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為什麼「三畏大人」?

時間 2025-07-15 23:25:16

1樓:聆聽者絮絮

孔子是信命的,命者,使也。天命即是天之所命,老天使你這樣。孔子五十歲才有機會出仕為政,這兄橋是天之所命。

墮三都不成,被迫去魯,這也是天之所命。周遊列國,佈道傳教,這也是天之所命。為什麼用乙個「畏」字呢,表示不敢違抗賀纖。

孔子周遊列禪塵仿國,迭遭兇險,歷盡艱辛,這是天之所命,不可違抗,所以無論旅途中遇到了什麼,他都沒有牢騷,無怨無悔。在陳絕糧也能「君子固窮」。也正為是天之所命,所以「子畏於匡」時、「桓魋欲殺孔子」時,孔子也能自信地說「天生德於予」,意思是說:

老天要我周遊列國,佈道傳教,它是不會讓我死在半路上的。

大人即是指在位之君子,那些公侯卿大夫們,相對於民而言。

聖人之言當然很好理解了。詳見兄弟專欄——半部《論語》。

2樓:溫凝蓮

孔子「三畏」是什麼時候提出來的,反正不是在他活的時候對自己儒學的說法。他說畏大人時,不會是畏自己,也不會把自己當成聖人。那麼他的畏懼就是前人給他的。

也就是說在他活著的時代也有許多讓他畏懼的「天命、大人和聖人之言」。是孔子創造的儒學,那麼他畏懼的「天命、大人和聖人之言」就不是「儒學」,而是別運芹的什麼學。這樣判斷從邏輯上說是沒有問題的。

再往下一步,既然儒學的創始人在畏懼某一種學問提出的「天命、大人和聖人之言」,那麼,我們現在提出對孔子「三畏」的納悄孝批判就不能夠把矛頭指向孔子的儒學。也就是說孔子的「三畏」畏懼的並不是儒學,我們要否定孔子就應該肯定這個「三畏」。***說的「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就是這個道理。

孔子的畏懼是他的反對,他所以畏懼是因為這些內容對他的生存造成了威脅,他如果不畏懼,是不是會影響他的理論的形成,所以在這些「天命、大人和聖人之言」面前,他必須做到謹小慎微才行。他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我們要擁護的就是他畏懼的「天命、大人和聖人之言」。這是一種邏輯上的推理,存此一照。

另一種說法呢是從字面上看,「天命」的反面是什麼呢?是「人命」,是乙個人的「命」,一群人的「命」還是一夥人的「命」,每乙個人不去服從大自然給的命,而要去服從某一些人給的命,那一種選擇更好一點呢?「天命」是自然規律在冥冥之中給人們的啟迪,我們提倡「和諧社會」「可持續發展」是不是在響應大自然給我們的冥冥中的提示呢?

西方人在發展中搞出來的都是人洞稿與人的不平等(先富起來的人要佔有未富人的資源,不給就要打),是資源的枯竭,這就是一類人給另一類人帶來的命。尊這些人命而不尊「天命」對嗎?

孔子說的「三畏」分別指什麼?

3樓:明天更美好

孔子所說的「三畏"昌滾埋是指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意思是敬畏上天的意志及自然規律、敬畏德高的王公大人、敬畏聖人言論;而「益者三友」是指友直、友諒、友多聞,意思是與正直的交朋友、與誠信的人交朋友、與知識廣搏的人交朋友;耐螞「損者三友"是指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意思是備早與諂媚逢迎的人交朋友、與表面奉承而背後誹謗的人交朋友、與善於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

孔子對朋友有哪三畏?

4樓:小豬上樹

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

結交正直的朋友,誠信的朋友,知識廣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結交諂媚逢迎的人,結交表面奉承而背後誹謗人的人,結交臘睜善於花言巧輪脊歲語的人,是有害的。」

孔子曰:野腔「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孔子說:「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貴的人,敬畏聖人的話,小人不懂得天命,因而也不敬畏,不尊重地位高貴的人,輕侮聖人之言。」

孔子說過的三種最大的畏懼是什麼?

5樓:鄭芬多老師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xiá)大人,侮聖人之言。

這裡所謂畏就是敬,人生無所畏,實在很危險,只有兩種人可以無畏,一種是第一等智慧的人,一種是最笨的人,可以不要畏。

人生如果沒有可螞燃啟怕的,無所畏懼就完了,譬如在座的各位,有沒有可怕的?一定有,如怕老了怎麼辦?前途怎麼樣段前?

