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乘修行人,在臨終時應行持哪些竅決教言

時間 2021-08-30 10:25:14

1樓:

阿彌陀佛

佛法大乘修行也有很多修行方法,看你修哪種法門,

以淨土宗為例,不僅是臨終前,需要在平時就真發菩提心,真信真願往生西方淨土。

臨終時更要放下一切,至心念阿彌陀佛,求阿彌陀佛接引往生西方淨土。

家人不要觸碰他,不要在他旁邊哭鬧,幫他助唸佛號就可以了,死後繼續超度他

問:老法師曾說“經典、往生咒到時間都不要,就是一句阿彌陀佛”。請問這是什麼時候?

淨空法師答:臨終往生的時候,以及往生之後八個小時,或者是十個小時、十二個小時,這個時候就是一句佛號,其他的什麼都不要。人在病重的時候也只有一句佛號,所有這些經咒都不要,讓他專心一句佛號就能往生,不要去打閒岔,不要去引起他有雜念。

這句佛號跟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就起感應道交的作用。

臨終開示沒有別的話,因為他在病危的時候會看到冤親債主,冤親債主現的相一定是他的家親眷屬,已經過世的父母、朋友,他說某人來了,在門口。甚至於見到佛菩薩,見到地藏菩薩、見到藥師如來、見到釋迦牟尼佛,有這個情形。對他開示就是不管見到什麼境界都不要理會,老實唸佛,只有見到阿彌陀佛才可以跟他去,什麼佛菩薩都不要理會,這句話非常重要。

為什麼?臨終時候現的佛像是魔現的,魔變現的。臨終時候家親眷屬是你冤親債主來現的,他來**你,把你帶去再給你算帳,你這虧就吃大了,不能跟他走。

所以要了解這個,就是這一句提示,不論見什麼相一概不理,唸佛,跟著大家助念一起唸佛,這個相一會就沒有了。見到阿彌陀佛才可以跟著走。

2樓:仙人

求往生或沒有開悟,就要一心專念那麼阿彌陀佛(最好法成佛之心 ),開悟修行者就安住在平等心境界中發願第四天或**還天或極樂等等

如有用,請採納

對大乘修行人而言,為什麼菩提心如此重要

3樓:野佬

菩提心(बोधिचित्त,bodhicitta)即是成佛的心。菩提,梵文為 बोध(bodhi),意譯為覺。大乘佛教中,佛菩提稱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無上正等正覺。

發心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名為發菩提心。發菩提心為菩薩因行與如來果證的動力。《華嚴經》中說:

“菩提心者,如一切佛法種子”。

菩薩是大乘佛教的理想,其基本前提是發菩提心,立誓願要為眾生利益不入涅槃。

寂天菩薩所造《入菩薩行論》

中解釋菩提心需要兩個條件,一者緣眾生,即利益的物件為六道輪迴中的一切眾生,二者緣佛果,即不僅要令一切眾生獲得暫時的快樂,最終要令眾生成就佛果而獲

得究竟的安樂。菩提心又分為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發願利益眾生令眾生成佛為願菩提心,發心者即稱之為菩薩,發心後用實際行動,即六度(佈施、持戒、忍辱、

精進、禪定、般若)恆常利益眾生即為行菩提心。願菩提心為成佛之因,是大乘佛法的精髓。

由上可知,發菩提心非常重要。

附:一、 發菩提心的人,應具備以下之三種心:

1. 大智心:不著我相 此心雖非凡夫所能發,亦應隨分觀察。

2. 大願心:廣修善行。

3. 大悲心:救眾生苦。

二、 又發菩提心者,鬚髮以下所記之四弘誓願:

1. 眾生無邊誓願度:菩提心以大悲為體,所以先說度生。

2. 煩惱無盡誓願斷:願一切眾生,皆能斷無盡之煩惱。

3. 法門無量誓願學:願一切眾生,皆能學無量之法門。

4. 佛道無上誓願成:願一切眾生,皆能成無上之佛道。

或疑煩惱以下之三願,皆為我而發,如何說是願一切眾生?這裡有兩種解釋:一就淺來說,我也就是眾生中的一人,現在所說的眾生,我也在其內。

再進一步而言,真發菩提心的,必須徹悟法性平等,決不見我與眾生有什麼差別,如是才能夠真實和菩提心相應。

4樓:如啼眼翻跟頭

不瞭解自己的心,怎麼能修道大成!

