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幾句話來介紹清明節的來歷
1樓:糖豆豆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要,因為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581至907年),清明節和寒食節便漸漸融合為同乙個節日,成為掃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節。因此,清明節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日期相連,後人便將寒食節併入清明節,而有關寒食節的「清廉傳說」也成為清明節的重要內涵。清明節的由來和習俗和寒食節息息相關。
寒食節是我國古代的重要節日,它又名「禁菸節」「冷節」,日期一般在「清明節」前一兩天。在這天,人們要禁菸火、吃冷食,以表達對故人的緬懷與哀思。
2樓:wym天使之翼
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3樓:網友
清明節,英文標準譯名:tomb-sweeping day或者pure brightness。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的陽曆四月五日。
此節日現已列入國假3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
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
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
清明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
北宋時期清明節很是普遍,現在流傳下來的張澤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間清明時節東京汴梁(開封)汴河兩岸的人物景象。
從2008年開始,我國將清明節認定為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至2009年,又改為三天。一直延續至今。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要去掃墓 ,表示對已故人的尊敬與懷念。
清明節的來歷介紹,關於清明節的文化內涵你知道嗎?
4樓:向陽
清明節的來歷介紹清明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屬於禮敬祖先、慎終追遠、弘揚孝道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清明節歷史悠久,源於上古時代的春祭活動,春秋二祭,古已有之,祖先信仰與祭祀文化是清明節形成的重要因素。清明兼具節氣與節日兩大內涵,清明節氣在時間和氣象物候特點上為清明節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條件。
清明節氣是上古干支曆法中表示季節變遷的廿四個特定節令之一,處在生氣旺盛的時節,也是陰氣衰退的時節。清明時節,吐故納新、生氣始盛、氣溫公升早返賀高、萬物皆潔齊,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正是郊外踏青(春遊)與行清(墓祭)的好時段。清明節將節氣與民俗融為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
關於清明節的文化內涵你知道嗎?清明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屬於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清明節凝聚著民族精神,傳承了中華文明的祭祀文化,抒發人們尊祖敬宗、繼志述事的道德情懷。
掃墓世衡,即為墓祭,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春秋二祭,古已有之。清明節歷史悠久,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據考古發掘,廣東英德青塘遺址發現了萬年前的墓葬,是中國年代最早的可確認葬式的墓葬,表明上古先民在萬年前已具有明確的有意識墓葬行為與禮俗觀念。墓祭禮俗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清明墓祭是傳統春季節俗的綜合與昇華。上古干支曆法的制定為節日形成提供了前決條件,祖先信仰與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禮俗形成的重要因素。
清明節俗豐富,歸納起來是兩大節令傳統:一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二是踏青郊遊、親近自然。清明節不僅有祭掃、緬懷、追陸派思的主題,也有踏青郊遊、愉悅身心的主題,天人合一傳統理念在清明節中得到了生動體現。
經歷史發展,清明節在唐宋時期融匯了寒食節與上巳節的習俗,雜糅了多地多種民俗為一體,具有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
清明節怎麼來的,清明節是怎麼來的
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要,因為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 581至907年 清明節和寒食節便漸漸融合為同乙個節日,成為掃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節。從此,清明節踏青掃墓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清明節...
清明節習俗的介紹,清明節習俗簡介350字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一,那麼你知道清明節都有哪些習俗呢?清明節習俗是指在清明節前後進行的祭奠先人的習慣風俗。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 緬懷先烈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重要的是認識先輩。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帶動後人。感悟人生的價值,去除先輩遺留...
關於清明節的文章,關於清明節的詩詞或文章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題記 燕子飛到南方去了,有在飛回來的時候。楊柳枯萎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是親愛的爺爺。您長眠在這冰冷的墓地裡很久很久了。孫女和您近在咫尺,卻又陰陽兩隔,千呼萬喚也無法和您相見。這怎麼不讓孫女悲傷,痛苦,而又惆悵滿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