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體詩又叫古風?古體詩中的「體」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5-07-20 19:45:11

1樓:匿名使用者

古體詩又稱「古風」,句式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多種。在韻律上,雖有一定的規矩和要求,但不強調對仗,也不要求每句每字講究平仄。押韻也較寬,如不同韻部的「東、冬」,「江、陽」,「魚、虞」,「蕭、餚、豪」等,凡音韻相近的「鄰韻」,皆可通用;既可押平聲韻,也可押仄聲韻,並且平仄韻可以自由轉換。

古體詩的句數不穗慎限,每兩句一聯為「一韻」,可由數韻到數十韻,甚至可長達百韻。從聲韻形式上分,古體詩有古拙的「拗句體」,有近於律詩的「元和體」,有句句押韻的「柏梁體」,有長篇敘事的「歌行體」等等。古體詩中,凡被官署選錄譜樂傳唱的,統稱為「樂府詩」。

格律詩形成於唐代,當時為有別於古詩而稱為「近體詩」或「今體詩」,並延用至今,現統稱律詩、律絕(即「絕句」)。律詩分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兩種,每句都必須是合乎顫侍平仄格律的「律句」,其中兩句為一聯,共四聯,但第二聯和第三聯要求「對仗」。律詩的一半,即四句兩聯者為「絕句」,也稱「截句」,格律與律詩悉同,但可不用對仗。

律詩延長超過四聯者稱「排律」,也稱「長律」。排律從五聯到十多聯,甚或數十聯不限,但不論多少聯,除首尾兩聯外,其餘皆必須聯聯對仗,格律與律詩悉同。不論是律詩、絕句或排律,逢雙句(即每聯下句)必須押韻;首句可押韻亦可不押韻。

通常五言的以首句不押韻為正格,七言的首句押韻為正格。押韻必須押「平水韻」中的平聲韻,一韻到底,不可換韻。

所謂「平水韻,乃系南宋人劉淵根據隋代的「切韻」和北宋的「集韻」等改編而成,其將原206部簡化成107部,可謂一大功德。此後,金代王文鬱又刪去一韻,成為106部,並延用至今。因六淵為平水(今山西臨汾一帶)人,故而世稱「平水韻」。

平水韻分平聲30部,共上聲韻29部,去聲韻30部,入聲韻17部,共106部。歷代詩人皆以韻書定平仄和押韻,奉為圭臬,未有敢逾越者,足見其影響之大。所以,律詩的韻律比古風要嚴格得多,猜洞敬學起來似乎難度較高,但只要擁有一本「韻書」,背出四句平仄口訣,掌握其中規律和要領,就不是學不會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古體詩一般又叫古風 古體詩一般又叫古風,這是依照古詩的作法寫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段液畝縛握森。

在韻律上,雖有一定的規矩和埋模要求。

3樓:情感導師小語學姐

古體詩又稱「古風」,句式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多種。

4樓:靈臺方寸齋

古體詩中的體字就是代表著形式,有律詩和絕句等等。

古體詩的意思古體詩的意思是什麼

5樓:懂視生活

古體詩的詞語解釋是:詩歌的一種型體。相對於近體詩而言。每句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句數無限制,用韻無定則,不拘平仄對偶。簡稱為「古詩」。

古體詩的詞語解釋是:詩歌的一種型體。相對於近體詩而言。

每句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句數無限制,用韻無定則,不拘平仄對偶。簡稱為「古詩」。注音是:

一ˇㄕ。結構是:古(上下結構)體(左右結構)詩(左右結構)。

拼音是橋返笑:gǔtǐshī。

古體詩的具體解釋是什麼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一、引證解釋【點此檢視計劃詳細內容】

詩體名。對近體詩而言。形式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不要求對仗,平仄與用韻比較自由。

後世使用五言、七言者較多。參見「古風」、「古詩」。引唐杜甫《暮冬送蘇四郎_兵曹適桂州》詩:

早作諸侯客,兼工古體詩。」清趙翼《甌北詩話·陸放翁詩》:「試觀唐以來古體詩,多有至千_言四五百言者;放翁古詩,從未有至三百言以外。

二、國語詞典。

詩歌的一種型體。相對於近體詩而言。每句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句數無限世擾制,用韻無定則,不拘平仄對偶。

三、網路解釋。

古體詩古體詩是詩歌體裁。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等。四言是四個字一句敏含,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