對大乘修行人而言,為什麼菩提心如此重要?誰能從教證、舉例、比喻、推理等方面具體闡述。

5樓:匿名使用者

對大乘修行人而言,為什麼菩提心如此重要?請從教證、舉例、比喻、推理等方面具體闡述。

答:1)教證:《華嚴經》雲:“欲得最勝第一道,為一切智解脫王,應當速發菩提心,永盡諸漏利群生。”

《中般若經》中雲:“須菩提,諸凡夫一旦發無上菩提心時,彼等所行之十善與四禪、四無色等即成隨解脫分善而成為一切遍知之因,故當盡力而修行。”

2)舉例:以前有位修行人,一生專修密集金剛,最終卻獲得了預流果。為什麼修無上密法,卻只得了個小乘初果呢?原因是他只有出離心,而沒有菩提心。

《文殊根本續》中也有個公案:一個叫那自扎的修行人,憑藉自己修成大威德的力量,殺害了很多眾生,最終悲慘地墮入地獄。這說明即使修成了大威德,如果不具足菩提心,也只是墮入惡趣的因。

3)比喻:菩提心乃諸佛法之根本,猶如種子;可令一切眾生善法增上,猶如良田;能洗濯一切煩惱垢,猶如淨水;能長養眾生白淨法,猶如大地……。《華嚴經》中宣說了二百五十種比喻。

4)推理:菩提心具有兩個條件——緣眾生的悲心、緣佛果的智慧。緣佛果的智慧可淨治我們無始輪迴的染汙習氣,若無此智慧,一直耽著五欲六塵為實有,則永無解脫之日;緣眾生的悲心可對治我們無始以來的自私自利,若缺乏無我利他的心,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不可能趨入聖者的境界。

只有隨順實相修行,才能盡除妄執,若隨順迷亂的我執,想要解脫成佛,根本是一種痴人說夢。所以對於大乘修行人而言,菩提心是必不可少的,《華嚴經》雲:“所說種種眾譬喻,無有能及菩提心,以諸三世人中尊,皆從發心而得生。

”假如沒有菩提心的攝持,所行持的十善、持戒、唸佛,甚至修大圓滿,也不成為大乘菩提之因。

來自智悲佛光

6樓:匿名使用者

教證、舉例、比喻、推理等方面具體闡述?佛法有那麼費勁嗎?一念直入如來地,搞什麼花樣。

菩提心就是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就是成佛的心。修行人為什麼修行啊?不就是為了成佛嗎?發菩提心就是,發要成佛的心願。

不能發菩提心就是不願成佛,那你還修佛幹什麼?!這就是菩提心的關鍵處,重要性在這,道理很簡單,沒那麼複雜。

7樓:佛道之子

菩提心如此重要乃至一發心五欲頓斷(五臺山夢參老法師語)。一發心當體即空,出空觀智慧。如日月星光遍照十方。

如燈火照亮暗室。如虛空包藏一切,如鏡子寂照萬事萬物萬眾。一發心即轉如來藏為如來光明;普照宇宙一切。

且光光遍徹,相互交輝......無窮無盡試試看吧。吾講不了太多,抱歉了。

8樓:煩惱即菩提

眾生是一體的,所以度人就是度己。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作為大乘修行人,平時怎樣處理與他人之間的關係,怎樣

9樓:無量光無量壽

深入經藏得智慧,戒惡消業避禍殃,慈悲善行多福報,自覺自利,覺他利他,不昧因果慈悲一切慈悲一切,迴向一切冤親債主及一切世界眾生,同成無上佛道。

真正修行的人應該做到哪些

10樓:潛川如斯

從孝順父母開始。

學佛成佛,簡單而言,就是要通過“信、解、行、證”四個步驟、採用“六度波羅蜜”六種途徑,經歷過“戒、定、慧”三個層次的境界,最終才能修成正果、立地成佛的。我依次給你簡介一下:

1、信解行證:首先要有信仰,有願意跟隨佛祖的腳步去修行、按照佛祖指導的方法去做的決心,這叫“信”,佛教也稱之為“發菩提心”;然後要有真正出家的僧人為你講解佛法,即“解”;然後你要按照僧人教你的方法去做,也就是理論聯絡實際,這叫“行”;最後從實踐中驗證所學是真實不虛的,這叫“證”;

2、“六度波羅蜜”是修行的六種途徑,簡稱“六度”,分別是:佈施、忍辱、持戒、精進、禪定、般若。用現代話來簡單的理解就是:

無私奉獻(佈施)、忍受委屈和痛苦(忍辱)、遵守佛教的規章制度(持戒)、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精進)、通過打坐來使自己的心擺脫情緒的控制(禪定),獲得無上的大智慧(般若)。

3、戒定慧:這代表了修行的三個層次的境界,“戒”就是上面的持戒,佛祖告訴我們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僧人要遵守250條規章制度(佛教稱為“戒律”),女性僧人(我們常說的尼姑)則是348條,如果你不出家,在家裡學佛,則只須遵守五條,即“持五戒”(看起來簡單,要做到不容易)。“定”即“禪定”,這是佛教中最重要的修行方式,用高僧大德的開示來說,“禪定的人不一定能成佛,但成佛一定離不開禪定!

”。“慧”即“般若智慧”,因為“般若”一詞,包含了六種不同的智慧,沒法翻譯,只能稱其為“大智慧”。

——按照這樣的方式,我們才能修成正果,不過對於一般人而言,還是從“三皈五戒十善”學起,從孝順父母開始吧!父母是我們修行路上的第一尊佛!

