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聰族是個什麼樣的民族?為什麼56個民族中沒有?

時間 2025-06-05 23:00:18

1樓:金融清川老師

沒有苦聰族,但是有苦聰人。1985年,「苦聰人」被劃歸為拉祜族。

居住在雲南省邊陲的哀牢山、無量局梁山一帶海拔1800公尺的山區,人口約4萬。1956年夏天,中國人民解放軍工作隊在中越邊界的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的原始森猜核林裡發現了苦聰人的蹤跡。

從60年代開始,在**的幫助下,苦聰人逐漸走出山林,實行定居定耕。

2樓:在漁梁古壩採集礦石的中子星

苦聰人是分佈於中國和越南的少數民族,目前主要居住在中國雲南中部的哀牢山一帶和越南。由於苦聰族在國內屬於未識別民族之一,現被劃入拉祜族中,故中國的56個民族(56個民族指的是56個已識別民族)中沒有苦聰族。越南54個民族之一的拉祜族(越南語:

la hủ)實際上也是苦聰人。苦聰語和拉祜語接近,同屬彝語支。

注:中國未識別民族指所有因人數太少或者是被認為已被漢族或其他族群同化而還未被正式確認的民族或族群,也可能是民族問題未明而未獲中國**所承認的少數民族,有的則是在其他國家享有少數民族地位而在中國沒獲得承認,或者是已被中國**所承認的少數民族,而在民族劃份上出現爭議。)

苦聰人簡介:

在中國有3萬多苦聰人,主要居住在雲南省哀牢山、無量山一帶海拔1800公尺--2100公尺的山區。1987年,經雲南省人民**批准苦聰人歸屬為拉祜族。主要分佈於鎮沅、金平、綠春、新平和墨江等縣境內。

1956年夏天,中國人民解放軍工作隊在中越邊界的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的原始森林裡發現了苦聰人的蹤跡。從團陵60年代開始,在**的幫助下,苦聰人逐漸走出山林,實行定居定耕。1985年,「苦聰人」被劃歸為拉祜族。

由於長期處於邊遠、封閉的深山裡,從「原始社會」一步跨入社塌悄戚會主義,愚昧落後和陳腐的傳統觀念,使得「苦聰人」一度難以接受外部世界的新變化,更不能適應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一新的變革。於是,相當一部分「苦聰人」又扶老攜幼,拿**藥槍,回深山老林狩獵去了。「苦聰人」的狀況引起了雲南省委、省**的高度重視。

在省委主要領導的親自過問下,雲南省撥出大筆專款,從1998年起在金平縣為「苦聰人」蓋新房、建學校等,實施了溫飽工程,使得「苦聰人」山寨迎來了運簡第二個春天。

3樓:者候宇

苦聰非族,它是拉祜族的乙個分支,只能說苦聰人,不能說苦聰族。

4樓:j小魚仙

苦聰人生活在雲南金平縣的者公尺拉祜族鄉,舊社會,他們在原始森林裡狩獵,遊居於高高的大樹上,1957年才獲得解放,搬到森林外的山頂定居。至今,他們兵荒馬亂勞取酬村寨不通車,不通電,幾乎與世隔絕。全族五千多人,沒有幾個識字的,百分之九十是文盲。

狗是苦聰孩子們的夥伴,草棚外晾衣曬布的木架子是他們玩耍運動的工具,身上顏色各樣,衣服長短不齊,腳下的塑料拖鞋是救濟捐贈物,但他們臉上的笑容是真實的,殷切的,可愛的。

苦聰人餘輪神由解放前的原始社會形態一步跨入社會主義,有豎虧許多的不適應,其社會發育適度,心理素質,文化知識都十分落後,他們搞不清二十四節氣,不知桐轎道莊稼該什麼時候播種,什麼時候鋤草,生產方式仍然是刀耕火種,種一山坡,收一籮籮。生活則是原始平均觀念,有肉同吃,有酒共喝,誰家有,就去誰家吃。1996年春節發救濟糧,讓他們下山來背,他們怕出力,鄉**只好派人送上山。

糧食分完後,還剩幾把掛麵,也要一家拿幾根平均分完。

為什麼56個少數民族中沒有契丹族?

