯然,對君子的定義大大超過了「九思」的具體性和嚴格性,雖然並未超出「九思」的範圍要求。在整個中國思想文化史上,這種師徒相承的樣式,是很具有代表性的。由於曾參學派對「君子」的要求過分嚴厲,所以有時又不免流露出一些道家者流的味道。

《曾子立事》篇還說:「君子不絕小不殄微也,行自微也不微人,人知之則願也,人不知苟吾自知也,君子終身守此勿勿也。」「君子見利思辱,見惡思詬,嗜欲思恥,忿怒思患,君子終身守此戰戰也。

」這種做人的小心翼翼的態度,雖其要求基本上還是在儒家的範圍之中,但用道家的邏輯來要求君子,其消極避讓的傾向已很明顯。這種傾向,也許是曾參當初要避免的,但思想的發展,形同其他許多人能參與其中的事情一樣,進行到一定程度之後,便會出現自身難以把握的變形。曾參對君子修養的要求中 。

2樓:匿名使用者

君子:特指有學問有修養的人。 仁: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範疇。本指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

何為仁?

3樓:解莞繁凡白

孔子說:「仁者愛人。」「仁」是孔子所建立的包括「慈、愛、孝、悌、忠、恕、和、禮、智、信、勇、直、溫、良、恭、儉、讓、廉、惠、敏、慎、毅、貞、泛愛眾、中庸……」等三十多種道德規範的總稱,是總的道德規範,核心道德是「愛」,所以仁德又稱仁愛之德。

4樓:匿名使用者

仁是由孔子提出的,意識就是要仁愛百姓,統治者要對百姓好

5樓:迷人的黑夜

我也不知道你在問世麼

什麼叫仁?什麼叫智?

6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範疇。本指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

他第乙個把整體的道德規範集於一體,形成了以「仁」為核心的倫理思想結構,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等內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礎,是仁學思想體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為「仁」的實現而獻身,即「殺身以成仁」的觀點,對後世產生很大的影響。

《論語.顏淵》:「樊遲問仁。

子曰:『愛人』。」又「克己復禮為仁。

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又《衛靈公》:「子曰: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莊子.在宥》:

「親而不可不廣者,仁也。」清譚嗣同《仁學.界說》:

「仁為天地萬物之源,故虛心,故虛識。」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範疇。本指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

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他第乙個把整體的道德規範集於一體,形成了以「仁」為核心的倫理思想結構,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等內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礎,是仁學思想體系的基本支柱之一。

他提出要為「仁」的實現而獻身,即「殺身以成仁」的觀點,對後世產生很大的影響。《論語.顏淵》: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

」又「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又《衛靈公》: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莊子.

在宥》:「親而不可不廣者,仁也。」清譚嗣同《仁學.

界說》:「仁為天地萬物之源,故虛心,故虛識。」智」,即智慧型、聰明,有才能,有智謀。

孔子認為,有智慧型的人才能認識到「仁」對他有利,才能去實行「仁」。只有統治者才是「智者」,他們中絕大多數人都可成為「仁人」,而「小人」無智。儒家把「智」看成是實現其最高道德原則「仁」的重要條件之一。

他們要實現「達德」,而要實現「達德」必須經過「知」的五個步驟,即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漢儒則把「智」列入「五常」之中。

7樓:匿名使用者

仁:性情和藹,通情達理。 智:聰明智慧型,學識淵博。只要心地善良,常懷仁慈、感恩之心,善於學習,謙虛謹慎、平易近人,樂於助人,不浮誇,做事穩重

8樓:匿名使用者

【仁】中國儒家學派道德規範的最高原則,孔子思想體系的理論核心。「仁」的最初含義是指人與人的一種親善關係。孔子把「仁」定義為「愛人」,並解釋說: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在回答子張問仁時還說,「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五者為恭、寬、信、敏、惠。孟子發揮了孔子的思想,把仁同義聯絡起來 ,把仁義看作道德行為的最高準則。

其「仁」,指人心,即人皆有之的「惻隱之心」,仁愛之心;其「義」,指正路,「義,人之正路也」。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 仁的表現是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達而達人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如以仁為本體

表現在具體的行為上

對父母為孝對兄弟為悌

對朋友為信對國家為忠

對人則有愛心

【智】儒家思想中的「智」

在儒家的道德規範體系中,「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目之一,也是儒家理想人格的重要品質之一,被視為「三達德」、「四德」及「五常」之一。