11樓:

真修行人要做到淨業三福,如下

(淨業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二、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修“十善業”,佛只說了十條,沒有說多,容易記得,讓我們時時刻刻遇到這個緣,知道這十條不能犯。特別是言語之間,更深一層起心動念之處,什麼念頭不能動?貪心不能動,嗔恨不能動。

換句話說,不能發脾氣,愚痴不能動,心裡頭沒有貪嗔痴,這個人自在,這個人有福報;不但有福報,他肯定也有智慧,能把“十善業”修好。

這是第一條——人天福報。這不是佛門**,這是佛給一切眾生慈悲教導,都要遵守。

學佛的人沒有這一條,不能受“三皈”、“五戒”。受“三皈”、“五戒”是佛門**。佛門**是有條件的,什麼人?要“善男子、善女子”,佛接納他;不是“善男子、善女子”,佛不接納。

所以你要想依佛為師、剃度出家,佛問你出家的條件就是前面四句,你具不具足?你是不是孝父母?是不是敬老師?

是不是修十善?如果不是,不是,不能學佛。先要把這個做好,然後才來學佛,才到佛門裡面來。

在家**:

【解】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這個“眾戒”是“五戒”。“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修“五戒”、“十善”,在家**,根本戒。

如果出家,那就修“沙彌律儀”,有十條戒、二十四門威儀。規矩,不能不守規矩,要持戒,要守規矩。

所以這個第二條,“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沒有第一條,就沒有第二條,第二條是以第一條為基礎;第三條又是以第二條為基礎。逐漸向上提升。

這個第二條三句是小乘,人、天小乘。

人,是第一條,四句;天,第二條可以生天;第三條就能往生,你要念佛求往生極樂世界。第三條要具足。

【解】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第三條,第一個,“發菩提心”,在上一品講得很多,講得很詳細。“菩提心”,“菩提”是覺悟,就是儒家《大學》裡面所說的“致知”。“格物致知”,“致知”是“菩提心”。

“菩提心”一定要把慾望放下,所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就是“菩提心”,說得很清楚很明白。這第一個。

第二,“深信因果”。這個“因果”不是普通的“因果”,普通的“因果”在第一條就有了。這個“因果”是講大乘佛法,特別是修淨土法門,對於西方極樂世界深信、沒有疑惑,對於阿彌陀佛深信,真願意往生,就是“深信切願”,我要求生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條件你就具足了。

唸佛功夫的淺深,那是管往生到極樂世界品位高下。真正往生的條件就是“深信”,沒有懷疑,一心一意念念想著極樂世界,念念想著阿彌陀佛。

“讀誦大乘”。大乘經典要學,我們這部經是屬於大乘經,我一生就讀這部經行不行?行,沒有問題。

這部經幫助你認識極樂世界、幫助你明瞭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你明白了,極樂世界你認識了,你自自然然會放棄娑婆世界,求生極樂世界。

這個“三福”重要!極樂世界是宇宙之間福報最大的地方,如果不是大福德人,他去不了。

“一心信樂”。“信”是相信,“樂”是喜歡,喜歡往生到極樂世界,這樣的唸佛人就是世出世間第一等大福報的人。沒有大福報他不想念、他念不下去;大福報的人,萬緣放下,一心專念。

修行人應如何對待病苦,修行人應該如何對待病苦?

海濤法師 有人得重病,連續十四天施食,重大病苦皆可消除!天台智者大師說 病分四種,第一種就是自然老化的 四大老化的病,這是自然的誰都要接受 第二種就是冤親債主病,這個冤親債主病就是因為我們殺生 吃肉,所以生命有輪迴,因為你吃它所以它找你報仇,所以冤親債主病也叫鬼神病 第三種是業障病,這個業障病就是譬...

我們學佛的修行人開悟了就會有神通嗎

看完什麼是 神通 再回頭看您的問題。神通 又作神通力 神力 通力 通等。即依修禪定而得的無礙自在 超人間的 不可思議之作用。共有神足 天眼 天耳 他心 宿命等五神通 五通 五旬 般遮旬 加漏盡通,共為六神通 六通 此外,又特指神足通為神通。分別而言 一 神足通,又稱神境智証通 神境通 身如意通 如意...

我是個修行人,之前談了男朋友,性格不合適,分手了,後來我不想聯絡了。之後一年了他都總放不下我

都談了女朋友了,還放不下你?這樣的男人趕緊斷了吧!他也是看你好欺負,成年人的拒絕要果斷。 夜紫俠 你有結婚的打算嗎?你喜歡那個男生嗎?你想和這個男生過一輩子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隨緣吧。如果不是,那還是果斷放手吧!加油,祝你好運。 沒緣分就不必在一起。你說你是修行人,應看透這些事情。他放不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