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佳有小瑤瑤
端午節,是乙個歷史悠久的節日,也是乙個熱鬧的節日。我家鄉的端午節也一樣。
關於端午節,有乙個古老的故事。西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偉大的詩人屈原,眼看穗歷空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後,人們非常傷心,為了不讓河裡的魚蝦去吃屈原的屍體,於是就用蕉葉包住飯糰丟進河裡餵魚。從此,每當端午節的時候就要吃粽子,看賽龍舟比賽。
端午節的時候,我們都要吃粽子。粽子的類別有很多,而且每種都很好吃。包粽子也很講究。
首先,把粽猜瞎子葉捲成漏斗形然後把糯公尺和配料放進去,裹成乙個圓錐形,用繩子紮起來,蒸熟之後就可以吃了。端午節那天,全家人圍在一起吃粽子,可熱鬧了。端午節時人們還會賽龍舟。
隨著鞭炮聲的響起,龍舟手們划著船槳,龍舟越來越快,龍頭不停地晃動,飛快地向前行駛。仔細看看,龍舟上畫著美麗的花紋,非常精緻。龍頭上頂著兩隻大龍角,下面是兩隻醒目的眼睛,嘴巴叼著乙隻小花籃。
眼看乙隻龍舟就要超過前面那乙隻了,離終點已經很近了。前面一方也不服輸,一口氣衝過了終點。全場一片歡呼聲,最緊張的就是我們爛胡這些觀眾了,龍舟賽真精彩啊。
這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如果有機會,你也來和我們一起度過快樂的端午節!
2樓:
他自沉於汨羅江中,以明其忠貞愛國之懷。
屈原是在端午節那天死的嗎?
3樓:匿名使用者
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屈原死後,人們以其投江的日子為紀念,後來演變為端午節。西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但是,關於端午節的**眾說紛紜,現在一般認為是為了紀念屈原而定的。
端午節簡介: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抱石自投汨羅江身死,又成為華人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端午節自古便有食粽、飲雄黃久不息。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漢字文化圈國家以及世界各地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
自2008年起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端午節為了紀念屈原的原因
4樓:洋蔥學園
端午節為了紀念屈原的原因如下: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人們長期飽受戰亂之苦,渴望政治的清明和社會的安定,因而對這位古代卓越的愛國詩人和政治家屈原非常懷念,所以在當時五月五日端午節紀念屈原成為南北各地廣大群眾一致認同的說法。到了北宋,朝廷經常遭受遼、夏等國的侵擾,為了激發人民的愛國思想,皇帝追封屈原為忠烈公,正式規定端午節為全國性的紀念日,傳諭全國百姓要佩戴香囊,以表示屈原的品德節操馨香溢世,流芳千古(實際上香囊可以驅瘟辟邪)。
是先有端午節,還是屈原死了才有端午節的?
5樓:乾萊資訊諮詢
先有的端午節,端午節,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祈福辟邪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正磨備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上古先民擇「飛龍在天」吉日拜祭龍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中原,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
端午節屈原為什麼死了
6樓:網友
屈原忠心為國,為皇上進諫,卻被貶。皇上不採用他的意見,導致國亡,屈原投江而死。後人們為紀念他,將這一天定為端午節。
7樓:網友
為什麼屈原要在端午節那天死了?因為他害怕第二天要高考。文綜不會,理綜不會,數學英語不會,唯一語文有點把握,但寫作文又規定「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
8樓:網友
因為他害怕第二天要高考。文綜不會,理綜不會,數學英語不會,唯一語文有點把握,但寫作文又規定「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開個玩笑,其實是因為楚懷王是個直男,不和屈原好,所以他就想不開。。。
9樓:山中·布衣
被上千元的乙隻粽子給活活氣死的!
10樓:網友
被人害死的了~好像是某位皇上、
11樓:廖卓
祖國被入侵,滿腔熱血,忠心報國。
12樓:可春竹
那是,如果知道現象的話,他肯定會說:要不是勞資跳江,你們能有3天假期嗎。
13樓:網友
因為屈原死了,所以才有了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屈原
14樓:浦上青楓一寂
端午節快要到了,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還是我來告訴你們吧!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重午節。關於端午節還有一道兒歌: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
龍船下水喜洋洋。」
但是今天的端午節,更多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賽龍舟,就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到江河,是為了不讓魚蛟蝦蟹吃屈原的遺體。
在這裡,我給大家講乙個屈原的故事。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大地以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為雄,它們各國之間為爭奪土地,使中原大地戰火連天。當時,屈原是楚國的左徒官,他勸楚懷王要仁治,不要聽信小人讒言,可懷王不但不聽,還聽信讒言革職屈原。
悲憤痛心的屈原,便寫下了不朽的詩篇——《離騷》和《天問》。西元前278年,楚國被秦國攻破,屈原精神受到了極大的打擊,面對國破家亡,百姓疾苦,自己卻無能為力,於是在極度失望和痛苦中,抱石投入長江東邊的汨羅江。聞訊趕來的楚國百姓紛紛划船,到江中打撈屈原的屍體,並拿來了粽子投入江中餵魚蛟蝦蟹,讓它們不要啃吃屈原的屍體。
兩千多年過去了,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如今,每到農曆五月初五,人們就要划龍舟,吃粽子,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
當然,各地的風俗習慣不盡相同,但都要吃粽子、插艾葉、戴香包、賽龍舟。我們這兒除了上述的這些,還有送綠豆糕、吃綠豆糕的習慣。
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不僅僅因為它能吃粽子和綠豆糕,更因為它是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
端午節為什麼紀念屈原的作文不到,端午節為什麼紀念屈原的作文不到五十字
這一是紀念他出色的文學成就,二是紀念他高尚的品格。屈原嘔心瀝血作成的詩歌,開啟了楚辭這一文體的先河,把賦 比 興巧妙融合在一起,將借物明心 抒發思想感情發揮到了極致。屈原在楚懷王時代在官居高位,也曾在朝堂上大放異彩。他的骨子裡流淌愛國的血液,將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緊密的聯絡在一起,不因自己遭罷黜而怨恨...
有關端午節或屈原的詩朗誦,關於端午節屈原的古詩
約前340年 約前278年 漢族,羋姓屈氏,名平,字原 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中國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和偉大的政治家。他創立了 楚辭 這種文體 也就是創立了 詞賦 這一文體 也開創了 香草美人 的傳統。離騷 九章...
屈原沒死前是不是沒有端午節,「在屈原死之前就有端午節」這是真的嗎?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很多。諸如 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 端午考 和 端午的歷史教育 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