沒有錢怎麼辦?沒車子坐怎麼辦?都怕,一天到晚都在怕。

人生要找悶如乙個所怕的。孔子教我們要找畏懼,沒有畏懼不行。

孔子說的「畏大人」是什麼意思

6樓:中職語文教學教研分享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意思:孔子說:「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敬畏天命因果,敬畏地位高貴的人,敬畏聖人的言教。小人不懂得天命因果,所以不知道怕,不尊重地位高貴的人,輕侮聖人的言教。」

7樓:風中的逍遙居

孔子說:「君子有三種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德行高的人,敬畏聖人的話。小人不懂得天命而下敬畏,輕佻地對待地位高、德行高的人,輕侮聖人的。」

孔子說的「三畏」是什麼?

8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季氏》第八章)(孔子說:君子有三畏:

畏天命,畏在上位的人,畏聖人的話。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不尊重在上位的人,蔑視聖人的話。)「畏」有畏懼、敬畏、尊重等義,孔子說的「三畏」,指人生面對三個大問題所應持的態度。

一是敬畏天命。孔子信天命的問題後面將專章來討論,我們在這裡把「天命」理解為自然和社會的發展規律。自然和社會發展規律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我們只能適應這些規律,按規律來工作、來生活,我們的主觀能動性只能在適應規律的前提下,創造條件推進或延緩事物發展的過程,或在一定程度上促成某種事物的質的轉化。

如某些農作物品種的改變,不尊重自然或社會規律,一定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或社會工作的失敗。許多事例給我們留下慘痛的教訓,更提醒我們必須敬畏自然和社會發展規律,敬,則尊重;畏,則不可違逆。

二是尊重領導人。人類社會是有組織的群體,必須有分工,有人掌握全域性、最後決策和指揮,整個社會才能有秩序地發展,各個機構才能運轉;如果一盤散沙,人人各行其是,社會根本不能存在。所以應該尊敬領導人,在現代民主社會,領導人是我們共同選舉的,當然應該接受領導,支援他的工作,這正是體現民主;如果他不符合人民的要求,通過一定的程式可以罷免他。

對領導人輕慢乃至對抗,或者陽奉陰違,是違背民主法制的錯誤行為。

三是尊重聖人之言。孔子說的「聖人」,指的是他前代的傑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孔子認為他們具有非凡的智慧,為人類福祉和社會進步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重視和實行他們言論中的成功經驗和教導,可以繼續推進社會的文明和進步。這是孔子「畏聖人之言」的用意所在。

孔子說,人有三畏,是哪三畏呢?

9樓:快樂健康心想事成

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貴的人,敬畏聖人的話。根據南懷瑾大師的解釋,「畏天命」,包括了一切宗教信仰,信上帝、主宰、佛。乙個人有所怕才有所成,乙個人到了無所怕,不會成功的。

畏大人」,指的是對父母、長輩、有道德學問的人有所怕,才有成就。「畏聖人之言」,說的是要敬畏聖賢之人留下來的言論,它們都是聖賢之人的人生經驗的提煉。

10樓:匿名使用者

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言。

孔子是如何畏大人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畏個幾把 是虛偽 他要真畏 也就成不了聖人了 這是寫給後人的。

12樓:匿名使用者

樓上的,對先賢尊重點。

13樓:匿名使用者

我愛你 孔子 但 李小龍呢kongfu【孔夫子】

孔子認為人有三畏,其中包括()。

14樓:哲哥聊歷史

孔子咐核首認為人有三氏好畏,其中包括()。

a.天命衡數。

b.大人。c.聖人。

d.自然。正確答案:abc

孔子說的「三畏」「三友」分別指的是什麼

三畏 於孔子所說的話,君子有三畏 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具體意思是,君子有三件敬畏之事 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貴的人,敬畏聖人的話。根據南懷瑾大師的解釋,畏天命 包括了一切宗教信仰,信上帝 主宰 佛。乙個人有所怕才有所成,乙個人到了無所怕,不會成功的。畏大人 指的是對父母 長輩 有道德學問的人有...

孔子為什麼叫孔子,孔子為什麼叫孔子 腦筋急轉彎

一弦一柱 孔子本名孔丘,字仲尼,稱為孔子是因為 子 加在姓氏或數詞後面作為對人的尊稱。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 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曾帶領部分 周遊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 詩 書 禮 樂 易 春秋 六經。去世後,其 及再傳 把孔子及其 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 論語 該書...

為什麼「孔子學院」無孔子,為什麼叫孔子學院

火雲雜談 一開始,我和很多人一樣有,對這套票的設計不理解,這套票究竟要表現什麼?現在看了有關這套票的資料,才有所明白 為什麼 孔子學院 無孔子?原來 孔子學院 是一所致力於適應世界各國人民學習漢語的需要,增進世界各國人民對中國語言文化的了解,加強中國與世界各國教育文化交流合作 的非營利性教育機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