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端午 (唐)殷堯藩這首詩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3-03-14 00:40:06

1樓:2018的

1、《七律。端午 》指的是殷堯藩的七言律詩《端午日》,原文如下:

端午日。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2、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七律· 端午 》這首詩的翻譯如下:

人在年輕時,旦逢佳節,總會生出各種情感,當乙個人老去的時候,誰還會平白無故去感慨萬千。

不會再去跟著習俗在端午日將艾蒿懸掛於門戶,只祈望能飲一杯蒲酒,共話天下太平。

雙鬢的白髮隨著日子一天天增加,石榴花如紅錦般射目,卻還是年年應節而開。

古往今來,無論是聖賢還是愚人都一樣短暫,誰知道有幾人湮沒無聞,有幾人名垂青史呢。

2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日。(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譯文。年輕時每逢佳節總愛生出許多情感,現在老了 誰還有心思平白無故去感慨萬千。在端陽這天懶得學人家懸掛艾草和驅邪符的習慣,只祈望一盞蒲酒 共話天下太平。

鬢髮是一天比一天增加了銀白,石榴花如紅錦般射目,年年應節而開。可嘆在歲月面前,聖賢也罷蠢人也罷都是瞬息過客,誰知道有幾人湮沒無聞,有幾人名垂青史呢。

3樓:匿名使用者

物是人非,孩提時代盼望端午的心情早已不再。但那淡淡的粽葉和艾蒿的清香,依然使人浮想聯翩。忽然想起唐人殷堯藩關於端午的那首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詩人的意境,不經歲月滄桑的洗禮,恐怕是很難體會得到的。

七律端午殷堯藩加拼音

4樓:q王小年

《同州端午》

《 tóng zhōu duān wǔ 》

hè fà chuí jiān chǐ xǔ zhǎng,lí jiā sān shí wǔ duān yáng。

鶴 發 垂 肩 尺 許 長 ,離 家 三 十 五 端 陽。

ér tóng jiàn shuō shēn jīng yà,què wèn hé fāng shì gù xiāng。

兒 童 見 說 深 驚 訝, 卻 問 何 方 是 故 鄉。

翻譯:白髮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長,已經在異鄉過了三十五個端陽了。小孩子見了很高興又很驚訝,卻問哪個方向是故鄉?

殷堯藩,唐代詩人。浙江嘉興人。約唐文宗太和初年前後在世。性簡靜,美風姿,工詩文,好山水,著有詩集一捲,《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間。

《同州端午》是由唐代大詩人殷堯藩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作者足跡很廣,遍歷晉、陝、閩、浙、蘇、贛、兩湖等地。性好山水。長期離鄉背井,而今返裡歸心似箭。

這首詩開頭就寫刻畫了乙個白髮老人的形象,略寫了端午節的氣氛。然後就寫到小孩子見到自己的喜悅,想要盡快回到自己的故鄉。

詩歌膾炙人口,流傳至今,現已收藏於唐詩宋詞之中。《同州端午》這首詩表達了作者長期離鄉背井,而今返裡歸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5樓:網友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gǎn kǎi)生,不效艾符趨(qū)習俗,但祈(qí)蒲酒話生平。

七律 長征課文怎麼分段急需,七律 長征課文怎麼分段 急需!!!!!!! 5

你好 我們去年學過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一 遠征難,總起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二 萬水千山 三軍過後盡開顏,三 盡開顏,總結 大概是這樣吧,我不敢肯定 先把課文列出來,我幫你分段 軍不怕遠征的艱難險阻 把歷經千山萬水的艱難困苦看做...

七律到韶山的意思,七律 到韶山的注釋譯文

離別後多少夢境在詛咒歲月的流逝,離開故鄉已經三十二年了。紅旗漫捲吹動農民的武裝,敵人高高舉起霸主的皮鞭。因為不怕犧牲才堅定了信念,以至於產生了敢把日月換新天 翻身求解放的豪情壯志。再喜看大片莊稼如浪滔滾滾,盡是農民英雄們在暮色中收工回來 kd座的幾分寧靜曾經 啊哈ifdn要擦赴阿富汗吧 七律 到韶山...

五律和七律的格律怎麼寫?謝謝,五律和七律的格律怎麼寫?謝謝。 10

五律七律格式 五絕格式一迴圈,首句入韻的絕句迴圈為律句時,後四句第一 三句為粘句仄收,按仄收式論平仄。如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或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