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寫b小調奏鳴曲的背景是什麼?怎樣練好

時間 2022-12-16 19:30:05

1樓:匿名使用者

第二十頁開始是創作背景。

如何欣賞李斯特著名的《b小調奏鳴曲》?

2樓:消化

李斯特的b小調奏鳴曲,之所以受到世人的肯定,除了這首曲子的背景解釋以外,還有就是細節之處的伏筆;我就先不拿作曲,和聲去說事兒了。李斯特的b小調奏鳴曲,有多處細節可供聆聽的時候參考,梅菲斯托與浮士德的是一條明顯的主題,梅菲斯托主題化身於各式各樣的形態隱於其中,可謂是無處不在,浮士德主題也是同樣的,但個人覺得浮士德的主題隱藏得更為隱秘。

3樓:匿名使用者

這也是李斯特少有的無標題作品。整首作品嚴峻肅穆內省的風格即結構手法與他的交響詩很接近,奏鳴曲採用單樂章結構和主題變形的發展手法,將四個樂章的內容含量組織在乙個包含呈示、和再現部分的大型樂章中,主題由多個動機材料構成,以其變化形態貫穿於整部作品中,材料間的相互關聯與衝突更增添整個作品的戲劇性。同時,這首奏鳴曲也受到貝多芬晚期奏鳴曲作品的影響。

4樓:任性的公貓

我對**或聲律只注重欣賞,不善研究理論,但古人曾言:曲者,不期於高尖而貴在中節;論者,不期於麗辭而務在事實;善曲而不知轉,未可謂能曲也;善言而不變,未可謂能說也。古人論事,善於打比方,以理服人,以事感人。

祝友繼續探索、鑽研,以貝多分為榜樣,定會大氣晚成。奏鳴曲的每個主題動機也與交響詩一樣具有標題性,例如「象徵死亡的喪鐘」、「戰鬥般的前奏」、「勝利」、「沉思」、「愛」等。

5樓:沈平凡

大師的作品很有特色,我聽他的作品不多,匈牙利狂想曲套曲和李斯特第一鋼琴協奏曲聽得比較多,當然,他改編的帕格尼尼第二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la campnella(鐘)雖然是個小作品但影響力實在太大了。

6樓:鍾離白珍

這個是我的最愛之一。半個小時長總是很像講了乙個很完整的故事, chopin b minor sonata也是這種感覺。當然這裡還有很多很多別的別的故事。

7樓:情感解說家

乙個人跟我說過, ta覺得一開始的b-flat 那個音 像乙個雛鳥從殼裡破殼而出的感覺。我嚴重同意。聽不同的人彈, 就像是不同的故事一樣。

李斯特的安慰曲第二號(鋼琴) 寫作背景?演奏的感情、技巧?

8樓:匿名使用者

話說只看見安慰 第三首~~餓~~

李斯特為鋼琴而作的《6首安慰曲》,s172,作於1849-2023年,這6首安慰曲的形式為夜曲。

安慰曲第三首,匈牙利狂想曲之十二,回憶,根據歌劇《諾爾瑪》改編的幻想曲,根據歌劇《唐璜》改編的幻想曲,根據歌劇《利戈萊託》改編的幻想曲愛之夢之。

三、安慰曲之。

三、梅菲斯特圓舞曲、威尼斯與拿波里、第十二匈牙利狂想曲等。

這是霍洛維茨演奏版本 。

李斯特擅長的,是由桀傲到馴服的來回搖擺,大起大落中謀其平衡,但他要把心中月夕花朝吐露出來時,那柔情詩意絕不在蕭邦之下。按照今人普遍的臆測,作為鋼琴家的李斯特當年天馬行空的氣概,乙個世紀後在霍氏身上重現了,其轟動的效應則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因而霍氏彈李斯特的作品,風格上合拍與否的問題根本不在我們懷疑之列,20世紀彈李斯特而得其神韻的高手實在也沒有幾個,真正石破天驚、胸次高蹈且又將李斯特溫情脈脈那一路抒發得雋永蕭爽的,依舊只有霍氏。

霍氏2023年彈b小調奏鳴曲(rca)所呈現出來的效果,無愧於「神乎技矣」的評價,然而所感受到的心靈的激盪又決非僅僅來自表情與音色變化上極度的誇張,那滿天星斗都被攪得放出萬道光芒的表象背後,自有一股襟懷磊落,橫素波而傍流,幹青雲而直上的豪氣,霍氏與李斯特神交的支點,恐怕在此。

霍氏將李斯特彈出勾魂魔力的,是短小的第三號安慰曲,dg「最後的浪漫主義」和rca的李斯特專集裡各有乙個錄音收入,似乎dg版更意味深長些。一直覺得像「愛之夢」之類由霍氏來彈也許會意境不俗,但他並無錄音傳世,可見他有他的選擇原則。莫斯科**會上他彈過一首「彼特拉克104號詩篇」,可能在他眼裡,此曲所體現的愛意,才更富夢幻色彩。

莫扎特C大調奏鳴曲是幾級的曲子啊

3級曲目 鋼琴考級的過程如下 全國鋼琴考級演奏曲目 全國鋼琴演奏一級 基本練習 1 音階 分手 兩個八度 2 分解和弦 三個音一組 分手 c g d大調,a e和聲小調 曲目 a組 b組 1 練習曲 op.599 no.19 車爾尼 1.練習曲 貝爾科維奇 2 巴斯皮耶 亨德爾 2.德國民歌 3 憂...

貝多芬創作《月光》時的背景,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竹香風 有一年秋天,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來到萊茵河邊的一個小鎮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裡傳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貝多芬走近茅屋,琴聲突然停了,屋子裡有人在談話。一個姑娘說 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

關於貝多芬悲愴的介紹,貝多芬的悲愴奏鳴曲創作背景。

貝多芬。德國作曲家。1770年12月16日,生於波昂 1827年3月26日,逝於維也納。早年的學習與發展 貝多芬四歲時就被迫練習樂器 八歲開 會 十一歲起隨宮廷風琴師尼菲學習。尼菲看出貝多芬有創作天才,因此不斷地鼓勵他 幫助他。當自由 平等 博愛的口號喊的陣天價響的時候,貝多芬來到 之都維也納。當時...