5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契丹族早就消亡了,都不存在了,怎麼在56個民族之列。

西元1125年,遼朝滅亡。此前一年,遼朝宗室耶律大石帶領部分契丹人北走。西元1134年,輾轉遷移到中亞的耶律大石帶領部分契丹人重建遼政權,史稱西遼,逐漸淡出中華各族,融合為中亞各族的一部分。

遼滅後,一部分契丹人融入蒙古、高麗等少數民族,其餘則進入河北和山西,本民族的特點漸漸褪盡。蒙古滅金時,他們和女真人一起被蒙古統治者視作漢人。契丹作為乙個完整的民族在元代已不復存在。

6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就單單把他拋棄了``所以沒有```

北魏孝文帝是什麼族,56個民族中還能找到這個民族嗎,為什麼

7樓:匿名使用者

鮮卑族,不能找到了,因為孝文帝改革,鮮卑人順從漢制,鮮卑族在後來歷史的發展中基本融入漢族中。

8樓:網友

北魏孝文帝是拓跋鮮卑族,目前這個民族已經和漢族同化了。

為什麼56個民族有55個有加分等特殊權利,這是不是不公平?

9樓:悠哉小卒

首先你的提問就有問題,目前我國不同省份,不同地區的加分政策都是不一樣的,加分物件為老、少、邊、窮。我們不能只盯著少(少數民族)這個點,中國許許多多邊疆的旗縣無論什麼民族考生只要參加高考一律加邊疆分。比如雲南省保山市騰衝縣,漢族人口95%,少數民族5%,一律加20分邊疆分,民族分不認定。

特殊貧困地區根據當地**政策也會享受考試政策照顧。苦聰人,穿青人等等等等尚未被承認民族身份的特殊人群(他們的身份證上面寫的是其他)也是受到相當程度的政策照顧的。

加分政策的主要問題是戶口在老、少、邊、窮地區,但人實際在大城市讀書的也能享受政策,以及有些大學少數民族學生以少量名額降分錄取。對於對少數民族的加分,如果他們確實是在母語為非漢語地區的,那他們接收漢語載體知識效率低,相同水平的學生會得到較低的考試成績,加分用以糾正這種外部性,提高選拔效率,也無可厚非。

10樓:網友

習以為常啊。這是對少數民族的教育政策。目的是提高少數民族的文化水平,讓他們和漢族人一樣為國家作出貢獻。

11樓:網友

說什麼高考是最公平的,都是騙人的,高考1分拉開好幾萬人都有可能。

12樓:網友

56個民族,55個有加分特殊權利,這就是不公平,國家應該取消這一政策。

13樓:網友

等哪一天先把區域分差「真正」解決了,再說民族問題。

14樓:暨玉泉

如果是56個都加,那個沒加有什麼區別。

苦聰族在我國**

15樓:sv唯美

苦聰人在1985年被劃入拉祜族,所以56民族中找不到苦聰的名字。

在民族鑑別過程中,全國各地有380多個少數民族申報,但最終鑑定為56個民族,為什麼

16樓:用心感悟回答老師

黨和**在領導具體的民族識別工作時,堅持科學理論和現實基礎相結合的原則,制定出了符合我國民族問題實際的民族識別標準。

由於我國少數民族的發展極不平衡,發育程度也有差異。在把各個民族特徵作比較的時候,顯得比較突出的有時是這個特徵,有時是那個特徵,有時又是另乙個特徵。

所以在民族識別中,不是孤立地去看民族的每乙個特徵,而是把民族諸特徵作為乙個整體來全面、辯證地進行分析,把民族的形成及其特徵的具體表現結合起來考察,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採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進行,以認定乙個人們共同體的屬性。

僾尼族是個什麼樣的民族

忻珺 因為他們人口數量少,還算不上一個民族,他們是哈尼族的一個支系 僾尼人居住在雲南省孟連縣的哈尼族的亻愛 尼支系,他們心靈手巧,能歌善舞。在這收穫的季節,婦女們頭戴用五彩的羽毛 角針獸骨和四季時令鮮花裝飾的帽子,身穿無領土布衣,系及膝百褶裙,繡花護腿,腰繫用彩珠串成的腰飾和鑲有貝殼的腰帶,敲響象腳...

55個少數民族的人穿什麼樣的衣服

去民族大學轉一圈就什麼都知道了,的民族知識最豐富了。56個民族的服飾和習俗 1 彝 族。2 白 族 3 藏 族 4 傣 族 5 佤 族 6 侗 族。7 哈尼族 8 苗 族 9 拉祜族 10 納西族 11 景頗族 12 水 族。13 怒 族 14 僳僳族 15 獨龍族 16 布朗族 17 基諾族 18...

毛豆為什麼是苦的,薺菜為什麼是苦的

可能是沒放鹽或者放的調料不合適,隔夜不新鮮的毛豆會發苦。新鮮豆莢較硬實,每莢有2 3粒豆。豆的顏色應是綠色或綠白色,豆上有半透明的種衣緊緊包裹 種子周圍白色膜狀物 用手掐有汁水流出。新鮮的毛豆都易煮酥,口感良好。購買時,要注意毛豆莢是否新鮮,莢的表皮茸毛有沒有光澤。不新鮮的毛豆往往浸過水,若豆莢發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