首先把「智」視為道德規範、道德品質或道德情操來使用的,是偉大的思想家孔子。他把「智」與「仁」、「勇」兩個道德規範並舉,定位為君子之道,即所謂「知(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在儒家思想史上,孟子第一次以「仁義禮智」四德並提。他從行為的節制和形式的修飾、道德的認知和意志的保障等意義上確立了禮與智在道德體系中的不可或缺的位置。最終,仁義禮智四位一體,相依互補,恰成一完整的範疇系統,構建為人道的全部蘊涵。

什麼是仁愛

9樓:曾萱涵

仁愛的釋義:能同情、愛護和幫助人:寬厚仁愛。仁愛之心。

引證:瞿秋白 《亂彈·紅蘿蔔》:「對於這種寄生蟲的攻擊,暴露,譏刺……只嫌太溫和了,太仁愛了。」

仁愛的反義詞:暴虐

解釋:兇惡殘酷:暴虐無道。

引證: 秦牧 《花城·英雄交響曲》:「在他們身上留下的傷殘的標記,永遠在控訴著資本主義制度的罪惡和帝國主義者的暴虐。」

擴充套件資料

仁愛的近義詞:

一、溫和 [ wēn huo ]

解釋:(性情、態度、言語等)不嚴厲,不粗暴,使人感到親切:臉色溫和。談吐溫和。溫和的目光。

引證:朱自清 《旅歐雜記·威尼斯》:「這裡沒有什麼煤煙,天空乾乾淨淨;在溫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

二、和藹 [ hé ǎi ]

解釋:態度溫和,容易接近:和藹可親。慈祥和藹的笑容。

引證:冰心 《張嫂》:「 李老夫婦是山西 人,為人極其慈祥和藹。」

10樓:匿名使用者

仁愛 開放分類: 詞語、語文、詞彙、詞典、漢語詞典仁愛 :

rén ài

1.寬仁慈愛;親愛。

《淮南子·修務訓》:「 堯 立孝慈仁愛,使民如子弟。」《史記·袁盎列傳》:

「仁愛士卒,士卒皆爭為死。」 晉 干寶 《搜神記》卷二十:「我 西王母 使者,使 蓬萊 ,不慎為鴟梟所搏。

君仁愛見拯,實感盛德。」 明 唐順之 《廷試策》:「蓋雖天心仁愛,欲以助陛下宵旰之憂,而隆 嘉靖 之治,意者民之危苦無聊,所以感傷和氣者,亦容有之乎!

」 瞿秋白 《亂彈·紅蘿蔔》:「對於這種寄生蟲的攻擊,暴露,譏刺……只嫌太溫和了,太仁愛了。」

11樓:匿名使用者

一視同仁為大仁

公正無私為大愛

何為人?何為佛?何為神?何為仙?何為妖?何為魔?何為鬼?何為怪?何為精

昊天皇帝 1.人 陽間生活的智慧生命。2.鬼 與人相對應。陰間生活的智慧生命。人死翹翹就轉化為鬼。鬼死翹翹就投胎 3.仙 按照神化的說法,修煉得道的人就成仙。仙屬於道教範疇。按照我的說法,陰間的職務總稱 比如 玉皇大帝就是仙。但玉皇大帝不是特指某個仙。而是仙的職務。如同人間的 不是指某個人而是指某人...

何為鬼何為神,何為教?何為師?何為教師?

敖登州 教 把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別人。師 為人師表,起表率作用。教師 這個職業是人類社會最古老的職業之一。按照行業規範,在時間節點內,根據職稱和專業,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經驗技術。他受社會的委託對受教育者進行專門的教育。在社會發展中,教師是人類文化科學知識的繼承者和傳播者。對學生來說,又是學生智力的開發...

何為親情,何為愛情,何為愛情?何為親情?何為友情?

人道酬善 親情是家人是血脈關係,愛情是戀人關係,愛情到最後也就成了親情。 咎枋蕤 親情就是從小陪你到大的 愛情就是陪你到老的 何為愛情?何為親情?何為友情? 當你戀愛的時候,你去傻傻地等乙個人或去靜靜地想她的時候 那就是愛情!當你婚後的時候,有了你的愛情結晶,你的老婆和你的孩子 那遍是你的親情!但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