唐代以後,稱為近體詩,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關於古體詩的詩句。

兼工古體詩古體詩成巖影裡。

關於古體詩的成語。

古色古香。關於古體詩的詞語。

酒虎詩龍沈詩任筆畫意詩情枕籍詩書詩朋酒友詩情畫意梧葉題詩。

關於古體詩的造句。

1、李白在繼承前人詩歌形式美成就的基礎上,熱情地探索與表現內容相符的形式,尤其是在古體詩體格、形式的發展方面對唐詩形式的開創美,做出了可貴的貢獻。

2、文同古體詩基本上按照宋代通語押韻,但多少顯得有些保守。

什麼是「古體詩」

6樓:超人暴打小怪獸

寫春天美景的詩歌。春天陽光明媚,江山秀麗如畫,春風送來陣陣花草的芳香。銜泥築巢的燕子飛來飛去。

古體詩是詩歌體裁。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等。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鏈賀宴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

唐代以後,稱為近體詩,所棚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拍型古體詩簡稱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此外,古絕句在唐時也有作者;都屬古體詩範圍。古體詩在發展過程中與近體詩有互動關係,南北朝後期出現了講求聲律、對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體、近體之間的新體詩。唐代一部分古詩有律化傾向,乃至古體作品中常融入近體句式。

但也有些古詩作者有意識與近體相區別,多用拗句,間或散文來避律。

古體詩是什麼意思?

7樓:文以立仁

首先說,「古體詩」這個詞原本沒有,是因為出現了律詩以後,人們才將律詩稱為「近體詩」,以前的詩體稱為「古體詩」。只要明白這個分界,就知道古體詩的意思。

先說近體詩,南北朝開始,詩歌講究對偶,既包括詞語對仗,也包括語音平仄相對,發展到唐代,形成了有格律的律詩和絕句。至此,便有了「古體詩」和「近體詩」的叫法。

那麼,古體詩是古代詩歌的乙個大類,泛指律詩出現以前的各種詩體,如詩經、樂府詩、歌(如長恨歌)、行(如短歌行)、吟(如石灰吟),主要有七言、五言、雜言等形式。

古體詩並不等於律詩以前的作品,近體詩出現以後,仍然有詩人依據古人詩體寫詩,同樣稱為古體詩或叫「古風」。

什麼叫古體詩

8樓:星恩文化

古體詩又被稱為「古風」,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

首先,它在句數上是沒有約束的,長短有時也是參差不齊的。例如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再如李白的《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其次,古體詩每一句到底使用幾個字是沒有特殊規定的。有用兩個字的,例如上古時期的《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肉。

春秋時期的《詩經》又以四言為主。例如《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後來魏晉時期,五、七言詩 成為主流。《古詩十九首》和「建安七子」「竹林七賢」等人的詩歌作品大多如此。例如曹植的《白馬篇》: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

再次,古體詩用韻較寬,這樣可以增加詩歌創作的自由度,對於詞語的使用有了更多的選擇。並且轉韻方式也是多樣化的。例如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

這首詩除了開頭的兩句一韻之外,剩下的都是三句一韻。

最後,古體詩一般不使用對仗藝術手法。例如杜甫的《前出塞》:「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這種隨意運用字詞的古體詩在近體詩出現之前,是較為普遍的 。

古體詩包括哪些,古體詩有哪些

古體詩古體詩一般又叫古風,這是依照古詩的作法寫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 五言詩和七言詩。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 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 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 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

古體詩和近體詩的發展是什麼,古體詩和近體詩分別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古體詩 或 古風 該名稱始於唐代,唐人把當時新出現的格律詩稱為近體詩,而把產生於唐以前較少格律限制的詩稱為古體詩。後人沿襲唐人說法,把唐以前的樂府民歌 文人詩 以及唐以後文人仿照它的體式而寫的詩歌,統稱為 古體詩 按照詩句的字數,有四言 如 詩經 五言 如 漢樂府 詩 七言 如曹丕 燕歌行 雜言 如...

怎麼區別近體詩和古體詩,近體詩和古體詩的區別

受墨徹吾雪 古體詩也叫古詩 古風。說白了,古體詩就是古代的自由詩,每首詩有多少句,每句有多少字,如何押韻,都沒有規定。為了便於大家掌握,我們以唐代為界來說。唐代以前的詩都是古體詩,這包括 詩經 中的詩 楚辭 中的詩 漢樂府 中的詩及 三曹 詩歌 陶淵明的詩歌等。唐代及唐代以後,詩人們也寫了許多古體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